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寺大安法师简介
鍏泭娲诲姩

修行之秘訣一向?qū)V?/h1>

修行之秘訣一向?qū)V? src=修行秘訣。大乘經(jīng)典講阿鞞跋致——不退轉(zhuǎn)菩薩,他有個特點就是常行一法,就是恒常地修行一種法門。

  以一法總攝一切的善法,這就是阿鞞跋致菩薩修行的特點。那么相比較凡夫眾生,正好相反。凡夫喜歡多元化,喜歡搞很多,心就很散亂。今天張三,明天李四。今天修這個,明天修那個,這正是凡夫眾生的一個特點,很難成就。

  所以這個“一向?qū)V?rdquo;,不僅是出世間佛法,就是修習(xí)世間的某個學(xué)問,或者做成某個事業(yè),也得要有一向?qū)V碌奶攸c,不能搞雜了。每個人都有宿世的一個好樂、特長,要抓住特點去做,才能成功,不能漫天“撒胡椒面”。

  有很多企業(yè)家也談他成功的秘訣:就是專門做他擅長的事情;但有的企業(yè)家,賺了錢之后就不知所以,到處投資。對不熟悉的地方也投資,搞得越來越大,最后不可收拾。把所有的錢都虧進去了,就失敗了。所以要一向?qū)V荆灰稚ⅰ?/p>

  我們中國有部上古時候的書,叫《陰符經(jīng)》�!蛾幏�(jīng)》實際上是一部兵書——講怎么打仗的;但它同時又是一部道書——修道的書。它里面有這樣幾句話,很有哲理:“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大家聽了可能不知道在講什么,解釋一下。“瞽者”就是瞎眼的人——瞎子。如果一個人眼睛瞎了,那么他耳根的聽力馬上就會提升,功能也就會增加,

  戰(zhàn)國時期有個叫師曠的大音樂家。音樂家是需要耳的聽力來辨別微細(xì)的五音——宮、商、角、徵、羽是不是協(xié)調(diào)、和諧。師曠為了使耳的聽力更為增上,他故意把自己眼睛熏瞎了。等熏瞎之后,他耳根的聽力真的馬上成倍地增上。甚至得到了神妙的功能作用,就是他聽一個人的聲音,就能夠知道他的命運;聽一個國家的主流音樂,就能判斷這個國家的興衰。這叫“瞽者善聽”。

  “聾者善視”,當(dāng)耳朵聽不到的時候——聾了,眼睛的視力就會加大——明察秋毫。這是我們平時都能感覺到的。

  好,那就用這個現(xiàn)象來表達一種哲理,表達什么呢?就是我們不能分散。“絕利一源”,絕就是杜絕一切利益上的引誘——把所有的心力集中在一點上。絕利一源,這樣用師十倍。

  “用師十倍”就是產(chǎn)生的功能作用增加了十倍。如果會打仗的,可能他就把這引申為“集中兵力打殲滅戰(zhàn)”。雖然一分散,不如對方的兵力多,但如果把所有兵力都集中起來攻一個點,就會打勝仗。其他點再個個擊破。最后就形成兵力的一種從劣勢轉(zhuǎn)為優(yōu)勢的情況。

  然后“三反晝夜”,在一晝夜當(dāng)中精益求精,又在這一點上不斷地加大。那功能作用就會呈幾何級地增加了一萬倍——“用師萬倍”。

  所以無論是上古的古圣先賢教誨我們的,還是阿彌陀佛因地時完成四十八大愿建立凈土,都是要一向?qū)V�。我們看�?jīng)典,就要落實在自己的行動當(dāng)中,也要做到一向?qū)V尽?/p>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中講三輩往生,就把 “一向?qū)V?rdquo;表達出來了:發(fā)菩提心,一向?qū)D畎浲臃稹?/p>

  為什么要一向?qū)D睿坑捎诎浲臃鹜瓿纱笤�,完成凈土,他是一向�(qū)V�;現(xiàn)在我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要相應(yīng),我們也要一向?qū)D�,要專修�?/p>

  善導(dǎo)大師他為什么講五種專修,是符合凈土法門理念的:讀誦——讀誦凈土經(jīng)典;禮拜——禮拜阿彌陀佛;稱念——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觀想——觀想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yán);供養(yǎng)——供養(yǎng)西方三圣。

  五種專修就是表達“一向?qū)V?rdquo;,就是跟西方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產(chǎn)生一個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

  這樣你的心力已經(jīng)傾向那個地方,臨命終時無論怎么樣你都會去!因為你的心理定勢——慣性的力量——就是種子的串習(xí),都指向了西方極樂世界,不會到其它地方去。所以絕對不能散修其他。

  阿彌陀佛因地做菩薩時,“一向?qū)V厩f嚴(yán)妙土”這種一向?qū)V荆皇撬簧�,而�?a href="/remen/wuliangjie.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無量劫生生世世都是一向?qū)V镜摹?/p>

  這就正好跟前面世自在王佛給法藏比丘的一個開示相呼應(yīng),說你要建立一個殊勝、超勝十方的剎土,這個可以啊,能實現(xiàn)哪!就好像一個人要舀大海的水,只要多生多劫都去舀,終究能把大海的水舀干,見到大海底部的妙寶。你看世自在王佛也是談“至心精進”的問題,至心也就是一向?qū)V尽?/p>

  所以我們無論修凈土法門,還是做世間事業(yè),要把“一向?qū)V?rdquo;作為我們做事的一個最高原則。我們無論在世間看那些成功者,還是修道看那些成就者,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人和人之間稟賦的差異不是很大。決定成敗的一個關(guān)鍵,就是意志力問題、專心致志的問題。

  孟子講弈秋教兩個學(xué)生,一個學(xué)生專心致志學(xué)下棋成了國手;另外一個學(xué)生一邊學(xué)下棋,一邊猜測有天鵝飛過來,就想像:“我能不能把它打下來,做個菜吃。”他老是分心,就被淘汰下去了。

  孔子在森林里見的那個老人能夠抓知了,竹竿一上去就把它抓下來,像探囊中之物一樣。能夠達到這個神妙,也就是“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道家也講九轉(zhuǎn)丹成,丹成要九次的反復(fù)。所以我們看這些經(jīng)典、一些重要的文句,我們要看清楚它的方法論的原則。

  我們要做到用志不分——一向?qū)V荆?a href="/remen/nianf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念佛的神效才能上來。

精彩推薦
莲池大师佛学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