論教育

  論教育

  ──十三年夏在武昌佛學(xué)院講

  爾等畢業(yè)在近,出院后當(dāng)以教育之職自任。雖然,提倡教育,務(wù)必揀其善者而從,否則多歸失;縱使僥幸,亦無完善結(jié)果。比年來、吾國僧界提倡教育者雖有其人,但彼宗旨僅在保護廟產(chǎn),抵拒侵占,虛張門面而已。至教育內(nèi)容,不加審察,其所用書籍,多用世俗學(xué)校之教科書。此種書籍,多攻詆佛法,故其結(jié)果,致僧人多有反俗者,如是奚望其宏昌佛法哉?今論教育,試分二段。

  一、教育之類別  溯教育之實由于上古,而儒教二千年來所傳之學(xué),多歸于倫理。清末海禁大開,西洋文化東播中華,舉國青年咸循其治,至今尤步其后;故中國改革教育之動機,由于西洋文化之壓迫。雖然,十余年來新式教育之復(fù)雜,實難盡舉,玆攝其趨重者,列為四類說明。

  一、動物教育:蓋人之為物,據(jù)佛理言之,則為五趣眾生之一;以動物窺之,則人為動物之一。為異生之一,則具異生共性;為動物之一,則具動物同性。具異生、動物之共同性,則人與動物無異。而動物之共性,即:一、自營私欲,二、種族繁殖。故孟子曰:食色天性,遵之而進化教育,其教育之目的即在擴充其動物性,故名之曰動物教育。此種教育,西洋極其發(fā)達。其發(fā)達之原因,相沿達爾文進化主義而來。蓋達氏嘗喜食禽,見其于所喜之物較為發(fā)達,因求其故,乃知由于所喜之物,愈加保重其生活適宜,發(fā)達自易,否則、即在淘汰之例。而此但人為之淘汰,推及于天然淘汰,亦莫不然;因此而定優(yōu)勝劣敗,競生爭存之公例。西洋教育家遵循其說,故以競存為天職,強國為正事。于是鼓煽競進之公例,而人道暗無天日矣。擴充其動物之共性,唯在富國強種,故達爾文之進化論,即以動物共性為出發(fā)點也。此主義自達爾文肇始后,中國、日本皆效之,今幾舉世皆然矣!

  二、人倫教育:人倫之說,各處皆有,而以吾國孔子為最顯;其作用在節(jié)欲而養(yǎng)人性,以明人類之異于獸性者。蓋人類雖共動物性,而人群實有高出獸類之天性,此性君子存之,小人棄之。雖男女飲食人之大欲與禽獸相等,然當(dāng)節(jié)減獸性以擴充人類之不共性,使人類互相安寧,處于平和之域,非如洪水猛獸之暴亂。故管子曰:“富然后可教”,此可判二說之高下矣。

  三、天神教育:此說在西洋有天、基、耶、回,在印、日有婆羅門、天神等教。以伊等之眼光,見有高出人類之天神,以故懸想天國之美滿目的,欲達其目的,當(dāng)以天道律人行,亦當(dāng)節(jié)其動物欲,或絕其動物欲,故其道亦有倫理之效。

  四、佛化教育:此有五乘別,而結(jié)局在大乘。以大乘能攝余乘,故大乘教義在明動物皆有佛性,茍明此性,則所謂動物與人倫、天神之界限,無形消镕,別而不別,不別而別,各適其分,各用其宜。此總前三,故以佛化教育列后也。

  二、教育之比較  佛化教育對于動物、倫理、天神、實有超越與融貫之可能。彼動物教育,在謀個人之禮饒,國家之富強,質(zhì)言之,即是掠他人之物而自肥;如是行為,等于巽生牛羊。西洋教育循此進化,以冀征服自然界,促進貧富平等、男女自由,長此不反,難免人競、家競、國競、種競矣!夫競爭勃興則機械發(fā)達,機械發(fā)達,則作機械之人反為機械奴隸。如是之說,皆舍本向末,愈趨愈險,安望其黃金世界之實現(xiàn)!彼人倫教育雖在節(jié)欲,而即以目前為目的,無遠大之希望,其收效亦微。天神教育,欣厭情重,厭目前以求生天國,亦無真實效果。惟佛化教育,其目的遠大,不但能消除獸性,且許一切動物有成佛之可能性;又不須出位希求,即在各個自位循理遵行,漸次增進,以達其無上妙果之目的;亦是即能于各自位中淘汰其惡而進于善,故能得各教育之利而不受其弊,乃能得真富強、真?zhèn)惱、真天國,乃至無上菩提圓滿目的矣。

  上來所講,佛化為上。雖然、法不自法,宏之在人,惟望爾等出院后,本菩薩心,行菩薩行,將所學(xué)之法普及全人類,以濟教育之弊,是則吾之夙愿遂矣。M智記)(見?寰砥咂冢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