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師傳第四卷
玄奘法師傳第四卷
奘師聽完甚感憂慮,心想此去路途艱險,不知如何是好。不過,他仍然不失望,心想:“那就再多等幾天吧!好好祈求諸佛菩薩加持。”結(jié)果這一等就是一個多月,連從長安一路上陪著奘師受苦受難的馬,也在這段時間因病死了,這使奘師不禁感到悲傷萬分。
正在奘師等候期間,涼州的訪牒又來了,說是有一個叫奘師的和尚,私自出境,命令沿途各州縣嚴(yán)加捉捕,務(wù)必解送京師。幸好州史李昌,是個崇信佛法之士。他接到這件公文,馬上懷疑公文指名要捉拿的人就是奘師。他立刻秘密帶著公文前去拜訪奘師,問道:“法師是不是牒文中所說的玄奘法師?”奘師心下猶疑,不敢回答。李昌說道:“法師請實(shí)說了吧,如果是,我一定為你想辦法。”奘師便告訴了實(shí)情,李昌聽了,深為佩服,立起身來,將文書一撕兩半,并勸他道:“夜長夢多,請法師及早動身。”
李昌走后,奘師越發(fā)愁悶了;弁◣熍蓙黼S行的兩位小僧,道整已先去了敦煌;而留下來的慧琳又不堪長途跋涉,只好把他遣回涼州。自己雖買了一匹馬,但苦于無人引路,因此日日在彌勒菩薩像前祈求,希望能得一人引渡過關(guān)。有天晚上,寺里一名叫達(dá)摩的胡僧,夢見奘師坐在蓮花上,向西而去。達(dá)摩覺得很奇怪,隔天一早,連忙前來向奘師報告夢中所見之事。雖然此事被奘師斥為虛妄,然而奘師心中卻暗自歡喜,認(rèn)為這是即將成行的好預(yù)兆,于是進(jìn)入道場,更加誠心禮求。
這時,忽然有一個名叫石盤陀的胡人前來禮佛,并繞行奘師三匝(這是印度對三寶最恭敬的禮節(jié)),請求奘師授戒。奘師就為他授了五戒,胡人歡喜而去,不久送來許多餅果,供養(yǎng)奘師。奘師見胡人壯健,貌又恭敬,就將要西行求法的事,與他相商,胡人終于允諾送師渡過五座烽火臺。奘師大喜,即為他買馬,以備西行,并約在次日天暗時分,于域外草叢相見。
第二天石盤陀果然依約前來,并帶著一位年老的胡人,牽著一匹又瘦又老的紅馬同來。奘師心里正納悶的時候,石盤陀介紹:“這位老人家對西行的路線很熟,來往伊吾三十多次,所以特別請他來見師父,指點(diǎn)此行的疑難問題。”
可是還沒等到奘師開口發(fā)問,這胡翁卻自己說了:“西行的路非常險惡,沙河阻隔,鬼魅熱風(fēng)難以阻擋;過去曾有人帶了許多同伴,尚且迷失,何況您只有單獨(dú)一人,如何可行?還請您再加考慮,不要輕易以身試險!”奘師毫不猶豫地答道:“貧僧為求大法,不到婆羅門國,誓不東歸,即使死在途中,也決不后悔。”
胡翁見奘師意志堅決,只好說:“如您一定要去,可換乘這匹馬,不要看它既老又瘦,它來回伊吾國,已經(jīng)有十五次,不但腳力強(qiáng)健,而且能夠識途。”這時奘師想起了從前在長安出發(fā)時,曾有一位占卜的術(shù)士何弘達(dá),為他預(yù)言將來求法時騎一匹瘦老紅馬西行而去的事,如今此馬與何弘達(dá)的預(yù)言吻合,因此便毫不猶豫和老胡翁換馬。胡翁歡喜地告辭離開,他們也踏上了旅途。
約三更時分,奘師與胡人到達(dá)瓠轤河,在黯淡的星光下,遠(yuǎn)遠(yuǎn)看見玉門關(guān)。玉門關(guān)上游十里的地方河床最窄,寬才一丈多,兩旁有茂盛的梧桐樹,石盤陀拔刀砍了幾棵梧桐樹,取樹干搭橋,又鋪草和泥沙在上面,這才過了河。渡過沙河,出了玉門關(guān),奘師很歡喜,但也累了,就解韁卸鞍,停下來休息,兩人相距五十幾步,各自躺下,擁褥而臥。
可是不久,奘師看到石盤陀拔刀而起,慢慢地朝他走來,約近十步時又折了回去。奘師疑胡人中途變心,忙起身趺坐,稱念觀音菩薩圣號,直至見胡人回去躺下,才敢放心就眠。
第二天天一亮,奘師就喚他起來,打水洗臉,吃過帶來的干糧,正準(zhǔn)備出發(fā)時,石盤陀忽然對奘師說:“弟子昨夜左思右想,覺得此去前途艱險,途中又全無水草,只有烽火臺下面有水,必須晚上偷水而過,但如果被發(fā)現(xiàn)就是死路一條,所以,我們還是回去吧!”奘師聽完不禁愕然,但仍堅持不答應(yīng)往回走。石盤陀沒法,只得跟隨奘師,硬著頭皮,彎著腰,露著刀,張著弓,勉強(qiáng)前進(jìn)。
走了一會,他忽然要奘師前面先走,奘師怕他落后,不肯前行,石盤陀勉強(qiáng)走了幾里,又停下了,懇求奘師說道:“我實(shí)在不能再去了。一來我的家累太重,一家老小要靠我過活;二為王法森嚴(yán),也不敢違背。請法師原諒,放我回去吧!”奘師知道他后悔了,不能勉強(qiáng),只得叫他回去。但石盤陀仍不放心,他深怕奘師萬一被抓到,會說出他幫助引渡的事。
于是奘師安慰他說:“你放心,縱使此身千刀萬剮,變成灰燼,也決不會說出是你送我出關(guān)的。”奘師發(fā)完重誓,并送給他馬一匹,石盤陀謝過奘師,這才放心地走了。至此,奘師又剩下自己,孑然一身,孤獨(dú)地踏上艱苦的沙漠之旅。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rèn)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shí)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xiàn)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xué)佛貴在實(shí)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jìn)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xué)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yùn)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