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全稱《佛說無量壽經》,亦稱《大阿彌陀經》(參閱漢譯版本),是凈土宗的基本經典之一,為“凈土五經一論”中的一經,凈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該經中找到理論依據(jù)。經中介紹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所發(fā)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數(shù)量不一,最多為四十八愿...[詳情]

《無量壽經》的義趣──愿效法藏比丘

  《無量壽經》的義趣

  ──愿效法藏比丘

  這篇文章是為了回復網(wǎng)友(道簡法嚴)11月20日提問而寫的,他說自己前兩年,一個偶然的因緣聽到某大德讀經,內心有很強的反應,就像《無量壽經》里描述的那樣。從此以后就慢慢的越來越親近佛學。期間也買了一些書看,聽了一些視頻講座,但也都是看看聽聽而已。后來聽了另一位老法師講經之后,結果逐漸的被深深地吸引著,于是買了一些他講的開示,聽后倍感心悅誠服,于是又買了他講的《無量壽經》,讀了不到半本,就深信不疑,于是就按照老法師所說的「干了起來」──開始學佛修行了,F(xiàn)時每天讀一遍《無量壽經》,同時持佛號,但卻沒有進行任何形式的皈依受戒。因此向我請教,要我針對他的情況以作開示。

  看到這樣真心學佛的有緣人,心里非常高興、贊嘆,我一直從事凈土法門的弘揚工作,對「凈土三經」特別推崇,而對康僧鎧譯的古本《無量壽經》尤為喜愛;今日誠懇提問的網(wǎng)友,讓我感到是一個很好的應機眾,所以應該認真地回應一下。

  其實,很多時候,都有信眾跟我說,自從聽了、學了《無量壽經》之后,才真正明白佛法真諦,身心得到無比的快樂。隨后引導親人眷屬也逐步契入佛理,全家皈依三寶。然后,在生活、學習、工作上都按照《無量壽經》的標準,經常自我省察,互相督促,所以生活非常愉快,身心都很健康。

  無怪乎古大德稱贊《無量壽經》為「凈土第一經」。我們都知道,凈土三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中,《阿彌陀經》稱「小經」,《無量壽經》稱「大經」!稛o量壽經》詳述阿彌陀佛四十八愿,著重以發(fā)菩提心為宗要;《阿彌陀經》闡釋持名念佛,其人臨命終時,一心不亂,彌陀如來以及圣眾菩薩現(xiàn)前接引,即得往生彼國。也就是說「小經」以信愿持名為宗要,「大經」以發(fā)菩提心為宗要。一般學佛的人,可以各隨機宜,選擇讀誦,都可成為往生凈土的資糧。

  為什么說這部《無量壽經》是第一經、第一殊勝?因為末法時期的眾生,根器已經很弱,就好比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用一般的藥物,已經不能治療他的病。而且即使有真正的好藥,由于藥效太慢,也同樣來不及救他的命。所以一定要用最快最好的特效藥,才能救治這個病人。在本經第四十五品以及《法滅盡經》中,佛陀都很明白的告訴我們,當一切經典都滅盡的時候,只有這一部《無量壽經》獨留百年。可見這本大經,如果不是我們末法眾生唯一的「特效藥」,世尊與十方三世諸佛又何必神力加持,獨留此經百年?

  本經的主要內容,是敘述釋迦世尊在王舍城耆阇崛山,為大比丘眾一萬二千人及普賢、慈氏等諸大菩薩說法,謂過去世自在王時,有國王出家為僧,號法藏,發(fā)四十八大愿,稱:「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經累積劫無量德行,在十劫前成佛,號「無量壽佛」。光明壽命最為第一。

  其國土謂極樂國土,無量功德莊嚴,國中聲聞、菩薩無數(shù),講堂、精舍、宮殿、樓閣、寶樹、寶池等均以七寶嚴飾,百味飲食隨意而至,自然演出各種伎樂,皆是法音宣流。其國人民智慧高明,容貌端莊,但受諸樂,無有眾苦,皆能趨向無上正覺的佛道。至于往生有「三輩(上、中、下)九品」之分。彼國菩薩都得到一生補處,以觀世音、大勢至為上首。最后釋尊勸告彌勒及諸天人等,發(fā)菩提心,不存懷疑,精進持名,信心回向,便能在彼國七寶蓮花中化生,等等。

  而這部經最殊勝之處,就在于它的感應非?焖佟V灰嬲舷鹿Ψ,很快就有效驗。什么效驗?就是內心變得很清凈,妄想執(zhí)著漸轉淡薄,待人處事變得更有智慧,處處順心,如意吉祥。正如經中所說:「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手中常出無盡之寶」。這些都是如法實踐者的經驗之談。這就是讀經的好處。

  佛教教學的根本理論及原則,無非是戒、定、慧三學,而讀經就是三學同時實踐與完成。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戒律的精神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我們讀經的時候,心里不起貪、瞋、癡,不起任何妄想,就是「諸惡莫作」。經典是佛陀從真如自性中流露出來的真言,是「善中之善」,因此,讀經就是「眾善奉行」。而讀誦時專心專注,這是修「定」。如果念經時,自始至終都能清楚分明,沒有念錯、念漏、或顛倒,這就是修「慧」。而其中的秘訣,就在于不間斷、不夾雜、不懷疑。念佛法門也是如此,不管再艱苦、再難以忍受,都要堅持下去,每天的定課都不能間斷。正如清朝夢東禪師十六字箴言所說:「真為生死,發(fā)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號!拐婵侠蠈嵎Q名、持誦,依教奉行,日子久了之后,境界自然會越來越殊勝,真正是感應道交,不可思議。依報、正報都會隨著轉變,事事順心,身心健康、快樂。

  可是,現(xiàn)在學佛的人,通常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覺得只讀一部經,其他法門都不懂,如何能成就?其實在學戒的同時,首先只讀一部經,這是根本的培養(yǎng)。我們學佛一定要依照「四弘誓愿」的次第:「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先要發(fā)愿,發(fā)了大愿,然后從「斷煩惱」下手,接著才能修學無量法門。所以學經、讀經的目的,就是為了斷煩惱、增智慧;如果有了一部經的基礎,再去博覽群經,就會事半功倍,左右逢源。這就是古人常講的「一經通,一切經通」的道理。

  因此,向我提問的這位網(wǎng)友,他說自己現(xiàn)時每天都會讀一遍《無量壽經》,同時持佛號,可是沒有進行任何形式的皈依和受戒。但既然覺得佛教義理這么動人、這么吸引、這么的令人心悅誠服,為什么不皈依、受戒,成為真正的佛弟子呢?所以我建議他如果想做佛陀的學生,就要先辦好入學手續(xù)──也就是皈依、受戒。而另一方面,由于他與《無量壽經》特別契機、特別有緣,何不完全用這部經作為修學根本?其學習方法,可分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把經文熟透;第二階段徹底了解經義;第三階段按照經文中佛陀教導我們的思想、見解、行為,老老實實在生活中一一實踐。要知道所謂「修行」,其實就是修正(改掉)自己的毛病、習氣。如果能把經文中的教誨應用在生活上,能圓滿的處事、待人、接物,這才是學佛真正的目的。希望由我們自己開始做起,推而廣之到家人、親戚、朋友、同事,將來改變社會風氣,進而拯救世界。

  本經的中心思想,是從第四品「法藏因地」開始,介紹極樂世界的緣起,敘述法藏比丘如何發(fā)愿,如何修行。我們讀誦、受持這部經典,最重要的是做到信、愿、解、行都和佛一樣。我們不但每天讀誦這部經,而且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對照自己身、口、意三業(yè)的行為是否與經義相符。如果發(fā)現(xiàn)偏離了,甚至違背了經中的義理,就要馬上修正,這才是修行真正的意義──時刻改正自己錯誤的行為。

  試想,法藏比丘是如何積功累德的?在第五品「至心精進」中說到,他親眼看到了宇宙間一切的國土,他慢慢的思惟,將十方二十億國土的優(yōu)點全部采納,缺點全部舍棄,作為建立極樂世界的藍圖──也就是彌陀的四十八大愿。發(fā)愿之后,他依愿切實去修行,愿愿都圓滿成就,最終才成立了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我們要效法法藏比丘在因地時的修行,也就是極樂世界之所以成就的原因,這樣才能真正與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相應。

  直到今日,阿彌陀佛雖然已經成佛十劫了,仍天天都在講經說法。他總是希望我們眾生趕快到那里修學。我們又怎能辜負阿彌陀佛的愿望?我深信每個人只要真誠受持、讀誦本經,不僅煩惱斷除,三業(yè)清凈,自己往生有把握,對家庭和諧、社會安樂、國家富強,乃至世界的和平、全體人類的幸福,都有莫大的幫助。

  我們西方寺每月舉行的《無量壽經》法會,已有多年的時間,希望大家都一起來學習、誦誦、受持這部經,領略經中的真實義趣。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