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法門的信心從哪里來

\

  哪里。我們了解了名號的真實功德,自然就信心歡喜了。這種信心不是我們發(fā)起來的,是佛力加持,名號功德加持、攝受,我們自自然然就從“無信”到“有信”了。我們擔心往生大事的時候,一聽到“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信心就起來了。這個信心是自發(fā)的,就像種子一樣:種子是可以發(fā)芽的,但是它需要遇到緣——遇到陽光、水分、溫度、土壤等等,緣分一成熟,它就發(fā)芽了;如果把種子放在一塊干的地面上,它不會發(fā)芽。它發(fā)芽是它自然發(fā)出來的,不是我們怎么努力想讓它發(fā)芽。

  我們的信心怎么來的呢?也是佛號功德加持,靠佛力加持,讓我們信心開發(fā)。所以蕅益大師講得很好——“能令體性開發(fā)”,佛的功德能夠讓我們本身的自心的佛性、體性的功德開發(fā)出來。這樣,沒有信心的人聞到佛的名號,信心就起來了;有了信心就會歡喜。信心和疑心是對立的,我們?nèi)绻袘岩?擔心往生不定,那么就有疑惑,有疑惑就有顧慮,就有擔憂,就不會有歡喜心。阿彌陀佛無量光壽,可以保證我們往生,有這個信心自然就歡喜了。這種歡喜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是佛力的攝受,讓我們本身內(nèi)在的心性的功德引發(fā)出來的。所以凈土法門不是靠我們自己去努力——“我要努力至誠地相信他,我要懇切真誠。”想一想,其實我們凡夫真的能努力懇切嗎?

  我們?nèi)绻麑Ψ鹨稽c不了解,不知道佛是什么樣,我們的至誠怎么發(fā)得起來?因為對佛一無所知,想相信佛,相信什么呢?不知道。真實的相信是來源于佛力加持,以他的十八愿:“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來保證我們的往生。我們聞其名號自然信心歡喜,然后“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我們信心歡喜的時候,就自自然然是“乃至一念,至心回向”,這就是“至心”。因為真正在生死苦海里面,要尋找離苦得樂之道——我們都想離苦,我們在煩惱當中,都不愿煩惱,知道有生死輪回,不愿意久沉苦海,這時我們知道了阿彌陀佛名號可以成就我們往生,就自然歡喜接受,感恩戴德;然后就是“乃至一念,至心回向”,一念之間心就回過來了。

  我們以前是輪回的心,現(xiàn)在聞到了佛的名號,知道有極樂世界可以依靠,這時就一念回心,“愿生彼國”,心就自然回過來了。前面是阿彌陀佛的召喚:“欲生我國”,“你要往生我的凈土”;我們聽到佛的召喚,就“愿生彼國”,這是佛力加持,佛的召喚力量,來到我們的心中,我們就會愿意往生凈土。

  只要我們“信心歡喜,乃至一念,愿生彼國”的時候,就會“即得往生,住不退轉”。這時就得到往生的資格,“即得”,就是當下得到,所以往生不是看臨終。我們很多人以為往生要等到臨終——要臨終沒有障礙,臨終心要清凈,要心無掛礙,正念分明,好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往生。

  其實臨終的所有一切都是一個結果,不是條件:不是一定要臨終正念分明、心不顛倒才能往生。臨終的正念分明,心不顛倒,是佛力已經(jīng)加持的結果,不是一個條件,是一個結果——我們“聞其名號,信心歡喜”的時候,就注定了往生的結果。佛法講的是心法,不是看時間,不是看現(xiàn)在或臨終。什么時候是臨終呢?如果以凈土法門講,我們來接受佛力、“聞其名號,信心歡喜”的時候,就是臨終了。我們生死輪回的大海到此為止,這個時候就決定了往生的資格,往生的身份,所以“即得往生,住不退轉”。我們一旦回心,來信受佛力、一心歸命的時候,我們和佛心就相應了,就心心相印。

  《念佛圓通章》講:“如母憶子,如子憶母。”阿彌陀佛第十八愿就是“如母憶子”,是他的慈悲心,在憶念我們十方流浪的眾生;我們聞其名號之后,“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國”,這就“如子憶母”。然后就“母子相憶,不相舍離”,彼此不相舍離——佛不舍棄我們,我們也不舍棄佛。這樣就“即得往生,住不退轉”,這是心心相應、與佛心相應的時候。

  我們與佛心相吻合、相應的時候就是決定往生的時候,這與臨終與否已經(jīng)沒有關系了。臨終只是生命的結束,這個心念是在當下解決的,這叫“平生業(yè)成”。

  凈土法門的往生是什么時候決定的呢?不是看時間,而是看你什么時候信受佛號功德,相信佛力能夠救度你,在相信的時候就決定往生了。有些人是臨終才相信,那么他臨終也決定往生;我們?nèi)绻F(xiàn)在相信,現(xiàn)在就決定往生,現(xiàn)在就會安心,這是真正的“信心歡喜”。

  如果我們念佛念得很煩惱,擔心往生大事,擔心不能往生,懷著恐懼的心來念佛,這就是對名號功德還不了解,還要去“聞其名號”,要了解凈土的教理,要知道四十八愿為我而發(fā),尤其第十八愿是為成就我們凡夫眾生的往生。我們越了解,我們的信心就會越增長,心中就有喜樂:這就是眾生的信愿行。所以說佛力加持,佛是主動的,佛在召喚十方眾生,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以他的信愿行,促使我們眾生有信愿行。

  前面講“至心信樂”,后面講“信心歡喜”,這兩點有所不同。“至心”就是真實的心,要真實地相信阿彌陀佛。真實相信的表現(xiàn)是什么呢?就是“信心歡喜”。就像我們世間人一樣,我了解一個人,他的德行智慧、能力,確實讓我們放心;我遇到他感到很感恩,很喜悅,那么見到他就自然有一種很喜悅之感。我們對佛有真實的放心,自然就“信心歡喜”。

  這個“信心歡喜”,與其他宗派講的信心是不一樣的。其他法門也講信心,比如相信生死輪回,相信因果報應,相信靠修行得到功德利益(佛法都有功德利益)。比如讀《地藏經(jīng)》有二十八種功德利益,這也要信;但信了之后,不一定能得到利益,因為它只是一個理論。比如我們相信因果輪回,不論我們?nèi)绾蜗嘈潘?我們無法靠此出離輪回。我們相信其他大乘經(jīng)典講的理論很多,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但是我們空不了,我們只是一個空洞的“信”。

  凈土法門的“信”不一樣。“聞其名號,信心歡喜”,它會有力,這是阿彌陀佛惠以眾生的“真實之利”。最早我們講“出世本懷文”時講到,釋迦牟尼佛來到世間要惠以眾生“真實之利”。“真實之利”在哪里?就是讓我們信心歡喜,讓我們安心,對生死無恐懼,所謂“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我們心中有歡喜,這種歡喜不是斷煩惱得到的,不是靠我們修行得來的,是靠佛力加持,讓我們對生死無所恐懼,讓我們知道生死大事從此了斷,那么歡喜就起來了。這種信心是建立在佛力的基礎之上的,其他法門的信心是建立在很多理論基礎之上的:信心的本質是不一樣的。

  佛力成就信愿行,以佛力的加持主動召喚十方眾生,讓我們眾生來歸命,來信受的時候,我們也就自然有信愿行了。眾生的信愿行是靠佛力加持得到的,佛是主動地要救度我們,眾生是被動地來接受佛的救度。我們凈土法門是一個主動和被動的關系,就是“如母憶子,如子憶母;母子相憶,不相舍離”。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