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十一、十二課、綜合指要

  第十、十一、十二課 綜合指要

  1.菩薩有出家在家之別,如文殊師利,出家菩薩也,維摩結(jié)在家菩薩也。又在三賢位,未登法性,為惑業(yè)故,受三界分段生死身的菩薩,名生死肉身菩薩。在十圣位,既證無生法性,舍三界生死,受不思議變易生死身的菩薩,名法性生身菩薩。此法性生身菩薩,或以為初地以上皆是,或以為八地以上才是,不過初地以上,分證法身,地地遞勝,這是實在的情形。

  2.三界唯心,心生則境生,心有種種不同,故境亦種種不同,然境的性質(zhì),必似其心。即以三毒為例:貪性廣大而滋漫,其于物也,無所不入,故內(nèi)有貪心,外有水災(zāi)。嗔性暴烈而刻毒,其于物也,無所不毀,故內(nèi)有嗔心,外有火災(zāi)。疑性游移而郁勃,其于物也,無所不昧,故內(nèi)有疑心,外有風災(zāi)。此水火風三災(zāi),乃眾生共業(yè)之所感召,是故心平則生佛土,三災(zāi)俱離矣。楞嚴經(jīng)中,毗舍浮佛告持地菩薩言:「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蛊淅砜膳c此互相發(fā)明。

  3.文殊騎獅,表智慧之威猛,以威猛故,于惑業(yè)乃無所不破。普賢騎象,表行愿之殷重,以殷重故,于道業(yè)乃無所不成。

  4.忍辱有廣狹二義:人家侮辱我,而我忍之,不起嗔怒報復(fù)心,這是狹義的忍辱,而所謂辱者,也僅限于橫逆。至于遇順境時,身處富貴利達中,能令驕矜沉迷心,忍而不生;遇逆境時,身處窮困病苦中,能令頹喪卑鄙心,忍而不生;遇不順不逆境時,身處萬法生滅中,能令遷隨移易心,忍而不生;這是廣義的忍辱,而所謂辱者,是順、逆、和不順不逆、三境中的一切事物。若能做到:任他諸法環(huán)生,而 一心坦然,即是忍辱,不僅限于橫逆也。

  5.攝名山作道場,而度眾生,在中國境內(nèi),所在多有,不僅觀音、地藏、文殊、普賢、四菩薩也,諸如慧遠之于盧山,慧思之于南獄,智之于天臺,惠能之于曹溪,道宣之于終南,文偃之于云門,皆是也。一部高僧傳,其中所記載之大德,多菩薩化身,若以凡夫視之,是直未開慧眼。

  6.六度皆有三輪,雖修六度,當知三輪皆空,不著法相,乃合于般若。大般若經(jīng)中說:「諸菩薩摩訶薩,應(yīng)以無舍方便,圓滿檀波羅蜜,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不可得故。應(yīng)以無護方便,圓滿戒波羅蜜,犯無犯相,不可得故。應(yīng)以無取方便,圓滿忍波羅蜜,動不動相不可得故,應(yīng)以無勤方便,圓滿進波羅蜜,身心勤怠,不可得故。應(yīng)以無思方便,圓滿禪波羅蜜,有味無味,不可得故。應(yīng)以無著方便,圓滿般若波羅蜜,諸法性相,不可得故。」可知:檀度以施者、受者、及所施物、為三輪。戒度以所護戒、犯戒、及無犯戒、為三輪。忍度以所取相、動心、及不動心、為三輪。進度以所趣事、勤、怠、為三輪。禪度以所慮境、有禪味、無禪味、為三輪。智度以所對法、法性、法相、為三輪。舉進度為例:只知一味精進,對于勤怠二相,忘之于心,雖勤而不作勤想,名無勤方便,是即三輪體空,余可類推。

  7.修六度而不執(zhí)著三輪相,方名波羅蜜,方能到彼岸,若執(zhí)相而修,則將來不過得人天福報,終不能出三界。永嘉證道歌說:「布施持戒生天福,有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箭還墜,招得來生不如意! 就是指住相修行而言,若不住相,則修任何善法,皆到彼岸。歌中僅提及持戒布施者,欲文簡也,其實其他諸度,也是同樣的情形。

  8.經(jīng)教里的禪法,因它是如來所說,后人因名之為如來禪,禪宗中的禪法,因它是祖師所倡,后人因名之為祖師禪。就「如來」「祖師」名詞上看來,好像門戶各別,其實祖師禪也是如來所傳,并非祖師所發(fā)明。釋尊在靈山會上,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咐囑摩訶迦葉,這便是祖師禪的來源,一也。金剛經(jīng)里,一再強調(diào):「應(yīng)生無所住心」,這便是祖師禪的精義,二也。達摩以楞伽授慧可,宏忍以金剛付惠能,誰說宗教不能互通呢?三也。迦葉是禪宗初祖,阿難是禪祖宗,可知宗教原是一 家,四也。這樣看起來,后世以教謗宗,以宗非教者,豈不都是教典忘祖,然此乃末流之弊,其初并沒有門戶之見也。

  9.菩薩有出家在家二類,所以菩薩戒也有出家在家二種,出家的菩薩,應(yīng)受十重戒、四十八輕戒,這是根據(jù)梵網(wǎng)經(jīng)菩薩心地品而受的。在家的菩薩應(yīng)受六重戒、二十八輕戒,這是根據(jù)優(yōu)婆塞戒經(jīng)受戒品而受的。在昔大陸各戒壇,出家與在家菩薩,同受十重四十八輕戒,但臺灣各戒壇,在家菩薩則受六重二十八輕戒,因為受戒者,實際是優(yōu)婆塞,所以依優(yōu)婆塞戒經(jīng)而受,是合理的。

  10.五戒是在家的優(yōu)婆塞和優(yōu)婆夷所受的,所以其中淫戒的戒條,是「不邪淫」。意謂夫婦間的正淫是許何的,夫婦之外,如有淫事,則名邪淫,才不許可,才算犯戒。但是,十戒就不然了,因為它是出家沙彌和沙彌尼所受的,所以其淫戒的戒條,是「不淫」,意謂不管對誰行淫,凡與男女和合,皆不許可,皆臺犯戒。就因為五戒和十戒的淫戒性質(zhì),有言樣的區(qū)別,所以若說:十戒是將五戒再加某某等戒而成,這是不對的,所不對的地方,就在不曾把「不邪淫」的邪字刪去,此義不可不知。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