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財富觀
時間:公元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地點:臺北國父紀念館
對象:法師、信眾(弟子依仁、依慶記)
三.佛教發(fā)財?shù)姆椒ㄋ?怎樣處理財富
五.佛教認可的財富六.佛教最究竟的財富
記得不久前,在南部的高雄舉行電影金馬獎的頒獎典禮。那個時候我們從報紙上可以看出,所謂“一票難求”,要想進去參觀金馬獎頒獎,是非常不容易。現(xiàn)在,我們北部的人士,為了追求真理,研究佛學,聽講佛經(jīng),也是“一票難求”。
對于這一次,很多有心研究佛學的人士們,不能得到入場券,而不能來參加佛學講座,我除了對大家表示深深的祝福外,也為他們深深的感到抱歉!
最近幾天來,臺灣各地都在競選省議員、縣市長,大家為了參與政治的競選、聽候選人講演,可說大家都忙著參加選舉講演的活動。你要參加娛樂性的金馬獎也好;你喜歡參加政治性的競選演講也好;或者,你喜歡參加追求真理的佛學講座也好。可以說,我們自由中國的人民,每個人都能隨心所欲,只要我們心里喜歡,就可以隨我們的心意參加各種活動。這不就是我們自由民主的可貴嗎?
今天是佛學講座的第一天,我要和各位講的是──“佛教的財富觀”。
一.佛教的財富觀
說到財富,是我們每一個人所希望、所喜歡的,但是,財富對于每一個人,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東西。在佛經(jīng)里面有一段記載說:
有一天,法院法官升堂的時候,有一條狗來向法官告狀,法官覺得很奇怪──“狗子為什么要來告狀呢?”
狗子說:“法官大人!我因為在外面行走很久,肚子餓了,我走到一戶人家門口,想要向那家人要一點飯來吃。我也遵守狗子的禮節(jié)規(guī)矩,向那人要飯吃,而那人不但不給我飯吃,反而打我。”
法官一聽:“咦!狗子要吃,還有規(guī)矩嗎?狗子你說,有什么規(guī)矩?”
狗子說:“我們狗子向人要飯吃,有一定的規(guī)矩,我們前面的兩只腿,可以趴進屋門內(nèi),但是后面的兩條腿和尾巴必須要在門外,不可以進入門內(nèi)。我是以這樣子的狗的規(guī)矩來要飯的,他們?yōu)槭裁匆蛭夷?”
法官聽了以后就說:“把那個人找來,我要詢問這件事情。”打狗的人經(jīng)法官一問,坦白的招認,因此罪名也就確定了。
法官問狗子道:“你希望用什么方法來處罰這個打你的人呢?”
狗子回答說:“請法官大人罰他做個大富翁!”
法官聽了哈哈大笑道:“你叫我處罰他做個大富翁,不是倒給他討了便宜嗎?”
狗子說道:“報告法官大人!我這個狗子,過去生中就是一個大富翁,因為我為富不仁,愚癡、貪婪、兇惡,不肯喜舍,所以死了以后,墮入畜生道中受種種的苦難,吃人的剩菜剩飯,替人守門,給人棍打腳踢,非常的痛苦,所以我要求法官判罰他將來也做個大富翁。”
我們剛才說財富很好,是大家所喜歡的,但是財富對某些為富不仁的人又是不好的。我們放眼看今日的社會,有很多人是“富有的窮人”,但也有少部份是“貧窮的富人”。既然富有,為什么又說他貧窮呢?
(一)最富的窮人
有很多富有的人,有錢不會用,有錢用到不好的地方,甚至有錢不肯用,如此,雖然有錢,也不就是和窮人一樣嗎?
佛經(jīng)中,有一個善生長者,有一天,他得到了世間上最希有、最寶貴的旃檀香木做的金色盒子,長者就對人宣布說:“我要把這寶貴的東西,贈送給世間最貧窮的人。”有很多貧窮的人就要來向他要這個金盒子,但是這一個人來要,善生長者就說:“你不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那一個人來要,善生長者又說:“你不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
大家就奇怪了──“你是沒有真心要把這個金色盒子送給人?”
善生長者就說:“我這個金色盒子要送給世間上最貧窮的人,誰是最貧窮的人呢?我告訴你們,不是別人,他就是我們的國王波斯匿王,他才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
這個消息慢慢的傳到波斯匿王那里去,波斯匿王非常的不高興:
“哼!我是一國之君,怎么可以說我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呢?去!去把善生長者找來!”
波斯匿王把善生長者帶到收藏珍寶的庫房里,就問善生長者說:
“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善生長者說:“這是收藏黃金的金庫。”
“那是個什么地方呢?”
“那是收藏銀子的銀庫。”
“那是什么地方呢?”
“那是珍藏珍珠的寶庫。”
波斯匿王大聲責問道:“你既然知道我有金庫、銀庫……,這么多的財寶,你怎么可以在外面散布謠言,說我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呢?”
我們要知道,在善生長者的心中,認為波斯匿王雖然有錢,而不會照顧社會大眾,不知道做一些福利人群的事業(yè),雖然有錢而卻不會用,這不就是世間上最貧窮的人嗎?
我們政府的領(lǐng)導者經(jīng)國先生,他就是一個很會利用錢的人。你看!我們的國家,十大建設的高速公路、鐵路電氣化、蘇澳港、臺中港、中鋼、中船……,許多的國家建設,帶來了我們社會的繁榮,民眾經(jīng)濟的富有,所以有錢會用,才是最富有的人,否則,有錢也是窮人。
(二)最窮的富人
世間上有很多“富有而貧窮的人”,世間上也有許多“貧窮而富有的人”。像古代的哲學家蘇格拉底,他臨死前,他的弟子問他:“老師!你還有什么遺言呢?”蘇格拉底突然想起:“啊!我還欠人家一只雞,還沒有還他。”
你看!一個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到臨死之前,連一只雞也沒力量還人,可是他是否真正的貧窮呢?蘇格拉底的智能,幾千年來仍然影響著這個世間上的人,所以說,像蘇格拉底這樣的人,他是不窮的,是貧窮中最富有的人。
我們佛教中的弘一大師,一條毛巾,他一用就是十年以上,已經(jīng)破爛了,他的朋友夏丏尊見到時,不忍心,就說:“我買一條新的毛巾送給你吧!”
弘一大師回答說:“不用!這一條還很好用呢!”
像弘一大師,他不是貧窮,實在說,他的富有──在精神上的富有,是沒有人可以和他相比的。
像孔子的弟子顏回:“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你不要以為他貧窮,實在說他是很富有的。
像佛陀的弟子大迦葉,放棄莊嚴堂皇的精舍不住,在墳墓洞穴里,在山林水邊間,作種種修行,他是過不起豐富的生活嗎?不是!他精神上的富有,已不需要物質(zhì)上虛偽的享受。
(三)宿因與現(xiàn)緣
有時,財富,在能用是共通的,但是在所有上就有分別了。例如這一棟高樓是你建的,是你所有的,不是我所有的,不過下雨時,刮風時,我避避風,躲躲雨,在你的屋檐門口站一站、用一用,這總可以吧。這些樹木花草,雖然是你栽的,是你有的,不是我的,不過我聞一下,看一下,心里想一想“好青喔!”雖然這花不是我所有,但我聞一聞,看一看總可以的。電視機是你的,你在看,我在旁邊也沾沾光,我也看一看,雖然這電視機不是我所有的,但是我看一看,總可以吧。所以世間上的許多財富,雖然都是別人的,但是我們也可以共同享用。
農(nóng)夫種田,所種的收成,當然是供應大家生活吃用的,但是小麻雀也去吃一點,這也不要緊,雖然不是要給牠吃的,但是牠終于吃了一點。所以這個世間,所有是個別的,但享用有時是能共通的。對世間我們不一定事事物物都非要有所有權(quán)不可,只要我們能夠共同享用,那也就很幸福了。
(五)用錢與藏錢
過去有一個人儲蓄了很多的黃金磚塊,由于儲蓄了很多,就藏在家里的地底下,一藏就藏了三十多年,卻一直都沒有去用過。這三十年中,雖然他都沒去用過,但是他有時去看一看就歡喜了。
有一天,這些金磚給人偷去了,那時他傷心得死去活來。旁邊有人問他說:“你這些金磚藏在那邊幾十年了,你有沒有用過它呢?”
“沒有!”
那個人就說:“你既然沒有用過,那不要緊,我去拿幾塊磚頭,用紙包起來,藏在同一個地方,你可以常常去看,把它當作金磚藏在那里,這不是一樣可以歡喜嗎?又何必這么傷心呢?”
所以,世間上所有的金錢都不是我們的,佛經(jīng)說是五家共有的,金錢要用了才是自己的。聚歛,做一個守財奴,終不是一個善于處理金錢的人。
(六)福報與現(xiàn)緣
有的人看這個世間上有人很有錢,就說:“啊!你好有福報啊!”有的人,也自以為自己很有福報,但是光有福報是不可依靠的,福報固然要緊,但還必需要有現(xiàn)世緣,現(xiàn)世的這個“緣”,才是最要緊的。
銀行里的存款再多,沒有再繼續(xù)存款,終會有用完的一日。所以在佛經(jīng)方面,說明現(xiàn)世緣的重要,有一個很好的譬喻:
有一個男人自以為很有福氣,祖先留給他的家產(chǎn)很多,所以養(yǎng)成了好吃懶做的習慣,連吃飯也必需要太太來餵他,他才愿意吃。
有一天太太要回娘家,要一個星期以后才能回來,但想到他先生連吃飯都不會,怎么辦呢?
經(jīng)過一番考慮,她做了一個大米糕,套在他先生的頸上,心想你餓的時候,只要張開口就可以吃到,我一個星期后就回來了,這樣大概就不會被餓死吧!
這個太太就這樣的回娘家去了,但過了一個星期以后回來,發(fā)現(xiàn)他的丈夫已經(jīng)餓死幾天了!
為什么他先生會餓死呢?因為這個大米糕套在他的頸上,在他嘴前吃得到的,第一天就全部把它吃光了,但是剩下在嘴旁的,由于必須再用手去撥一下才吃得到,他就懶得用手去拿來吃,所以就這樣給餓死了。因此光是有福報,而現(xiàn)世緣不夠,還是不能享受這個福報。
以上我說了佛教對財富的看法,做了一些比喻之后,以下我再詳細的把佛教對財富的各種看法,一一的向各位介紹。
二.非法的財富
財富,佛教是許可的,但非法的財富,佛教就不許可了。什么是非法的財富呢?就是這一種財富,在國法是承認的,而佛法是認為不可以的。如:賭場、酒家、屠宰場、漁獵……,在國法里是準許有這些營業(yè),聚財致富,但站在佛法慈悲濟世的本懷,這是怎么樣都不可以的。另外有的財富佛法認為可以,但國法認為不可以。宋朝的永明延壽禪師,他為了放生,把國庫的金錢都拿來用,雖然放生是可以,但擅用國庫錢財是違反國法,也是不可以的。
以非法而致富的錢財有十種,這是我們不可以取的。
(一)竊取他物
如小偷、竊盜、順手牽羊,或撿到的東西不還人。凡有主的東西,不得到物主同意,就私自據(jù)為己有,這都是竊取他物,雖然擁有了財富,也是不合法的財富。
(二)違法貪污
違法貪污所得到的,是不合法的財富。像現(xiàn)在有很多使用不合法的手段,如走私、賄賂、漏稅,各種違法貪污的所得,這是非法的財富。
(三)抵賴債物
像經(jīng)濟犯罪、惡性倒閉、標了會一走了之,開了支票不兌現(xiàn)、違反票據(jù)法,這種抵賴債務,沒有信用,是非法的財富。
(四)吞沒寄存
人家寄存在我們這里的東西、錢財,把它沒收了。像前不久的名人蕭孟能、李敖兩人打官司,不就是為吞沒寄存而引起的嗎?佛光山有孤兒院,有個父親年老了將小孩帶來給我們撫養(yǎng),他有房產(chǎn),銀行又有存款,他委托朋友“等我的孩子長大時要交給他”,但是小孩子的父親死時,他的朋友就把財物都吞沒,等到小孩較為長大要去討的時候,卻怎么都不肯還他。
(五)欺罔共財
例如大家合伙股東作生意,賺了錢,應該將所得的利益,由大家平均來分配,但是有的人卻大部占為己有,而少部份才分給人。像兄弟姊妹分家,祖先的產(chǎn)業(yè)應當大家平均分配,但是就有人自私,只希望自己多分一些,其它兄弟姊妹少分一些。
(六)因便侵占
像假公濟私,為了自己的方便,挪用公款,公家的東西,占為己有;還有假報出差旅費,購買物品向商人索取回扣,多報傭金等,這些都是非法的財富。
(七)藉勢茍得
仗著自己的勢力,茍且獲得的財富,都是非法的財富。像一些不好的公務員,別人來辦事就故意找人麻煩,刁難對方,給人不方便,逼他送紅包才肯為他把事辦好,這就是借勢茍得。還有像許多恐嚇、敲詐、勒索等,這些都是叫藉勢茍得。
(八)經(jīng)營非法
像現(xiàn)在私造菸酒,或者販賣嗎啡、速賜康、強力膠,或經(jīng)營地下藥廠等都是非法的。
(九)詐騙投機
有關(guān)詐騙投機,我在報紙上看過一段故事;但我說這一段話,并不是特意要指某一行業(yè)的人而說的,如果說了,有人與這行業(yè)相同的,請不要見怪,因為每一種行業(yè)的人都有好有壞。
據(jù)說:天堂和地獄中間只隔了一道墻,有一天,臺風把這一道墻吹倒了,天堂的玉皇大帝,和地獄的閻羅王非常著急,如果這一道墻一倒,這天堂里的人跑進了地獄,地獄的人跑進了天堂,亂了起來,那怎么辦呢?所以雙方研究,趕快推選出一些代表來,計劃再把這道墻筑起來。研究的結(jié)果,天堂和地獄各推出三個代表。第一個代表是銀行家,因為要建筑這座墻,必需要財源;第二個代表是建筑師,因為筑墻是一項工程,必須由工程專家來建;第三個代表是律師,因為建這座墻,建好了以后,要研究這座墻的所有權(quán),天堂和地獄各占多少?
地獄中的閻羅王早就派出了三個代表,而天堂里的玉皇大帝,卻久久派不出代表來,閻羅王等得生氣了,打電話給玉皇大帝:“你再不派出代表來,以后天堂與地獄混亂的后果,你可要負責!”
玉皇大帝非常抱歉的說:“不是我不派出代表來,實在告訴你,我天堂里面找來找去沒有這三種人才。因為銀行家是專門剝削人的錢財,他們是不會生在天堂的;建筑師偷工減料,那么多的罪過,不會生在天堂;而律師是專門挑撥離間,唯恐天下不亂,所以他們也不會生在天堂里的。”
當然,這只是一段笑話,銀行家中的慈善家,工程師、建筑師、律師中的慈善家也是很多。其它行業(yè)的像類似銀行家、工程師、律師一樣營業(yè)行為的,也不能說沒有,所以一些詐騙行為,營業(yè)所得的財富,都是非法的財富。
(十)賭博淫業(yè)
像賭場、舞廳、綠燈戶,這些也都是非法的財富。
三.佛教發(fā)財?shù)姆椒?/p>
剛才說到,財富是每一個人都希望的,不過君子取財,取之有道。以佛教里面的發(fā)財方法,我提出六點來說明,其中前三點是一般世間所共有的發(fā)財方法,后三點是佛教發(fā)財?shù)姆椒ā?/p>
(一)勤勞
“黃金隨潮水流來,你也要提早把它撈起來。”所以財富都是落在勤勞人的手里。我們中國流傳一個故事:老祖母去世了,交代兒女說,我們葡萄架里的地底下,埋了許多的黃金。他的兒女就天天到葡萄架下面去挖去找,雖然黃金沒找到,不過葡萄架上卻結(jié)滿了累累的果實。
(二)節(jié)儉
節(jié)儉可以得到財富。節(jié)儉也不是說,只光在金錢上的節(jié)儉,所以愛惜時間,你節(jié)儉時間,時間就是財富;不要濫用感情,感情要節(jié)儉,節(jié)儉了感情,就會擁有財富;你的生活上的物慾也要節(jié)儉,總之人生的福報是有限的,銀行再多的存款,終有用盡的時候,留一點在那里,以備不時之需。
(三)寬厚
說話寬厚會獲得財富,處心予人寬厚會得到很多方便,方便就是財富。我們交友寬厚,處世寬厚,所謂居心仁厚,就會獲得富貴。“寬以待人,嚴以律己”,這不但是我們中國儒家做人處事的方法,也是佛教發(fā)財?shù)姆椒ā?/p>
(四)信心
佛光山在中國電視公司,每星期四下午十點十五分,有一個“信心門”的節(jié)目,開頭就說“信心門里有無盡的寶藏”,你有信心,財富就在你的心里。不但對宗教的信仰要有信心,你對事業(yè),對于道德都要具有信心,對于凡是慈善的事情,就是受了委屈,也都要不退失信心。
(五)結(jié)緣
結(jié)緣是發(fā)財最好的方法。我同你講幾句話,就是語言的結(jié)緣;和人點頭微笑,點頭微笑也可以和人結(jié)緣;你不認識路,我?guī)闳?和你結(jié)個緣;遇到了困難,我來幫你的忙,更是結(jié)了個緣。在這個世間上要有緣才能生存,有很多人他做事方便,是因為他結(jié)的緣很多。佛法,主要根本的佛法,宇宙萬有所以存在,就是“因緣”的存在。我們要發(fā)財、要生存,“結(jié)緣”非常的重要。
(六)布施
或者你會懷疑布施既是給人,給人又怎能發(fā)財呢?其實我們應該知道,布施如播種,你不布施,怎么又能收成呢?佛教告訴我們,我們做功德就如種田,這塊福田一個叫悲田,一個叫敬田。以慈悲心救濟貧苦大眾,這是叫做“悲田”,一種是對于長輩、師長、父母、國家,盡忠盡孝,這叫做“敬田”,在敬田、悲田里面播種都會有收成的。
佛教還說到“七圣財”,七圣財就是:信仰、精進、持戒、聞法、喜舍、智能、慚愧,這就是圣人的財富。
我們這三天,為了給來此聽聞佛法的大家,聽了“佛教的財富觀”,也能種一點福田,所以有人建議我們現(xiàn)場服務的法師,在大家聽完解散以后,他們在門外向你們托缽,不一定多少,那個“缽”就是一塊“田”,能多多少少放在里面,種一點福田,就能一收百、千收萬,能長成無限的果實。因為你們種下去的種子,將來可以為大家做許多佛教慈善、文化、救濟的事業(yè)。
四.怎樣處理財富
我們有錢,并不完全達到目的,怎樣處理自己的財富,這仍然是主要的課題。假如你每一個月有一萬元的收入,你怎樣來處理你的財富呢?在《雜阿含經(jīng)》里面有一首偈語說:“一份自食用,二份營生業(yè),余一分藏密,以撫于貧乏。”
我將這個道理把它引伸來解釋為十分的財富如何處理呢?就是:
十分之四──經(jīng)營事業(yè)
十分之三──家庭生活
十分之二──儲蓄應需
十分之一──作福功德
在《大寶積經(jīng)》中,告訴我們財富處理的方法,以波斯匿王為例,他的財富,已經(jīng)不要為生活計算,他處理的方法是把它分作三分:
三分之一──用來供養(yǎng)宗教
三分之一──用來救濟貧窮
三分之一──奉獻國家作為資源
在《涅槃經(jīng)》中,對財富的處理方法是說,除了生活所需之外,有四分分法:
四分之一──供養(yǎng)父母妻子
四分之一──補助仆傭?qū)傧?/p>
四分之一──施給親屬朋友
四分之一──奉事國家沙門
不過各位的財富如何經(jīng)營,剛才講的幾點,限于時間的關(guān)系,我提供出來給你們作為參考。不過你們各位,對你們自己的財富,也總有個自己的處理方法!
五.佛教認可的財富
我在前面曾說過,有些財富是佛教認可的,有些財富是佛教不認可的,什么是佛教認可的財富呢?佛教認可的財富:
(一)是身體的健康
健康的身體是我們的財富。夢窗國師說:“知足第一富,無病第一貴,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俗語也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所以說健康的身體是佛教認可的財富。
(二)是生活的如意
有財,煩惱很多,生活不如意,那不算真正的富有,就算不是大富大貴,如果生活得稱心如意,那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人生。那怎么生活才能如意呢?感恩和知足是最好的妙方,所以夢窗國師說知足第一富。
(三)是前程的順利
人生,在坎坷不平的命運里奮斗,固然也是有意義有力量的人生,但終不若前程順利的人生能更多做些有意義的事業(yè)。如果要前程順利,這就不得不注意人際間的善因善緣了。一個人能夠有好的因果,前程一順利,那自然就是最大的財富了。
(四)是眷屬的平安
家財萬貫,難比平安之人,所以我們在佛光山提倡,每年春節(jié)舉行平安燈會,美麗而熱鬧,可見平安人人喜歡。
(五)是合法的錢財
佛教不完全否定錢財,黃金是毒蛇,黃金也是弘法利生修行的道糧,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只要合法的錢財,能用來作福利人,可以說越多越好。我們佛教要贊美合法的財富,不要有排拒財富的想法,因為信徒越有錢,信徒才有力量護法;佛教有錢,佛教才能復興。
(六)是內(nèi)心的能源
佛教認為最好而又最實用的財富,是心內(nèi)的能源。地下的石油和煤,一般都說是能源,海底的石油和礦藏也是能源,虛空里的太陽能也是能源,其實真正的寶藏之源是我們心里的能源。像弘一大師,物質(zhì)那么貧乏,他不以為苦,像大迦葉,那么刻苦修行,他不以為少。古今中外,在佛教里多少苦行僧和修行者,他們那么一無所有,仍不以為窮,因為他們享受著心內(nèi)能源的富有啊!
這以上六點,都是佛教所認可的財富。
六.佛教最究竟的財富
最后,我向各位介紹我們佛教講的最高究竟的財富是──般若!
金錢再怎么的多,也有用完的一天,我們中國俗語說:“萬貫家財,不及一技隨身。”學會了一樣技能,比擁有任何財富都好,假如有了般若智能,那又比金錢、技能更高更好。
《金剛經(jīng)》里有說:“若有人受持四句偈,其功德勝過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這就是寶施雖多,終是有限;法施雖少,功用無窮。四句偈,就是四句佛法般若,它的功能勝過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之多,這又是什么道理呢?
話說有一個人在外面做生意,因為年關(guān)將近,急急忙忙的想回家過年,回家前突然想到要帶些東西回家給太太,在街上走著看著,這一樣家里也有,那一樣家里也有,突然看到一個老和坐在那兒,身旁寫著“賣偈語”的招牌。
“咦!什么叫做賣偈語呢?”
老和尚回答說:“你要向我買偈語,本來我的一首偈語是二十兩黃金,看你是有緣人,打?qū)φ圪u你,一首偈語十兩黃金好了。”
“喔!偈語是什么呢?價值十兩黃金?怎么這樣貴啊!好吧,就跟您買一個偈語吧!”
這位老和尚就說偈語道:
“向前三步想一想,
退后三步想一想,
瞋心起時要思量,
熄下怒火最吉祥。”
“你記住:以后你若忿怒生氣的時候,要把我這一首偈語拿出來念一念。”
“就這四句話值得十兩黃金嗎?沒價值!沒價值!老和尚!你太欺騙人了!”
老和尚哈哈一笑,這個商人覺得對方是個年老的出家人,也就不和他計較。他就這樣子回家了,回到家正好是深夜的時候,門也沒有上鎖,隨手一推就推開來了。想要叫太太,但太太已經(jīng)睡著了,但是床底下怎么會有兩雙鞋子呢?一雙女人的,一雙男人的,他想:“你這不要臉的賤人,我不在家,你就作這樣的壞事。”一氣之下,立刻到廚房里拿了把菜刀,想要殺死這一對奸夫淫婦。
正當舉刀要殺下去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那個老和尚賣給他的偈語,于是他就開始念起了那首偈語:
向前三步──想一想──
退后三步──想一想──
瞋心起時──要思量──
熄下怒火──最吉祥──
他就在那里進啊退啊的,退啊進啊的,有了聲音,就把太太給驚醒了。
太太一醒來,看見丈夫站在床前,就說:“唉喲!你這個人,怎么這樣遲才回來?”
丈夫怒道:“你床上還有什么人?”
“沒有啊!”
“這雙鞋子?”丈夫指著鞋子責問。
“唉喲!今天過年啊呀你都還不回來,我好想念你啊呀為了圖個團圓的吉利,只好把你的鞋子擺在床前啊!”
丈夫一聽,大聲道:“有價值!有價值!就是黃金一百兩,一千兩,一萬兩也有價值!”
所以“智能”能使你冷靜下來處理事情,不會沖動,不會出紕漏的。
佛教的般若智能,怎么會是財富呢?
因為這個“般若”是無價之寶,是人人本具,個個不無的。般若是永恒的真理,是無量無邊的自我,可以說證悟般若,就是有了無限的擁有。般若是什么?般若可以用“空”來解,簡單說,虛空里面包含了森羅萬象,不空就沒有,因為空,才能有啊,你擁有了般若,就好像虛空擁有了萬有。
般若,就等于虛空萬有一樣,其實這一種“般若財富”都在我們的心里,因為這個般若可以給我們證信真理,可以給我們知情識理,可以讓我們認識真我,可以讓我們獲證永恒的生命。我們有了般若,就等于有了光明一樣,在光天化日之下,所見到的一切,不都是我們的嗎?
詩云:“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你穿衣、吃飯、事業(yè)、財富,一旦有了般若,你的穿衣、吃飯、事業(yè)、財富就不一樣了。般若是我們的自性真如,是我們自己的本來面目。記得從前流行的一首歌:“薔薇薔薇處處開”我現(xiàn)在姑且將它改編如下:
“花兒花兒處處開;
人兒人兒處處在。
般若般若處處開;
生命生命處處在;
要想富貴的人兒,大家都到佛前來。”
我今天講的佛教的財富觀,主要的是想把佛教的般若財富告訴各位,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非常抱欺,真是不盡所言,不過還有明天、后天,我將盡量的把對各位有用的佛法,向各位介紹。明天再見!
- 上一篇:《星云大師講演集》-阿羅漢的宗教體驗
- 下一篇:《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道德觀
- 善人要度,惡人更要度
- 慧能詩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的意思
- 普化禪師振鈴入棺而逝的故事
- 人的欲望像個無底的黑洞
- 禪者的榜樣
- 經(jīng)常拒絕一些因緣機會,久而久之就會失去一切
- 學習是人生的原動力、希望所在
- 心懷大眾 胸懷法界
- 謹言慎行、攝身防意,不要讓三業(yè)把「福報漏了」
- 對于苦樂都能舍的人,還有什么事情不能成功呢?
- 貧富在于懂不懂得知足,能不能在當下尋出清淡人生
- 生活在因緣里 彼此相依相助
- 世間的風動幡動,其實是心動罷了
- 修行是一種最純凈的心靈活動
- 亟亟地尋找快速解脫之道 不如在因緣里歡歡喜喜乘涼
- 愿力可大可小,是一切成就的根本
- 生命還握在手心 人生就沒有絕望
- 不在情緒上計較,只在做事上認真
- 缺點需要有人點破
- 唯心相交,靜行致遠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