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法師傳第二十卷
玄奘法師傳第二十卷
這批盜賊,都是突伽天神的信徒,每年秋祭,必須找一容貌端正的人作為供品,殺取其血祭祀,以祈求天神賜福。他們見法師儀容端麗,身材偉岸,正合要求,心中高興,互相商量道:“現(xiàn)在秋祭時期快要過去,我們還不曾找到合適的人。這個和尚生得相貌端正,把他殺了祭神,豈不正好?”奘師說道:“你們要?dú)⑽疫@穢濁之身以祭祀天神,不是我要推辭。只是我這番所以不遠(yuǎn)萬里,跋涉千山萬水,是為了朝禮圣跡,拜菩提樹,訪奢阇崛山(靈鷲山),問經(jīng)求法,現(xiàn)在此愿尚未實(shí)現(xiàn),你們便要?dú)⒑τ谖遥峙率遣患?rdquo;船上同來的人,都同聲替奘師請求;也有人愿意以身相代,求免奘師一死?墒潜I賊都不答應(yīng)。
于是賊人派人取水,就在樹林中一片空地上,用水和土,筑起壇來,令兩人拔刀押法師上壇。二賊舉起刀來,便要動手,奘師神色鎮(zhèn)定,毫無懼色,群盜見了,都非常驚異。奘師眼見情況已不能免,就請求賊人稍待片刻,以便讓自己安心歡喜就死。此時奘師澄心凈意,觀想兜率陀天,一心專念彌勒菩薩,愿得往生內(nèi)院,親自恭敬供養(yǎng)受持《瑜伽師地論》,親聞妙法,成就神通智慧后,再來下生教化這些可憐的賊人,令修勝行,舍離諸惡,以及廣宣諸法,利益一切眾生。于是禮十方佛正念端坐,定心專注觀想彌勒菩薩,在觀想中好像在攀登須彌山。不久就上升兜率陀天,只見彌勒菩薩坐在妙寶臺上,天眾圍繞左右,此時身心歡喜,早已忘記自己正在祭壇上,即將被賊人殺害的事。
說時遲,那時快!突然間,黑風(fēng)四起,折樹飛沙,浪涌船覆,賊眾大驚,急忙問法師的同伴道:“這個和尚是從什么地方來的?他叫什么名字?”同伴告訴賊人說:“他是遠(yuǎn)從大唐來此求法的玄奘法師,如果殺他會獲無量罪,遭受惡報,F(xiàn)在風(fēng)浪四起,天神已經(jīng)震怒,你們還是趕快懺悔吧!”賊眾聽完大吃一驚,立刻列跪請罪懺悔,稽首歸依。
這時奘師還在定中觀想,壇下眾人的講話,他并不曾覺得,直到有一盜賊用手去推他時,這才睜開眼來,問道:“時候到了嗎?”群盜回答道:“不敢加害法師,特來懺悔。”奘師接受了他們的懺悔,對群盜說道:“凡人生為盜賊,必然多所殺傷,未來當(dāng)受無間地獄種種眾苦。你們何苦以此電光朝露短暫之身,而種下阿僧祇劫(即無量劫)長時受罪的苦種?”群盜叩頭謝罪道:“我們因?yàn)樾耙姡?a href="/remen/wangxia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妄想顛倒,作不應(yīng)該作的事,走不應(yīng)該走的路。今天有幸得遇法師,感動上天,得了這一番教誨。請從今日起,我們馬上放下屠刀,洗手歸正,愿法師替我們作個見證。”
于是群盜互相勸告,把所有刀槍兵器,全部投入河中,把所搶衣服財物,全部還給本主,并立刻拜奘師為師,皈依三寶,并受了五戒。霎時間果然風(fēng)平浪靜,天氣開朗如初。群盜歡喜,禮拜辭別而去。同行的人都敬嘆奘師修力殊勝,遠(yuǎn)近聞?wù),也都非常驚嘆。若非法師求法之心殷重,戒定慧三學(xué)增上,又怎能得到這樣的感應(yīng)呢!
奘師從這里向東行三百多里,渡過恒河,北至中印度境的阿耶穆佉國。又向東南行了七百余里,再渡恒河及南閻牟那河,北至缽羅耶伽國(今阿拉哈巴德)。在城西南瞻博迦花林中,有一座寶塔,也是無憂王所造,是釋迦世尊曾經(jīng)降伏外道的地方。旁邊有寺院一所,是提婆菩薩作《廣百論》以挫小乘及外道的地方。大城的東面,在兩河交流的地方,有一片大廣場,土地平正,方圓十四五里,自古以來就是歷代君王豪族仁慈布施的地方,沿傳迄今,因此號稱為大施場。奘師至此,恰巧遇上戒日王在此行大布施,將五年積財,作七十五日之散施,上從三寶,下至貧苦無依者,無不施與。
奘師往西南前行,進(jìn)入恐怖的原始森林,這里多有惡獸野象等,走了五百多里,才到憍薩彌國(柯桑)。國中有寺院十余所,僧徒三百余人。王城的故宮有一座大精舍,高六十多尺,內(nèi)有一尊檀木雕刻的佛像,上面懸著石蓋,是鄔陀衍那王(唐言出愛舊譯優(yōu)填王)所造。往昔釋迦世尊住世時,為了報答母恩,上升忉利天宮為母親說法。鄔陀衍那王由于思念佛陀,就請目犍連尊者運(yùn)用神通,把一名雕刻匠攝升天宮親睹圣容,再回到人間,用紫檀木雕刻了這尊佛像。當(dāng)釋尊說法歸來,從天宮下降人間時,這尊佛像居然也像真的人一樣出來迎接。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rèn)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shí)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xiàn)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锤F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xué)佛貴在實(shí)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jìn)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xué)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海回狂》白話解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yùn)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