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jīng)序

法華經(jīng)序(四)

  我們每天都在說懺悔發(fā)愿,是的,懺悔就是要時時反省自己,過去做了之后,是不是我們很虔誠地,把過去所做的一切全都發(fā)露,是不是發(fā)露之后,我們的身心行為,都已改過來沒有。

  我們?nèi)羧寄芨倪^,除了身體的行為以外,心理是不是時時都是起善念,沒有偏差的惡念,我們是不是有這樣?

  到這樣的程度就是叫做懺悔清凈,懺悔清凈之后,我們就要發(fā)愿了,發(fā)愿,這兩個字,我們也要很清楚,毫厘之差,善惡分途,愿是無窮,祈求我家里的什么人,若能如何,我就發(fā)愿為他素食,我就發(fā)愿要做好事,我就發(fā)愿……,這都是有所求的愿,有所欲的愿,有所回報的愿,這種的愿,實在是錯誤的愿,我們要付出而無所求,才是叫做愿,要求的愿,要能好好選擇,我們有很多所求,所以求愿無窮,永不滿足。

  我們?nèi)松目,就是苦在多還要再多,好還要更好,這種的求,所以從前的人一句話說,山高未是高,人心節(jié)節(jié)高,意思就是說:「這樣夠了嗎?」

  「還不夠。」

  「來,再這樣夠了嗎?」

  「還不夠!

  不斷不斷這個心,真的是高不夠高,永遠都不夠高,深不夠深,永遠都不夠深,所以這個心,是一個很無底洞的貪念。

  所以因為這樣無從選擇的人生,我們的人生,到底方向要往哪里去呢?我發(fā)愿的道路要怎么走呢?無所適從,我想要選擇這條路,對不對?對我有沒有利益?一直在那里無所適從,不過光陰不斷消逝,這是不是浪費時間呢?

  同樣佛陀說法,其實佛陀說法,他一覺悟了天地宇宙真理,開始就已經(jīng)說真實法,因為他講,華嚴,華嚴,就是佛的心靈世界,不過眾生就是根鈍聽不懂,為什么會根鈍呢?就是這個心貪求煩惱雜念很多,所以他無法去體會那個境界。

  所以就讓佛陀,以四十多年的時間循循善誘,你想,這四十幾年的時間,是不是人人都能,等到四十多年呢?這時光不斷地過,能夠接觸到佛陀,是不是能夠直接就是接到佛陀,能體會佛心,若能體會,這樣見佛聞法就不枉然了,他就馬上能得到。

  不過,我們?nèi)司褪沁@樣,要經(jīng)過這種的方便法,到底這個方便法,是不是能體會到,浪費了多少的光陰,就是佛陀在世時,他這樣開始,離言法華,開始說的時候,所說的,離言法華,就是佛陀在那里坐下來,進入他的三昧無量義的境界,回歸他的佛心。

  這之間要如何,把權,就是方便法去除,趕快回收回來,變成真實道,所以在那里發(fā)光,其實那時就是在,離言法華;不是用言語說的,是心靈世界,大家在那里面面相觀,一直到佛陀真的要講真實法時,五千人退座。

  想想看,是佛在世時,所以佛陀看到,這些人竟然才開始要講真實道,五千人退席,佛陀,心也很難過;不過,退亦佳矣!既然根機還沒成熟,還無法接受,好吧!這樣退去也好,留下來的就是能接受的。

  是不是能接受,我們再想到,佛陀看大家聽法之后,這個人間菩薩道,來負責拯救世間,到底有多少人呢?也是沒有人敢出來說,我勇敢承擔,這種無從選擇,不是在現(xiàn)在的凡夫,即使佛世的時代,佛陀親身說法,是不是真正能啟發(fā)人人的心,能體會佛心,能投入人群,真的也是很不容易。

  我們現(xiàn)在就說我們現(xiàn)代的人,就是因為無從選擇,哪怕你是學佛,是要小乘,或是要大乘,是要獨善其身,或是要兼利他人,同樣在修行,也是同樣無從選擇,這就是我們所以會,迷失真心,流轉(zhuǎn)六道,在生死中流轉(zhuǎn)生死。

  毫厘之差善惡分途

  求愿無窮因不滿足

  無從選擇光陰消逝

  迷失真心流轉(zhuǎn)生死

  這就是我們應該懺悔的地方,其實沒有什么困難,培養(yǎng)我們一念的愛心,我們不用如何發(fā)愿,就我們一念愛心,這個愿就是我們的心要清凈;錯的,不知道,過去都錯了,現(xiàn)在開始要洗心革面,要趕緊換一個人生的心態(tài),我們?nèi)松男膽B(tài)趕快改過來,這樣就是對,這就是發(fā)大愿。

  只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nèi)裟芘囵B(yǎng)這念愛心,時時日常生活就沒有錯誤。在蓮池大師的「戒殺文」里,它就有這段,「再生受!沟奈恼。

  他說,在蘇州城,有一位叫做王大林,他平時樂善好施,尤其是放生,非常地保護生靈。

  有時候看到孩子在玩,灌蟋蟀,抓蟲……,很多種,哪怕這么小的生靈,孩子在玩時,這位王大林如果看到,他就很慈祥,把這些孩子召來,說道理給這些孩子聽,要孩子能懂得疼惜這些生靈;其至也會用錢,或是用糖果……種種,跟這些孩子結好緣,跟孩子們勸說,不要傷害生靈。

  這種像田野教育一樣,整個村莊里的孩子都很喜歡他,所以村里的家長,長輩等等也很感恩他,感恩他替他們教孩子,人人有慈悲、有愛心,自然就懂得孝順,這是人人所尊重的一位。

  到了他61歲那一年,忽然間一場大病,已經(jīng)醫(yī)師看了都說,你應該要準備后事了;在這期間,忽然間聽到一個聲音,很清楚的聲音這么說:「因為你平時放生,這種大慈悲心,疼惜所有的生靈,時時勸人放生,這種慈悲,無形中累積下來的功德,能讓你這輩子再延壽、延福!

  所以這位王大林,到了97歲那一年,五代同堂,無疾而終。

  想想,他都不求什么,只是那念心,那念愛心、慈悲心,疼惜生靈的心,所以他不只是自己做,他能教大家做,從孩子開始到整個村莊,所以他能得到延福、延壽。

  看,我們的心態(tài)多么重要,所以我們說要發(fā)愿回向,發(fā)愿回向,我們前面已經(jīng)說過:

  至心懺悔

  弟子眾等

  與一切眾生

  從無始以來

  迷失真心

  流轉(zhuǎn)生死

  我們都迷失了真心了,只想要求、發(fā)愿,其實本來的心就是愛,本來的心,就是無窮盡的弘愿,有愛心、大愛,那就是大愿了,不過,我們的心迷失了所以流轉(zhuǎn)生死。

  六根罪障

  無量無邊

  圓妙佛乘

  無以開解

  一切所愿

  不得現(xiàn)前

  「六根罪障」就是,貪心貪念緣著六塵,所以我們的六根緣著六塵起六識,所以會有很多貪念,貪的愿就很多,無量無邊。

  「圓妙佛乘,無以開解」,這么直指人心見性,如此圓妙能回歸本性,這個法我們一直,「無以開解」。

  「一切所愿,不得現(xiàn)前」,只曉得要求愿,要求的愿都不能事事如意,本來就說了,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因為我們迷失,我們所求的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就是,「一切所愿,不得現(xiàn)前」。

  我今禮敬

  妙法蓮華經(jīng)

  以此善根

  發(fā)露黑惡

  過現(xiàn)未來

  三業(yè)所造

  無邊重罪

  皆得消滅

  「我今禮敬,妙法蓮華經(jīng)」,我們現(xiàn)在開始能得到,《妙法蓮華經(jīng)》,佛陀已經(jīng)開始,直指人心見性的真實道,這真實道無非也就是菩薩道,所以我們要很珍惜,所以我們?nèi)羰前,一字一拜,每字是寶,所我們要很虔誠,用心深入,佛陀心靈的境界。

  不只是誦,要去體會,體會我們做到了沒有,佛心的境界,我們有沒有做到,所以我們禮拜,誦持《無量義經(jīng)》也好,《法華經(jīng)》也好,「以此善根,發(fā)露黑惡」,我們?nèi)羯钊?a href="/remen/jingza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經(jīng)藏里,慢慢培養(yǎng)我們的善根,善根一直一直成長,這就是叫做「慧命成長」。

  善根不斷地成長,這樣我們就會「發(fā)露黑惡」,這叫做「懺悔」,時時我們的無明所做的,成就的錯誤,我們要不斷發(fā)露懺悔,錯都錯了,我們要趕快改過來,改過來,我們要不怕人家知道,我們以前的錯誤,這樣我們才能干凈,所以叫做「發(fā)露懺悔」,已經(jīng)過去了,我再也不敢犯了,所以這就是懺悔。

  「過現(xiàn)未來,三業(yè)所造」,這就是過去了,過去所做的,或是現(xiàn)在我們的心又沒顧好,起了一念不正確的念,或是邪念,或是惡念,只要心一起念,我們就要趕快懺悔;所以「過現(xiàn)」,過去就已經(jīng)過去,現(xiàn)在有錯誤,我們要趕快終止,尤其是未來,我們的三業(yè),我們要趕快改變方向。

  口要常常說好話,身要行好行,心要念好事,所以過去的就已經(jīng)過去,現(xiàn)在我們的三業(yè)不能再造惡,我們?nèi)粼僭炝藧,「無邊重罪」,罪就很重,所以我們?nèi)舾倪^了,「無邊重罪,皆得消滅」。

  身心清凈

  惑障蠲除

  福智莊嚴

  凈因增長

  「身心清凈,惑障蠲除」,我們的心很自在,雖然我過去曾做錯事,不過,我都說出來了,說過了,人家再怎么說,我同樣很自在,我不怕人批評我,因為我自己發(fā)露過,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都改好了,所以「身心清凈」,再也不會有污染,無明再回來。

  所以已經(jīng)心都清凈,「惑障蠲除」,我們的無明都完全掃除了,自然就福智莊嚴,「凈因增長」,好的因緣不斷一直來,好人與好人一起,彼此成就,所以清凈的凈因增長,我們所看的,沒有什么會污染我們的心,所聽到的都是好話,所與大家一起的,都是好人。

  即使有對我們不軌,或是要來誘引我們,我們周圍也有很多的善知識,說不定我們的力量更大,也能轉(zhuǎn)變了另外不正見的人,也會讓我們度進來。

  所以我們發(fā)愿就是要徹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好我們的心念,舉止動作一切,我們都要把我們的心凈化,凈化了我們的心,就是不求的愿同樣也自得。

  因為自然的生活生活就是利益人群,自然的生活生活就是在教育人群,所以這就是愿而無愿,就是弘愿,所以人人要多用心。

法華經(jīng)序 (五)

  心無求無得失

  無煩惱自輕安

  身心澄清

  凈因增長

  這不就是我們修行者,所要追求的境界嗎?人人的心每天都有所求,這就是凡夫,凡夫每做一件事情都有所求,每付出就期待回報,這叫做凡夫。

  我們修行就是要到達那分,無所求;無所求,是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呢?不是,一定要做,而且要很認真做,甚至要很謹慎做,還要虔誠做,還要立志做。

  既來到人間,我們對人間世事要認真,不要懵懵懂懂,糊里糊涂,這樣度過。

  看看釋迦牟尼佛,身為太子在王宮里,是多么享受,他并沒有受到欲的熏染,很小,他就對人間,為什么有這樣的親、愛,為什么有富,有貧?這種人間的境界、一切,他從年糼的時代,就一直常常就是靜思、默思,好好來思考,這到底是為什么?所以這叫做認真。

  修行,我們應該要學佛陀,認真靜思、默思,好好思考這個人世間,為什么?這么來(人間)勞勞碌碌,彼此來計較,互相來成仇、成恨,來對立,何苦來哉?

  到底為了什么?只是一個求字,這種的欲求,有欲的心,這個欲,名、利、財、色,這全都是叫做欲,就是求,所以得失的心就生起,所以我們應該這點要思考,了解之后,要心無求,這就是認真,想開了,清楚了,所以我們就無求了。

  雖然如何(辛勤)的付出,但是也是無求,虔誠,我們很虔誠,不是為了自己求,為普天下眾生求,所以戒慎虔誠,我們要立志,立弘愿,擴大愛,拉長情,一切都在無求中,這無求是我們心靈最高的境界。

  但是,絕對不是懈怠、墮落的無求,是完全真正虔誠、戒慎、立志,在付出中,但是無所求,若是就是無得失,我們的心若無得失,那就無煩惱了,自然就輕安自在了,所以這個時候的境界,自然就是,身心澄清,凈因增長了,我們前面不是這么說嗎?

  身心清凈

  惑障蠲除

  這也就是我們要用功的方向,過去的我們要懺悔,現(xiàn)在我們要虔誠,虔誠懺悔,過去、現(xiàn)在、未來,我們?nèi)龢I(yè)所作無邊的重罪,我們也希望一一把它消除掉,這就是我們懺悔之后,沒有再犯,這樣才能消除;懺悔之后沒再作惡,我們已經(jīng)所有的煩惱都蠲除掉,清得很干凈了,身心清凈。

  我們既然干凈了,重新用佛法、用智慧、用好緣,布置起來,這種好像一間房子,這一間房褪色,我們?nèi)裟軌蚯甯蓛糁螅匦虏贾闷饋,那個境界就很美了,住下來就很輕安自在,那是用什么來布置呢?用福智,用福和用智,我們平時要造福,我們的心境,時時感恩、尊重、愛,這都是造福,造福,若無所求,付出無所求,這就是智慧,用智慧來布置我們的心宅,那就是福智莊嚴,自然就凈因增長。

  既然造福,既然有智慧,又結很多的好緣,我們一切一直的付出,都是無所求,無所求、無得失,這都是凈因緣,很干凈的因緣。

  在世俗里紛紛擾擾,彼此之間愛恨情仇等等都有,哪怕是你的家庭,你的很好的,很愛的,但是將來,來生,再來生,這個來生再來生,今生是父母,再來生的來生,說不定是子女,再來生的來生,說不定是夫妻,再來生的來生,說不定是是冤家對頭,這就是凡夫,所結的都是不凈緣,不凈緣就會有這樣在牽牽扯扯,這些都是逃不過的。

  所以在六道輪回,就是因為不凈緣,哪怕十善具足生在天堂,不離開污染的緣,所以說來,修行在人間,人間才有佛成,因為在人間可以看到這么多,我們可以聽到佛法,知道要如何能夠凈身、凈心,身心清凈,我們的身很清凈,我們的心也很清凈,我們造福人群,我們沒有再結到污染緣,所以若要成佛就比較快了。

  所以這個緣非常的重要,身心清凈、凈因增長,這就是我們應該要了解,如何讓我們的身心清凈,就是要心無所求、無得失、無煩惱、自輕安,這樣我們的身心才能澄清,能凈因增長。

  所以大家要好好把這些經(jīng)文,應該要入心,要很認真來靜思、默思,我們要戒慎虔誠,守志節(jié),所以要好好用心。

  法華經(jīng)序的回向文里:

  身心清凈

  惑障蠲除

  ;莊嚴

  凈因增長

  自他行愿

  速得圓成

  愿諸如來

  常在說法

  所有功德

  起隨喜

  回向菩提

  證常樂果

  這段文就是要發(fā)愿,發(fā)愿我們自己,或是別人,大家我們同道同修,我自己這樣的心愿,別人應該也是這樣的心愿,不只是心愿,我們已經(jīng)身體力行,所以叫做「行愿」。

  我們既然學佛,希望我們步步親近佛的境界,之前不是說過,禮經(jīng)時一字一拜,其實我們是一拜接近佛,接近靈山會一步,我們用那種虔誠的心,在我們?nèi)粘I钪凶鍪,這也是一分的凈緣,又再一分的凈因,所付出無所求,那么我們的付出,與在行道、行愿、禮拜、虔誠,同樣的心。

  所以不只是在道場里禮拜,才是叫做虔誠,其實在平時的行為,就是在接近我們的心愿了,所以叫做行愿,這日常生活中每一天我們的起心動念,身體的行為都在行愿中,所以在人群中來改我們的習氣,在人群中、事物中,鞭策我們向前前進,所以這都是叫做行愿。

  「速得圓成」,希望我們每一天每一時刻,我們身心的行愿,會愈來愈接近,所以立體琉璃同心圓,這是我們慈濟人的道場,大家的行愿是一個圓,要很清凈如琉璃,希望大家要有這念心。

  「愿諸如來,常在說法」,期待我們能時時遇佛世,有覺悟的覺者來人間,我們可以時時與覺者,可以相會一處,所以這個地方就說,「愿諸如來,常在說法」。

  我們應該要時時尊重,尊重法,法就在,尊重佛,佛在我們的心中,「所有功德,起隨喜心」,「回向菩提,證常樂果」,我們常常以尊重的心,我們常常心愿與佛菩薩、諸法,常常常住一起,如此這就是一分的功德。

  內(nèi)心若沒有好好修,外行哪有辦法?說話能夠攝受人的心,或是別人說話,我們能夠起尊重心,我們?nèi)魶]有好好用功,別人不會尊重我們,我們也不會尊重人。

  所以內(nèi)要謙虛,外要禮讓,內(nèi)的謙虛就是功,外的禮讓就是德,所以所有的功德,「起隨喜心」,什么人在做的,有成就的,我們都贊嘆,我們都不要去障礙,別人的道心,不只是不障礙,我們時時隨喜贊嘆。

  「回向菩提」曾說過了,回向自己向他人,自己要好好用功,對他人我們都要尊重,所以這種回向,回向菩提,這就是覺,覺悟,我們自己要自覺,我們要去覺他人,自覺覺他,這也叫做「回向」。

  「證常樂果」,這個「樂果」就是常樂我凈,時時把握當下,恒持剎那,我們這念歡喜心,這念清凈心,對我們來說,是永恒的,不是短暫,希望我們能得到這種恒持剎那,這念歡喜心、法喜心,這叫做「常樂」,歡喜,我們沒有得失心,當然就是很自在,無求、無得失,自然我們就很自在,才能「證常樂果」,因為我們?nèi)粲袃粢蚓陀袃艄?/p>

  臨終之日

  正念現(xiàn)前

  面見彌陀

  及諸圣眾

  一剎那頃

  生蓮華中

  普愿眾生

  俱成佛道

  當然,我們都是凡夫,禮拜時也同樣有求,求什么呢?「臨終之日」,那個境界能夠很美,我們的心念要很正確,不要受到外面的境界誘引,我們平時在造作,愛欲侵占在我們的識里,我們到底造了什么業(yè)?臨終的時候,一定有一種境界,讓你不由自己吸引你去,若這樣一去,不知是要下地獄,或是要下畜生道之中?不知道。

  所以希望我們能夠臨終之日,正念現(xiàn)前,我們要時時,保持我們這念的善念,知道我們來去方向要往哪里?凡夫就是沒辦法自己說,我現(xiàn)在要去哪里,不知道,我們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能同樣在這個地球的世界,我們能看到那么多的苦難人。

  想想看,我們舍離這個身體,是不是又回來在我們的道場?是不是又回來,在我們現(xiàn)在這種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的世界呢?不知道。

  所以說來,我們應該要好好,照顧我們的心,把我們?nèi)粘5牧暁庖s緊改除,把我們的心念清凈,讓我們很清楚,我去再來是要做什么?還是同樣凈因福緣,這就是我們未來,未了的道路,我們還要接續(xù)這種凈因福緣,未了的道路再來,這叫做「正念現(xiàn)前」。

  所以也是很期待,我們的正念要照顧好,在那一剎那間,正念現(xiàn)前,要去哪一個地方,我們就能夠自由,所以我們要,「普愿眾生,俱成佛道」,不只是我們,還是所有的眾生,都可以同時完成佛道。

  若要眾生都能完成佛道,除非把人人的心凈化,才有辦法完成佛道,你們?nèi)羯轿鞣饺,不是要在那里享受,(學成)還是要再回歸娑婆。

  所以我們?nèi)暨@樣,以虔誠的心來懺悔,不要再與人結惡緣,凈因增長、自然來到我們這里,就會隨我們的心愿,所以我們發(fā)愿之后,「皈命禮三寶」。

  所以還是回歸虔誠,我們要真正虔誠的心,戒慎立志,這些都很重要,能到這樣的境界,心無求無得,無煩惱自輕安,身心清凈,自然凈因增長。

  凈因增長,對我們來說,是多么重要,千經(jīng)萬論,無不都是要成佛,你一定要身心清凈,凈因增長,才能真正成佛,所以請大家我們要時時,保護好我們自己的心,不要受到煩惱污染,那就要多用心。

精彩推薦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