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經(jīng)

大般涅槃經(jīng)(梵Mahāparinirvāna-sūtra)漢語拼音Daboniepanjing 佛教經(jīng)典。亦稱《大本涅槃經(jīng)》或《大涅槃經(jīng)》,簡稱《涅槃經(jīng)》。北涼曇無讖譯。40卷。

大般涅槃經(jīng)卷第十五

  白話佛經(jīng)

  大般涅槃經(jīng)

  法會圣眾 常親近同修翻譯

  大般涅槃經(jīng)卷第十五

  梵行品第八之一

  善男子。什么是菩薩摩訶薩所作的梵行呢?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在大乘大般涅槃,安住在七種善法中而能夠具備梵行。哪七種呢?一知法,二知義,三知時(shí),四知足,五自知,六知眾。七知尊卑。

  善男子。什么叫菩薩摩訶薩知法呢?善男子。就是菩薩摩訶薩知道十二部經(jīng)。所謂修多羅、祇夜、授記、伽陀、優(yōu)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曰(印語是Itivrtaka,其他經(jīng)本上寫作目,讀音上來看目更接近)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達(dá)摩、優(yōu)波提舍。

  善男子。什么叫修多羅經(jīng)呢?從如是我聞至歡喜奉行,這樣的長行文都叫修多羅。

  什么叫祇夜經(jīng)?佛告訴諸比丘。我從前跟你們一樣愚蠢無智慧而不能如實(shí)見到四真諦,所以流轉(zhuǎn)久處在生死的大苦海中。于是開始講解什么是苦集滅道。如同佛為諸比丘說的所有契經(jīng)那樣講完之后,這時(shí)還有利根的眾生,為了聽法的緣故遲到了,就問其他人,如來剛才講的什么。佛知道后就結(jié)合當(dāng)時(shí)的經(jīng)典而說偈頌:

  我昔與汝等不見四真諦

  是故久流轉(zhuǎn) 生死大苦海

  若能見四諦 則得斷生死

  生有既已盡 更不受諸有

  “我昔日根你們一樣不見四真諦,所以長久流轉(zhuǎn)在生死苦海之中,如果能見四真諦就能斷除生死,生有滅盡后就再不承受諸有了。“

  類似這樣的重頌叫做祇夜經(jīng)。

  什么叫授記經(jīng)呢?比如有的經(jīng)律上如來說法時(shí)為諸大人受記作佛。“你阿逸多,未來有個(gè)王,名叫蠰佉。當(dāng)在此世而成佛道。號為彌勒。這叫做授記經(jīng)。

  什么叫伽陀經(jīng)?除了修多羅以及戒律。其余的四句之偈。比如: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 自凈其意 是諸佛教

  所有的惡都不要作,所有的善都要奉行,而自心卻始終清凈,這就是佛教的真意。這樣的頌叫做伽陀經(jīng)。

  什么叫優(yōu)陀那經(jīng)呢?比如佛午后進(jìn)入禪定為諸天眾說法。這時(shí)諸比丘互相說:如來現(xiàn)在為什么而入禪呢?如來明天從禪定中起來后,沒有人來問。佛能知道別人的心意而自己說:比丘要知道,一切天人壽命極長。你們諸比丘。為了他人而不求私利。欲望微薄。知道滿足,心神寂靜,這些都比天人更善。這樣的諸經(jīng)是佛無問自說的,叫做優(yōu)陀那經(jīng)。

  什么叫尼陀那經(jīng)呢?就是諸經(jīng)偈頌中將事情的因緣根本為人演說的。比如舍衛(wèi)國有一男子用網(wǎng)捕鳥,得到后關(guān)在籠中喂它水和谷子,然后把鳥放了。世尊知道這件事的本末因緣,而說偈言:

  莫輕小罪 以為無殃 水渧雖微 漸盈大器

  不要輕視小罪,認(rèn)為不會因此遭殃,水滴雖然微小,持續(xù)滴落卻能逐漸裝滿很大的容器。類似這樣的本末因緣叫做尼陀那經(jīng)。

  什么叫阿波陀那經(jīng)呢?比如戒律中所說的各種譬喻,就是阿波陀那經(jīng)。

  什么是伊帝目多伽經(jīng)?如佛所說:比丘們要知道,我出世時(shí)所可說的叫做戒經(jīng)。鳩留秦佛出世之時(shí)叫甘露鼓。拘那含牟尼佛時(shí)叫法鏡。迦葉佛時(shí)叫分別空。類似這樣的過去的事情叫做伊帝曰多伽經(jīng)(本事經(jīng))。

  什么叫阇陀伽經(jīng)呢?就是講解佛世尊從前作菩薩時(shí)修行各種苦行。比如:比丘當(dāng)知,我在過去曾經(jīng)作鹿、作羆、作獐、作兔。作粟散王、轉(zhuǎn)輪圣王,龍、金翅鳥。像這些佛在行菩薩道時(shí)所受的身,叫做阇陀伽(本生經(jīng))。

  什么叫毗佛略經(jīng)呢?就是大乘方等經(jīng)典。其中道理廣大猶如虛空叫做毗佛略。

  什么叫未曾有經(jīng)呢?比如菩薩初出生時(shí),無人扶持,立刻行走七步,放大光明,遍觀十方。又如,獼猴手捧盛蜜的容器獻(xiàn)給如來,比如白項(xiàng)狗在佛身邊聽法,比如魔王波旬變成青牛行走在瓦缽間,讓那些瓦缽互相碰撞卻沒有傷損。比如佛初生進(jìn)入天廟時(shí),讓那些天像起身下禮。這些記載不可思議的事情的經(jīng)典叫做未曾有經(jīng)

  什么叫優(yōu)波提舍經(jīng)呢?比如佛世尊所說的諸經(jīng),如果進(jìn)行議論、分別解說、辯其相貌,像這樣的理法議論問答的經(jīng)典叫做優(yōu)波提舍經(jīng)。菩薩如果能了知這十二部經(jīng),就是知法。

  如何才是菩薩摩訶薩知義呢?菩薩摩訶薩如果于一切文字和語言都能詳盡的明白其中之義,就叫做知義。

  如何才是菩薩摩訶薩知時(shí)呢?善男子。菩薩正確的了解何時(shí)應(yīng)修習(xí)寂靜,何時(shí)應(yīng)修習(xí)精進(jìn),何時(shí)應(yīng)修習(xí)舍定,何時(shí)應(yīng)供養(yǎng)佛,何時(shí)應(yīng)供養(yǎng)師,何時(shí)應(yīng)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jìn)、禪定、具足般若波羅蜜,叫做知時(shí)。

  如何是菩薩摩訶薩知足呢?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的知足就是對于食、飲、衣、藥、行、住、坐、臥、睡、寤、語、默,怎樣都能滿足,叫做知足。

  善男子。如何是菩薩摩訶薩自知?菩薩自知我有怎樣的信、怎樣的戒、怎樣的多聞、怎樣的舍、怎樣的慧、怎樣的去來、怎樣的正念、怎樣的善行、怎樣的問、怎樣的答,叫做自知。

  如何是菩薩摩訶薩知眾?善男子。菩薩知道大眾是剎利眾、或是婆羅門眾、或居士眾、或沙門眾,在何種大眾中應(yīng)如何行、來、坐、起,如何說法,如何問答,叫做知眾。

  善男子。如何是菩薩摩訶薩知人中尊卑?善男子。人有二種:一者信,二者不信。菩薩要知道信的人是善,不信的人不是善。另外信有二種,一種經(jīng)常拜訪僧眾,另一種不去拜訪。菩薩要知道去拜訪的是善,不去的不是善。拜訪僧眾的又有二種。一是禮拜,二是不禮拜。菩薩要知道禮拜的善,不禮拜的不是善。禮拜的又有二種。一是聽法的,二是不聽法的。菩薩要知道聽法的善,不聽法的不是善。聽法者又有二種,一種至心聽,另一種不至心。菩薩要知道至心聽者是善,不至心者不是善。至心聽法的人又有二種,一是思索法義,二是不思索法義。菩薩要知道思義的善,不思義者不是善。思義又有二種。一是按照所聞的法執(zhí)行,二是不按法執(zhí)行。按照所聞的法執(zhí)行是善,不執(zhí)行不是善。按照所聞的法執(zhí)行的人又有二種。一是求聲聞乘,這樣并不能利益一切苦惱眾生。另一種回向無上大乘,能利益很多人,讓其能夠安樂。菩薩要知道能利很多人,讓其得到安樂者是最上最善的。善男子。如同諸寶中如意寶珠最妙,如諸味中甘露最上。這樣的菩薩在人天中是最勝最上,不可譬喻。善男子。這叫做菩薩摩訶薩住于大乘大涅槃經(jīng)住七善法。菩薩安住此七善法后能具備梵行。

  另外善男子。還有種梵行叫做慈悲喜舍。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如果多修慈心就能斷嗔恚,修悲心也能斷嗔恚啊。為何而說四無量心呢?按照這樣推理應(yīng)該有三種。世尊。慈有三種緣。一緣眾生,二緣于法,三則無緣。悲喜舍心也是如此。如果是這樣只應(yīng)有三種,不應(yīng)有四。所謂眾生緣,是緣于五陰。愿意給與眾生歡樂(眾生主觀需求),叫做眾生緣。所謂法緣,緣于布施眾生所須之物(眾生客觀需求),叫做法緣。所謂無緣者,緣于如來,叫做無緣。慈多緣于貧窮的眾生。如來偉大導(dǎo)師已經(jīng)永離貧窮,享受第一樂。若緣眾生則不會緣佛(佛無所需),緣法也是如此。所以緣于如來叫做無緣。

  世尊。慈緣于一切眾生,如緣于父母妻子親屬,因此叫做眾生緣。法緣則不見父母妻子親屬,只見一切法皆從緣生,叫做法緣。無緣者。不住于法相和眾生相,叫做無緣。悲喜舍心也是如此。所以應(yīng)是三,不應(yīng)有四。世尊。人有二種。一者見行(主要被邪見所惑),二者愛行(主要被愛欲所惑)。見行之人多修慈悲,愛行之人多修喜舍。所以應(yīng)該是二,不應(yīng)有四。世尊。無量就是沒有邊際。找不到邊際所以叫無量。那么無量則應(yīng)是一,而不是四。如果是四怎么能說無量呢?

  佛告訴迦葉。善男子。諸佛如來為眾生宣說的佛法要點(diǎn),其中的道理非常深?yuàn)W難以理解。有時(shí)為眾生說一因緣。什么是一因緣呢?就是所謂一切有為之法。善男子。有時(shí)說二種:因、果。有時(shí)說三種:煩惱、業(yè)、苦,有時(shí)說四種:無明、諸行、生、老死。有時(shí)說五種所謂受、愛、取、有、生。有時(shí)說六種:三世因果。有時(shí)說七種:所謂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時(shí)說八種除了無明、行以及生、老死其余的八事(十二因緣)。有時(shí)說九種如城經(jīng)中,除了無明、行、識其余九事。有時(shí)說十一如同為薩遮尼犍子所說,除生之外其余十一。有時(shí)時(shí)完全說十二因緣,如王舍城為迦葉等所說的十二無明乃至生老病死。善男子。如同一種因緣因?yàn)楸娚煌蟹N種分別說法。無量心法也是一樣。

  善男子。因此對于諸如來深?yuàn)W秘密的行處不應(yīng)懷疑。善男子。如來世尊有大方便力,可以將無常解說為常,常說為無常。說樂為苦、說苦為樂。把不凈說為凈、凈說成不凈。我說成無我、無我說成我。對非眾生說為眾生,對真實(shí)眾生說非眾生。非物說物、物說非物。非實(shí)說實(shí)、實(shí)說非實(shí)。非境說境、境說非境。非生說生、生說非生。乃至無明說明、明說無明。色說非色、非色說色。非道說道、道說非道。善男子。如來用無量的方便為了調(diào)伏眾生,難道是虛妄的嗎?。

  善男子。有的眾生貪于財(cái)貨。我化作轉(zhuǎn)輪王,在無量歲中滿足他一切所需,然后教化,令他安住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的眾生貪著五欲,我無量歲中用美妙的五欲滿足他,然后勸化,令他安住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的眾生榮豪自大,我在無量歲中為他作仆使,供他差遣滿足他的心意,然后勸化令他安住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的眾生性乖悷需要人呵諫。我在無量百千歲中教導(dǎo)呵責(zé)他,令其調(diào)伏,然后令他安住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如來這樣在無量歲用種種方便法,讓諸眾生安住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難道是虛妄的嗎?諸佛如來雖然處在眾惡中卻毫無染污,猶如蓮花一樣。善男子。應(yīng)該這樣理解四無量的道理。善男子。此無量心,體性有四。修行的人能生大梵天處。善男子。此無量的伴侶有四,所以稱為四無量。所謂修慈者能斷貪欲,修悲者能斷嗔恚,修喜心者能斷不樂,修舍心者能斷貪欲嗔恚眾生。善男子。因此得名為四,不是一、二、三。

  善男子。如你所說慈能斷嗔,悲也可以。應(yīng)該說成三。你今天不應(yīng)該這樣反駁,為什么呢?善男子。恚有二種,一能奪命。二能鞭撻。修慈則能斷除奪人命的心。修悲能除鞭撻的心。善男子。這樣來說難道不是四嗎?另外嗔有二種。一嗔眾生,二嗔非眾生。修慈心能斷嗔眾生,修悲心者能斷嗔非眾生。另外嗔有二種。一有因緣。二無因緣。修慈心能斷有因緣,修悲心者斷無因緣。另外嗔有二種。一者久于過去中修習(xí),二者現(xiàn)在才修習(xí)。修慈心者能斷過去,修悲心者斷于現(xiàn)在。另外嗔有二種。一嗔圣人,二嗔凡夫。修慈心者斷嗔圣人,修悲心者斷嗔凡夫。另外嗔有二種。一上,二中。修慈斷上,修悲斷中。善男子。因此則名為四,怎么能說應(yīng)三非四呢?所以迦葉。此無量心的伴侶相對分別為四。

  另外以器劃分應(yīng)名為四器。如果有慈,則不會有悲喜舍心,因此應(yīng)為四,不能減少。善男子。用行來分別應(yīng)有四。若行慈時(shí)則沒有悲喜舍。所以有四。善男子。因無量所以得名四。無量有四種——有無量心有緣非自在,有無量心自在非緣,有無量心亦緣亦自在,有無量心非緣非自在。

  什么是無量有緣非自在?緣于無量無邊眾生,而不能得自在三昧。雖得不定或得或失。什么是無量自在非緣?如緣于父母兄弟姊妹,希望他們安樂,不是無量緣。什么是無量亦緣亦自在。所謂諸佛菩薩。什么是無量非緣非自在?聲聞緣覺不能廣緣無量眾生,也非自在。善男子。因此叫四無量。非聲聞緣覺所知,乃是諸佛如來的境界。善男子。這四事,聲聞緣覺雖稱作無量,實(shí)際上卻微不足道。諸佛菩薩才稱的上無量無邊。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如是,如是,真正如圣尊教導(dǎo)的那樣。諸佛如來所有的境界,不是聲聞緣覺所知。世尊。有很多菩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得到慈悲心,是不是大慈大悲心呢?”

  佛說:“有。善男子。菩薩如果對于眾生有三品分別。一者親近,二者憎惡,三者中立。對于親近中又分上中下三等,憎惡也一樣。此菩薩摩訶薩對于上等親近中給與增上樂,對于中下等親近也平等給與增上樂,對于上等憎惡中給與少分樂,對于中等憎惡給與中品樂,對于下等憎惡給與增上樂。菩薩這樣繼續(xù)修行。對于上等憎惡中給與中品樂,對于中下等憎惡給與增上樂。繼續(xù)修習(xí),對于上中下平等給與上樂。如果對待上怨還能給與上樂,這時(shí)才叫做慈心成就。菩薩這時(shí)對于父母以及上等憎惡,都能平等對待,無有差別。善男子。這才叫做慈,還不是大慈。”

  世尊。為何菩薩得到這樣的慈,仍然不是大慈呢?

  善男子。因?yàn)殡y成,所以不叫大慈。為什么呢?過去無量劫中,總是聚集煩惱,未曾修善法。所以不能在一日中調(diào)伏其心。善男子。比如剜豆干時(shí)用錐刺,始終扎不著。煩惱的堅(jiān)硬也是一樣。雖然一日夜系心不散,仍難以調(diào)伏。又如家犬不怕人,而山林野鹿見人就逃走。嗔恚難去猶如看家狗。慈心易失猶如野鹿,所以此心難以調(diào)伏。所以不叫大慈。另外善男子。比如刻在石頭的文字能常期存在,刻水則不能久停。嗔如同畫石。諸善根本猶如畫水。所以此心難得調(diào)伏,如同大火聚,火光久住。電光之明卻不能得到暫停,嗔如火聚,慈如電明。所以此心難得調(diào)伏,因此不叫大慈。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在初地才叫做大慈。為什么呢?善男子。最惡的人叫一闡提。初住菩薩修大慈時(shí),對于一闡提心中毫無差別,因?yàn)椴灰娖溥^所以不會生嗔,所以能叫做大慈。善男子。為諸眾生除去無利益的事叫做大慈,想要給與眾生無量利樂叫做大悲。讓諸眾生心生歡喜是大喜。無所擁護(hù)叫大舍。如果不見我、法相以及己身,見一切法平等無二,叫做大舍。自舍己樂,施與他人。叫做大舍。善男子。只有四無量能令菩薩增長具足六波羅蜜,其余則諸行不一定能。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先得世間四無量心,然后才發(fā)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然后才逐漸能夠出世間。善男子。因世無量得出世無量,因此叫大無量。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除去無利益以及給于利樂這些事其實(shí)并沒有什么可做的。這樣思維就是虛觀,沒有實(shí)利。世尊。比如比丘觀不凈時(shí)。見所穿的衣都是皮的樣子,而實(shí)際不是皮。所吃的都是蟲的樣子而實(shí)際不是蟲。觀大豆、羹、看做大糞而其實(shí)不是糞。觀所吃的酪猶如髓腦而實(shí)際不是腦。觀骨碎末猶如面粉而實(shí)際不是面粉。四無量心也是如此。不能真實(shí)利益眾生令他們得樂,雖口說給與眾生樂而實(shí)際不能。這樣看來不是虛妄么?世尊。如果不是虛妄,而是真的給與歡樂。為何諸眾生不因諸佛菩薩的威德力全都享受快樂呢?如果真實(shí)不能得樂。那么佛所說記得往昔獨(dú)自修行慈心,經(jīng)此劫世七次成壞,不來此生。世界成時(shí)生在梵天。世界壞時(shí)生在光音天。如果生在梵天則力勢自在,無能摧伏。在千梵中為最勝最上的大梵王。所有眾生都認(rèn)為我所生的是最上。三十六返后作忉利天王釋提桓因。無量百千后作轉(zhuǎn)輪王,只修慈心才得到人天果報(bào)。如果不實(shí)怎么相應(yīng)?

  佛說:“善哉善哉。善男子。你真是勇猛,無所畏懼啊。” 就為迦葉說偈:

  若于一眾生 不生嗔恚心

  而愿與彼樂是名為慈善

  一切眾生中 若起于悲心

  是名圣種性得福報(bào)無量

  設(shè)使五通仙 悉滿此大地

  有大自在天 奉施其所安

  象馬種種物所得福報(bào)果

  不及修一慈十六分中一

  “如果不對任何一個(gè)眾生生嗔恚心,而愿意給他快樂就叫做慈善。對一切眾生如果生起悲心,就是圣種性,能得福報(bào)無量。假設(shè)五通仙人便滿大地,有大自在天供奉象馬種種寶物。那樣所得的福報(bào),也不及修一慈心所得的十六分之一。”

  善男子。修慈絕非妄想而是完全真實(shí)的。如果是聲聞緣覺的慈叫做虛妄,可諸佛菩薩則是真實(shí)不虛的。怎么能知道如此呢?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行大涅槃?wù),觀土為金,觀金為土。地作水相,水作地相。水作火相,火作水相。地作風(fēng)相,風(fēng)作地相,隨意而成絕非虛妄。觀眾生為非眾生,觀非眾生為眾生,也都隨意而成絕非虛妄。善男子?梢灾榔兴_的四無量心是真實(shí)的思惟,不是不真實(shí)的。另外善男子。為什么叫真實(shí)思惟呢?因?yàn)槟軘喑T煩惱故。善男子。修慈者能斷貪欲,修悲心能斷嗔恚,修喜心能斷不樂,修舍心能斷貪恚及眾生相。因此叫做真實(shí)思惟。另外善男子。菩薩摩訶薩的四無量心能成為一切諸善的根本。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如果見不到貧窮眾生也就沒有產(chǎn)生慈心的緣由。如果不生慈心則不能升起惠施之心。以施的因緣讓眾生得到安樂,即所謂的衣食住行。做這樣的布施時(shí)心中沒有系縛也不會貪著,必定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心那時(shí)沒有執(zhí)著,妄想永斷,不再畏懼名稱利養(yǎng)。不求人天所受快樂。不會傲慢、不望圖回報(bào)、不為了欺騙他人。行布施也不為了求富貴。凡是行布施時(shí),心中看不見受者是持戒人破戒人,是福田非福田,是知識非知識。施時(shí)也不見是器非器。不選擇時(shí)間地點(diǎn),也不計(jì)較貧瘠還是富足。不見因果,此是眾生,此非眾生,是福,非福。雖然不見施者、受者以及財(cái)物,甚至不見斷和果報(bào)。而恒常行施,沒有停止。善男子。菩薩如果見到持戒、破戒乃至果報(bào)就無法行布施了,如果不布施則不能具足檀波羅蜜,不具足檀波羅蜜,則不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比如有人身中毒箭,此人的眷屬為他減輕痛苦除去毒藥,就讓良醫(yī)為他拔箭。此人說先不要拔箭。我要看看此毒箭從何方來,是誰所射,射箭的人是什么階級。又想這箭是什么木材所作?箭頭的鐵是怎么煉制的?毛羽者是什么鳥毛作作。所帶的毒是自然而有,還是人涂的蛇毒呢?這癡人還沒能把這些問題想明白就死了。善男子。菩薩也是如此,如果行布施時(shí)還要分別受布施者是持戒、破戒乃至果報(bào),就沒辦法布施。如果不能布施則不能具足檀波羅蜜。不具足檀波羅蜜,則不能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在行布施時(shí),對眾生的慈心平等,猶如對待親子。而且行施時(shí)對眾生起悲愍心,猶如父母探望生病的孩子。布施之時(shí)心中歡喜,猶如父母見到孩子病愈。布施之后心中不牽掛,猶如父母見到孩子長大能自立生活。此菩薩摩訶薩在慈心中布施時(shí),常愿。我今天所布施的根一切眾生共享。因此因緣令眾生得到大智慧的食糧。精進(jìn)的回向給無上大乘,愿眾生得到上好的智慧食糧,不求聲聞緣覺之食,愿眾生得到法喜食不求愛食,愿眾生都得到般若波羅蜜之食,并都能充足,而攝取無礙增上善根。愿眾生悟解空相,得到無礙身猶如虛空。愿諸眾生常作為受者。憐愍一切為眾作福田。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慈心時(shí)。凡所施食都應(yīng)當(dāng)堅(jiān)定的發(fā)如是等愿。

  另外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在慈心中布施飲品時(shí),當(dāng)愿:我今天所布施的都與一切眾生共享。因此因緣令眾生到達(dá)大乘河,飲八味水。速登無上菩提之道,離開聲聞緣覺之路?是鬅o上佛乘。斷出煩惱之渴,而渴望法的味道。離開生死之愛,而喜愛大乘大般涅槃。具足法身得到所有三昧,入于甚深智慧大海。愿眾生得甘露味,菩提出世。離欲寂靜這些味道。愿眾生具足無量百千法味,具足法味后得見佛性。見佛性后降下法雨,降法雨后佛性遍布猶如虛空。再讓其余無量的眾生都得到一種法味,即大乘味,非諸聲聞辟支佛味。愿眾生得一種甜味,不是六種差別之味。愿眾生只求法味,不要障礙佛法所行之味。不求其余之味。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在慈心中布施飲品時(shí),應(yīng)當(dāng)堅(jiān)定的發(fā)如是等愿。

  另外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在慈心中布施車乘時(shí)。應(yīng)愿:我今天所施的全部與一切眾生共享,因此因緣讓所有眾生成就大乘,能住大乘,不退于乘、不動(dòng)轉(zhuǎn)乘、金剛座乘,不求聲聞辟支佛乘。趣向于佛乘、無能伏乘、無羸乏乘、不退沒乘。無上乘、十力乘、大功德乘、未曾有乘、希有乘、難得乘、無邊乘、知一切乘。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在慈心中施車乘時(shí)。應(yīng)這樣堅(jiān)定的發(fā)愿。

  另外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在慈心中布施衣物時(shí)。當(dāng)愿我今天所施的全都與一切眾生共享,因此因緣讓眾生得到慚愧衣、法界覆身裂諸見衣。衣服離開身體一尺六寸,得到金色身。所有觸覺柔軟無礙,光色潤澤,皮膚細(xì)軟。恒常發(fā)出無量之光、無色、離色。愿諸眾生全都得到無色之身。勝過一切色而入無色大般涅槃。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布施衣物應(yīng)當(dāng)這樣堅(jiān)定誓愿。

  復(fù)次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在修慈中,布施花香涂香末香諸雜香時(shí)。應(yīng)愿我今天所布施的全與一切眾生共享,因此因緣令一切眾生得到佛花三昧,七覺妙鬘系在頭頂上。愿眾生外貌如同滿月,是所見諸色中微妙第一。愿諸眾生都成就一相——百福莊嚴(yán)。愿諸眾生隨意能見到喜歡的樣子。愿諸眾生總遇到善友,得到無礙香氣,遠(yuǎn)離臭穢。愿諸眾生具備所有善根,無上珍寶。愿諸眾生互相和悅,沒有憂苦。所有所需都具備,不會互相擔(dān)憂。愿諸眾生戒香具足,愿諸眾生持無礙戒。香氣馚馥充滿十方。愿諸眾生得到堅(jiān)牢戒無悔之戒、一切智戒、離諸破戒,都得到無戒、未曾有戒。無師戒、無作戒、無荒戒、無污染戒、竟已戒、究竟戒、得平等戒。不論香料涂身還是受到刺斬都沒有憎愛。愿諸眾生得到無上戒、大乘之戒非小乘戒。愿諸眾生都能夠具足尸波羅蜜,猶如諸佛所成就之戒。愿諸眾生都被布施、持戒、忍辱、精進(jìn)、禪智所薰修。愿諸眾生都能成就大般涅槃之微妙蓮花,其花香氣充滿十方。愿諸眾生純凈的飲食大乘大般涅槃無上香饌,猶如蜜蜂采花只取香味。愿諸眾生都能得成就無量功德所薰之身。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在慈心中布施花香時(shí),恒常堅(jiān)定發(fā)此誓愿。

  另外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在慈心中布施床具時(shí)。應(yīng)愿我今天所施的全都與一切眾生共有,因此因緣令眾生得到天中天所臥的床,得到大智慧坐于四禪處。臥菩薩所臥之床,不臥聲聞辟支佛床,離開不好的床。愿眾生得到安樂之臥,遠(yuǎn)離生死之床。成就大涅槃師子臥床。愿諸眾生坐此床后,再為其余無量眾生示現(xiàn)神通獅子游戲。愿眾生住此大乘大宮殿中,為諸眾生演說佛性。愿諸眾生坐在無上床上,不被世間法所降伏。愿諸眾生得到忍辱床,遠(yuǎn)離生死饑饉凍餓。愿諸眾生得到無畏床,永離一切煩惱怨賊。愿諸眾生得清凈床,專求無上正真之道。愿諸眾生得善法床,常為善友所擁護(hù)。愿諸眾生得到右脅臥床,依照因地諸佛所行之法。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在慈心中布施床具時(shí),應(yīng)當(dāng)堅(jiān)定如此的誓愿。

  再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在慈心中布施舍宅時(shí),常這樣發(fā)愿:我今天所施的全部與一切眾生共有,因此因緣讓眾生都住在大乘舍宅中,學(xué)習(xí)善友的修行方式。修大悲行、六波羅蜜行、大正覺行、一切菩薩所行、道行、無邊廣大如虛空行。愿眾生都得到正念、遠(yuǎn)離惡念。愿一切眾生都能安住在常樂我凈中,永遠(yuǎn)離開四倒。愿一切眾生都受持出世的文字。愿一切眾生必成無上一切智器。愿一切眾生都能入于甘露屋宅。愿一切眾生初中后心常入于大乘涅槃的屋宅。愿一切眾生在未來世常處于菩薩所居宮殿。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在慈心中布施舍宅時(shí),常應(yīng)如此堅(jiān)定發(fā)愿。

  再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在慈心中布施燈明時(shí)。常發(fā)此愿:我今天所施予的全部與一切眾生共享,因此因緣讓一切眾生光明無量,安住佛法。愿一切眾生常得照明。愿一切眾生得到顏色微妙、光澤第一。愿一切眾生眼目清凈,沒有翳病。愿一切眾生得到大智火炬,了解無我、無眾生相、無人、無命。愿一切眾生都能睹見清凈佛性猶如虛空。愿一切眾生肉眼清凈,徹見十方恒沙世界。愿一切眾生得到佛的光明,普照十方。愿一切眾生得無礙明,都能見到清凈佛性。愿一切眾生得大智光明,破除一切暗和一闡提。愿一切眾生得到無量光,普照無量諸佛世界。愿一切眾生燃大乘燈,離開二乘燈。愿一切眾生所得光明滅除無明黑暗,勝過千日普照之功。愿一切眾生得到火珠光明盡滅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黑闇。愿一切眾生具足五眼,了悟法相,成無師覺。愿一切眾生無見無明,愿一切眾生都得到大乘大般涅槃微妙光明,開示眾生真實(shí)佛性。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在慈心中布施燈明時(shí),常應(yīng)勤發(fā)這樣的誓愿。

  善男子。一切聲聞緣覺菩薩諸佛如來,所有的善根都是以慈為根本。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習(xí)慈心,能產(chǎn)生無量善根——所謂不凈、出息入息、無常生滅;四念處、七方便、三觀處、十二因緣、無我等觀;暖法、頂法、忍法、世第一法;見道、修道、正勤、如意、諸根、諸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四禪、四無量心、八解脫、八勝處;一切入空無相愿無諍三昧。知他心智、諸神通、知本際智、聲聞智、緣覺智、菩薩智、佛智。

  善男子。這些法都是以慈為根本。善男子。因此慈是真實(shí),不是虛妄。如果有人問誰是一切諸善根本。應(yīng)該回答:慈是。因此慈是真實(shí),不是虛妄。善男子。能作為善根的稱作實(shí)思惟。實(shí)思惟就叫做慈。慈即如來,慈即大乘。大乘即慈,慈即如來。善男子。慈即菩提道,菩提道即如來,如來即慈。善男子。慈即大梵,大梵即慈,慈即如來。善男子。慈能為一切眾生作父,父母即慈,慈即如來。

  善男子。慈是如此不可思議,諸佛境界不可思議。諸佛境界即是慈。要知道慈即是如來。善男子。慈即是眾生佛性,此佛性久被煩惱覆蔽,而眾生不能睹見。佛性即慈,慈即如來。善男子。慈即大空,大空即慈,慈即如來。善男子。慈即虛空,虛空即慈,慈即如來。善男子。慈即是常,常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來。善男子。慈即是樂,樂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來。善男子。慈即是凈,凈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來。善男子。慈即是我,我即是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來。善男子。慈即甘露,甘露即慈,慈即佛性,佛性即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如來。善男子。慈即是一切菩薩無上之道,道即是慈,慈即如來。善男子。慈即是諸佛世尊無量境界,無量境界即是慈也,慈即如來。

  善男子。慈如果是無常的,無常是慈,那么這樣的慈就是聲聞慈。善男子。慈如果是苦,而苦就是慈,那么這樣的慈是聲聞慈。善男子。慈如果不凈,不凈即慈,那么此慈是聲聞慈。善男子。慈如果無我,無我即慈,那么此慈是聲聞慈。善男子。慈如果妄想,妄想即慈,那么此慈是聲聞慈。善男子。慈如果不是檀波羅蜜,非檀之慈就是聲聞慈。乃至般若波羅蜜也是如此。善男子。慈如果不能利益眾生,這樣的慈是聲聞慈。善男子。慈如果不入一乘之道,即是聲聞慈。善男子。慈如果不能覺了諸法,那么就是聲聞慈。善男子。慈如果不能見如來性,就是聲聞慈。善男子。慈如果見一切法都是有相,那就是聲聞慈。善男子。慈如果有漏,有漏之慈是聲聞慈。善男子。慈如果有為,有為之慈是聲聞慈。善男子。慈如果不能住于初住,非初住慈即是聲聞慈。善男子。慈如果不能得佛十力、四無所畏。那就是聲聞慈。善男子。慈如果得到四沙門果,就是聲聞慈。

  善男子。慈如果有無、非有非無。這樣的慈不是聲聞辟支佛等所能思議。善男子。慈如果不可思議,法不可思議,佛性不可思議,如來也不可思議。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于大乘大般涅槃,修行這樣的慈,就算在睡眠之中也沒有睡眠,因?yàn)榍诰M(jìn)的緣故。雖然常覺悟也無所覺悟因?yàn)闊o眠的緣故。在睡眠中盡管諸天護(hù)衛(wèi)卻無從護(hù)衛(wèi)因?yàn)闆]有行惡的緣故。睡眠中沒有惡夢,沒有不善,因?yàn)殡x于睡眠的緣故。命終之后雖然生在梵天也無所生處,因?yàn)榈玫阶栽诘木壒省I颇凶。修慈者能得成就如此無量無邊功德。善男子。此大涅槃微妙經(jīng)典,也能成就如是無量無邊功德,諸佛如來也能成就如是無量無邊功德。

  大般涅槃經(jīng)卷第十五畢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