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言見大妄語(文白對照)

不見言見大妄語(文白對照)

【原文】

  接手書,知宿根甚深,現(xiàn)行頗純,故有種種勝境相現(xiàn)。然今人多半是要體面,憑空造樓閣,有一分半分,便說有百千萬分,如某居士錄,其境界皆是手筆所做,不是心地所做。汝固不妄,誠恐或有此習(xí)氣,則其過不小。佛以妄語列于根本五戒者,正為防此弊也。若或見言不見,不見言見,乃妄語之流類,若憑空造樓閣,妄說勝境界,即犯大妄語戒,乃未得謂得,未證謂證,其罪甚于殺盜淫百千萬億倍。其人若不力懺,一氣不來,即墮阿鼻地獄,以其能壞亂佛法,疑誤眾生故也。汝切須慎重,所見之境有一分,不可說一分一,亦不可說九厘九,過說亦罪過。少說亦不可。何以故,以知識未得他心道眼,但能以所言為斷耳。此種境界,向知識說,為證明邪正是非,則無過,若不為證明,唯欲自炫,亦有過。若向一切人說則有過,除求知識證明外,俱說不得。說之則以后便永不能得此勝境界。此修行人第一大關(guān),而臺教中屢言之。所以近來修行者,多多著魔,皆由以躁妄心,冀勝境界。勿道其境是魔,即其境的是勝境,一生貪著歡喜等心,則便受損不受益矣,況其境未必的確是勝境乎。倘其人有涵養(yǎng),無躁妄心,無貪著心,見諸境界,直同未見,既不生歡喜貪著,又不生恐怖驚疑。勿道勝境現(xiàn)有益,即魔境現(xiàn)亦有益。何以故,以不被魔轉(zhuǎn),即能上進(jìn)故。

  魔境勝境之分別,在與經(jīng)教合不合上分。果是圣境,令人一見,心地直下清凈,了無躁妄取著之心。若是魔境,則見之心便不清凈,便生取著躁妄等心。又佛光雖極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佛現(xiàn)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之理勘,則愈顯。魔現(xiàn)以此理勘,則便隱,此勘驗(yàn)真?zhèn)沃笠焙闋t也。

  ——《文鈔》之《復(fù)何慧昭居士書》印光大師著述佛弟子敬譯

【譯文】

  收到你寫來的書信,知道你過去世中善根很深,現(xiàn)在修行純一專精,所以有種種殊勝的境界相顯現(xiàn)。然而今天的人多半是好要面子,平白無故說見到勝境。只要有一分半分,就說有百千萬分,比如某居士錄這本書,其中所說的境界其實(shí)都是虛構(gòu)出來的,并非至誠心感通而顯現(xiàn)的。你固然沒有打妄語的毛病,唯恐你或者也有這樣的習(xí)氣,那么這個罪過就不小了。佛把妄語排在根本五戒的原因,就是為了防止這個弊病。如果是見到說沒見到,沒見到說見到,就是屬于妄語的性質(zhì)。如果是平白無故虛妄地說見到殊勝的境界,是犯了大妄語的重戒,未得到說得到,未證得說證得。這個罪過超過殺、盜、淫、妄百千萬倍。這種人如果不極力懺悔,身壞命終的時候,就會墮入阿鼻地獄,因?yàn)檫@種行徑可以破壞、擾亂佛法,誤導(dǎo)眾生的原故。你說話千萬要慎重,所見到的境界有一分,不可說一分一,也不可說九厘九,說過了也罪過,少說也是罪過。為什么呢?因?yàn)榻o你分析、判斷境界的善知識還未能證得他心通和天眼通,只能夠以你所說的做判斷。這些修行中所有的境界,向善知識說,為證明邪正是非,就沒有罪過,如果不是為了求證明,只要想自我炫耀,也有罪過。如果向所見到的人隨便說就有罪過,除非求善知識證明之外,都不可以說。說了之后便永遠(yuǎn)不能再得到這樣的勝境界了。這是修行人第一大關(guān)礙,所以天臺宗常常以此告誡修行人。因此近來修行的人,往往著魔,都是因?yàn)橛酶≡晏撏男,想要見到殊勝的境界?/p>

  不要說他所見的是魔境,就是他見到的真是佛境,如果一有貪愛歡喜的心,那么就只能受害而不能受益了。況且這個境界未必是勝境界呢?如果這個人有涵養(yǎng),沒有浮躁虛妄的心,沒有貪愛執(zhí)著的心,見到種種境界,就如同未見到一樣,既不歡喜貪愛,又不恐怖驚疑。不要說勝境界顯現(xiàn)有益處,就是魔境界顯現(xiàn)也有益。為什么呢?因?yàn)椴槐荒Ь乘D(zhuǎn)動,就能夠使修學(xué)有所進(jìn)步的原故。

  魔境界和佛境界的分別,就在于和經(jīng)典中的標(biāo)準(zhǔn)符合與不符合上來區(qū)分,果然是圣境,讓人一見心地當(dāng)時就感覺清凈,完全沒有浮躁、虛妄、貪愛的心。如果見到的是魔境,就會感覺心不清靜,就會產(chǎn)生貪愛浮躁之心。還有佛光雖然明亮,而不會使人覺得刺激眼睛,如果光很刺眼,不柔和,就不是真的佛光。佛顯現(xiàn)用凡所有相都是虛妄的道理來檢驗(yàn),就會愈明顯。魔顯現(xiàn)也用這個道理來勘驗(yàn),那么它就會消隱,這是就勘驗(yàn)真?zhèn)蔚拇蠡馉t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