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幼農(nóng)來山拜謁 師叮囑踏實念佛
民國六年(1917年)夏天,陜西三原人王幼農(nóng)辭去了粵海道(1912年廣東裁府,全省劃為六道;浐5溃置麖V肇羅道。轄廣州府、肇慶府、羅定州屬三十縣。)道尹的職務(wù),返回上海,正好見到四川的老上司云南大理王采臣先生。王采臣新從普陀山歸來,他跟周孝懷、陳錫周居士一起拜訪了印光大師,發(fā)心請印光大師講經(jīng)和修訂普陀山志。王采臣告訴王幼農(nóng):“普陀山有一位印光法師是你的同鄉(xiāng)。他虔修凈土幾十年,發(fā)愿不作寺廟主人,不剃度徒弟,不募緣,迥異恒流。你有機會一定要去拜訪啊。”王幼農(nóng)居士聽了說:“是啊,不才也久聞普陀名山,正想去朝山呢,能見到同鄉(xiāng),那就更好了。”
王幼農(nóng)立即決定第二天就去普陀拜訪印光大師,第二天搭開往普陀山的客輪,到山下船后,直接去法雨寺,時間已經(jīng)是夕陽西下了。在島上,立刻感到比上海涼快不少。王居士找到客堂遞上名片說求見印光法師。知客師面露難色說:“先生,您看天時已晚,老法師要作功課,明天早上再來好不好。”王居士再三懇求,請知客師通報。知客師到藏經(jīng)樓告訴印光大師有陜西同鄉(xiāng)求見,大師聽了,立即下樓到客堂來見面,簡單交談了一會,大師就安排王居士在藏經(jīng)樓上的空房住下,陪同王居士去齋堂吃晚飯。晚飯后,大師問了王居士的經(jīng)歷和陜西的情況。王居士表示,政局變化不定,不想繼續(xù)為官,準(zhǔn)備專心修行,大師表示贊許。
王幼農(nóng)居士在法雨寺一共住了兩個星期。每天跟印光大師多次見面請教,每天一起吃飯。寺里的法師們都感到詫異。因為大師過去每遇到同鄉(xiāng)來,往往只見一面,或者只留下吃一頓飯為止,所以很詫異大師對王居士的破格對待。
第二天早晨,大師邀王居士到大殿拜佛,王居士拜跪動作稍快,大師立即嚴肅地說:“禮佛須恭敬,不可草率。” 王居士聽了感到不好意思,覺得自己習(xí)氣較重,身心不夠柔軟,態(tài)度不夠恭敬,對大師的話十分佩服。了解到大師自幼熟讀儒書,現(xiàn)在又為佛門高僧。王居士就向大師請教佛教與儒教是什么關(guān)系,比較起來,哪個更高。大師考慮了一會后回答說:“儒釋無二道,生佛無兩心。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一切有情,皆稟真如佛性而得建立故。然復(fù)生佛迥殊、凡圣各異者,以因地之迷悟不同,修德之逆順各別也。由是儒釋圣人,各出于世,為之倡導(dǎo),俾一切眾生,返迷歸悟,溯流窮源,以復(fù)其固有之本性而已。其發(fā)揮雖有權(quán)實淺深,方便究竟之不同,而其所宗之理體,所修之工夫,其大端固無二致也。不過,佛教能包括儒教,儒教不能包括佛教。蓋以儒教系世間法、佛教乃出世法、合過去,現(xiàn)在,未來,而為一者也。”王居士聽了大師的開示,對于儒、佛的關(guān)系有了初步的理解。
一天,大師拿來一封書信的底稿給王居士看,王居士一看,是大師給徐福賢女士的回信。徐女士寫信希望來山皈依,出家修行。大師信中告誡,現(xiàn)值兵荒馬亂,女人不可入山,宜在家修行。同時詳細開示凈土法門信、愿、行的要點和自誓受戒的方法。洋洋數(shù)千言,反復(fù)開導(dǎo),字字珠璣,苦口婆心。王居士讀了這封信,對大師心折益深。
在這兩周內(nèi),大師帶王居士把山中的主要名勝都看了一遍。一天順著山巖而行,下臨巨海,突然刮起一陣狂風(fēng),令人驚懼,大師毫不畏懼,邊走邊大聲念佛,履險如夷。不久走到佛頂山,有十幾位法師當(dāng)面向大師請教。大師對大家提出的問題一一解釋,如數(shù)家珍,毫不思索。這又令王居士更為敬服。
法雨寺藏經(jīng)樓藏有新舊全藏兩部,王居士進去參觀后,發(fā)現(xiàn)大師對一函函的經(jīng)卷一一作了校正。所有錯誤、均以朱書另注于旁。這是大師幾十年所完成的工作。王居士當(dāng)時就打算請人把大師?钡挠涗洺瓕懗鰜恚⒚麨椤队」夥◣熑匦?氨怼贰
王居士準(zhǔn)備下山回上海了,大師親自送他,囑咐說:“君年已漸老,若研究佛學(xué),恐不可能。只好蹋實念佛,以求往生極樂,方不負我兩人相見因緣。”王居士鄭重地點頭。
王居士回家后,把大師與徐福賢女士的回信給夫人看,第二天清晨起床,發(fā)現(xiàn)夫人已在室中設(shè)佛位開始念佛了。王居士既高興,又感動。于是決定將大師與徐福賢女士的書信印幾千份贈送結(jié)緣。
注釋:
[1]王采臣:名人文,南太和人,丙戌翰林。授編修,擢御史,外簡陜西知府,累擢至布政使,移四川,護四川總督,晉侍郎銜,充西藏幫辦大臣。入民國,被舉為參議院議員,任四川查辦使。
[2]王幼農(nóng):王典章(1865—1943),字幼農(nóng),三原縣馬額鎮(zhèn)魏回村人。16歲中秀才,曾受業(yè)于劉古愚、柏子俊。后以監(jiān)生授例為后選訓(xùn)導(dǎo),因賑濟有方,保以知縣,分省補用。1904年入四川,委任布政使署文案。旋保直隸州知縣。1907年任新寧知縣,1908年署打箭爐直隸廳同知兼兵備處,為駐藏大臣、川 黔邊防大臣籌備糧餉。1911年任寧遠知府兼兵備道,領(lǐng)巡防營。1911年四川發(fā)生“保路運動”后,王眾望所歸,被推選為都督。但他以大局為重堅持四川統(tǒng)一,寧任知府,不做都督。時蔡鍔贊揚他“威信過人,漢夷悅服”。1914年任廣東高雷道道尹,同時領(lǐng)警衛(wèi)軍五營,節(jié)制陸軍一個團,兵權(quán)超過駐地之鎮(zhèn)守使。他整肅吏風(fēng),除暴安良,所轄11縣,政通人和?涤袨橘潛P他“臨蒞高雷,威惠流聞,我澤如春”。1915年袁世凱為復(fù)辟帝制,組織籌安會王立即電告袁世凱“國基甫奠,民信未 ,水汗頻仍,盜賊充斥,輒議國體,必啟變端,求安反危,敢祈熟計”,袁世凱對勸阻置若罔聞,王憤然辭職,以示抗議。1916年任廣東粵海道尹,1917年辭職,以后寓居蘇州,編印《劉古愚全書》和《柏子俊文集》,使劉古愚學(xué)術(shù)思想得以在國內(nèi)外廣為流傳?涤袨闉椤秳⒐庞奕珪纷餍;梁啟超亦寫信盛贊王“有功師門,豈在禺下”。1921年王被江蘇當(dāng)?shù)肋x用,先督查厘稅,后籌辦賑災(zāi),接著又人滬寧、滬杭鐵路稅務(wù)總局總辦。他認真整 ,使所屬各局風(fēng)清弊絕,耳目一新。1932年末,陜西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廳長。時值年饉過后,關(guān)中哀鴻遍野,庫藏如洗,賑濟工作無法進行。他赴上海勸募巨款,在關(guān)中各縣設(shè)粥廠,救活無數(shù)災(zāi)民。省政府改組時,他主動辭去民政廳長只保留省府委員兼賑務(wù)會主席職務(wù),為賑濟救民奔忙。在職四年,廢寢忘食,但仍手不釋卷,親自?虠钪偕涸娢募,使之流傳。1937年,王以74歲高齡,辭去省府委員職務(wù),專事賑災(zāi)工作。當(dāng)時正處于抗戰(zhàn)初期,晉、豫兩省難民紛至,觸目傷心,王配合當(dāng)局竭力救護,積勞成疾,在病中還不時詢問抗戰(zhàn)情況及莊稼長勢,探視者無不感動。王居士的夫人和四位兒子都皈依印光大師學(xué)佛。
- 印光大師: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印光大師:念佛發(fā)光屬于魔境
- 印光大師: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印光大師: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
- 凈界法師:念佛是心力帶動佛力,還是佛力帶動心力?
- 理凈法師:念佛就能消業(yè)障還用誦其他經(jīng)、咒嗎?哪個法門好?
- 夢參法師:念佛念到什么程度能往生?看破放下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印光大師:家長應(yīng)該如何教導(dǎo)孩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仁德上人:為什么念佛的人多而往生的人少?
- 仁禪法師:念佛修行路上的兩大歧途
- 仁德上人:怎么樣才算是明明白白地念佛?
- 印光大師: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凈界法師:念佛人為什么要把心帶回家?
- 凈界法師:下定決心要往生就不要拖
- 印光大師: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昌臻法師:念佛應(yīng)該怎么念?念佛的秘訣與方法
- 印光大師: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靜波法師: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xué)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zé)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印光大師]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烏龍茶]漳平水仙是什么茶,怎么制作出來的?
- [禪宗五家]萬松行秀是怎樣使曹洞宗宗風(fēng)大振的?
- [哲理故事]忍耐記心間,煩惱不沾邊
- [宗門故事]是法平等,惟政禪師的慈悲
- [佛與人生]追著別人的幸福跑,你永遠不會幸福
- [佛學(xué)常識]法相宗緣何而來
- [其他漢傳法師]眾生的自性又叫佛性,具備不缺不少的了了常知
- [普洱茶]普洱茶的名字是怎么來的?普洱茶名的來歷
- [禪宗典藏]《指月錄》是怎樣一部禪門經(jīng)典?
- [佛經(jīng)故事]世上沒有單獨存在的東西
- [哲理故事]常釋懷,做人何必太較真
- [佛與人生]不要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 [佛學(xué)常識]什么是六相
- [其他漢傳法師]一計漂亮常知歌
- [紅茶]古樹紅茶的功效、作用與工藝
- [禪宗五家]臨濟宗在元代保持著怎樣的規(gu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