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攝一切佛法
判攝一切佛法
地點:北碚縉云山漢藏教理院雙柏精舍
時間:二十九年十月二十日上午
出席人:太虛、法尊、葦舫、雪松、福善、雨堃、常光、陶冶公、張純一、李子寬、周觀仁、王廷貴。
太 今天要提出來談的,就是我在暑期訓練班所講的“我怎樣判攝一切佛法”的那個問題。
一、教之佛本與三代三系:從教、理、行、果來講一切佛法,第一就是教。佛在世時沒有文字,所說的法,就以佛聲為體。說法時,雖然對機差別無量,但總是本著佛之內證的真理,善巧隨宜施設。聞法者雖得益不同,但皆以為是佛所說,沒有固執(zhí)也沒有諍論。因此,凡是在佛會上的聲聞、緣覺、菩薩、以及一切人天大眾,都以信受奉行佛法為依歸。所以佛為法本,法皆一味。到了佛滅度以后的教法卻不然了,就可以分為三個時代和三個系統(tǒng):第一個時代,就是佛滅度后初五百年。在佛滅度不久,結集佛經的是迦葉、阿難、優(yōu)波離等;他們都是聲聞上首,所以在初五百年成了“小行大隱時代”。然大乘法并不是沒有,不過是隱微不彰而已。至六百年以后,馬鳴、龍樹、提婆、無著、世親等出世,于是大乘法就盛行起來了。但在這時的小乘法,也并非消滅,而仍附庸流行于世。這是第二個“大興小附時代”。到了一千二三百年間,曾盛行的大乘小乘的顯教都成輔從品,所最盛行的改為密宗,這是第三個“密主顯從時代”。一千三四百年以后,印度的佛法漸漸的衰落,以至到近數百載可說是沒有了。然印度的第一個時代所盛行的小乘佛法,傳入到錫蘭、緬甸等國,成為巴利文系的佛法;第二個時代所盛行的大乘佛法,流入到我們中國,成為漢文系的佛法;第三個時代盛行的密宗,流傳到西藏,成為藏文系的佛法。在這三個地方流行的佛教,就是現在世界上三個文系的教法。
二、理之實際與三級三宗:理之實際,就是佛法究竟的真理,是佛智親證得的,無一法可立,尚何二三可判?但因佛陀隨順機宜施設種種的教法,這所施設種種教法的所詮之理,大概可分為三級三宗:第一是五乘共理級,說明善惡因果。第二是三乘共理級,說明世出世間染凈圣凡差別等,明苦空無常無我,此級超過人天而證涅槃。第三是大乘特理級,超過二乘,為大乘所特有,大悲菩提心,度盡一切的眾生,圓成無上的佛果。在這三級中,中國以盛行大乘之特理,更有分宗的必要。所以依第三級又分作三宗:一、法性空慧宗,二、法相唯識宗,三、法界圓覺宗。以上所講的,即是理的三級三宗。
三、行之當機與三依三趣:行必當機,方可修證,不然是沒有什么益處的。佛說八萬四千行門,如見病對癥下藥,所以佛在世說法時,因各各對著了眾生的機宜,都迅速修行證果,這是不可拘定分判的。不過就佛法流行的時代上大概說來,可以分為三依和三趣:第一佛在世及正法時代,是依聲聞行果趣發(fā)大乘心。因為在當時出世善根淳熟,聞法即能修行證果;由證聲聞果后,進而趣發(fā)大乘心,這在法華經里面講得很詳明。第二像法時代,依天乘行果趣得大乘果。這一時代,可拿凈土宗──兜率與極樂凈土等──和密宗來做代表,即是由生天國和成天身,以即得佛果。第三末法時代,是依人乘行果趣修大乘行。在中國相傳,佛出世到現在有二千九百多年了;但照其他國家的佛教歷史考證起來,現在才佛滅二千五百多年,正是末法開始的時候。在這時,應依人乘行果趣修大乘行,這是時代機宜的需要。尤其中國的佛教,近受世人的攻擊,以為佛教是逃世和迷信的。天乘似神道迷信,而聲聞似逃避現世。所以應使之知道佛法對于做人道理的特點,要依人乘行果趣修大乘行,發(fā)揮大乘教理和做人的道理,使世人認識做人之需要佛教,然后才能發(fā)生信心;其解大乘理發(fā)大乘心者,進一步趣大乘行實行六度、四攝,獲得無上佛果。以上所講,即行的三依三趣。
至于果,都是佛果,所以就不再別開了,F在可將我對于佛法的判攝──能詮的教法,所詮的理法,和所修的行德,作一番討論。
尊 能詮法的本身,如經律等,我認為應加分別。
太 這如佛說的經律,或巴利文的經律論等,都已經分判得很好了,故今不說。
葦 小乘和大乘的名稱,可以不要嗎?如錫蘭、緬甸一帶聽到大乘的名詞,就不歡喜!
太 這些名稱,要之、可以勸發(fā)大乘心;不要、可令止息嫌嫉心,隨宜不定。不過大小乘的分別,在明阿羅漢果和佛果的功德不同,在這點上說,又似乎是免不了的。
葦 他們以為證阿羅漢就是佛果。
太 阿羅漢和佛果,只有了生死的少分相同,;是不同,所以不應混為一談。
陶 大師分的宗,只分空、有二宗可以嗎?因為我們覺得法界圓覺宗,就是佛果哩!
太 這不是指所證的果,是就一部分教典所詮的理而判的。如有華嚴宗一攝一切,一切攝一,六相十玄等教理是,故特分一宗。
葦 華嚴可攝入唯識嗎?
太 華嚴在盛行空宗的地方,可攝入空宗;盛行唯識宗的地方,可攝入唯識宗。但在中國盛行臺、賢、禪、凈,所以是有特立第三宗的必要。
! ∫怀耸菍,抑三乘是實?
太 實理都不可說,教法建立,兩說都是方便!
堃 三宗的理是否有深淺?可以把唯識法相宗排在前面嗎?
太 三宗平等,無有一定前后,因為我說大乘的根本心與究竟果是無二的,不同古人分別高下。
雪 我覺得密宗可另開一宗,因為他修行的方法特殊。
太 在行上誠有不同,但這三宗在理上分判,沒有特開一宗的必要。
尊 解深密經等說二乘果也可為究竟的。
太 因為佛說法時及玄奘法師在印度時,執(zhí)著小乘的人很多,故隨順如此說。這只要
明白史乘變演的,即不成問題,F在大家對于依人乘行果趣入大乘行,有什么討論沒有?
雪 我覺得由人乘行直趣菩薩行,很不容易,還要要經過聲聞行磨練一番才好!
太 這在有些根機誠是必須的,故我所擬的菩薩學處:一、由在家菩薩三十年以成出家菩薩;二、由出家沙彌、比丘十二年以成出家菩薩。第二種即與先經聲聞行磨練相吻合。
李 我覺得沒有什么討論。不過、只僅理論是無益的,要注重實踐,需要把依人乘行果的大乘行綱領,用淺顯的文字編成教科書,使大家知道。如本院過去的學生畢了業(yè),仍是回住自己的小廟,過著閑逸的生活,這學了又有什么好處?我們應使他們養(yǎng)成菩薩心行,從小范圍而擴展到全國去才好!
太:這首先要從本院的教職員練習做菩薩起,自然可以領導學生了。(融海、光宗合記)(見?硪黄冢
- 上一篇:從佛教能否存在談到輪回
- 下一篇:佛教對于將來人類之任務、種性
- 仁德上人:體會體驗落實實踐佛法的道理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凈慧法師:修學佛法的關鍵就是從自身煩惱入手
- 星云大師:佛法在哪里?佛法遍在虛空之中
- 如瑞法師:修學佛法,要大膽的親近善知識
- 仁德上人:世間法與佛法有什么不同?
- 夢參法師:護持佛法功德無量,人人都能弘揚佛法
- 如瑞法師:人命無常,人身難得,聽聞佛法要及時
- 仁德上人:四首通達歌
- 體方法師:佛法是要鏟除欲望破除我執(zhí)
- 仁德上人:佛法的根本宗旨是為了明心見性
- 本源法師:如何得到佛法的智慧辯才?十種修持方式
- 靜波法師:心態(tài)決定命運,不要把法當作定法
- 太虛大師:學佛者第一步需要對佛與佛教有種認識
- 正慈法師:大足石刻,將佛法的真諦講述給一代又一代人
- 仁德上人:為什么佛法要以戒為師?
- 仁德上人:佛法的根本是讓眾生都能明心見性
- 靜波法師:“佛法無量義,一以凈為本”是什么意思?
- 夢參法師:聽聞了佛法需要去修才有用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的六種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