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文 Yogācāra-bhūmi-?āstra佛教論書。簡稱《瑜伽論》。瑜伽師地,意即瑜伽師修行所要經(jīng)歷的境界(十七地),故亦稱《十七地論》。相傳為彌勒菩薩口述,無著記錄。為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和中國法相宗的根本論書。...[詳情]

瑜伽師地論 本地分 意地第二之二

  譯文

  世間是如何形成的?指的是如此歷經(jīng)二十個中劫以后,由于一切有情眾生共同造作增強的勢力,使世間又形成了。

  這形成時期的最初,在虛空中第三禪天的物質器世間形成。就像第三禪天一樣,第二禪天和初禪天的物質器世界也是這樣形成的。這時作為第三災頂?shù)牡谒亩U天,有許多的有情眾生由于壽命已盡、造作已盡、福受已盡的緣故,在那里死去,投生到第三禪天。其他一切天處的有情眾生,也逐漸依次如此投生。又有許多有情眾生在第二災頂即第三禪天死去,投生到第二禪天,其他一切天處的有情眾生,也逐漸依次如此投生,是應該知道的。又在第一災頂即第二禪天,有一個有情眾生由于壽命等已盡的緣故,在那里死去,投生到初禪天的梵世界,成為梵世界之王的大梵天。他因為自己孑然一身太孤獨心懷不悅,就產(chǎn)生希望:現(xiàn)在該怎樣使其他的眾生也投生到這里來呢?正當他生發(fā)這種心念時,許多其他的有情眾生由于壽命等已盡的緣故,在第二禪天死去,投生到初禪天與他同伍。這樣第四禪天下面的三重禪天的物質器世間和眾生有情世間就形成了。在虛空中的欲界四層天的宮殿逐漸依次形成,應當知道那許多虛空中的宮殿都是通過變化很快形成的。而且,許多有情眾生在極凈光天眾的同類中死去投生到這許多虛空宮殿中,其他天處的有情眾生依次生到虛空宮殿的過程和前面說的類似。

  從此以后,有大風輪,面積與三千大千世界相等,從下面生起,為那三千大干世界作依托,為的是要安頓沒有宮殿可居的有情眾生類。這大風輪有二種相狀,即縱向吹布和橫向吹布,憑借這種勢力大風輪托持住水使它不散流墜落。其次由于那些有情眾生共同造作增強的勢力導致,在虛空里有金色的云興起,從此降雨,注在風輪上。接著又興起風,風鼓動水使水上形成堅質地輪,這就稱作金性地輪即金輪,它上面能承受水雨的激注,下面能抵擋暴風的沖迫,這金性地輪就形成了。

  又由于那些有情眾生共同造作增強的勢力導致,空中又興起含藏許多物類的云。又從那云中降下種種的雨,那些雨就憑依金輪聚存。接著又有風起,鼓動水使水中產(chǎn)生堅硬物質,隨即又由此風的導引,許多具有清凈的第一最超卓精妙性質的物形成蘇迷盧山即妙高山。這山形成了,由四種寶作為它的體身,即金、銀、玻璃、琉璃。

  這些堅硬物質中只具有中等品性的就形成七列金山,即持雙山、象鼻山、馬耳山、善見山、檐木山、持軸山、持地山。這許多山,它們的山峰陳列,各因不同的形狀得名,順次環(huán)繞妙高山周匝座落。妙高山高八萬由旬,廣度同高,從入水起到接金輪的根底部分的長度也同山高。又持雙山高度等于它的一半,從此排下去,其它六列金山的高度逐漸減低,每一列金山的高度都等于前列金山的一半。

  這些堅硬物質中只具有下等品性的,就在妙高山四邊的七金山以外,形成四大洲、八中洲和輪圍山(這山如圓輪圍住四大洲座落,高度等于持地山的一半)。還形成似天非天眾生居的宮殿,此宮殿在妙高山下,臨水座落。還形成大雪山和無熱池周圍的崖岸。其次形成最下層部分的八大地獄中的各大熱地獄,以及許多分散孤獨地獄、八大寒冷地獄、八大熱地獄周圍的游增地獄。還形成一部分鬼、畜生的居住處。四大洲,就是南方的贍部洲、東方的勝身洲、西方的牛貨洲、北方的拘盧洲。那贍部洲形狀像車箱,勝身洲形狀像半月,牛貨洲形狀像圓月,北拘盧洲形狀呈四方。贍部洲縱廣度有六千五百由旬,勝身洲縱廣度有七千由旬,牛貨洲縱廣度有七千五百由旬,拘盧洲縱廣度有八千由旬。

  又七列金山,每列金山中間有海水,海水具有八種好處,稱作內海。還形成了許多龍宮,有八大龍王都經(jīng)歷整整一劫住在宮中,即持地龍王、歡喜近喜龍王、馬騾龍王、解脫龍王、意猛龍王、持國龍王、大黑龍王、醫(yī)羅葉龍王。這許多龍王,憑藉帝釋的勢力多次與似天非天眾爭斗。那許多龍和龍統(tǒng)領的各類眾生有四種,即卵生、胎生、濕生、化生。金翅鳥中也有這樣的四類。還有其他的水域在內海以外,所以稱作外海。

  又從妙高山入水面往上數(shù)有上下重疊的四級,從初級往四旁展開一萬六千由旬,再以這個廣度為基數(shù),每上一級減半,按次第每一級的廣度應當知道。有堅手神,住在最初級;血手神,住在第二級;常醉神,住在第三級;持鬂神,住在第四級。妙高山頂,四角上面,有四大峰,各高五百由旬,有許多食人夜叉即金剛夜叉居住在上面。又在持雙山的四方,有四天王都,東南西北依序,就是持國、增長、丑目、多聞四大天王居住處所。其他各金山上是四大天王所統(tǒng)領的村邑部落。

  又靠近大雪山有大金崖,名叫非天脅,它的大小縱廣五十由旬,善住龍王常在這里居住鎮(zhèn)守,又天帝釋有時也到這里來游樂。這里有棵大樹,名叫善;又有一種棕閭樹成行排列,圍繞善住樹有七重。還有大池名叫漫陀吉尼,四周有五百小池成為它的附屬。善住龍王在它統(tǒng)領的五百雌象前后圍繞下,在那池中游戲,隨心所欲變現(xiàn),饑乏了就入池中,采摘蓮花根作為食物。就在非天脅旁有無熱大池,它的縱廣、深度都是五十由旬,有極細的金沙遍布在池底,有八種好處的水彌滿在池中,極美的景色,把它裝飾得令人喜見。從這大池分流出四條大河:第一條叫恒河,第二條叫印度河,第三條叫徙多河,第四條叫博叉河。

  又其次在妙高山頂中間,形成帝釋天宮,縱廣有十千由旬。其他的處所是山頂三十三天的村邑聚落。妙高山四方面對四大洲,山四面分別由四種寶物構成,對著贍部洲的那一面由琉璃構成,對著勝身洲的那一面由白銀構成,對著牛貨洲的那一面由黃金構成,對著拘盧洲的那一面由玻璃構成。

  又循著贍部洲的邊際有轉輪王的御路,由真金構成,有四大天王的膝部那樣高,淹沒在大海里。當轉輪王出世以后,海水就隨著減低至四大天王膝部高度露出輪王路。又無熱大池的南部有一棵大樹,名叫贍部,所以這塊大洲依從那樹得名。其次在這大洲的北部有求寂靜修行修道的大樹叢林,許多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的種種金翅鳥歇宿聚集在里面。這四大洲,各有二塊中洲作為它們的附屬。還有一個洲,是食人惡魔羅剎居處。

  物質的器世間就這樣形成了。

  【原典

  云何世間成?謂過如是二十中劫已(1),一切有情業(yè)增上力故,世間復成。

  爾時最初,于虛空中第三靜慮器世間成(2)。如第三靜慮,第二及初(3)亦復如是。爾時第三災頂。有諸有情(4)由壽量盡故、業(yè)盡故、福盡故,從彼沒已(5),生第三靜慮。余一切處,漸欠亦爾。復從第二災頂,生第二靜慮,余一切處,應知亦爾。復從第一災頂,有一有情由壽等盡(6)故,從彼沒已,生初靜慮梵世界中,為最大梵(7)。由獨一故而懷不悅(8),便有希望:今當云何令余有情亦來生此?當發(fā)心時,諸余有情由壽等盡故,從第二靜慮沒已,生初靜慮彼同分中。如是下三靜慮器及有情世間成已。于慮空中欲界四天(9)宮殿漸成,當知彼諸虛空宮殿皆如化出。又諸有情從極凈光天眾同分沒,而來生此諸宮殿中,余如前說(10)。

  自此以后,有大風輪(11),量等三千大千世界(12),從下而起,與彼世界作所依持,為欲安立無有宮殿諸有情類。此大風輪有二種相,謂仰周布及旁側布(13),由此持水令不散墜。次由彼業(yè)增上力故,于虛空界金藏云興(14),從此降雨,注風輪上。次復起風,鼓水令堅,此即名為金性地輪⒂,上堪水雨之所激注,下為風飆之所沖、裕说爻梢。

  即由彼業(yè)增上力故,空中復起諸界藏云⒄。又從彼云降種種雨,然其雨水乃依金性地輪而住。次復風起,鼓水令堅,即由此風力所引故,諸有清凈第一最勝精妙性者成蘇迷盧山,此山成已,四寶為體,所謂金、銀、頗胝⒅、琉璃。   若中品性者成七金山⒆,謂持雙山⒇、毗那矺迦山(21)、馬耳山(22)、善見山(23)、去曷達洛迦山(24)、持軸山(25)、尼民達羅山(26)。如是諸山,其峰布列,各由形狀差別為名,繞蘇迷盧次第而住(27)。蘇迷盧量高八萬踰繕那(28),廣亦如之,下入水際量亦復爾。又持雙山等彼之牛,從此次第,余六金山其量漸減,各等其半。

  若下品性者,于蘇迷盧四邊七金山外,成四大洲及八中洲并輪圍山(29)(此山輪圓四洲而住,量等尼民達羅之半)。復成非天(30)宮殿,此宮在蘇迷盧下,依水而居。復成大雪山及無熱池周圍崖岸(31)。次成最下八大那落迦處諸大那落迦(32),及獨一那落迦(33)、寒那落迦(34)、近邊那落迦(35)。復成一分鬼、旁生處(36)。四大洲者,謂南贍部洲(37)、東毗提訶洲(38)、西瞿陀尼洲(39)、北拘盧洲(40)。其贍部洲形如車箱,毗提訶洲形如半月,瞿陀尼洲其形圓滿,北拘盧洲其形四方。贍部洲量六千五百踰繕那(41),毗提訶洲量七千踰繕那,瞿陀尼洲量七千五百踰繕那,拘盧洲量八千踰繕那。

  又七金山,其間有水,具八支德(42),名為內海(43)。復成諸龍宮,有八大龍并經(jīng)劫住(44),謂持地龍王(45)、歡喜近喜龍王(46)、馬騾龍王(47)、目支鄰陀龍王(48)、意猛龍王、持國龍王(49)、大黑龍王(50)、黳羅葉龍王(51)。是諸龍王,由帝釋力數(shù)與非天共相戰(zhàn)諍(52)。其諸龍眾類有四種,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妙翅鳥(53)中四類亦爾。復有余水在內海外,故名外海(54)。

  又依蘇迷盧根有四重級(55),從蘇迷盧初級傍出一萬六千踰繕那量,即從此量半半漸減(56),如其次第余級應知。有堅手神,住最初級;血手神,住第二級;常醉神,住第三級;持鬘神(57),住第四級。蘇迷盧頂,四隅之上,有四大峰,各高五百踰繕那量,有諸樂叉(58)謂金剛手(59),止住其中。又持雙山,于其四面,有四王都,東南西北隨其次第,謂持國、增長、丑目、多聞四大天王(60)之所居止。諸余金山是彼四王村邑部落。

  又近雪山有大金崖,名非天脅,其量縱廣五十踰繕那,善住龍王常所居鎮(zhèn),又天帝釋時來游幸。此中有樹名曰善;多羅(61)樹行,七重圍繞。復有大池名漫陀吉尼(62),五百小池以為眷屬。善住大龍與五百牝象(63)前后圍繞,游戲其池,隨欲變現(xiàn),便入此池,采蓮華根以供所食。即于此側有無熱大池,其量深廣各五十瑜繕那,微細金沙徧布其底,八支德水彌滿其中,形色殊妙,端嚴(64)喜見。從此派流為四大河:一名殑伽(65),二名信度(66),三名私多(67),四名縛芻(68)。

  復次于蘇迷盧頂處中,建立帝釋天(69)宮,縱廣十千踰繕那量。所余之處是彼諸天村邑聚落。其山四面對四大洲(70),四寶所成,謂對贍部洲,琉璃為面;對毗提訶,白銀為面;對瞿陀尼,黃金為面;對拘盧洲,頗胝為面。

  又贍部洲,遁其邊有輪王路(71),真金所成,如四大王天有情膝量,沒住大海(72)。若輪王出世,如彼膝量,海水減焉。又無熱池南有一大樹,名為贍部,是故此洲從彼得名。次于此北,有設拉末梨(73)大樹叢林,四生(74)種類妙翅諸鳥棲集其中。此四大洲,各二中洲以為眷屬。復有一洲,羅剎(75)所住。

  如是器世間成已。

  【注釋

 、龠^如是二十中劫已:此處的二十中劫即空劫。

 、跔枙r最初,于虛空中第三靜慮器世間成:這成劫開始時的最初,在虛空中的第三禪天有形質的器世間形成。佛家所說的世界形成是沒有宇宙初始的,而是永遠的成、住、壞、空、成……的循環(huán)過程。世界的形成,既是物質或自然的世界形成,同時又是眾生世間(其實就是人類社會)的形成。

  ③第二及初:即第二靜慮和第一靜慮。

 、苡兄T有情:此有情眾生是指第四靜慮最下層天的無云天眾,他們的壽命是四禪天眾中最短的,所以最先投生。

 、輳谋藳]已:從第四靜慮天死后。

 、迚鄣缺M:即壽、業(yè)、福盡。

 、咦畲箬螅杭创箬筇(Mahabrahman)。

 、嘤瑟氁还识鴳巡粣偅河捎诠陋氁簧,心懷不悅。

 、嵊缢奶欤河缣摽罩械乃奶欤此栽谔、化樂天、兜率天、夜摩天。

 、庥嗳缜罢f:其余處的有情眾生投生此宮殿如同前文所說。

 、洗箫L輪:三千大千世界結構中最底層的部分。

 、腥Т笄澜纾悍鸺艺f從地輪到九山八海再至欲界四天、初禪天為一個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上由二禪天覆蓋,亦即二禪天等于一千個初禪天;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上由三禪天覆蓋,亦即三禪天等于一千個二禪天;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一大千世界,上由四禪天覆蓋,亦即四禪天等于一千個三禪天;由于一大千世界中含有小千、中千、大千三個千數(shù),所以稱為三千大千世界。又佛家說三千大千世界的地輪下,從上到底依次有金輪、水輪、風輪,它們的面積都與三千大千世界大小相等。

 、蜒鲋懿技芭詡炔迹嚎v向吹布和橫向吹布。風輪雖為風,但體質堅密勝過金剛,所以能托持世界。風輪下即無邊虛空。

 、矣谔摽战缃鸩卦婆d:在虛空界里興起金色的云。佛籍中記載,世界初成的時候,有金色的云由二禪天的光音天起,遍布太空,降下大雨,雨線大如車軸。因云色是金色,又含藏有大雨水,所以稱為金藏云。

 、咏鹦缘剌啠杭唇疠,由輪形的金剛構成。佛家說風輪厚十六億踰繕那;風輪之上是水輪,厚八億踰繕那;水輪之上為金輪,厚三億二萬踰繕那;金輪之上為九山八海,即地輪。

 、员。和ㄆ,音博(□□)。

 、罩T界藏云:含藏許多物類的云。界,此處指事物的種族類別。

 、诸H胝:Sphatika,即玻璃,石英水晶。

 、灼呓鹕剑涵h(huán)繞著須彌山的七列金山,山與山之間有海水。有的說這些山由純金構成,有的說由七寶構成。七金山排列次序說法不一。

 、爻蛛p山:梵語為踰健達羅山(Yugamdhara),山頂有二雙跡。

  (21)毗那矺迦山:Vinataka,意即障礙、象鼻。

  (22)馬耳山:梵名安濕縛竭拏(Asvakarna),又譯為馬半頭。

  (23)善見山:梵名蘇達梨舍那(Sudarsana) 。

  (24)去曷達洛迦山:Khadiraka,譯為檐木,檐木原是西國樹名,因去曷達洛迦山上有這種樹,所以名為檐木山。

  (25)持軸山:梵名伊沙多羅山(Isadhara),山峰高聳如同車軸。

  (26)尼民達羅山:Nemimdhara,譯為持邊、持地;又此為一種魚名,此魚嘴尖,山形似此魚。

  (27)繞蘇迷盧次第而。涵h(huán)繞蘇迷盧山依次周匝座落。

  (28)蘇迷盧量高八萬踰繕那:佛籍中大都說八萬四千踰繕那。踰繕那,即由旬(Yojana),四十里左右。

  (29)輪圍山:梵名為斫迦婆羅山(Cakravada),又稱鐵圍山。佛家說這山是一小世界的外廓,出外廓即太虛。

  (30)非天:即阿修羅(ASura),又譯為無酒。因此類眾生的果報無酒,似天非天,所以稱非天。

  (31)大雪山及無熱池周圍崖岸:佛家說南贍部洲的中心是無熱池,無熱池的北面是香醉山,南面是大雪山。大雪山即雪山(Himalay),在印度以北,即喜瑪拉雅山,梵語意為雪藏,因山頂積雪終年不化得名。

  (32)最下八大那落迦處諸大那落迦:世界的最底部是上下排列的八熱地獄,即等活(斫刺死,風吹蘇,等于前活)、黑繩(鐵繩綁縛,逐節(jié)支解)、眾合(又名眾磕,相山磕研,或說眾刑交加)、號叫(又名叫喚,斫鋸烤煮,痛苦號叫)、大叫(眾刑更酷,苦號加劇)、炎熱(烈火烤燒)、大熱(又名眾熱、大燒燃、極熱、鐵叉支身燒烤)、無間(受苦沒有間隔)。

  (33)獨一那落迦:又名孤獨地獄,分散、孤立地存在于山間、曠野、樹下、空中、海畔、廟中等的小地獄,有八萬四千座。

  (34)寒那落迦:即八寒地獄,據(jù)佛家說在鐵圍山下仰向居,即㈠頞部陀Arbuda,意即皰,極寒相逼,身上生皰;㈡尼刺部陀Nirabuda,意為胞皰,極寒相逼,通身皰裂;㈢頞吒吒Atata,寒凍唇僵,舌發(fā)此聲;㈣頞波波Apapa,又作臛臛婆,寒凍舌僵,唇發(fā)此聲;㈤嘔喉喉Hahidhara,又作虎虎婆,唇舌俱僵,喉發(fā)此聲;㈥嗢缽羅Utpala,意為青蓮華,身凍裂如青蓮花;㈦缽頭摩Padma,意為紅蓮華,身凍裂如紅蓮花;㈧摩訶缽頭摩Mahapadma,意為大紅蓮華,身凍裂如大紅蓮花。

  (35)近邊那落迦:又名游增地獄,意即有情眾生游蕩到此處受苦更增。此類地獄處在八熱地獄四周,每一大熱地獄有十六游增地獄,即寒冰、劍樹、狼豺、斤斧、鐵丸、灰河、量火、膿血、石磨、多鑊、銅鑊、饑餓、焦渴、鐵釘、沸屎、黑沙。

  以上種種地獄名數(shù)各經(jīng)說法略有不同,但數(shù)額相同。

  (36)一分鬼、旁生處:一部分鬼和畜生的生身處所。

  (37)贍部洲:JambudVipa,又名閻浮提洲,因此洲中央有一種大樹,名叫閻浮,比丘多喜在此樹下住,所以以樹名稱洲。

  (38)毗提訶洲:Purva-videha,又名弗婆提,意即勝身,因此洲身形勝好,所以稱呼此名。

  (39)瞿陀尼洲:Apara-goduniya,又名瞿伽尼,意即牛貨,傳說此洲牛多,也多牛貨貿(mào)易。

  (40)拘盧洲:Uttara-kuru,又名□單越,意即勝處,因此洲國土最勝,所以稱呼此名。

  (41)贍部洲量六千五百踰繕那:此處的量是縱廣的長度,不是指的周長。下同。

  (42)八支德:即八種功德,或八種好處,即㈠甘,㈡冷,㈢軟,㈣輕,㈤清凈,㈥不臭,㈦飲不損喉,㈧飲不傷腹。

  (43)內海:周匝的七金山以內的香水海。

  (44)并經(jīng)劫住:都歷經(jīng)整整一個長時節(jié)住在宮中。

  (45)持地龍王:持地意即如地能持萬物的能力,此龍王由持地菩薩所化。

  (46)歡喜近喜龍王:即難陀(Nanda,歡喜)、跋難陀(Upananda,近歡喜)二龍王兄弟。傳說此二龍王七頭,右手持刀,左手持索,來去乘云。

  (47)馬騾龍王:即阿耨達多龍王(AnaVatapta) 。

  (48)目支鄰陀龍王:Mucilinda,意為解脫龍王。

  (49)持國龍王:力能持國,持國菩薩所化。

  (50)大黑龍王:即摩訶迦羅龍王(Mahakala) 。大黑,原為天神,此化為龍王。

  (51)黳羅葉籠王:Erapattra,又名伊羅缽龍王。伊羅缽王因損傷樹葉違禁因而托生成龍王。

  八龍王的名數(shù)各經(jīng)說法不盡同。

  (52)是諸龍王,由帝釋力數(shù)輿非天共相戰(zhàn)諍:佛籍中記載著非天與帝釋的爭斗,龍站在帝釋一邊。

  (53)妙翅鳥:即金翅鳥。

  (54)外海:七金山以外的海,又稱大咸海,由鐵圍山圍住。

  (55)依蘇迷盧根有四重級:實際上是從水平面往上數(shù)有上下重疊的四級。每級距離一萬由旬。

  (56)即從此量半半漸減:佛家說妙高山呈腰鼓形,四重級僅到半腰,因四天傍出環(huán)列廣度遞減,所以山腰就相對細了。

  (57)持鬘神:即持鬘天,佛家稱神為天。鬘:□□音慢,頭鬘美好,此天眾有美鬘自然乘在胸前。

  以上所說的四神,在其他佛籍中多稱為天,排列、稱名不盡相同。

  (58)樂叉:YakSa,又作藥叉、夜叉、意即食人鬼、捷疾鬼、秘密等,其實就是指行徑秘密、動作敏捷、吃人可怖的鬼類。

  (59)金剛手:一般指手持金剛杵的菩薩,此處指金剛夜叉,即手持金剛杵的夜叉。金剛Vajra,梵語縛日羅,即所謂金剛石,佛家往往以金剛象徵佛智無上無畏。

  (60)四大天王:又名護世四天王,四天王各保護一天下(四大洲稱為四天下),他們是帝釋的外將。東持國天,梵語為多羅吒(Dhritarastra),護毗提訶洲;南增長天,梵語為毗琉璃(Virud-haka),護贍部洲;西廣目天,梵語為毗留博叉(Vir-upaksa) ,護瞿陀尼洲;北多聞天,梵語為毗沙門(Vaisramana) ,護拘盧洲。

  (61)多羅:Tala, 一種棕櫚樹,即Borassus flabe—bliformis或LantaruS dameStuiCa,東印度生長極多。

  (62)漫陀吉尼:Mandakini,又名曼陀枳尼,池名,一說在忉利天上,一說在大雪山北。

  (63)善住大龍與五百牝象:善住大龍是統(tǒng)領一切象的龍王、牝,□□□音聘,雌。

  (64)端嚴:與莊嚴同義,即裝飾妙好。

  (65)殑伽:Ganga,又名恒伽,意即天堂來,就是印度東北的恒河,印度人喜在此河浴水,認為如此可洗去一生罪污。

  (66)信度:Sindhu,又名辛頭河、印度河。

  (67)私多:Sita,又名徙多河、私陀河,佛家說此河即中國境內的河,從無熱池西出入東北海。

  (68)縛芻:Vaksu,又名婆叉河、博叉河,從無熱池西出入西北海。

  (69)帝釋天:又名天帝釋、帝釋,梵名為釋迦提桓因陀羅(Sakra devauam lndra),意即能天帝。帝釋為忉利天主,統(tǒng)領妙高山頂三十三天眾。

  (70)其山四面對四大洲:蘇迷盧山的四面與四大洲相對。

  (71)輪王路:轉輪王御路。轉輪王,梵語為斫迦羅代棘底曷羅闍(Cakravarti-raja),是古代印度傳說中能以仁政統(tǒng)一的圣明君王,據(jù)說轉輪王即位感得天賜的輪寶,輪寶引導輪王統(tǒng)一四方。輪是印度古代攻敵兵器,佛家引來作為佛法的象徵。

  (72)四大王天有情膝量,沒住大海:輪王路有四天王天的有情眾生膝高,淹沒在海水里。四天王天有情眾生的身高,佛家說有半里即五百公尺,膝高則約一百二十五公尺。

  (73)設拉末梨:Sramanera,又名沙彌,修道求寂的人。

  (74)四生:卵、胎、濕、化四生。

  (75)羅剎:Raksasa,古印度神話中的男性惡魔,食人夜鬼,黑身、紅發(fā)、綠眼,常變成各種形相殘害人。佛家也常以此指惡人。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