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節(jié)日活動 第三章、佛教的儀式
(二)節(jié)日活動 第三章 佛教的儀式
根據佛所制定的戒律,僧眾應當于每月望晦(農歷十五日、三十日)兩日齊集一處,共誦《戒本》,自我檢查有無違犯戒律之事。如有違犯,便應按照情節(jié)輕重,依法懺悔。懺是梵語「懺摩」的簡略,意是請予容恕。這一行事叫作「布薩」,義是「長養(yǎng)」,意謂可以斷惡長善。漢地簡稱為“誦戒”。
在全年之中,自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的三個月中,應當定居在一寺之中,專心修道,不得隨意他往,這叫作「安居」,又叫作「結夏」、「坐臘」。如因事延緩,不及定居,最遲也應在五月十五日定居下來,這叫作「后安居」。在安居日滿,即七月十五,僧眾仍應集合一堂,任憑他人對自己檢舉一切所犯輕重不如法事,從而懺悔,這叫作「自恣」。經過自恣之后,受戒的年齡算作增長一歲或是一臘。這是計算戒臘的日期,所以坐夏也叫作坐臘。
在一年之中,佛教最大的節(jié)日有兩天:一是四月初八--佛誕日;二是七月十五日--自恣日。這兩天都叫作「佛歡喜日」。在佛誕節(jié)要舉行「浴佛法會」,就是在大殿用一水盆供奉太子像(即釋迦牟尼佛誕生像)。全寺僧侶以及信徒要以香湯沐浴太子像,作為佛陀誕生的紀念。這太子像是數(shù)寸高的童子形立像,右手指天,左手指地。佛傳說,太子初誕生時,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而言曰:「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原來印度的習慣是尚右,所以右手指天,但是中國漢地的習慣是尚左,因此中國漢地所造太子像多半是左手指天,這是不合佛經的。
東南亞國家的佛教徒,根據上座部的傳說,以四月十五日為佛誕日,同時也是佛成道日、佛涅槃日。中國藏蒙地區(qū)也如此。佛成道以后,經過四十九日到鹿野苑,為五比丘開始說法。由四月十五日算起,經四十九天,到六月初四日為佛初轉*輪日。教徒此日應到寺院旋繞佛塔。又佛誕生后七天,佛的生母摩耶夫人便逝世而生在仞利天。傳說佛成道后,曾經有一年至忉利天安居,為母說法三個月,然后由天上從三道寶階下來人間,這便是九月二十二日。這天稱為「天降節(jié)」,各寺要舉行紀念儀式。此節(jié)在斯里蘭卡、緬甸等國家也盛行。
七月十五日要舉行「盂蘭盆會」。這是根據西晉竺法護譯的《佛說盂蘭盆經》而舉行超薦歷代祖先的佛事。據該經說:目連(佛弟子中神通第一)的母親死后生為餓鬼,目連盡自己的神通不能救濟其母,佛告以要在每年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時,以百味飲食供養(yǎng)十方自恣僧。以此功德,七世父母及現(xiàn)生父母在厄難中者,得以解脫。在漢地,最初舉行此儀的是梁武帝,大同四年(538)他在同泰寺設盂蘭盆齋(見《佛祖統(tǒng)紀》卷三十七),其后大概在民間普遍舉行。到了唐代,每年皇家送盆到各官寺,獻供種種雜物,并有音樂儀仗及送盆官人隨行。民間施主也到各寺獻供獻盆及種種雜物(見《法苑珠林》卷三十二)。唐代宗大歷元年(766),改在宮中內道場舉行盂蘭盆會,設高祖以下七圣位。建巨幡,各以帝名綴幡上,自太廟迎入內道場,鐃吹歌舞,旌幢觸天。是日百官于光順門外迎拜導從。自是以后,每年如此。盂蘭是梵語,義是倒懸。盆是漢語,是盛供品的器皿。言此供具可以解先亡倒懸之苦。唐時盂蘭盆供極為奢麗,往往飾之金翠(見《大宋僧史略》)。當時長安城中諸寺七月十五日作花臘、花瓶、假花果樹等,各競奇妙。常例皆于殿前鋪設供養(yǎng),傾城巡寺隨喜,甚是壯觀(日本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卷四)。
到了宋代便不是以盆供僧,為先亡得度,而是以盆施鬼了。采用道家以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jié)的傳說,印賣《尊勝咒》、《目連經》。又以竹竿斫成三腳,高三五尺,上織燈窩之狀,謂之孟蘭盆,掛搭衣服、冥錢其上,焚之。拘肆樂人自過七夕便搬目連救母雜劇,直至十五日止,觀者倍增(《東京夢華錄》)。寺僧又于是日募施主錢米,為之薦亡。后世更有放河燈、焚法船之舉(用紙糊船形,船上糊有鬼卒等)。這些都是民間習俗。
根據佛經中說,釋迦牟尼佛的誕生、出家、成道、涅槃同是四月八日。但是漢地習慣以四月初八為佛誕日,二月初八為佛出家日,臘月初八為佛成道日,二月十五為佛涅槃日。佛誕日舉行浴佛法會,其他三日也要在寺院中學行簡單的紀念儀式。特別是臘八日,煮臘八粥以供眾,已成為民間的普通習俗。
除此以外,漢地各寺院又流傳一些不見于經典的諸佛、菩薩誕日的紀念儀式。如正月初一是彌勒菩薩誕日,二月二十一日是普賢菩薩誕日,三月十六日是準提誕日,四月初四是文殊菩薩誕日,七月十三日是大勢至菩薩誕日,七月三十日是地藏菩薩誕日,九月三十日是藥師佛誕日,十一月十七日是阿彌陀佛誕日,特別是二月十九日觀音誕日,六月十九日觀音成道日,九月十九日觀音出家日。這些節(jié)日的傳說從何而起?很難考定。這些佛菩薩中,除彌勒菩薩、文殊菩薩是和佛同時的印度人外(其生卒年月也不可考),其余佛菩薩都是佛所稱贊過的他方世界的佛菩薩,根本不可能用此世界的歲月時日來推算其誕日,何況也無歲月的記載;蛴袀髡f,永明延壽禪師的生日是十一月十七日,而以永明為彌陀化身,就以此日為彌陀誕日;正月初一日是布袋和尚誕日,而以布袋和尚為彌勒化身,就以此日為彌勒誕日。
- 上一篇:(三)懺法與打七 第三章、佛教的儀式
- 下一篇:(一)日常行事 第三章、佛教的儀式
- 第十章、漫談漢族僧服
- (三)五百羅漢 第九章、漫談羅漢
- (二)十八羅漢 第九章、漫談羅漢
- (一)十六羅漢 第九章、漫談羅漢
- 第八章 漫談變文的起源
- (二)少數(shù)民族語文大藏經 第七章、漫談大藏經
- (一)漢文大藏經 第七章、漫談大藏經
- (三)佛畫的種類 第六章、漫談佛畫
- (二)佛畫的目的 第六章、漫談佛畫
- (一)佛畫的起源 第六章、漫談佛畫
- (八)變文寶卷 第五章、佛教文化藝術
- (七)佛曲 第五章、佛教文化藝術
- (六)金石文物 第五章、佛教文化藝術
- (五)石窟 第五章、佛教文化藝術
- (四)寺塔 第五章、佛教文化藝術
- (三)大藏經 第五章、佛教文化藝術
- (二)版刻 第五章、佛教文化藝術
- (一)佛畫 第五章、佛教文化藝術
- (二)祖庭 第四章、佛教的勝跡
- (一)名山 第四章、佛教的勝跡
- 第一課、佛
- 第一課、佛的意義
- 第一篇 法身、報身、應身
- 第一冊、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jié) 何謂佛
- 第一課、佛教的真理
- 第二課、如來十號
- 第二課、釋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處經
- 大架構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課、佛身
- 第一課、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jié) 釋迎牟尼佛
- 第九課、中國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課、修觀對治淫欲
- 第一、二、三課、綜合指要
- 十三、懺法
- 1:佛學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課、藥師佛
- 編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練習1 有意識的呼吸 一 正念觀身
- 第三課、釋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jié) 何謂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目錄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節(jié)、佛教的實質
- 第十五課、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
- 第三十課、焰口召請文(宋·蘇軾)
- 第八課、四圣諦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課、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第十四課、菩薩十地
- 第十八課、聲聞四果
- 第四課、轉輪圣王
- 第十課、修學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課、悟道詩
- 第九課、十二因緣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節(jié)、佛陀教導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