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愿傳佛律儀

  立愿傳佛律儀

  學(xué)佛要誠意方殷,用我們的正知、正見,來求佛菩薩的教法,只是佛法應(yīng)世間法而設(shè)立,世間就是要有一尊佛來領(lǐng)導(dǎo)。 好像世間每一個團體,每一個機構(gòu),同樣要有一個代表,不管是醫(yī)院,那就是有一位叫做院長,再說需要多少科?醫(yī)院有多大?還要多幾個副院長來輔助,除了副院長以外,還要有各科室的主任,各部部長這種名稱,來施展他們所要做的使命。

  所以世間法都是這樣,佛法來人間也是這樣,佛陀成佛以來,無央數(shù)劫,不只是釋迦佛,即使諸菩薩也是一樣,所以說來諸菩薩,現(xiàn)在就是來輔佐釋迦佛,來化度現(xiàn)在這個世間。

  菩薩隱明顯疑

  導(dǎo)偏向正覺道

  悲憫眾生心迷

  立愿傳佛律儀

  著佛法服持凈戒

  懺悔迷著滌心垢

  我們現(xiàn)代的世間眾生剛強,難調(diào)難伏,所以已成就的佛,來人間成為菩薩,這些菩薩都是隱明顯疑,導(dǎo)偏向正,向正覺道,這就是要跟大家說,所有的菩薩,他們現(xiàn)在這個時間是「隱明顯疑」,他們明明知道,知道現(xiàn)在佛陀現(xiàn)在放光現(xiàn)瑞的因緣,哪怕是彌勒菩薩,他也知道,因為過去他也親近了很多佛,佛佛道同,他怎么不知道呢?知道,但是他明知故問,這種是「菩薩隱明顯疑」。

  本來就知道,但是因為在這種因緣場合,所以他要起來啟疑,要讓大家要再有疑問了,找一位人人都知道,是智慧第一的菩薩來對話,這就是《法華經(jīng)》,從道場開始就很精彩、很人性,我們應(yīng)該要用很尊重、誠意的心來了解,到底佛陀這法華會,是什么因緣來凝聚?

  所以我們一定要用心啊!看看菩薩他們這樣互相對答,就是「導(dǎo)偏向正覺道」,我們眾生都是偏差掉了,人人本具佛性,只是一個念偏掉而已,那就是圣人、凡夫,凈土地獄,這樣的距離拉這么遠,這只是偏差了。

  諸菩薩的慈悲,來輔佐釋迦牟尼佛來調(diào)伏眾生,所以他們就有這樣的對唱,你問我、我回答,讓大家都可以了解,所以叫做「導(dǎo)偏向正覺道」,把那些偏差掉的人,已經(jīng)沒有信心、懷疑的心,重新建立信心,才能夠重新上這一條大覺道。

  所以這就是因為一念,「悲憫眾生心迷」,眾生心迷了,所以才需要諸佛菩薩不停息,不斷地駕慈航來人間,這就是一念,「悲憫眾生心迷」。

  所以每一尊菩薩就是,「立愿傳佛律儀」,佛法本來就是適應(yīng)世間法,但是需要有這種世間形象,所以佛陀才需要,現(xiàn)相修行成佛,佛法要傳就是要有出家眾,出家就是表示佛教最原始,佛陀的教法要如何來傳法,這就是「立愿傳佛律儀」。

  因為出家的修行,與在家人完全不同,在家人,他們的生活都有很多的牽掛,有很多的陷阱、業(yè)力等等,所以那種迷茫的心,就在蕓蕓煩惱海中在浮浮沉沉;出家就是一念心起,愿意脫離這種世俗煩惱,無明、愛欲的苦海,愿意脫離,立定了堅定的心志,要來走這一條正覺道路心堅定,所以發(fā)愿出家就要現(xiàn)這個相,所以持佛的戒律,我們現(xiàn)這個出家相,就是要傳佛律儀。

  我們?nèi)巳艘鲆粋典范,要做什么人的典范?修行者及社會人群,讓人知道這些都是佛的弟子,接受佛的教法,持凈戒,佛陀的戒律,都在這些人的身上,這些人所說的話,十善行儀都具足,我相信,建立了一般凡夫的信心,所以我們光是這個身體的形態(tài),要守律儀能夠引導(dǎo)眾生,人人見聞就得受持,開始看到出家人就起歡喜心,立誓愿,愿意入佛門來受佛教法,這是我們的責(zé)任。

  所以諸佛菩薩,都要經(jīng)過這樣的過程,才能夠成佛,才真正能夠成為菩薩,所以「立愿傳佛律儀」,是很重要的。

  所以「著佛法服持凈戒」,我們既然這套衣服穿上身了,我們已經(jīng)是道道地地的出家,出家就是出煩惱家,要知道,家庭是一個很煩惱的拖累,雖然與我們的父母有緣來,感恩,因為我們可以得到人身,感父母恩,我們與他有這段緣,我們出家就是要報父母恩,他們的父精母血,成就我們的身體,我們的身體,可以成就多少人的慧命。

  這個功德就是報父母恩,所以著佛法服,我們一定有這個使命持凈戒,我們要時時懺悔,所以懺悔迷著滌心垢,我們應(yīng)該要很下定決心,這段文請大家要記住。

  菩薩隱明顯疑

  導(dǎo)偏向正覺道

  悲憫眾生心迷

  立愿傳佛律儀

  著佛法服持凈戒

  懺悔迷著滌心垢

  這都是我們自己自發(fā)的心愿,「著佛法服持凈戒」,我們要加強,要時時「懺悔迷著」,我們要時時「滌心垢」,要洗滌我們心靈的垢穢,我們要心清凈,不要懷疑,在佛陀的圣教,我們還能懷疑嗎?所以我們不要懷疑,也不要受魔道控制,心正則無邪。

  釋迦牟尼佛要成佛之前,他也要先降魔,降伏很多的疑問,降伏心靈起伏的雜念,總而言之,我們要「著佛法服持凈戒,懺悔迷著滌心垢」,所以請大家要好好用心。

  放斯光明已

  即說大法

  唯佛與佛乃能究竟

  我們前面說,彌勒和文殊互相在那里對答,只是為了一件事情,佛陀要講《法華經(jīng)》之前,這個道場真是殊勝,佛陀放光現(xiàn)瑞。

  所以文殊菩薩開始對大家說,我曾看過,過去諸佛要說大法之前,就有這樣的現(xiàn)光,這種境界之后,就是要說大法時,所以這種境界,這種的法,這個大法,唯有佛與佛乃能究竟,這就是已經(jīng)跟大家提醒了,諸菩薩,不只是我看過,其實你們也看過,這些菩薩大家都看過,所以他們相信。

  其實文殊是在提醒凡夫,不只是我看過,你們也知道佛佛道同,這種現(xiàn)相之后,就是要說大法時,但是這個大法,唯有佛與佛乃能究竟,若是說凡夫小根、小器的人,還是無法接受,現(xiàn)在坐著的,已經(jīng)有人開始有不耐煩的心了,佛陀在那里遲遲還未說話,或者是要跟大家說,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去除過去方便的法,現(xiàn)在要講真實法了,大家要注意。

  但是有的人聽到之后,覺得我已經(jīng)聽四十幾年了,佛陀要說的法,我已經(jīng)聽過了,真空的道理我也都聽過了,世間一切從無到有,有到無,佛陀所說的都是這樣,所以他認為,我都了解了,當場就有五千人退席,那就是無法相信,佛陀開始才說了,我正直舍方便,現(xiàn)在就是要說真實法,這樣就有這種貢高我慢的人,他就退席了。

  佛陀看了之后,心也是很悲憫,不過經(jīng)文里面就說,這些人「退亦佳矣」,退了也好,免得讓他無法接受而毀謗大法,所以因緣還未成熟,退去也是好,可見說大法,眾生要能真正信解接受,不簡單。

  所以在這段文里面說:

  放斯光明已

  即說大法

  下面這句,大家要很用心聽就是:

  唯佛與佛乃能究竟

  現(xiàn)在佛要說的這個法,大家要知道,

  唯佛與佛之間才能究竟了解,所以大家如果想要學(xué)佛,成佛要有耐心,下面解釋的就說,聲聞、緣覺,因為在場的人,法華會上多數(shù)都還是,在聲聞、緣覺(的根器),佛陀很擔心,這個時候如果不趕快說話,這些人就會停滯在這里,所以這個大法,聲聞、緣覺要趕快,讓他們能接受:

  聲聞、緣覺

  以聞佛教法

  得證涅槃

  自謂已證無生

  故不信

  更有無上菩提之道

  在這個道場里面,「聲聞、緣覺,以聞佛教法,得證涅槃」,他以為我這么久,都跟在佛陀的身邊,我都知道差不多,佛陀在說的那些,我都聽過,我都了解了,我已經(jīng)得到涅槃了,法,我都了解了,我的心,全都滿懷著佛陀的教法。

  所以我自己的心,已經(jīng)有控制下來了,所以以為自己已經(jīng)證得,能夠入涅槃的境界,涅槃就是寂靜,不會再生煩惱了;佛法就是要降伏眾生去除煩惱,他們以為他們的煩惱都去除了,所以「自謂已證無生」,自己以為,我對法都了解了,我不會再起心動念,我...,等等,所以「自謂已證無生,故不信更有無上菩提之道」,所以大家他們沒有那個耐心,佛陀說我現(xiàn)在開始所要說的法,大家聽到就沒有那個耐心。

  故此大法

  為一切凡夫世間

  并小乘圣人

  世間之所難信

  此乃是為佛教

  聲聞、緣覺

  二乘之解脫

  即是教菩薩之大乘法

  之方便法也

  各位菩薩、同修,我們大家若要求佛道,就要行菩薩道,菩薩道是浩瀚無涯,佛陀的教法是很高無上,很深無底,所以大家要用真誠的心,來求佛教法,所以大家不要起心動念,自己反省自己,懺悔自己,我們還是在蕓蕓煩惱,滿心都是煩惱,我們真的是已得到了嗎?還沒有,還離很遠。

  所以大家要用耐心、毅力,祈求佛法分分入心,寸寸慧命成長,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