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隨念
戒隨念
圓慈法師
欲修戒隨念的人,獨居靜處,當以如是不毀等之德而隨念於自己的戒,即“哈哈!我的戒實無毀、無穿、無點、無雜、自在、智者所贊、無所觸、令起於定"。
在家人隨念在家戒,出家人隨出家戒。無論在家戒或出家戒,在他們的戒起初或末了,一條也不破,猶如不破邊的衣服,那樣的戒,因無毀故名“無毀"。
如果他們的戒,在中央不破一條,猶如沒有戳穿的衣服,那樣的戒,因無穿故名“無穿"。
他們的戒也無次的破二或三條,猶如黑或赤等任何體色的好牛,不在它,不在它的背上或腹部發(fā)現(xiàn)長圓等形的異色,那樣的戒,因無斑點,故名“無點"。
他們的戒不在中間的這里那里破了幾條,像涂以各種顏色的斑點的母牛,因無雜色故名“無雜"。
若以無差別而總說一切戒,則不被七種淫相應法和忿恨等的惡法所毀害,故名無毀、無穿、無點、無雜。
他們的戒,因脫離了愛等的支配而成自由的狀態(tài),故為“自在"。為佛陀等的智者所贊嘆,故為“智者所贊"。不為愛與見等所觸,或不可能為任何人所責難說:“這是你於諸戒中的過失",所以說“無所觸"。能念近行定與安止定,或道定與果定生起,故名“令起於定"。
(戒隨念的修法及功德)如是以不毀等的德而隨念於自己的戒,那時則無被念所纏之,無瞠及無癡所纏之心,而他的心只是緣於戒而正直的。關於戒亦如前述的同樣方法而鎮(zhèn)伏了五蓋,及於同一剎那中生起了五禪支。因為戒德甚深,又因傾向於種種戒德的隨念,故不證安止定,只得近行之禪定。此禪定是依於隨念戒德而生起的,故稱“戒隨念"。
其次勤於戒隨念的比丘,尊敬順從於戒學,與具戒者同樣的生活,殷勤不放逸,無自責等的怖畏,少量之過亦無見畏,得至於廣大的信等,成多喜悅,雖不通達上位,但來世亦得善趣!罢鎸嵉纳苹壅,應對於如是,有大威力的戒隨念,常作不放逸之行。"
舍隨念
欲修舍隨念的人,當傾心不施舍的天性,及常?犊念C行所施之物;蛘叱跣薜娜,先如是發(fā)愿受持:“從此以後,若有受者,如果未曾給他最少一口的所施之物,我決不食",於是從那天起,即於德勝的受者之中,依其能力給其所欲之物,取彼施之相,獨居靜處禪思:“我實有利,我實善得;我於慳垢所纏的世人中,離垢而慳心而住,是放舍者,凈手者,喜舍給者,有求必應者,喜分施者",如是以離垢慳等德而隨念於自己的舍。
此中“我實有利"是說對我實在有利,例如:“使人有壽,則天人的壽自己有分",又如:“愛布施者為眾人敬愛";更如:“愛布施者,得達善人(菩薩等)之法",像此等表示,都是佛陀贊嘆施者的利益,即是說我必得彼等之分的意思。
“我實善得"是說我已得佛教又得人身,那實在是我的善得!何以故?因“我於慳垢所纏的世人中是喜分施者"。此中“慳垢所纏"是為慳垢征服之意!笆廊酥"是說依於(自業(yè))而生的有情;此是不忍將自己所得的與他人共有為特相的,或能污穢自心的光輝的黑業(yè)之一的慳垢所戰(zhàn)勝的有之中的意思。
“離垢慳"即其它的貪瞠等垢及慳的脫離為離垢慳!耙孕淖"即成為上述的心而住的意思。在經(jīng)中亦及證得須陀洹的釋氏摩訶男尊者曾經(jīng)詢問關於依住的的方法;在佛陀指示依止住的問題曾說:“我住家"。那里是說我征服(煩惱家)而住的意思。
“放舍者"是施舍者!皟羰终"是手的清凈者。是指他常常洗手,以自己的凈手恭敬地布施所施之物而說!跋采崤c者"即放棄、分散、遍舍之意。他常常實行舍與,故說喜舍與者。有求必應者是他人有之物,便給他,即應於求的意思亦讀作供應,即以供獻相應之義!跋卜质┱"為喜施與分。即“我施與"及“我自己當食的也分給他",二者都歡喜的。如是為舍隨念之意。
(舍隨念的修習法及功德)如是以離垢慳等的德而念於自己的舍,那時則無被貪所纏之心,無瞠及無癡所纏的心,而他的心是只緣於舍而正直。關於舍亦如前述的同樣方法而鎮(zhèn)伏了五蓋,及於同一剎那中生起了五支。因為舍德甚深,又因傾向於種種舍德的隨念,故不證安止定,只得近行之禪。此禪是依於隨念舍德而生起的,故稱“舍隨念"。
其次勤於舍隨念的比丘,其心傾向於舍,無念的意向,隨順慈心,自知如何行,得多喜悅。雖不通達上位,但來世亦得善趣。
安般念
(呼吸對於人們的生活機能,關系十分重要,人們都知道飲食以維持生命,不飲不食,就要饑餓以至死亡;殊不知呼吸比飲食更加重要,人們?nèi)魯嗍?可挨餓到七天尚不至死,倘一旦閉塞口鼻,斷了呼吸,恐怕不到半小時就要死的,這是呼吸比飲食重要的證據(jù)。人們要得飲食,必需金錢,要得金錢,必須靠勞動;至於呼吸,不費甚麼勞動及金錢,可在大氣中隨時可取得,所以常人只知飲食的重要,不知呼吸的重要了。
人體活動所需的能量與熱量,主要來源於食物的氧化,胃臟好比機器的鍋爐,食物消化好比鍋爐的燃燒。燃燒必須氧氣,燃燒以後必產(chǎn)生二氧化碳,氧化過程所需要的氧氣與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都是來自大氣中,然後回到空氣中。這種身體內(nèi)外氣體的交換過程,總稱為呼吸。氧氣吸入時是先到肺部,由肺部轉(zhuǎn)到心臟,使靜脈血變?yōu)閯用}血,依動脈管的輸運而分布於身體各部,然後脫離血管而入於組織,以供細胞的使用;細胞所產(chǎn)生的是二氣化碳,這是有毒的氣,必須排除,就循相反的路徑,由靜脈管的輸送回到心臟,由肺部達口鼻向外呼出。氣體出入肺臟,主要依靠胸部肌肉及膈肌的運動,總稱為呼吸運動。運動日夜不停,終生沒有休息。心臟一跳一停,呼吸的一出一入,中間也有極短的休息,所以能夠作到這一點,全由於中樞神經(jīng)的指揮,而達到氣體出入的平衡。
呼吸運動:當吸氣時,空氣從鼻孔經(jīng)咽喉而至氣管,然後由支氣管而入肺部;當呼氣時,肺泡中的氣仍由原路而出。肺分左右兩部,左肺兩葉,右肺二葉。生理學者估計人肺全部的肺細胞數(shù)目為7點5億個,其總面積在70平方米左右,約有55平方米的面積具有呼吸功能。
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使靜脈管中的紫血變成紅血,再輸入動脈管;所以血液的循環(huán)全靠呼吸運動來相助。
一呼一吸叫“一息"。人們生命寄托在此,一口氣不來,便要死亡。靜坐功夫,正對這生命本源下手。古往今來,無論衛(wèi)生家或是宗教家,均要習呼吸。初步入門離不開它,習有成就離不開它。
新陳代謝是一切有生命的物體所共有的特性,乃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他是生物與非生物最重要區(qū)別的所在。人身的新陳代謝過程分為兩方面:一是組織代謝,包括身體組織的建設和修補及能量原料的儲藏;未成年的人發(fā)育沒有完全,建設方面多;已成年的人發(fā)育完全,則修補多。(關於此修法還要再講)。
調(diào)伏三毒
人的心中有三種有害自己和他人的毒,它們是:貪欲、瞠恚和愚癡。毒性發(fā)時輕者燒烤自己根器,使自己心不安身不寧;毒性重者,小人犯罪害人造業(yè)或失命,得勢者集眾興兵作難如此等等古今不鮮;所以要想心安身安,入定得禪,超凡入圣,首要之處是調(diào)伏三毒。1
調(diào)息與健康
鼻中之氣,一呼一吸,名之為息。靜坐入手最重要之功夫,即在調(diào)息。
昔人謂息有四相:
(i)風相:鼻中之氣出入之時,覺有聲音者,名為風相。
(ii)喘相:出入雖能無聲,而急促不通利者,名為喘相。
(iii)氣相:出入雖無聲,亦能不急促,而不能靜細者,名為氣相。平常之人,鮮有人不犯此三者,此則息之不調(diào)和。
(iv)若既能無聲,亦不急促,亦不粗浮,雖極靜之時,自己不覺鼻息之出入者,名為息相,此則息之調(diào)和者;故於平常時,亦應注意,是為坐前調(diào)息之法。
若入坐之時,覺有不調(diào)之三相,即心不能安定,宜善調(diào)之。務令鼻息出入極緩,長短均勻。亦可用數(shù)息法數(shù)時,或數(shù)出息,或數(shù)入息,從第一息數(shù)到第十畢,再從第一息數(shù)起。若未數(shù)至十,因心想他事而中斷,即再從第一息數(shù)起。如此循環(huán),久之純熟,自然能令息調(diào)和,是為坐時調(diào)息之法。
因調(diào)息之故,血脈流通,周身溫熱;故於坐畢,宜開口吐氣,必待體中溫熱低減,恢復平常原狀後,方可隨意動作。是為坐後調(diào)息之法。
若多障之人,學習止,心境暗劣,但依自力不能成就者,當知有最勝最妙之法門:即專心一志,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發(fā)愿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若修持不怠,則命終之時,必見彼佛前來接引,決定得生。此法是依仗佛力,極易下手,惟在信之篤,愿之切,行之力。所謂信愿行三者,不可缺一也。
念佛與止觀:各種修持法門,皆是對治妄念而生。我們的妄念剎那自甲至乙,至丁,至丙等等,攀緣不已。念佛則可使此妄念粗亂之心系鎖於“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之上,從而以收束無數(shù)之妄念,歸於一念。念之精熟,妄念自能脫落,即是修止。又念佛時,可以心想阿彌陀佛現(xiàn)在我前,無量光明,無量莊嚴。應知眾生之所不得見佛者,蓋由無明遮蔽故。若能專心念佛,久久觀想,則我與佛,互相為緣,現(xiàn)在當來必得見佛。此即修觀。
此法修持最易,無論何時何地均可行之。又一字不視之人,讀萬卷書之人,若行此法,其成功相等。惟我們被習見所囿,最難生信,所以信為最要1
念佛善根發(fā)現(xiàn)
若於定中,身心空寂,忽然憶念諸佛,功德巍巍,不可思議,其身有無量光,其心有無有無邊,神通變化,無礙說法,普度一切眾生。作是念時即生十分敬愛,身心快樂,清凈安穩(wěn),或於定中,見佛身相,或聞佛說法,如是等妙善境界,種種不一,是為念佛善根發(fā)現(xiàn)。但是,它不可有意求之,若有意尋求,非徒無益,且恐著魔。又善根發(fā)現(xiàn)時,須知本性空寂,不可執(zhí)著以為實;有惟宜仍用止觀方法,加功進修,令之增長!疚赐甏m(xù)】
【注釋】
1、“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yǎng)一切諸善法(根)。”“佛法大海,信為能入。”信為五根之首。
刊載于《澳門佛教》21期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