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佛教與宇宙

  第一課 佛教與宇宙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佛教的「宇宙」包含四維上下,過現(xiàn)未來,同時含蓋無量無數(shù)的有情世間,與無邊無際的器世間。自古以來,人們不斷地探討宇宙存在的奧秘,從遠古的神話至太陽系、銀河系的漸次發(fā)現(xiàn);科技的日新月異,使人類了解到宇宙的時空、有情、物質都是浩瀚無盡,遠超出人類所能全部了解的范圍。

  遠在二千六百年前,佛陀對于廣大的時空已經(jīng)有精辟的見解,這在佛經(jīng)中隨處可見。由于內(nèi)容深廣,后世佛弟子從各種不同角度探討,遂使佛教的「宇宙論」內(nèi)容豐富,學派林立。以世間論而言,《起世經(jīng)·閻浮洲品》中描述「三千大千世界」的形成,說明宇宙中存在著數(shù)不盡的三千大千世界,數(shù)量之多,可以用「恒河沙」和「微塵數(shù)」來比喻,所謂「十方恒沙世界」、「十方微塵剎土」。此三千大千世界歷經(jīng)成、住、壞、空,不斷在循環(huán)流轉。

  佛教的宇宙觀對有情世間及佛國凈土皆有深入而精辟的看法:

  有情世間依眾生果報優(yōu)劣及苦樂差別可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個層次,稱為「三界」。欲界眾生男女群居,以五欲維系生命,由其善惡欲念流轉,而有「六道」受生的果報。色界眾生已經(jīng)遠離情欲,居于欲界之上,無男女之別,無情愛之念,皆由習「定」而化生,依禪定的深淺粗妙分為四級,凡十八天。再往上是無色界天,此界沒有物質,唯以心識住于深妙的禪定,乃純粹的精神世界。

  《法華經(jīng)·譬喻品》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蛊魇篱g乃有情眾生業(yè)緣招感的依報,三惡五趣雜居,佛陀為令眾生脫離此濁穢之土,乃宣說清凈安樂的佛國凈土,鼓勵眾生發(fā)愿往生,不再受輪回之苦!阿彌陀經(jīng)》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彼國黃金鋪地,七寶樓閣,無三惡道,皆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藥師經(jīng)》亦載,東方藥師如來的琉璃世界,民生物質豐富,一切隨心所欲,人民善良敦厚。此外,《十住毗婆沙論》、《十吉祥經(jīng)》等,皆詳載十方佛國凈土的種類。

  佛陀證悟緣起的道理,說明「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世間萬物,情與無情,皆在因緣和合下生滅變化,因而認識宇宙的產(chǎn)生、消長是緣起的,如同圓環(huán),無始無終,因此無所謂宇宙的起源與創(chuàng)造之說。至于宇宙的緣起,佛教諸宗派各有主張,如:業(yè)感緣起、賴耶緣起、真如緣起、法界緣起等。然而這些理論無不系于心的造作,「心生則法生,心滅則法滅,若無一切法,何用一切心」,所謂一心能生萬法,「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三千大千世界都是心識所現(xiàn)。心力之大,心念之迅速無有比擬,心的世界較物質世界更為無邊無際,所謂「一念三千」,心念一動,三界六道、宇宙之間,任意遨游。《正法念處經(jīng)·畜生品》云:「心能造作一切業(yè),由心故有一切果!褂终f:「心為一切巧畫師,能于三界起眾行。」故知「心」是一個微妙不可思議的宇宙世界,眾生流轉六道,或成佛作祖,取證圣境,但由心的作為而定。因此吾人不必在心外追尋,只要此心覺悟,不妄自造作,則山河大地、樹木花草,盡納于胸中,當下一念即是法界,娑婆世界轉瞬而成凈土,宇宙萬象、心識的起滅,無不豁朗明了,念念不被境風業(yè)浪所轉,如無門禪師的「日日是好日」,怡然自得。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