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凈土宗 > 凈土經(jīng)論 >

凈土深義【法藏法師】(四)

  凈土法門到底有沒有特異方便?我們先說它有。怎樣依照經(jīng)典來了解呢?我們先從了解彌陀本愿開始!队^經(jīng)》及《彌陀經(jīng)》作參考。

  四十八愿到底在講什么?我告訴你只講三類事。第一類事是講極樂凈土的依正二報莊嚴(yán),講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yán);講眾生的正報莊嚴(yán);講阿彌陀佛的正報莊嚴(yán)。第二類事情是講法藏菩薩成佛時,他怎樣攝化他方眾生的愿。這兩類一個是講極樂世界多好,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怎樣,你現(xiàn)在還無法生過去,對你關(guān)系不大,當(dāng)然這些你應(yīng)該知道,可以增強你的信心、歡喜心和愿去的心,但是沒有說明關(guān)于直接往生的問題。第二類是攝化他方眾生,更和你沒有關(guān)系,它只講說如果我成佛,我要十方眾生來贊嘆我,要讓十方眾生受我光明攝照時,身心柔軟等等。這些當(dāng)然很重要,但對你目前往生沒有直接關(guān)系。所以這兩類的愿對我們能不能往生來說,只是助緣,不是正因。第三類是直接攝受眾生往生之愿,也就是極樂凈土造得多好多棒,可是我讓人家怎樣來哪?我總要有條件,這是本尊對你的約定關(guān)系,本尊會不會接引你的根據(jù)是從這里來的。釋迦佛之所以講解凈土法門,也是依這三愿來的。這叫攝生愿。有幾條呢?有三條。四十八愿中真正跟我們往生直接有關(guān)系的不過是這三條。你知道為什么嗎?因為彌陀佛知道你們的能耐超不過三樣,于是就設(shè)三條,這是第一種原因。第二是因為眾生有三類根基,這有經(jīng)證,《無量壽經(jīng)》下卷中就講三輩往生。注意!三輩往生就是這三愿所攝,但是這三愿不只是攝三輩往生的。三輩不是三品,不要搞錯了。三品是上、中、下三品,各品又各分上生、中生、下生。合起來是九品。真正講上中下三品的是《觀經(jīng)》。日本人在這里的看法跟我國祖師的看法是不同的,我會分別告訴各位。

  好,攝受眾生往生僅此三愿——第十八、十九、二十這三愿,我們念一下:

  第十八愿:設(shè)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十九愿:設(shè)我得佛,十方眾生,發(fā)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fā)愿,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xiàn)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愿:設(shè)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四十八愿中唯一牽扯到誰來往生、怎么樣往生到極樂世界,唯此三愿。我現(xiàn)在隨文解釋。

  三愿前兩句都是一樣:“設(shè)我得佛,十方眾生,”十方眾生既不是六道眾生,也不是三界眾生,而是遍指除佛以下的九法界眾生。下面三個愿的愿文就不同了。

  十八愿接著說:“至心信樂,欲生我國。”而十九愿則是先說:“發(fā)菩提心,修諸功德。”然后才說:“至心發(fā)愿”。日本人把這十九愿解釋成為:“因為他不能深信彌陀本愿,所以才要先菩提心,修諸功德。修了功德之后,才至心發(fā)愿。”

  二十愿是接著說:“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接下來是“植眾德本”,最后才“至心回向,欲生我國。”可見,他聽聞佛號歡喜,要往生,為了往生,所以植眾德本,培養(yǎng)資糧,然后以此資糧至心回向。

  可是十九愿不是這樣,十九愿一開始是“發(fā)菩提心”,那就不同了哇!也就是他一開始就深解大乘,已經(jīng)能發(fā)菩提心了?墒撬榔刑嵝碾y發(fā)、難成就,他為了成就菩提心,所以要修諸功德來方便莊嚴(yán)菩提心。他已經(jīng)在領(lǐng)受大乘佛法,并且發(fā)心了,可量仍有不足,他知道佛有徹底的方便,來成就菩提心,所以至心發(fā)愿。為什么說“至心發(fā)愿”,而不說至心回向呢?因為他修諸功德,是為了成就菩提心,而不是為了回向。何以故?因為只要你有了菩提心,你就已經(jīng)在諸佛的愿海當(dāng)中啦!你已經(jīng)深解大乘了。由于你深解大乘,當(dāng)然你不一定喊著我要去極樂世界,因為你已經(jīng)在極樂世界了。不過事實上你的菩提心還不能圓滿,為了圓滿成就菩提心,所以在臨終時,才至心發(fā)愿,往生極樂。

  有誰作這個證明?有兩個人。第一個是玄奘大師。玄奘大師要往生兜率天時,并沒有一天到晚念“南無彌勒菩薩”,因為他隨時都在彌勒菩薩身邊了。他是研究“唯識”的,彌勒菩薩是唯識的開山祖師。事實上玄奘大師念觀音菩薩跟《心經(jīng)》,他在西方取經(jīng)遇到困難時,都是念《心經(jīng)》和觀音菩薩的,可是他在臨終時,一念導(dǎo)歸就去了。為什么他能這樣?因為他早就在菩提心當(dāng)中,跟彌勒菩薩相見相感了,這是發(fā)大心的上輩修行人。下面我還有經(jīng)證。

  所以,第十九愿是這樣的,是為菩提心而修諸功德,他已深解大乘,可是他也深知種種功德沒有徹底究竟的凈土法門這種徹底方便的功德來得妙、高、圓、頓,他為了早日讓眾生離苦得樂,他要早日成佛,早日證得菩提,所以他要往生極樂。這個觀念完全和密教相契合。

  一個發(fā)菩提心的人,他雖然不執(zhí)著菩提心,可是他會希望早日成佛,早日利益一切眾生。所以他當(dāng)然要投入十方諸無盡慈悲的大誓愿海的究竟方便當(dāng)中,早日成就,所以他會至心發(fā)愿。他不需要回向;叵蚴前阉龅墓Φ禄刈韵蛩、回事向理、回此向彼、回因向果,這叫回向。他不需要回向,因為他念念之間都在彌陀愿海之中。何以故?因為他發(fā)了菩提心,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是成佛之心。凈土法門是大乘的真實之法,誰真心發(fā)大菩提心,誰就在大乘真實之法當(dāng)中,他就跟大乘真實之法相冥合。所以他不需要種種功德來回向,他只要在臨終時發(fā)愿就可以往生。

  為什么說發(fā)菩提心的人,臨終發(fā)愿就可以往生?請看十九愿經(jīng)文:他們“臨壽終時”,注意!下面一句話很特別!“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xiàn)其人前者,不取正覺。”注意!是誰不與大眾圍繞,現(xiàn)其人前者?誰?阿彌陀佛啊!十八愿和二十愿都沒有講這句話,唯有十九愿這樣講了。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乃至不會無緣無故打一個噴嚏或笑一下子。因此他不會在十八、二十兩愿中不講而偶然在十九愿中講這句話,這是有深刻用意的。因為十九愿攝受的是發(fā)大菩提心的上品上生眾生,所以他當(dāng)然要以真實之身現(xiàn)其人前。真實之身叫真身,為什么叫真身?下面我以經(jīng)證給你看。

  真身現(xiàn)前是十九愿所說,中國的祖師都是修十九愿。大家回想一下,中國的祖師哪一個不是發(fā)大菩提心,修諸功德?最有名的我剛才講了一個,玄奘大師。還有一個更有名——智者大師。智者大師一生講解天臺教觀,可是他竟然還寫臨終發(fā)愿文往生極樂。你聽說過智者大師什么時候打佛七啦?沒有啊!可是臨終發(fā)愿,導(dǎo)歸極樂。更往前的是誰?是普賢菩薩,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導(dǎo)歸極樂,都是十九愿所攝的大心菩薩,所以彌陀以真身接引。

  當(dāng)然,你要說這叫自力吧!等一下我們再分別。我說這些,你們會怕怕的,“干嗎?我又不是智者大師,我又不是善財童子五十參。”當(dāng)然你領(lǐng)受不來,別急!先讓你分別清楚愿的高、低和攝受的不同,你就會發(fā)愿不妨上上,行步不妨下下,這就是左右逢源。發(fā)心不妨高遠(yuǎn),行步不妨最近。凈土法門決定是可高可低,可近可遠(yuǎn)。

  我們再回憶一下十九愿:“發(fā)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fā)愿,欲生我國。”發(fā)愿往生極樂世界,也是修諸功德,是諸功德中的一種,重點在發(fā)菩提心。為了滿足菩提心,所以要往生極樂。菩提心是根本。按第十九愿修證的人,是發(fā)大菩提心的人。他在臨終時發(fā)愿往生。彌陀佛一定與觀音、勢至等一切大眾圍繞現(xiàn)其人前。這就是佛立三昧,十方諸佛現(xiàn)前(詳見《般舟三昧經(jīng)》),來給他證明菩提心成就、大乘法成就,所以佛以真身現(xiàn)前,這就證明十九愿是攝受上上根基人的。

  但是,日本真宗把這解釋成什么呢?他們說:“發(fā)菩提心,修諸功德,是先修功德然后才至心發(fā)愿。他們是先修行,才懂得要發(fā)愿。”為什么他們先修行,才發(fā)愿哪?為什么不像十八愿:“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沒講發(fā)愿,沒講發(fā)菩提心,立刻就至心信樂,然后就欲生我國了呢?這個修十八愿的是一聞即信,是對彌陀佛有徹底的信心,他當(dāng)然沒有懷疑,十八愿所攝的才是上根。修十九愿的不是上根,他還要發(fā)菩提心,修菩提行,才愿意相信彌陀佛,信中有疑,所以修十九愿的一定生到邊地或鐵蓮花里。這是真宗的說法。

  你們覺的哪種說法對?十九愿里頭有沒有說因為他經(jīng)過發(fā)菩提心才愿意發(fā)愿?沒有嘛!他是為了圓滿菩提心才發(fā)愿。他從一開始就相信彌陀佛,因為他一開始就發(fā)了菩提心。一個真正發(fā)菩提心的人絕對沒有懷疑阿彌陀佛,懷疑極樂世界的道理的嘛!日本真宗這樣的解經(jīng)有過度牽強的嫌疑。他們往下的引經(jīng)據(jù)就不用再談了,眼睛里已經(jīng)有了翳了。往下的牽強附會,或是解釋不對,我們不加批評,但是我說不是這樣子的。

  當(dāng)我第一次看攝生三愿時,我第一個直覺就是中國發(fā)大心的修行人是修十九愿,為什么十九愿會錯呢?我就在想是哪里出了問題?一直想不清楚。我常和愿海法師交談凈土真宗的事情,心里都有一點不是滋味。是哪里出問題?一直在反復(fù)的思索,這就是我的念佛法門。我的念佛法門不是嘴里念阿彌陀佛……,我一直在想這個道理,阿彌陀佛啊!你的真意在哪里?中國祖師明明在修十九愿。后來我們真正理解到了,我剛才的理解就能夠解釋我的疑惑了。

  我們再看十九愿:“發(fā)菩提心,修諸功德。”顯然這里發(fā)菩提心是核心,并不是往生是核心。你說這種人為什么往生不是核心?這不是攝眾往生的愿嗎?你要記得有一種人,他已經(jīng)體會了大乘佛法了,他不是驕傲,他是真正的有大善根的修行人。他體會大乘佛法之后,往生對他來講只是愿不愿意的問題,而不是能不能的問題。這種人直接在大乘法門得利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最后導(dǎo)歸極樂就是這樣的,他并沒有在前面參的時候,就在那里念佛。智者大師是臨終發(fā)愿,導(dǎo)歸極樂。那個玄奘大師臨終生兜率天也是這樣子的。為什么?因為他們平常的身心已經(jīng)在所往生的那個世界當(dāng)中了。這種往生絕對不會是下品或中品,一定是上品,等一下還有經(jīng)證,而且更明確、更直接的經(jīng)證就在十九愿最后一句:“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xiàn)其人前,不取正覺。”日本人完全無法解釋這句話,也不敢解釋。懂得這意思嗎?這句話其實在后面的經(jīng)文中更充分顯示出來,“現(xiàn)其人前者”就是真身,也就是報身佛。法身佛不可見,只有報身佛可見。還化身佛,化身又分劣應(yīng)身和勝應(yīng)身。夢中所見是勝應(yīng)身。肉眼所見及阿含人(即小乘人)所見的劣應(yīng)身。十九愿所說是真身,因為可見的只有報身和化身,當(dāng)然真身是報身佛。好,十九愿這樣修,是攝受上等根基人的。我們再看第二十愿:“設(shè)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很有意思,最后一句是“不果遂者”。前面兩愿沒有這四個字。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因為二十愿是累積資糧交換往生,所以要累積資糧來回向往生。這是交換,假如不果遂,就是交換不成,因此要說“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第十八愿重點在“至心信樂,欲生我國”。沒有交換往生的事情,不需要修諸功德來回向,所以不存在果遂不果遂的問題。他是“乃至十念”都往生啦!他的“果”就在他的信心當(dāng)中,有信愿,當(dāng)下往生,何必還要回不回向、果不果遂呢?

  可是二十愿不同,二十愿說:“聞我名號”,還要“系念我國”。十八愿只是談信樂,沒談系念的事情。而二十愿是聞名以后還要系念,這還不夠,還要“植眾德本”,以此德本作為往生資糧,回向往生。

  第十九愿說:“修諸功德,至心發(fā)愿”。這和二十愿也不同。因為十九愿的修諸功德是為菩提心而修的,不是為了往生而修的。他對于往不往生從來不擔(dān)心,他只要發(fā)愿要去就去了?墒嵌妇筒灰粯,他沒有辦法發(fā)那樣強大的堅固的菩提心,也沒有辦法直接的修菩提行、菩提功德。所以他要植眾德本,那是讓他往生用的“德本”。“本”是本錢哪!他不講“功德”,功德已經(jīng)是一種成就。但“德本”不是,“德本”是一個基礎(chǔ)。比如,德本就是《觀經(jīng)》中說的修三福。懂了嗎?修三;叵蛲,就是修二十愿。中國祖師弘揚凈土宗常用二十愿攝受眾生。他們自己修十九愿,修密行,導(dǎo)歸極樂。

  日本真宗專攻十八愿,特顯十八愿,他們認(rèn)為十八愿最高。我說不然,他在解釋十九愿、二十愿時有了問題。十八愿是往生左卷,特異方便在十八愿,這沒有錯。可是十八愿并不意味著最高,你也不能因此而說修十九愿是對彌陀佛信心不足,不是的。要是說對彌陀佛信心不足,修二十愿的是有的,他們才可能表現(xiàn)出對彌陀佛本愿攝受稍微信心不足的人。所以他們要植眾德本,來發(fā)愿回向,然后果遂這個回向。所以他們可能有信心稍微不足的嫌疑。如果日本人要批評,也只能批評我們中國修二十愿的可能有信心不足的嫌疑,不能批評修十九愿的大修行者。

  為什么日本真宗會錯解十九愿呢?原因在于他們平素很少有大乘佛法的熏陶,你只要看看日本真宗的教典就清楚了,他們的教述從來不談成佛的原理。他們對于大乘佛法聽而憂惱不喜,他們覺得那太難了,于是一下子把它推開。所以他們會錯解十九愿,那是有原因的。日本人之所以好樂十八愿,也是有原因的,等一下我會解釋給你聽。這樣,一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這里,我是借日本真宗的修法來彰顯各個修法的差異。

  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二十愿。“設(shè)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系念我國。”系念什么呢?系念我國的萬德莊嚴(yán),系念我國的易成佛。然后他“植眾德本”,也就是《觀經(jīng)》上所說的凈土三福,這些都是二十愿所攝。修三福之后,然后“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以此回向而得果遂,以成就眾生往生的資糧與往生的事實。這就叫作“不果遂者,不敢正覺。”我們中國人呢,一方面沒有祖師大德的那種大菩提心、那種大開圓解和大證悟,所以修不了十九愿。一方面對十八愿呢,又有中國歷來要靠自力修行那種習(xí)氣,常常對十八愿不注意。所以我們中國人常常修到二十愿去了。中國人弘揚凈土都叫你廣修三福,孝順父母、持戒、布施等等。然后印送大乘經(jīng)典,讀誦大乘經(jīng)典,以此功德,回向極樂。這完全是修二十愿。這里常有一種情形存在,即對自己能不能往生稍微有一點懷疑。何以故?因為對他的往生資糧回向得夠不夠不知道啊!能不能果遂不知道啊!所以中國人修凈土老是有小小的盲點存在,是不是這樣?問題的根本就在這里。中國人的修法是對的,是二十愿所攝的那類眾生。

  可是中國的祖師常常是修十九愿,他們修密行,大開圓解,不過他們教給眾生偏偏用二十愿。何以故?因為眾生沒有那個根性嘛!所以中國的祖師講法是高高的,說法攝受眾生時常用二十愿。因為二十愿的植眾德本,八九不離十嘛!反正是教你修善根嘛!二十愿就是要你修善根,要你“聞我名號,系念我國。”就是指《阿彌陀經(jīng)》上的“執(zhí)持名號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這里你可以看到三經(jīng)合為一體,事實上三經(jīng)是一體的。這二十愿就是《彌陀經(jīng)》的修法。印光大師自己修十九愿,他教人家修二十愿,像要“敦倫盡份”嘍!平常好好念佛嘍!可是他沒有強調(diào)一心不亂喏!叫你好好念佛,就是叫你系念我國嘛!然后修修善行、持戒、多修善根,然后至心回向,最后果遂其愿,往生極樂。中國人的修法普遍如此,是不是這樣?證明出來了,我沒有騙你們。

  因此,第十九愿是最妙的,下面會證明給你們看,它是攝受上輩的。二十愿稍差一點,是攝受中輩的。咱們沒有修下輩,下輩讓給日本真宗去修了。日本人既不談十九愿的大乘菩提心,也不談中國人修的二十愿的植眾德本。他們光談十八愿,下面我們來看十八愿。

  第十八愿說:“設(shè)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法華經(jīng)·方便品》有四句話,我把這四句話讀誦好久之后,忽然之間,這四句話展現(xiàn)在我眼前,很久很久沒有消失,這四句話就是十八愿,實在不可思議!斗ㄈA經(jīng)》上說:釋迦佛在講到什么人才能聽聞大乘經(jīng)時,他對舍利弗講了諸佛甚深不可思議的功德之后,舍利弗好象似懂非懂,其實舍利弗已經(jīng)懂了。那時,為了彰顯大乘佛法的難遇、難聞、難解、難信,釋迦佛說了一系列事情。

  佛陀說:“我設(shè)是方便、令得入佛智慧。”我施設(shè)種種方便,象阿含道的方便、聲聞乘的方便,引導(dǎo)你們慢慢進入佛的智慧。

  “未曾說汝等,當(dāng)?shù)贸煞鸬。所以未曾說,說時未至故。”我從來不對你們這些阿羅漢說,你們將來皆當(dāng)作佛。為什么不說,因為時機不到。

  “今正是其時,決定說大乘。”現(xiàn)在正是時候,我決定要說大乘法了。

  “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我以前說的九部法(經(jīng)有十二部,有時也說九部法。九部和十二部意思相同,就是一切佛法),都是隨順眾生根基說的。都不是真實的。

  “入大乘為本,以故說是經(jīng)。”我唯一真實的本意是要你們進入大乘,因此今天要說《法華經(jīng)》。

  “有佛子心凈,柔軟亦利根。”如果有佛子,其心清凈,無有迷惑,無有顛倒,也沒有驕傲、懈怠、以佛法謗佛法這些問題,他就會心意柔軟,就有利根。何謂利根?就是有智慧,聽到大乘了義的佛法能夠信受,不驚不怖。

  “無量諸佛所,而行深妙道。”他們能夠在無量佛國中,行施甚深的妙道,就是行施大乘真實了義之道,亦即凈土法門。

  “為此諸佛子,說是大乘經(jīng)。”我就是為這些佛子,宣說《法華經(jīng)》這部大乘經(jīng)典。

  “我記得如是人,來世成佛道。”這些就是發(fā)大乘心、行深妙道(即是行菩薩道)的人。我一定授記他們來世成佛。這一些人為什么能授記成佛呢?下面這四句偈來了。

  “以深心念佛,修持凈戒故。”這些人能以深心念佛,能修凈戒,本來就有大乘的根性啊!

  “此等聞得佛,大喜充遍身。”好!十八愿就在這里。十八愿就是此等聞得佛,不必系念我國,不必植眾德本,他大喜充遍身。十八愿說:“十方眾生,至心信樂。”他們沒有修眾善,沒有修德本,他們只是“此等聞得佛”,就“大喜充遍身”。這一些是什么人?是“以深心念佛,修持凈戒故”那一類人,他們本來就有大乘的根性啊!所以他才至心信樂,那樣的信,那樣的好樂啊!

  我們看到現(xiàn)在臺灣有些弘揚凈土真宗的人,很瘦,眼很銳利,嘴巴很狠,說我們中國的凈土宗修得不對。他們這樣子是福薄之相,不像是修持凈戒、以深心念佛的人應(yīng)有的反映。這樣的人雖然“此等聞得佛”,然而并沒有“大喜充遍身”。他們雖然說在修十八愿,可是從身相、從心態(tài)上看,都不像是真佛子。我們看其外表,就知道這些人沒有真正的大喜充遍身,不是真正的妙好人。真正的妙好人,必須領(lǐng)解大乘,才能夠聞得佛號,就大喜充遍身,就至心信樂。

  各位,你們有沒有大喜充遍身?如果有,你就當(dāng)生決定往生了呀!為什么這些人聞得佛名就至心信樂或者說大喜充遍身?因為在這以前,他已經(jīng)以深心念佛。什么叫深心念佛?深心念佛就修行大乘,久遠(yuǎn)劫來種善根,或者是已經(jīng)體解彌陀本愿,所以才能“以深心念佛”。這個深心也就是《觀經(jīng)》上所說的“深心、至誠心”。我現(xiàn)在就是拿《法華經(jīng)》解《無量壽經(jīng)》,以經(jīng)解經(jīng),以經(jīng)證經(jīng)。

  如果你能夠聞得佛號,毛孔張豎,歡喜無量,你什么時候念佛能念到這樣,你就決定往生,不需要一心不亂。因為十八愿就是這么說的:“至心信樂,乃至十念。”等一下我還要證明給你看,下至一念,決定往生,意思就是說,一念導(dǎo)歸就往生了,那“一念”名為一念,實際是無量念。也就是當(dāng)你什么時候聞佛名號,大喜充遍身那一剎那啊!一念就永續(xù)不斷了啊!再也沒有退了。你不需要念到一心不亂。我今天念到一心不亂,明天跟別人吵了一架,“完了,我一心又亂了,不能往生了。”這樣叫作懷疑心。你要修的不是要你帶著懷疑心,勤苦修行。只需要你一直體會彌陀的大愿,理解彌陀大愿由大乘佛法來,從大乘佛法了解到彌陀本愿真正在攝受我,你深信不疑,所以大喜充遍身,你就為十八愿所攝。這一念大喜,就是妙好人的歡喜無量。然后這一念永續(xù)不斷。從那時起,你就大事已畢,往生定操左券,完成了,不用再瞎忙了。因為你已經(jīng)念念心大喜充遍身了。特異方便就在這里,完全沒有秘密。它就是大乘佛法。“佛法無二子,唯一大乘法。”佛法沒有第二個孩子,只有一個孩子——大乘法門。凈土法門徹底的是大乘種子。

  講到這里,我很高興,總算把它給講出來了。不過,恐怕你們不會很高興,沒有聽懂。聽不懂沒關(guān)系,慢慢來,因為你知道不懂的地方在哪里,就有救了。以前你們根本不知道凈土法門在哪里嘛!現(xiàn)在我再經(jīng)典證明來加強你們的信心。

  我說過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都攝受上品生,為什么?我以經(jīng)文一步一步證明給你們看!稛o量壽經(jīng)》下卷說到往生有上、中、下輩,注意,這個“三輩”可不是“三品”,上輩、中輩、下輩不同于《觀經(jīng)》說的上品、中品、下品,這三輩其實都是上品,是上品中的上生、中生、下生。我首先要以經(jīng)文證明:十九愿攝受上輩,二十愿攝受中輩,十八愿攝受下輩。然后證明三輩就是上品的上生、中生、下生。

  請大家翻到《無量壽》三輩往生的地方,經(jīng)文說:“佛告阿難,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國,凡有三輩。其上輩者,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fā)菩提心,一向?qū)D顭o量壽佛,修諸功德,愿生彼國。”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