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玄奘法師傳第十八卷

  玄奘法師傳第十八卷

  奘師又向東北行五百多里,到薩他泥濕伐羅國(今塔內(nèi)薩爾)。又東行四百多里,到了祿勒那國(今卡爾西附近)。此國東臨恒河,北靠大山,閻牟那河,流經(jīng)此國中境,沿著閻牟那河東行八百多里,到了恒河的源頭,源頭廣三四里,東南入海處,廣十余里。恒河水味甘美,沙細如粉,印度稱之為福水。

  印度風俗傳說在恒河中沐浴,可以滌除罪障;喝了河水可以消滅災殃,死在河里還可以升天,因此許多愚夫愚婦常集合在河邊飲水沐浴。這些傳說都是外道邪說,不符事實。后來經(jīng)過提婆菩薩開示正法,這些愚見愚行才開始停止。奘師一行至此,亦紛紛取水飲來解渴。果然名不虛傳,水味甘美異常。祿勒那國也有一位高僧,名叫阇耶鞠多,精通三藏,奘師便在這里住了一冬半春,聽他講完經(jīng)部的《毗婆沙》。

  從祿勒那國渡河向東,到了秣底補羅國(今馬達瓦爾)。國王是戍陀羅種(即首陀羅種),不信佛法,敬事天神。國中共有佛寺十多所,僧徒八百多人,都學小乘《一切有部》。王城南四五里有一座小寺,寺里僧徒五十多人。過去瞿拏缽刺婆(德光)論師在這里作《辯真》等論,一共一百多部。

  德光論師是缽伐多國人,本來學習大乘,未窮玄奧,后來退而修學小乘。德光論師希望見到彌勒菩薩請益佛法疑難,當時提婆犀那(天軍)阿羅漢往來睹史多天(舊譯兜率天宮),天軍尊者利用神通把他接上天宮,可是德光論師見到彌勒菩薩后只作長揖卻不肯頂禮。

  天軍尊者對他說:“彌勒菩薩是補處菩薩,你既求法于人卻不肯頂禮,何以如此傲慢無禮?”德光論師回答:“多謝尊者教誨,我是比丘已受具足戒,彌勒菩薩住兜率天,享受天福,乃在家眾,要我頂禮他,這不適合。”(佛法中出家人不禮在家人)。像這樣往返三次都不頂禮,因為貢高我慢,所以疑難最終未能得到解決。

  德光寺南三四里,又有一寺,僧徒二百多人,并學小乘法教,是眾賢論師壽終之處。論師是迦濕彌羅國人,博學高才,精通一切有部毗婆沙。當時,世親菩薩睿智多聞,先作《阿毗達磨俱舍論》,破毗婆沙師所執(zhí)。辭義善巧,理致精高,西域?qū)W徒,莫不贊仰。眾賢論師看后卻不以為然,于是他苦心鉆研,歷經(jīng)十二年的努力,終于寫成了二萬五千頌、八十萬言的《俱舍雹論》。

  寫完,他想親自與世親菩薩見面論定是非,世親菩薩不想與之作無謂的爭辯,就離開了佛寺。世親菩薩離開后一天,眾賢論師一行就來到佛寺,他們剛進門,眾賢論師忽然全身癱瘓,不支倒地。于是眾賢論師心有所悟,便寫了一封信向世親菩薩懺悔道:“如來涅槃以后,佛弟子分成許多宗派,各有門戶之見,排斥其它部派,我在此深表懺悔。”世親菩薩看過他寫的《俱舍雹論》后,覺得其思力不減《毗婆沙》之眾,于是為它改名為《順正理論》。

  眾賢論師死后,焚尸收骨,于寺院西北二百余步庵沒羅林(即芒果林)中,建一寶塔紀念,至今猶在。林側(cè)又有一塔,是毗末羅蜜多羅(無垢友)論師遺身處。論師是迦濕彌羅國人,于說一切有部出家。他博覽群經(jīng),研究各部理論,游歷印度各國。

  在他回本國的途中經(jīng)過眾賢之塔,悲嘆眾賢論師著述未及顯揚就死歿,于是發(fā)誓更造諸論,破大乘義,滅世親名,使眾賢論師之旨永傳后代。無垢友論師剛發(fā)完誓,突然心智狂亂,五舌重出,遍體血流。他知道這是因為邪見,誹謗大乘而招此苦果,于是趕緊懺悔并留下書信,告誡眾僧,切勿毀謗大乘,說罷便氣絕身亡,在他死歿之處,地上凹陷成一個大坑洞。

  秣底補羅國還有一位大德,叫蜜多斯那,已九十高齡,是德光論師的弟子,精通三藏。奘師在此停留了半春一夏,向他學習薩婆多部《怛埵三弟鑠論》(即《辯真論》,德光所造也)、《發(fā)智論》等。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