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間等篇 三、四圣諦、八正道 3-1-2 苦集圣諦

  無間等篇 三、四圣諦、八正道 3-1-2 苦集圣諦

  諸比丘!云何為苦集圣諦耶?后有起而喜貪俱行、隨處歡喜之渴愛,謂:欲愛、有愛、無有愛是。諸比丘!此名為苦集圣諦。

  (南傳相應部六 諦相應316-317)

  五取蘊中「取」是取著,取并不可怕,因有取亦可舍,但「著」字是不斷地串習、粘附,日漸累積增長「蘊」育成習而癡迷其中。金錢、珠寶、男女、美丑、權勢、富貴……世間許許多多,對一個嬰兒來說并不會感到興趣,但逐漸成長后,受父母、朋友、師長、親屬……等許多世俗社會熏染,造就了許多的嗜好與價值觀,左右了你對世間的人、事、物的喜好與厭惡。喜好的不斷地親近甚至擁有;厭惡的則起瞋或遠離。

  后有起是有因緣條件則發(fā)生,無因緣條件則不起。喜貪猶如兄弟,有喜才會起貪,而隨處歡喜但無法得到時,則產(chǎn)生強烈如饑渴般的渴愛。

  欲愛即對五欲之貪愛妄執(zhí),是三界中較粗重之煩惱。此外凡夫因執(zhí)著色、無色二界為解脫之境界,常易于生起解脫之念,而妄求生于此二界,為遮止此一類有情,故于此二界設立諸種之「有」,以顯示其非真解脫之境界;因此稱色、無色二界之貪為「有貪」,或稱色、無色界之愛為「有愛」,這三愛是眾生能知、所知的范圍,超越了這范圍則一無所知,譬如涅槃界,在有『我』的普遍、熟悉觀念下,聽聞了『無我』之見則起斷滅見甚至起大恐布,因此這三愛是眾生不斷來回游走,在無知(無明)之下,不斷地輪回生死而無有出期的原因。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庵羅林中,與眾多上座比丘俱。爾時、眾多上座比丘,集于食堂,作如是論議:「諸尊!于意云何?謂眼系色耶?色系眼耶?如是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為意系法耶?法系意耶」?時質(zhì)多羅長者行有所營,便過精舍,見諸上座比丘,集于食堂。即便前禮諸上座足,禮足已,問言:「尊者!集于食堂,論說何法」?諸上座答言:「長者!我等今日集此食堂,作如此論:為眼系色耶?色系眼耶?如是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為意系法耶?為法系意耶」?長者問言:「諸尊者!于此義云何記說」?諸上座言:「于長者意云何」?長者答諸上座言:「如我意,謂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然中間有欲貪者,隨彼系也。譬如二牛,一黑,一白,駕以軛鞅。有人問言:為黑牛系白牛?為白牛系黑牛?為等問不」?答言:「長者!非等問也。所以者何?非黑牛系白牛,亦非白牛系黑牛,然彼軛鞅,是其系也」!溉缡亲鹫!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然其中間,欲貪是其系也」。時質(zhì)多羅長者,聞諸上座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北傳雜含571(五七二))

  這是質(zhì)多羅長者篇中,最常被拿來做比喻的黑牛白牛喻,根身與外境的接觸,從一期生命乃至無始以來不斷生死從不曾間斷,不間斷的原因不是六根亦不是六塵,而是六根接觸到六塵所產(chǎn)生的六識分別執(zhí)取,取著的前身是貪愛,因此「……非眼系色,非色系眼;乃至非意系法,非法系意。然其中間,欲貪是其系也!,這就是圣者說的苦集圣諦。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