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
佛教經典。亦稱《小無量壽經》,簡稱《小經》。與《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合稱凈土三經。一般認為在1~2世紀印度貴霜王朝時期已流行于犍陀羅地區(qū)!栋浲咏洝肥轻屽饶材岱鹪趹x薩羅國舍衛(wèi)城的南方祇園精舍,與長老舍利弗等十六位大弟子及文殊等大菩薩以及諸多佛弟子而說的經典。..[詳情]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四十二課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上邊說臨命終時,是說差不多要臨終的時候,你能夠念佛心不顛倒,一句阿彌陀佛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就是這個念頭:在生的時候,讓我身體健康一點,臨命終時,不要讓我忘記這句阿彌陀佛,我就是打這兩個念頭,其它念頭沒有的,所以我睡覺一睡就睡著。什么道理?別的念頭沒了,發(fā)財?shù)哪铑^也沒了,要希望好運的念頭也沒有了,都沒有了。
倘然平常時候不修的,這個心就一定要亂的,糊糊涂涂、昏昏沉沉,一點都抓不住了,應該墮落到地獄里頭去的,看見了刀山、劍樹,當它做很好的花園。所以經典里講的,我們要把他聽進去。你臨命終時看到很好的花園,就是刀山劍樹了。你看到花轎抬來了,糟糕了,要投豬去了,危險!這個都有證明的,看見了驢馬的胎,當它做很大的房屋,顛顛倒倒、不知不覺就進去了,你看危險不危險?
念佛念慣的,若有惡業(yè)的,到了斷氣的時候,心思清清凈凈、安安定定,一心想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那就有辦法了。去阿彌陀佛世界,一定見到佛,自然就會到阿彌陀佛來接引的時候,你就在這朵蓮花里面,跟阿彌陀佛就一同去了。
“即得”二字,就是馬上就去,不要等待,就是立刻能夠的意思。有的人說道:西方極樂世界隔開我們這里有十萬億個佛的世界,這樣的遠,就是走幾千萬年恐怕也走不到,怎么能夠立刻就可以生到那邊了呢?要知道一個人的心量雖然有限制,不能夠像菩薩那么大,但是已經很不小了。所以十方世界完全在自己的心里頭,所有種種的形相都是從自己心里頭現(xiàn)出來的。所以哪怕你隔得多么得遠,只要心一動,就已經到了那邊了。譬如一個人從前出過遠門,現(xiàn)在想起那個地方來,心里頭就清清楚楚,像在眼前一樣。還有從前的書里頭說:有人做夢覺得到了一個地方去,看見種種的東西,后來隔了多少時候,真的找到那個地方?梢姷孟衲莻做夢的人,實在是到過那個地方去的。往生的人,同兩種情形差不多的。
要曉得一個人的身體,都是前世的業(yè)報。念佛是一種清凈的業(yè),修了這種凈業(yè),到了后世就自然應該受凈土的福報。因為凈土是清凈國土,況且還靠了阿彌陀佛的愿力來接引他。所以只消動一動念頭,你就能夠在西方極樂世界現(xiàn)出相來,這就叫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并且一個人到了斷氣的時候,他家里頭的人萬萬不可以狂喊亂叫、高聲大哭。現(xiàn)在這世界上人的心性都不同的,有的人在生時對公婆也不太孝敬,臨死時使勁讓它出兩滴眼淚,還要哭一哭,這都是自己騙自己,是不是。磕泸_我、我騙你。那么你騙公婆,明天么媳婦也騙你,這樣子在弄。這顛顛倒倒,所以我們《心經》叫“眾生顛倒”。
哭什么呢?我母親去世時我是不哭的,我叫嫂嫂、弟媳婦、侄子都不哭,我們一家人都不哭,親戚來也不哭,就是念佛,這樣子對的?匏陕锬?沒有意義,是不是。
有些東西就是要知道,悲傷什么呢?你自己平常要準備呀,到這個時候了,你還會來得及啊!有的人不知道,祖師慈悲,十念也可以往生。那我慢慢來好了,他說十念念好就好了,當算數(shù)了。那你想想看,自己騙自己不是么?祖師慈悲啊,做國王的、做官的、做生意的,沒有功夫,那么勸他十念也好,這樣子的。那你弄錯了呀,你一點沒有事情,飯吃了妄想打打,還有亂七八糟的事情,還要看電影,還要看錄像,還要搓麻將,這顛倒不顛倒?到病苦來了么只會腳忙手亂,何況臨命終時,功夫差一點就要起情愛心。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大圣五臺山古文殊寺
- 上一篇: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四十一課
- 下一篇: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四十三課
- 《阿彌陀經》是一切圣凡共修之道
- 《阿彌陀經》三種注疏的特點
-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的善根、福德、因緣有何含義?
- 《阿彌陀經》中“十門開啟”所被根機和往生品位
-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的真實含義
- 凈土三經中只誦《阿彌陀經》可以嗎?
- 《阿彌陀經》是凈土三部經結歸的經典
- 依《阿彌陀經》談凈土三資糧“信愿行”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六十六課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六十七課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六十八課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六十三課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六十四課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六十五課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五十九課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六十課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六十一課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六十二課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五十五課
-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五十六課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開經偈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 楞嚴經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