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諦閑法師書
。ㄇ奥裕⿲毻蹼S息法門,試用此法,遂覺妄念不似以前之潮涌瀾翻;想久而久之,當必有霧散云消、徹見天日之時。
寶王隨息法門:唐、飛錫大師著:念佛三昧寶王論,三卷,二十門。中卷、此生他生一念十念門第九,明隨息念佛云:“世上之人,多以寶玉、水精、金剛菩提、木槵為數(shù)珠矣。吾則以出入息為念珠焉。稱佛名號,隨之于息,有大恃怙,安懼于息不還、屬后世者哉!余行住坐臥常用此珠,縱令昏昧,含佛而寢,覺即續(xù)之。必于夢中得見彼佛;如鉆燧煙飛,火之前相。夢之不已,三昧成焉。面覩玉毫,親蒙授記,則萬無一失也。”
又查文類、圣賢錄、皆錄此一段;因悟慈云十念,謂“藉氣束心”,當本乎此。
文類:樂邦文類,五卷。宋、四明沙門宗曉編。卷四、寶王論揀示往生義,此章全引寶王論中“此生他生一念十念門”,隨息念佛之義,即在其中。
圣賢錄:《凈土圣賢錄》卷二、往生比丘:飛錫。文中引錄念佛三昧寶王論之要義,隨息念佛,亦在其中。
慈云十念:宋、慈云遵式大師著“往生凈土決疑、行愿二門”。第一、行愿門中,第二、十念門云:
“十念者:每日清晨,服飾已后,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shù)。唯長、唯久,氣極為度。其佛聲,不高不底,不緩不急,調停得中。如此十氣,連屬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為功故。名此為十念者,顯是‘藉氣束心’也”。
而蓮宗寶鑒,亦載此法。足見古人懸知末世機宜,非此莫入,而預設其法。然古人不多以此教人者,以人根尚利,一發(fā)肯心,自得一心。而今人之障重根鈍者,恐畢生不能得一念不亂也。
蓮宗寶鑒:十卷。第三卷、修持法門中,攝心念佛三昧調息法門,明對治昏散二病,即用數(shù)息法門。然只“載此法”,非依寶王論也。而其“數(shù)一至百千”之訛,于“復永嘉某居士書五”中已辯,見四○六頁。
惟蓮宗寶鑒所載,系據(jù)人天寶鑒,但其數(shù)目字,略有出入。茲錄二鑒原文如下:
蓮宗寶鑒云:“人天寶鑒云:凡修禪定,即入靜室,正身端坐,數(shù)出入息,從一數(shù)至十,從十數(shù)至百,百數(shù)至千萬。此身兀然,此心兀然,與虛空等,不煩禁止……。”
人天寶鑒云:“東坡曰:已饑方食,示飽先止,散步消遙,務令腹空。當腹空時,即入靜室,端坐默念,數(shù)出入息,從一數(shù)至十,從十數(shù)至百,數(shù)至數(shù)百,此身兀然,此心寂然,與虛空等,不煩禁制。如是久之,一息自住,不出不入時,覺此息,從毛竅中,八萬四千,云烝霧起;無始已來,諸病自除,諸障消滅,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爾時不用尋人指路也。”
這里最大的差異是數(shù)目字,人天寶鑒是“從一數(shù)至十,從十數(shù)至百,‘數(shù)至數(shù)百’”。而蓮宗寶鑒是:“從一數(shù)至十,從十數(shù)至百,‘百數(shù)至千萬’!”原書只數(shù)百,而引用者卻隨便加至千萬!這種數(shù)目字,怎可隨便亂加?蓮宗寶鑒編者,未免過于大意!
如何數(shù)息?止觀云:息有四相:有聲曰風,守這則散;結滯曰氣,守之則結;出入不盡曰喘,守之則勞;不聲不滯、出入俱盡曰息,守之則定。數(shù)者:從一至十,不多不少,令心不散。寶靜法師曰:“言數(shù)息者,即數(shù)自己之鼻息。揀風、喘、氣,但數(shù)鼻中微微若存若亡之進出息,從一至十,由十復一。數(shù)入不數(shù)出,數(shù)出不數(shù)入,如是綿綿密密,心依于息,息依于心,別無他緣,唯隨于息,記數(shù)分明,如是即將心中之尋求思慮,悉滅無馀”(小止觀講述)。既云“不多不少”,焉可至百?百尚不可,況至千萬?
又、只此一法,具攝五停心觀:若能隨息念佛,即攝數(shù)息、念佛二觀;而攝心念佛,染心漸可斷絕,瞋恚必不熾盛;昏散一去,智慧現(xiàn)前,而愚可破矣。
五停心觀:停者、止義、住義,修此五法,止住五過。一、多貪從生不凈觀,二、多瞋眾生慈悲觀,三、多散眾生數(shù)息觀,四、愚癡眾生因緣觀,五、多障眾生念佛觀。障即惡業(yè),禪門第四、明三種障,念三身治:一,沉暗塞障(昏睡、無記),念應身三十二相治;二、惡念思惟障(欲作五逆十惡等事),念報身、力、無畏等治;三、境界逼迫障(身忽卒痛,或見無手足,火焚、水溺等也),念法身空寂無為治。(《四教儀集注》)
又即勢至都攝六根法門。
可知。
愚謂:今之悠忽念佛者,似不宜令依此法;恐彼因不記數(shù),便成懈怠。有肯心者,若不依此法,決定難成三昧。(后略)
蕅祖云:“念佛之法雖多,持名最為簡便;持名之法亦多,記數(shù)尤為穩(wěn)當”。(示石友)又云:“記數(shù)之法,普被三根:上根不礙記,下根必須記。故總以數(shù)期之,俾利者即此打成一片,而鈍者亦不失緣因善根。儻托言事理一如,不須記數(shù),恐上智少,下愚多,不至忘失者、幾希矣!”(答元賡問、秘藏指南上)
- 上一篇:與許豁然居士書
- 下一篇:與康澤師書、與玉柱師書
- 讀印光大師文鈔記
- 復濮大凡居士書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別解經文(十八)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別解經文(十七)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別解經文(十六)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別解經文(十五)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別解經文(十四)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別解經文(十三)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別解經文(十二)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別解經文(十一)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別解經文(十)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別解經文(九)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別解經文(八)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別解經文(七)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別解經文(六)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別解經文(五)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別解經文(四)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別解經文(三)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別解經文(二)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別解經文(一)
- 佛說無量壽經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
- 華嚴經要解(1)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
- 大般涅槃經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三)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卷上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