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不再設(shè)防的世界

  極樂凈土:人人不再設(shè)防的世界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愿之第三十九愿:“受樂同于漏盡愿”

  ————大安法師開示

  第三十九“受樂同于漏盡愿”,如果我成佛的時候,往生到我剎土當(dāng)中的天人,都能受到種種的快樂,它這個快樂的內(nèi)涵、純凈度就像一個煩惱斷盡的比丘!奥┍M比丘”就是指阿羅漢,斷盡見惑、思惑,沒有“我”和“我所”的概念,能夠獲得九次第定,享受那個禪樂。如果這一愿不能實施的話,就不取正覺。

  那么我們一切眾生都在追求快樂,這是一切有生命的人他自然的一種心理需求,就是趨樂避苦——趨向快樂,避免那種痛苦。不僅人道的眾生,就是蜎飛蠕動的低級動物,它都是這個樣子的。但是在我們這個世間的快樂,它是無常的,它是會變化的,它會樂極生悲的,它很多快樂都要建立在別人痛苦的基礎(chǔ)上。就好像昨晚上我們聽劉博士講,財富這個事:當(dāng)你富裕了,對方就會窮一點。它是消、長的關(guān)系,因為財富是有一定量的。這個世間眾生沒有做到無盡藏的水平,所以它一定是此長彼消的關(guān)系。所以這里面就有機(jī)心,就有手段:“我怎么保持我這一塊?我保持我這一塊,就得損害別人的一塊!本秃孟駜蓚國家在打仗,如果有一個很有本事的人——又懂得軍事,又懂得預(yù)測,這個國君能用他固然好,如果他覺得用不上,他就會把這個人殺掉。為什么?怕被敵對國所用。所以看到我們這個世間的快樂,它不是真正的快樂,它的快樂里面是蘊藏著苦難的、痛苦的。

  那西方極樂世界的快樂,它是永恒的快樂,它是超越了苦樂對待的那種絕待的樂,也是純粹的樂,它就不會變異。所以這個不會變異的快樂就有一種比喻,就好像一切煩惱都斷盡的阿羅漢的快樂,它就是純粹快樂的一種覺受,它不會變異,它不會退轉(zhuǎn),它也不會造新的業(yè)。實際上這種快樂,就是法藏菩薩為了成為阿彌陀佛證到的涅槃四德——那種常、樂、我、凈的涅槃的樂。這個涅槃的樂就用“極樂”來表達(dá)。什么叫極?超越了苦樂對待的那種絕待的樂就叫極樂,這種極樂是不會變化的,不會無常的。所以我們就能夠透過這一愿:一切眾生趨樂避苦,趨向快樂的地方,在什么地方——就在極樂世界。

  離開極樂世界,我們這個世間是得不到真正快樂的,它的快樂是一種表面的——很快就會消失的那么一個水泡。它的本質(zhì)是以苦難作為背景的,因為它是無常的——無常本身就是苦的,你就是富為天子,你的壽命也是短暫的。那么這一點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種種的外部的環(huán)境以及阿彌陀佛愿力加持,都能讓這些帶業(yè)往生的天人得到漏盡比丘的快樂。比如風(fēng)吹過來,我們感覺到這個德風(fēng)——八種清風(fēng),吹拂到身體馬上就有像阿羅漢那樣的快樂覺受;聽到那種音聲,嘗到七寶樹的果實,蒙阿彌陀佛光明的注照,都有這種純粹的快樂。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往生者——這些菩薩,他的面相非常的歡喜。

  他不會像我們緊鎖著眉頭。我們有時候也想笑,都叫“苦惱人的笑”,看到這個笑都難受——裝出來的。很多高級賓館的服務(wù)員為了職業(yè)上的要求,她每天掛著那個職業(yè)性的微笑,一變都不變。等回到家里她就發(fā)脾氣,為什么?裝的太久了——受不了,所以她的丈夫、她的家人就成了她的出氣筒。因為這是裝出來的、表演出來的,她內(nèi)心的覺受反而是苦的,她的微笑不是出自真心的。所以為什么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者和往生者見到心生歡喜,他本身就很歡喜——他很純粹的快樂;他這種純粹的快樂感染到對方,對方也是純粹的快樂。那你想想,這就很好了。不像我們這里,大家都有煩惱,都有痛苦,都有怨氣,他就要發(fā)泄。你發(fā)泄來,我發(fā)泄去,人和人之間真的是:他人就是地獄了。所以為什么現(xiàn)在人和人之間他很難交流,普遍的都不信任。特別在生意場上、政場上,他都要設(shè)防:“我要不受傷害——我要設(shè)防!蹦阋苍O(shè)防,我也設(shè)防,但是大家又好像為了共同的利益要去合作,于是每個人都帶著人格面具在那里做戲。做久了,你說有什么意思呢?沒有一點真誠在里面。

  所以我們看到這些,每一愿要反省,法藏菩薩發(fā)的每一愿都像一面鏡子。法藏菩薩每一愿,他要把它推到一個至善的境界,給一切眾生至美、至樂的狀態(tài)。實際上,就是我們一切眾生在他方殘缺的世界這種苦難的、殘缺的人生,在那里得到一種補償、一種理想化的提升。于是我們在那種酸甜苦辣、苦不堪言而且吐不出來的時候,忽然聽到這一愿,我們還不發(fā)愿去嗎?這個世間沒有一點快樂可言,原來還有西方極樂世界——卻是永恒的、純粹的像大阿羅漢那樣的快樂。我們這個世間還有什么舍不得的?好,這是第三十九愿。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