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第九十二、縈發(fā)目揵連的參訪

  第九十二、縈發(fā)目揵連的參訪

  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國的首都,王舍城北方的迦蘭陀竹園精舍。

  一天,竹園精舍來了一位名叫「目揵連」的外道,因為他習慣將頭發(fā)盤成一個大髻,所以大家都稱他為「縈發(fā)目揵連」。

  縈發(fā)目揵連向佛陀問訊后,佛陀問他從哪里來,他回答說:

  「瞿曇!我到處參訪,剛從許多類沙門、婆羅門出家游歷修行人集會說法的樹林中來!

  「目揵連!你從他們那里,得到什么有益的嗎?」

  「瞿曇!我從他們互相沖突的言論辯難中,學到了很多!

  「目揵連!長久以來,各種不同類的沙門、婆羅門、出家游歷修行人,存在著許多不同的觀點,彼此競相論辯,企圖論破別人,求得勝利!

  「瞿曇!你都為弟子們說些什么法,使他們有能力再去教導別人,而不致于污辱了如來,也不會受到其它人的問難與責罵呢?」

  「目揵連!我教導他們『明、解脫』,這樣他們再去教導別人,就不會污辱了如來,也不會受到其它人的問難與責罵!

  「瞿曇!你的弟子們,是以怎樣的方法修行,來成就明、解脫的?」

  「目揵連!有七覺支,修習、多修習,能成就明、解脫!

  「瞿曇!那又有什么修行方法,可以成就七覺支?」

  「目揵連!有四念處,修習、多修習,能成就七覺支!

  「瞿曇!又有什么修行方法,可以成就四念處?」

  「目揵連!有三妙行,修習、多修習,能成就四念處。」

  「瞿曇!又有什么修行方法,可以成就三妙行?」

  「目揵連!有六觸入處律儀,修習、多修習,能成就三妙行!

  「瞿曇!又有什么修行方法,可以成就六觸入處律儀?」

  「目揵連!當眼睛看到合意、可愛、能引起欲樂、使人著迷的東西時,能不生歡喜、不贊嘆、不著迷、不流連;看到不合意、不可愛、能引起苦受的東西時,能不畏懼、不討厭、不嫌棄、不生氣?吹胶玫模黄饒(zhí)著;看到不好的,也不起執(zhí)著,內心不為所動。耳聽、鼻聞、舌嘗、身觸、意識也一樣,這就是從六觸入處做到合于律儀,依此修習、多修習,就能成就三妙行。

  怎樣是修習三妙行,能成就四念處呢?

  多聞正法的圣弟子,在閑靜處、林中、樹下這樣思惟:身、口、意的惡行,必得惡報,我如果以身、口、意做了惡行,日后一定會后悔,別人也會譏嫌,大師也會責備,如此一來,惡名昭彰,死后也會墮入地獄之中。能這樣思惟,時時自我警惕,以去除身、口、意三惡行,修三妙行。

  怎樣是修習四念處,能成就七覺支呢?

  目揵連!以身體為覺察對象;以感受、心念、心念對象的法為覺察對象,集中心念而念念分明,以此為方法修學念覺支。念覺支修學熟練后,修學擇法覺支;擇法覺支修學熟練后,修學精進覺支;精進覺支修學熟練后,生歡喜心,修學喜覺支;喜覺支修學熟練后,身心止息,修學猗覺支;猗覺支修學熟練后,得三摩地,修學定覺支;定覺支修學熟練后,心能專注于一境,而得息滅一切貪愛憂慮的舍,繼續(xù)修學舍覺支,直到舍覺支修學成就。

  怎樣是修習七覺支,能成就明、解脫呢?

  目揵連!依遠離、依離欲、依滅而向于舍而修學念覺支,修擇法、精進、喜、猗、定、舍覺支,而證得明、解脫。

  像這樣,目揵連!一法跟者一法地修學,就能從煩惱的此岸,到達解脫的彼岸了!

  佛陀說到這里,縈發(fā)目揵連遠塵離垢,得法眼清凈。這時的縈發(fā)目揵連,見法、得法、知法、入法,不再需要靠別人而能解決自己的疑惑;于正法中不再畏懼,就從座位上站起來,整理好衣服,恭敬地行禮,請求佛陀允許他出家。

  佛陀同意了。

  縈發(fā)目揵連出家后不久,即證入解脫,成為阿羅漢。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雜阿含第二八一經》。

  二、這是佛陀教導縈發(fā)目揵連,證得解脫的修學綱領,也是佛法修學的一個完整次第,四念處是其中的一環(huán),所以不適合說四念處是佛法修學的「唯一之道」。(參看故事第一一〈佛滅后的「大師」〉按語五)

  三、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即六內入處),在接觸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境(即六外入處),生起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等六識,根、境、識三事和合而生起認識了別的識觸,即為六觸。所以,六觸入處就是指「根、境、識的和合」,六觸入處律儀,也可以略而理解為「六根律儀」。律儀,依故事中佛陀所說,就是對合意的(好的)與不合意的(不好的),都同樣不起執(zhí)著,心中不為所動,而不是狹義地指戒律與僧團制度。

  四、什么是明?《相應部第五六相應第一八經》說:「苦之智,苦集之智,苦滅之智,順苦滅道之智,此名之明。」《中阿含第一二嗀破經說》:「無明已盡,明已生」。無明的去除,就是明,就是解脫者了,所以,明即解脫,兩詞合用,即作「明、解脫」。

  五、「依遠離、依離欲、依滅、向于舍」,經典中常與七覺支的修學一同出現(xiàn),這是南、北傳《阿含經》所共通的,參看故事第五一〈勇猛銳利的隨死念〉按語八。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