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心別漏給孩子
慈悲心別漏給孩子
《民生報》張慧中報導
「孩子生來大多是不乖巧的,但父母是不是看孩子不乖都要加以責打,卻是不一定的!」德高望重的北投農(nóng)禪寺住持圣嚴法師說,站在佛教界的立場來看,孩子不夠乖巧,是父母本身的福報不夠,怎么可以因此還打孩子呢!
圣嚴法師最近加入人本教育基金會「與孩子們立約」的簽約行列,他認為「人本教育」的理念與佛教「眾生平等」的想法不謀而合,所以他愿站在佛教界的立場,呼吁普天下的父母:在責打孩子前,先想一想「孩子真的是討債鬼嗎?」如果父母愿意設身處地為孩子想,便不會忍心責打孩子了。
圣嚴法師說,孩子乖巧,是父母的福報,那表示父母上輩子對這孩子付出了許多,所以孩子這世才來報恩;相對的,孩子很皮、不乖巧,并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父母過去欠他許多,所以孩子這輩子才來「討債」。父母理應勇敢面對,償還舊債。
圣嚴法師說,相對于欠債的父母,身為「債權人」的孩子,內(nèi)心同樣掙扎、痛苦!赣憘怼挂辉~聽來不怎么好聽,但站在孩子的立場,他為什么要來討債?
討債的過程愉快嗎?孩子常挨父母打、罵,其實他們也在受罪、受折磨,若不是因為父母欠他們債,孩子又何必來受這種苦。
「因為我們欠他,才使他受苦,我們更該加一倍覺得抱歉才對,怎么還忍心打他呢?」圣嚴法師說,孩子不乖,既然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父母的問題,受罰的也應該是父母,那么自然沒有理由體罰孩子。
而站在眾生平等的立場來看,生命都是平等的,所以不論對待人、動物、孩子,都要以慈悲心平等對待,而且慈悲心應從家人做起,同時要從小而大。
事實上,一般人若對父母不慈悲,別人一眼可看出,也會指責其對父母不慈悲;但若對孩子不慈悲,則許多人仍視孩子為父母的財產(chǎn),認為是可任由大人支配的「東西」,忘記孩子其實也是眾生之一,和大人完全相同,只是他還沒有長大而已。
圣嚴法師說,不能考慮孩子的立場及其所受的待遇,就是沒有把孩子照顧好,這除了是對孩子沒有慈悲心,會害了孩子一輩子外,也會影響孩子長大后的社會,同時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家庭,層面可說廣而深遠,對眾生也就更不慈悲?梢姶缺娚獜膶⒆幼銎,「與孩子們立約」的運動,其實正是實踐宗教弘化的精神。
如果父母有心「和孩子們立約」,卻一時做不到不責打、不羞辱、不默許別人責打或羞辱孩子的境界,怎么辦?圣嚴法師說,「立約」一詞,其實就是宗教的名詞,《新約》、《舊約》,便是人與上帝立的約,人雖然和上帝立了約,卻常常犯過錯,所以才要悔改、反省。
事實上,人要立約才能成為信徒。但人不可能不犯錯,所以贊成人人參加立約,不必擔心悔約,擔心在所立的約上跌倒。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佛教徒則是時時反省,盡量教育自己不打罵孩子,夫妻不在孩子的面前吵架。
可是人所擁有的習氣、習慣,不可能一下子就改變。人非圣人,不可能不貳過、不遷怒,只要心中常反省、懺悔、悔改,透過一次次的反省,人的行為漸受約束,對孩子悔約的行為就會越來越少。
圣嚴法師笑著說,我也是普通人,我也常會對弟子悔約,但我發(fā)覺悔約時,會承認說:「自己做錯了事,又說錯話了」,并請弟子諒解,弟子很喜歡師父的這種態(tài)度,所以人不必怕立約,立了約也不必怕犯過失。
近年極力倡導「心靈環(huán)保與外在環(huán)保同樣重要」觀念的圣嚴法師,認為凈化人心,最重要的是心里想清楚后,產(chǎn)生改變的動機,才能標本兼治。圣嚴法師說,「心愿」最重要,如果連心愿都沒有,人不可能改變自己,唯有發(fā)了愿,人才有可能慢慢去實踐。
曾有一些國小高年級的小朋友,因為受到父母的虐待而去請教法師,法師十分能體會孩子被打的痛苦,也認為父母不知道如何教孩子、尊重孩子,其實是父母錯了。因為父母尚未體會:孩子雖然年紀小、不懂事,仍然需要受尊重;孩子之所以會反抗,也一定有原因。
法師回想起自己年幼時,脾氣十分倔強,父母若責打他,他寧愿挨更多的打也不屈服,并想讓父母因看到他受苦而心疼、痛苦,往往到后來,母親打得都哭了。法師說,父母打孩子,孩子心里會恨父母,便會以自己挨打來懲罰父母,而往往也都能達到目的。
但孩子心里也要想想,如果父母不愛你、疼你,又怎么會難過?可見父母確實是希望孩子好,至少要比自己好,所以才會常說:「孩子呀!你要爭氣呀!我們家從來沒有出過象樣的人,那都是因為我們當時的條件太差了,如今你有機會,要變成有用的人呀!」或者說:「孩子呀!你父母是有了社會地位的,你千萬別給我們家丟丑泄氣啊!」
圣嚴法師說,父母希望孩子好、孩子變成有用的人,是希望將來父母老時、不在時,孩子能同樣過得好。所以父母打孩子,動機是對的,只是作法錯了!如果父母孩子雙方都能稍微調(diào)整一下,體諒對方,整個情況就會改變,父母的好心、好意,也就不會充滿「戾氣」了。
(一九九三年四月十一日《民生報》「與孩子們立約」專欄刊出)
- 上一篇:孩子吸毒,父母該反省
- 下一篇:離婚是不得已的選擇
- 禪定是達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
- 生兒不為防老,積榖不為防饑
- 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zhí)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
- 因為不和諧,所以需要彼此關懷
- 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合為一的
- 不論是否已經(jīng)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
- 佛經(jīng)難懂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jīng)?
- 何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凈?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盡全力完成
- 對于家庭暴力需謹慎處理
- 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佛教有世界末日嗎?
- 積極而不緊張,工作要趕不要急
- 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該怎么醒悟呢?
-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應以怎樣的態(tài)度與人相處?
- 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
- 如何離苦?遠離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會”與“愛別離”?人際關系的痛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