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州佛教異聞錄
忠州佛教異聞錄
華巖寺道堅述
忠州佛教是巴蜀佛教的縮影,在研究忠州佛教之時,發(fā)現(xiàn)忠州曾經(jīng)出現(xiàn)了許多奇聞異事,故而錄之于后。
柳木知興衰
唐時白居易作忠州刺史,修復龍昌古寺,并植柳于下寺,至此柳興盛則寺興,柳衰則寺敗。民國《忠縣志》云:“巴臺寺,白公祠左,即唐之龍昌寺。按:龍昌寺有三,一在山頂,一在山半,一在山下,巴臺即山頂一寺也。白居易刺忠時,曾植柳于此,柳盛則寺興,柳衰則寺敗,僧護此柳比甘棠云。州人熊耳山人有題壁。”
石寶寨出米石
從古以來,巴蜀之間多匪患兵災,凡有戰(zhàn)事,寺院多成避亂山寨,民眾因之得以成活者,不可計數(shù)?冀袢瞻褪裆剿,多有出米石之傳聞,概因聚眾食糧,以寺救濟故,傳之久遠,才有出米石之訛。據(jù)《四川總志·石譜》云:“忠州石寶山,一石突高,圓三四丈余,根狹小,傍有一孔如盂,通明其頂,相傳昔有米出其中,日可食一人,僧日利焉,后以冗穢,米遂絕。巴縣亦有金田寺,宋時米自山孔中流出以供寺僧,今無矣!
寺穴出白霧
忠州黎王鄉(xiāng)第三保有寶光寺,宋代嘉定年間所建古寺,原有租田十二石。寶光寺旁有地穴,故傳時有白霧噴出,引以為奇。據(jù)民國《忠縣志》卷載:“寶光寺,寺左五丈許,地中有孔,口徑一尺,每值欲晴欲雨時,噴出白霧,凝旋半空,經(jīng)久不散,故名白云山。后有僧葬塔于此,其霧始散。明成化二年鑄有大鐘一口!
土龍朝圣
土龍,是民間傳說風水極佳之地,自然形成龍樣的土堆。據(jù)傳忠州黎王鄉(xiāng)第一保有寺名福田寺,為南宋時建,明萬歷年間重修,重修寺廊時,地生土龍,鏟之一夜又起,一共生了五次,人謂土龍朝圣。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二載:“福田寺,地名會龍山,稱廟居龍口,寺前二十四堡環(huán)立朝拱。寺左廊甫建數(shù)日,地忽墳起土龍一條,長丈余,高五寸,鏟之復起,似此五次乃已。內供釋迦佛像,鐵鐘二口,清知州劉肇孔題‘林間夜宿還巢鳥,檻外朝飛出岫云’!
潮水觀音
忠州涂井跳桶巖半巖對面有觀音寺,極其險要,山洪時發(fā),初有大水浮來一尊觀音造像,以其址建寺供俸,名潮水觀音。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二云:“觀音寺,峭巖間刻石佛三尊,上懸?guī)r疊疊,下臨大巖,河水濤聲如雷,路向半巖獨道過去,猶要攀巖把樹,極其險然。曾于某代,上河漲水,沖一觀音神像至此,浮入巖畔,自后發(fā)現(xiàn),乃修廟其端,故名。今廟廢矣,而神像猶在巖上!
飛來神鐘
忠州汝溪江溪場潼淵灘有寺,名潼淵寺,傳說寺有飛來神鐘一口,能生紅毛,嘆以為奇。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二載:“潼淵寺,傳說原有小廟一座,僧人夜夢明日晨有大鐘一口至此,請早開門。及次晨,飛來一鐘,僧開山門不及,一觸而退落灘內,故名潼淵寺,其灘曰潼淵灘,F(xiàn)或發(fā)現(xiàn)其鐘已生紅毛矣。清嘉慶十年鑄大鐘一口,報鐘一口,磬二!
寺產(chǎn)名毯
忠州清和鄉(xiāng)金剛山廣積寺,明弘治年間,由蔣氏始祖遷入忠州時捐贈修建,寺僧能織毯,技藝高超,一時遠銷千里之外,名重一方,寺院得利潤置田五百石,為忠州第二大寺(開禧寺最大,雕刻最為精美)。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二載:“廣積寺,由蔣氏遷忠始祖蔣德新施舍祇園,廣積功德,故名廣積寺。寺僧等數(shù)十人以織毯致富,其宗派有鐵壁、破山之分!
忠州特產(chǎn)木蓮
香 山居士白居易作忠州刺史時,曾在州治西十里見木蓮數(shù)棵,當時頗為罕見。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三載:“木蓮洞,洞在治西十里,昔白居易于此得木蓮數(shù)本,故名。按:蓮曰木本,世所罕見。當時獨產(chǎn)于吾忠,事屬奇特,今遍覓不得其種,洞亦不識何在。舊志載道旁有石刻,今已不見。惟居易有《木蓮圖詩》!卑础队详栯s俎》載,忠州溪及澗臨卭白鶴山寺俱有之。白居易有云:“木蓮樹生巴峽山谷間,巴民亦呼黃心樹。大者高五尺,經(jīng)冬不凋,身如青陽有白文,葉如桂,厚大無脊,花如蓮,香色艷膩皆同,獨房蘂有異。四月初始開,自開迨謝,僅二十日。卭僧云:花拆時有聲如破竹!逼湓娫:“如折芙蓉栽旱地,似拋芍藥掛高枝;云埋水隔無人見,惟有南賓太守知。”
開禧寺稱蜀中第一
忠州汝溪鄉(xiāng)高峰山上,有禪院名開禧寺,始建于明代正德二年。清康熙年間,高僧鐵壁、三山、別庵先后持錫于此。寺極莊嚴,受皇朝封賜,曾有數(shù)百間石木結構古建筑,稱巴蜀第一寺。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三載:“寺前建造三塔,即以上三僧歸骨之所,旁置塔院,院內供奉三僧銅像,四時香火不絕。相傳其地為四龍拱向,事聞于朝,清圣祖敕賜‘妙光\’二字匾額,懸諸殿上,所以矜鐵壁之妙相光明,而寂照靡遺也。并御賜禮祖牌四具,現(xiàn)仍陳列塔院中。光緒間,其寺三毀于火。經(jīng)住持通江重新構建,壯麗逾昔。期間石棟錯落,數(shù)以百計,工程之巨,為川中寺宇所罕匹!
惡女變豬
此為因果報應之說,然世不多見。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二十二云:“崇禎七年,桐樹結實如刀狀。十二年三月十四日,張某屠豕,蹄上有‘惡婦再世\’四字。”雖不知是何道理,存之以示人也。
古寺枯木逢春
枯木逢春,古稱瑞相。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二十二云:“道光十二年,普照場紅巖寺皂莢樹大可數(shù)圍,中空丈余,枯死,越二年后復活,樹葉仍茂!
左脅生子為僧
佛教有釋迦脅生之說,而世無所據(jù)。今見古時忠州竟有脅生之記載,不知是何道理?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二十二載:“明萬歷四十四年,陳氏婦左脅生一子,以為不祥,遂舍為僧,名慈運,有傳。”考此慈運禪師為鐵壁慧機大師嗣法弟子,為忠州一代高僧。
吹萬大師神行術
吹萬廣真大師,為聚云法派之開創(chuàng)者,為忠州歷史上最有影響之大德。吹萬著作等身,現(xiàn)在佛教所習《佛教三字經(jīng)》為其著述。然據(jù)忠州古藉所載,吹萬神通廣大,能夜行八千里。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二十二所載:“忠州高僧吹萬老人,道行甚高,常飛錫于大江南北,與州人進士田一甲交誼彌深。明萬歷時,田入部,官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除夕枯坐無聊,忽老人掩入,約歸家度歲。田笑曰:‘路隔八千余里,豈片刻所能到耶?’老人曰:‘此易易耳。\’令田閉目,而以肘挾之。無何,直沖霄漢,御風而行。移時,田啟眸下視,城上奎閣,紅燈懸繞,始悉故鄉(xiāng)已至。及履地地家,家人異之,以為甫得家書,歸期原訂明春二月,何今遽歸來。田緬述顛末,家人聞之,莫不服老人之神也!
長髯韋陀佛老叟
韋陀天將是三界護法神王,為一年青威武像,而忠州聚云寺韋陀卻為長髯老叟;佛像有三十二像八十種好,清靜莊嚴為上,皆是精健之像,而忠州聚云寺佛像卻為老人像,為中國佛寺所獨有。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二十二載:“田一甲(忠州進士)致仕歸,與吹萬老人盤桓于北門外聚云寺,禮懺談經(jīng),朝夕不輟。時縣人集資改塑寺內佛與韋陀像不成,老人笑曰:‘昉老僧與田君之貌,塑之何如?’塑工頷之,果一抹而成。考各寺佛像無須,獨此像有之;韋陀本少年,獨此像是一長髯叟,蓋兩像酷肖老人與田君也。迄今猶可指正。”
聚云老人圓寂而雙開竹死
物與人非,皆運化之極致。忠州聚云寺吹萬廣真大師,為一代豪杰,生而為世間模范,逝時其院有雙開竹自然槁死,竹與老人俱生,亦為一奇也。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二十二載:“明季,吾忠北門外聚云寺側,有雙開竹一簇,與震旦所產(chǎn)無異。迨寺僧吹萬老人之寂后,則槁死無存。當年特產(chǎn)是竹,得毋誕生吹萬老人之兆歟!
熊月巖異夢得法
明季工部主事、江西豐城熊汝學,字月巖,因夢得入川拜見聚云法系鐵壁慧機大師而得法,嘆為希有。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二十二載:“明崇禎六年,工部主事、江西豐城熊汝學,字月巖,奉旨督荊南稅,出京時夢一僧捧大慧語錄相贈,繼而登山,見趺坐定僧,頭上出五色彩云。致敬已,入大殿禮地藏菩薩時,供燈朗耀,壁間持有蒲團,覺而異之。因關揚州有行僧通宿命,公往問曰:‘某久慕禪宗,末審契合何處?’僧云:‘此去西蜀,有人候汝!氪,至忠州云根驛,一聞聚云吹萬大師,特登山禮塔;次到平都地藏寺遇鐵壁大師,乃蒙印可,從派以燈,俗名之‘附行腳蒲團一員\’。故感今思昔,恍與夢會,豈壁巖果有夙緣歟?”
鐵壁大師靈應護寺
鐵壁大師為聚云系第二代傳人,吹萬廣真大師之徒。據(jù)傳大師圓寂后,靈驗非常,有保寺之功。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二十二載:“郡城東門外振宗禪寺(即巴臺寺,為清帝賜名)祖師鐵壁,道行高深,清康熙末火化,寺僧為建一殿,奉祀不衰。民十八年,匪軍盤踞寺內,每晨集鐵壁殿上演習神拳。一晨,匪眾啟殿門,瞥見一老僧,趺坐香案上,合掌閉目,朗誦佛經(jīng),態(tài)度莊嚴,莫敢侵犯,群懼而卻走。移時返探,則渺不復見,因報請其匪目,移駐他廟。又寺內設有佛會,會長錫蘭,夜分聞剝啄聲,啟戶偵之,見一長袍老僧,鵠立階前,偈聲瑯瑯。錫蘭急合掌頂禮,須臾形聲俱渺。據(jù)寺僧談老僧狀貌衣冠,酷肖鐵壁老僧。其鐵壁之現(xiàn)身歟。”
寺僧養(yǎng)虎自害
佛戒以許弟子于寺中畜養(yǎng)寵物,以荒道業(yè)故。而忠州有僧養(yǎng)寵物,卻養(yǎng)猛虎于寺,竟致虎食主人的下場。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二十二載:“清光緒初年,王場某寺,僧豢養(yǎng)一乳虎,行止與俱,初不覺其噬人也。及體大如犬,仍愛若掌珠。鄰人勸棄之,弗聽。一日,與鄰人作葉子戲,忽聞案下有咆哮聲,俯視之,見其虎露牙張爪,狀如噬人,鄰人等倉皇避入室內。移時,聞虎聲昂昂,達于寺外。啟戶視之,則僧首已失所在矣。噫!虎之反噬,可不懼哉!
群蛇朝會
蛇類,古時與龜、鹿、鶴等一并稱為靈物,有蛇大成蛟,蛟大成龍之謂。故對蛇的崇拜與對龍的崇拜有所關聯(lián)。今日聽說有群蛙集會者,亦有群蛇集會者,而忠州集蛇朝會,古有記焉。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二十二載:“一日,鄰人過寺前,見大小蛇數(shù)萬,萃一大田中,駭極。隴畔一小沙彌,搖手示勿聲張。令人頷之,乃疾趨而過。沙彌告之曰:‘先師曾道此為蛇會,數(shù)十年不一見,見之必祥。見時如出聲,或擊之以石子,則蛇必群起而逐殺之!徣寺勚と弧!
怨鬼索命
忠州志書所載怨鬼索命之事甚多,如清光緒十二年知州田子石,即死于怨鬼。所載不一,今僅錄關志靈索命之事。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二十二云:“郡人關志靈,豪爽好義,以義兵從征大小金川,有功授參將,加三品街。同治元年,回籍辦團防匪。與吏目徐子和有隙,徐誣控靈謀反,州牧捕殺之。臨刑時謂徐曰:‘余于鬼門關待汝。\’徐果于是夜患風魔死。靈之首級懸老關廟前榕樹上,其婢連夜行竊,三次皆以不能升木而返。第四夜,抱樹而哭,忽繩斷頭落,婢遂攜歸以葬!
趙璧城遇狐仙
狐仙精怪之事,傳之于鄉(xiāng)野,多認為是無稽之談。忠州歷史上發(fā)生過多起狐仙與人的愛情故事,如光緒末年孔廟一秀才遇狐仙事,又司祝張?zhí)祉樑c弟張?zhí)斓乱姾赏录{修練事等,而趙璧城遇狐仙,尤為精彩,可博一笑也。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二十二云:“清諸生趙璧城,家窶貧,世居城西鳴玉橋畔。平生不事生產(chǎn),亦未嘗一試秋閨。年邁五十,乃欲赴鄉(xiāng)試而苦無資斧,謀益友陳子昭。子昭以其晚年不宜問名,弗許。趙固哀之,且言其必操左卷。陳問其故,曰:‘余弱冠時有女狐,晝去宵來,繾綣備至,且盟白首,常為余點竄窗課。窘時亦微有將助,凡出處休咎,就而決之,無不應驗。屢科鄉(xiāng)試,女皆以不售見阻,獨今年謂試則中,不中則死,與其生而吃苦,不若作孤注一擲,余深然其言,故謀及于君耳!愐蛸洶捉鸲V,趙晉省,果死闈中,同考鄉(xiāng)人扶柩歸葬。其從弟良臣,堂言其從兄‘鰥居終老,學無業(yè)師’,又言‘幼時常見一黑狐,緣屋后穿巖而過,其幻人形僅一二見耳’。足證璧城遇狐甚確。”
王復階死后還陽
古代志怪類書多有死云還陽,訴說死后情景,以教育世人因果報應之事。在忠州有光緒年間的王復階,就經(jīng)歷了別死后還陽的事。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二十二載:“清光緒時,群隊王復階病篤,見二隸持簽至榻前,促其入城候案。從之,抵城隍廟,仿佛一大衙署,規(guī)模與世同。頃之,一宰官出坐堂上,點王名,王躋堂長跪。宰注視良久,怒目胃隸曰:‘此乃明年新貴人,誰遣誤拘,可速送還。’隸頷之,導之出署門。見同里某荷枷鵠立,相晤流涕;至養(yǎng)老院謁其已亡父母,談家事甚悉;出見劍樹刀山,毛發(fā)豎立。盤桓三日,始隨隸返家。家人正環(huán)柩衷啼,將斂矣,忽見王尸顫動,群驚而走。王曰:‘我已還陽,幸勿疑懼!胰讼捕鴨栔,王緬述游冥始末綦詳,且冥間示諭、楹聯(lián)等文,尚能強記。次年,王果入郡庠,人皆以其言不謬!
掘穴見金鯽
古時凡置陰陽二宅,皆尊風水之術。風水之于國人,須臾不可離也。余判信仰之分類,將風水術載入文化信仰類,即喻其以人文教化之功,而非專注于迷信也。掘穴見有活物,多年來時有所聞,家鄉(xiāng)也多傳其事,但未曾親見。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二十二載:“郡人熊夢彩,葬其父仰渠于水磨溪。掘之其穴如盂,中有金鯽二,當掩埋之,其名其堂曰‘瑞璘’!
周某豐都遇鬼
遇鬼之事,代有發(fā)生,而周某所遇,為其舅江曉嵐新死,正赴豐都,以為奇也。余也曾經(jīng)歷過此事,遇見逝去前父親于路途;仡櫞耸,頗為神傷。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二十二載:“縣人江曉嵐外甥周某,由渝返忠,道經(jīng)豐都,舍舟登岸,遇曉嵐乘黃包車過。驚而問舅氏:‘何日至此,下榻何處?’曉嵐答:‘寓延生堂,甫三日!茣r,走訪不遇。及抵家詢之,曉嵐死三日矣。相傳豐都為冥府,于此足信!毖由,即余所住持之寺院也。
唐鐘飛墜鐘溪
石柱唐代有鐘,為唐天冊元年時物,據(jù)傳飛墜入東溪大江,江因名鐘溪。后鐘為大西軍所毀。據(jù)民國《忠縣志》卷二十二載:“石柱方斗山方廣寺,有銅鐘二,為寺僧所穢,遂飛去。一墜于東溪大江中,故名鐘溪;一止于治城鼓樓上,質精聲洪,上鑄‘唐天冊元年制\’等字。相傳為獻賊所捽,確否待考!
- 上一篇:假如時疫來臨佛教徒應當做些什么
- 下一篇:巴渝有關之早期高僧
- 覺深法師/道堅法師/徐玉成:釋迦牟尼時代,印度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 凈界法師:佛教妙音是什么意思?心力跟佛力之間的橋梁是什么?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本源法師:佛教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積極入世的
- 太虛大師:學佛者第一步需要對佛與佛教有種認識
- 界文法師:佛教的慈悲觀怎么理解?
- 妙江法師:“科學”、“貿(mào)易”、“單位”這些名詞都出自佛教
- 大安法師:佛教“牧!笔鞘裁匆馑迹烤褪窃谛扌
- 大安法師:佛教經(jīng)典與道教經(jīng)典可以同時誦嗎?
- 印光大師:佛教以孝為根本在大乘經(jīng)中多有闡發(fā)顯明
- 宏海法師:佛教宗派是怎么形成的?
- 凈界法師:佛教天乘四空定之空無邊處定
- 覺真法師:佛教因果論的社會功能和倫理價值
- 界文法師:佛教是如何看待慈心禪的?
- 宏海法師:佛教為什么不殺生?戒殺是首善
- 印光大師:佛教往生的故事,佛力加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弘一法師/慶裕: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處
- 如瑞法師: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
- 虛云老和尚:虛云老和尚:見佛、聞法、遇善知識之難
- 濟群法師:世上沒有壞人壞事會怎樣?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靜波法師: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安法師文章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妙境法師講解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道堅法師]釋迦牟尼時代,印度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 [弘一法師]有內涵才能更淡定
- [普洱茶]為什么普洱茶要做成緊壓茶?
- [禪宗文化]寒山《嗔是心中火》
- [哲理故事]拿著是累贅,放下是超然
- [佛經(jīng)故事]仆護驢索,大智若愚
- [佛與人生]無心的傷害
- [佛學常識]臥具的形狀是什么樣子的?
- [弘一法師]不躁動才能應萬變
- [紅茶]紅茶和綠茶有什么不同?
- [禪宗文化]無名尼《悟道詩》的禪意
- [哲理故事]放下是原諒,放下才快樂
- [佛經(jīng)故事]惡醫(yī)治駝
- [佛與人生]天下皆醉我獨醒?
- [佛學常識]傳衣這種服裝有什么含義?
- [弘一法師]心定氣平淡定自如
- [紅茶]祁門紅茶屬于什么茶?祁門紅茶的產(chǎn)地、泡法、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