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心念至心聽

  1985年第三期第四天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凈,心清凈,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舍\’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圣都要遭受到。不要說是凡夫,圣人也有苦樂。不過圣人在樂的時候,他能舍;苦的時候他能忍?墒欠卜蛟跇返臅r候不知道舍;苦的時候不知道忍,只喊天呼地。

  這里所謂舍,不是叫你不要樂,而是不要貪著的意思。樂的時候來了,要不貪著。知道一切事無常,樂,一定要過去。要不是無常,不會有樂。娑婆世界的樂,都是無常的,都不是真正的樂,只是苦輕的時候叫做‘樂\’就是了。苦來的時候,不要懊惱,要忍耐。樂是無常的,苦也是無常的,一定要過去。你要是忍耐,就是圣賢;不忍耐,就是凡夫。于樂能舍,于苦能忍,這樣才能念佛。因為樂的時候,起貪著心,就不能念佛;苦的時候,起煩惱心,也就不能念佛。

  因此,樂的時候要不忘念佛,苦的時候也不忘念佛。念佛的時候,要心無所住。一念佛,心不住于樂,則能舍;一念佛,心不住于苦,則能忍。這是念佛的功用。

  怎么樣念佛才能心無所住呢?古德都是提倡“至心念,至心聽”。以至誠至意的心去念佛,至誠至意的心去聽佛號。古德在這方面,都有懇切的教導(dǎo),因為至心念,至心聽,自然心無所住。無所住,心就清凈;心清凈,就平等,不管樂,不管苦,不管忙,不管閑,一律平等打成一片,都能達(dá)成一心不亂了。這個法門,甚深微妙。雖然說口念耳聽,以聲攝耳,可是他遠(yuǎn)離聲塵,不被聲塵染污,妙就妙在這個地方。

  大家可能認(rèn)為我說的不對?谀畛鰜淼氖且袈,耳聽就是聽聲塵,為什么還說遠(yuǎn)離聲塵呢?

  要知道至心念,至心聽,不但遠(yuǎn)離聲塵,而且遠(yuǎn)離色香味觸法五塵能。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塵?色聲香味觸法能夠染污心地,所以稱之為塵,叫做六塵,如果色聲香味觸法不染心,那叫六法,不稱之為六塵。這六法,是法爾如是,不是說心清凈,就沒有色聲香味觸法。假使說清凈心中不具六法,那是斷滅見的人所說的。

  什么叫六法呢?什么叫做六塵呢?所謂染心,是心住于色聲香味觸法,心住色聲香味觸法,心就隨著色聲香味觸法轉(zhuǎn)了,舉個實際的例子:如果你看到好看的色,貪著它,起歡喜心,你就隨它轉(zhuǎn)了;不好看的色,起厭惡心,你也是隨它轉(zhuǎn)了。那時色法就成為色塵了,因為你被它所染了,如果你看到色,知道他是色,知道這個色是因緣所起,沒有自性,就不生好感,不生惡感,不生憎,也不生愛。那么,它單純的是法,法爾如是。色如此,聲香味觸法也都如此。

  大家念佛的時候,如能至心念,至心聽,一定心無所住。雖然面前有色聲香味觸法,但由于你心無所住,不被染著,不起分別,不隨著它轉(zhuǎn),知道一切境,一切法都是空的,它現(xiàn),是叫法相;不現(xiàn),就是法性,對稱毫無干擾。這個是圣賢之路。

  大家不要認(rèn)為,學(xué)佛了,就應(yīng)該色聲香味觸法是沒有的,那就錯了,這是學(xué)到外道法去了。色聲香味觸法隨緣而起,你能心無所住,不受其染,不受其轉(zhuǎn),那叫佛道;否則,心有所住,就是外道。

  這個‘法\’甚深微妙,念佛法門更是甚深微妙。當(dāng)心無所住的時候,至心念佛至心聽,就能“聞而不聞”怎么說,聞而不聞呢?因為真正著于聞,那就心有所住,不住,所以說是“不聞”?墒切牟蛔∮诜鹛柼,自己念,自己聽,能聽,所以說是“聞”,那就是聞而不聞,不聞而聞。換句話說,句句佛號聽得清楚,那當(dāng)然是‘聞\’了;雖聽清楚而又不住,不住,就是‘不聞\’了。

  聞而不聞的時候,叫作止,就是止觀的止;不聞而聞,稱之為觀,就是止觀的觀。雖然止,雖然觀,可是不思議,叫作不思議止觀。

  大家知道以后要在念佛時,看一看,是不是這樣,不要光聽我說。光聽我說的話,那是空話!按朔ㄉ跎,非證莫知“,只有自己念,證到了,就知道了。

  至心念至心聽,的念佛法門,不是聞慧、思慧的境界,必須應(yīng)用修慧,親身徹底的去修,才能得到。

  大家要至心念,至心聽,聽自己的佛號。聽到清楚明白,一心不亂的時候,這叫做不為境所轉(zhuǎn),而能轉(zhuǎn)境;因為心能轉(zhuǎn)境的關(guān)系,才有西方極樂世界現(xiàn)前;不然的話,怎么能從娑婆轉(zhuǎn)極樂呢?所以這種念佛,叫不思議法門。

  希望大家能夠真信切愿力行!叭绱嗣罘ㄩT,無上波羅蜜”。

  現(xiàn)在我們就開始念佛,試試至心念至心聽的法門。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