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和死的四個層次
曹山本寂禪師的《語錄》記載:一次,有僧問曹山:“我通身都是病,請您老人家替我醫(yī)病。”曹山禪師回答說:“我不醫(yī)。”僧又問:“為什么您不替我醫(yī)?”曹山禪師說:“我要教你求生不得,求死不得!”
若由普通人聽起來,好像禪師好殘忍!但是對于修行的人來講,意義非常重大,F(xiàn)在我把“生和死”這個問題,分為幾個層次:
一、不知死活
第一個層次是“不知死活”。這指的是哪些人呢?就是愚昧的、醉生夢死的眾生,連“死活”是什么他們都不知道!而各類眾生當中,靈性的高低是有差別的,如靈性較高的動物,我們對它好,它知道感謝;對它不好,它也會記恨在心。我們看到豐子愷所畫的《護生畫集》里頭,有一位屠夫拿刀要殺牛,那頭牛跪下來流眼淚——表示它曉得“它要死了”。但不一定所有的牛都知道要被殺,只有那些比較有善根的牛才會知道。
眾生之中,有很多低等動物是不知死活的,但是稍微高等的動物就已經(jīng)知道死活了,因此,我們在凈土宗的《往生傳》里頭,看到狗、鳥、雞、鴨、猴子等等,這些比較有靈性的動物也會往生凈土,但并不是說所有的動物都知道“生死”。
人類當中,有沒有不知死活的呢?有,不過不是終身不知,而是有時不知。比如臺灣的治安機構(gòu),最近雷厲風行地實施“打黑”的掃蕩運動,各幫派的黑社會組織頭目紛紛被捕。我們看看那些人,在舞刀弄槍、逞兇斗狠、殺人越貨之時,他們不會知道被他們殺害及殺傷的人,是多么的痛苦,是那么的凄慘!他們殺人就跟踩死螞蟻一樣;也不在乎一旦被治安機關(guān)逮捕后,會有什么結(jié)果。懷有這種心態(tài)的人,沒有“生與死”的界限,一旦被捕定讞,臨刑命終之前,同樣畏懼死亡,只是后悔莫及了。
從生理而言,有生有死是自然現(xiàn)象;從佛理而言,死亡是一期果報的結(jié)束,也是另一期果報的開始,是無可避免的現(xiàn)象。
二、貪生怕死
第二個層次是“貪生怕死”。“貪生怕死”是好現(xiàn)象!人如貪生就會愛護自己的生命;因為怕死,所以會悉心照顧自己的健康。人類為了謀取生存,在克服種種困難的過程中,發(fā)揮了智慧和人性的光輝。由于互助而促成了社會的進步,由于彼此的溝通,產(chǎn)生了語言文字與文明,使得人類的生活更富裕、更安全。所以,“貪生怕死”乃是為人帶來文明和文化的動力。
可是,司馬遷《報任安書》有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了許多人的安全而自己去冒險犯難,乃至犧牲生命,稱為“成仁取義”;這也正是從貪生怕死的基礎(chǔ)上,顯露出人性的升華。行菩薩道的人,便是常以自己的生命換取眾生的安樂;唯有肯定了生命的可貴,始可見出舍身救人的行為的崇高偉大。
三、了生脫死
第三個層次是“了生脫死”。首先必須明白,依佛說,眾生都已經(jīng)過無量生死,可惜,業(yè)力雖如影隨形地跟著我們,我們卻對過去無從記憶。若不出生死,不論何人,除了隨業(yè)流轉(zhuǎn)生死,別無自主的能力。生不知從何處來,死不知往何處去,現(xiàn)世為人,來世不知為何物,除非能截斷生死之流,否則業(yè)力溯自無始,緣熟即報現(xiàn),誰知道下一世再以什么面孔見人。
成仁取義、慷慨赴死,雖有功德,可以生天,或成為神,然其報盡,仍入茫茫的生死大海中;蛘,有好多人不懂佛法,也不知道因緣生的萬法,都是生滅無常的。所以為了生存得更久,或者企圖不死,人間便出現(xiàn)了些長生不死的方法和傳說。比如在印度的古老傳說中,有所謂的“甘露”,飲后就可以不死。
道書中的方術(shù),無非是些醫(yī)藥衛(wèi)生及調(diào)氣、按摩以健身的方法;長生不死則是神話而非事實。佛法的了生脫死,不是叫長生不死,而是生與死跟我不相干。
我們只要有身體在,就沒有辦法離開生死;心執(zhí)著這個身體,妄認這個身體為我,叫做生死法;同時,心緣自心也是生死法。只要有心的執(zhí)著和攀緣,便不能脫離生死。
緣外境固然是生死因,心緣內(nèi)境也是生死因;迷于物欲是生死因,執(zhí)著悟境,也是生死因。所以,凡夫畏懼生死,宜求解脫生死而趣涅槃;但畏懼三界苦惱煎迫,而求出三界,雖然是修學佛法的初階,唯其尚有所取舍,并不是究竟。所以臨濟慧照禪師要說:“設(shè)有修得者,皆是生死業(yè)。”也就是說:到了如《心經(jīng)》所說:“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此,厭離生死而修行證果,便出離生死;出離分段生死,便出三界,證小乘果;出離變易生死,便證佛果大涅槃。
四、生死自在
第四個層次是“生死自在”。一般人對于生前與死后的認知,不是如唯物論者說,人死如燈滅,生是開始,死是結(jié)束。便是如靈魂不變說者,以為人生是由靈魂投胎,人死是因靈魂離開了肉體;投生如蝸牛入殼,死亡如放下負荷。前者,佛法稱為“斷滅論”,后者佛法稱為“常見論”,均是邪見,同樣地不是事實。否則,斷滅論者,固然一死百了,不必再對其生前的行為負責;常見論者,也會視死亡為現(xiàn)實苦難的一時解脫。所以有人說:“死后的靈體,無重量、無阻礙;死不可怕,倒是活著比較麻煩!”因此導致一般人以死亡為解脫的錯誤認識。
實際上,“生”是由過去無始以來所造業(yè)力的果報;若非大惡大善,人的壽命及福緣,在其出生之時,大致已經(jīng)決定。生存期間,是受先世業(yè)力的牽引;死亡以后,若業(yè)力尚在左右生死,則緊接著又將接受另一期的生死。如此流轉(zhuǎn),佛法稱為“六道輪回”。既有六道,就不一定再來投胎為人;同在人中,也不能與先世的親友相識、相認。所以,死亡絕對不是解脫,倒是另一個業(yè)報之身的開始。
縱然有些人在生時積功累德,死后成為有福的鬼神,暫時不受苦迫;福盡壽終,仍舊未脫生死。深一層言,小乘圣者出三界而住涅槃,雖已不再生死,仍執(zhí)生死為實有;不入生死,并不即是得大解脫。唯有不受業(yè)力牽引而入生死,也不以生死為實有而不入生死,才是大涅槃、大解脫的“生死自在”。
佛菩薩之化世、度眾而出現(xiàn)于世間者,有以暫時現(xiàn)身的“變化身”;有以入胎出胎的“托化身”,而且是隨類托化,無方不現(xiàn)。他們的托化身,照樣現(xiàn)有生死相,不過不以生死為苦,也不以生死為樂;所以有許多大德、高僧及大修行者,能夠不畏生死而自主生死,自由來往于生死之間。
- 上一篇: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 下一篇:并沒有任何真實不變的東西
- 圣嚴法師:禪定是達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
- 圣嚴法師:生兒不為防老,積榖不為防饑
- 圣嚴法師: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zhí)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
- 圣嚴法師:因為不和諧,所以需要彼此關(guān)懷
- 圣嚴法師: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jié)合為一的
- 圣嚴法師:不論是否已經(jīng)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
- 圣嚴法師:佛經(jīng)難懂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jīng)?
- 圣嚴法師:何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凈?
- 圣嚴法師:出生食是什么?
- 圣嚴法師: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盡全力完成
- 圣嚴法師:對于家庭暴力需謹慎處理
- 圣嚴法師: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圣嚴法師: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佛教有世界末日嗎?
- 圣嚴法師:積極而不緊張,工作要趕不要急
- 圣嚴法師: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該怎么醒悟呢?
- 圣嚴法師: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圣嚴法師:應以怎樣的態(tài)度與人相處?
- 圣嚴法師: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
- 圣嚴法師:如何離苦?遠離苦的感受
- 圣嚴法師:什么是“怨憎會”與“愛別離”?人際關(guān)系的痛苦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