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香光室(六)
佛言·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應處空閑·舍諸亂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專稱名字·隨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續(xù)·即是念中·能見過去未來現(xiàn)在諸佛。何以故。念一佛功德無量無邊·亦與諸佛功德無二。不思議佛法·等無分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如是入一行三昧者·盡知恒沙諸佛法界無差別相。
釋曰·佛言·法界無差別相者·即十方如來同證真如法身也!法華經》云·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又《金剛經》云·如來者·即諸法如義。此正所謂觀身即實相·觀佛眾生然。欲見阿彌陀佛真如法身者·因是而隨意即見也。入此境界·住此境界·名為入佛知見·住佛知見。亦名入佛正定·住佛正定。會者明入·不會暗入。但肯念念心存至誠·執(zhí)持阿彌陀佛名號。雖愚夫愚婦·可令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何以故。一真法界·本來凡圣共源·生佛同體。若肯至誠念佛·能使?jié)u漸背塵合覺·返妄歸真。如漚入水·天然契合。契合至極·全體周圓。故云·悉具無量功德·無量辯才。觀此更知極樂國土·依正莊嚴·悉皆包含·總在其中·一印印定。雖然現(xiàn)在不見·臨命終時·決定得見。我等現(xiàn)今念佛·如同開池待月·直至滿月當空·池中自然而現(xiàn)。普愿各各信受·幸勿疑焉。
自跋
切念一真覺海·萬德圓融。凡圣共源·生佛同體。是以古人云·眾生現(xiàn)行煩惱·即是諸佛真實智體。誠哉妙言·明徹至矣。若以佛眼觀之·九界眾生·皆在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同入三昧·同成正覺。如來真實果覺·即是眾生清凈本覺。原來皆同一心·究竟無二無別。但以如來往昔因地·歷劫修證·;圓滿·香光充塞·三身四土·莊嚴具足。即土即身·即身即土。身土不二·實相一如。永享妙樂·利濟無窮。眾生無始以來·歷劫昏迷·煩惱惑亂·業(yè)識障蔽。雖在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經塵沙劫·不覺不知。不見如來果覺實相·不蒙如來香光利益。常在六道輪回·受諸苦惱·直至未來·無有停止。譬如眚盲·從來未見天日。雖在天日之下·不蒙光明利益·常受黑暗顛倒墮落之苦·直至終身·無可免離。故我釋迦世尊·大智圓觀·大悲普愍。于三乘教內·諸法門中·特開凈土借果修因仗佛往生一門。教我娑婆末世一切昏迷眾生·聞說西方極樂依正莊嚴。若欲求生彼國·但當生信發(fā)愿·執(zhí)持阿彌陀佛名號·久久持念純熟·自得一心不亂。所言一心不亂者·即教我等正念佛時·念念住在阿彌陀佛圓滿果覺真實心中也。假借阿彌陀佛圓滿果覺真實妙心·含養(yǎng)攝持·心心融合。如水住水·似水合水·久久成片·自然不亂。既得成片不亂·所謂一念全體·全體一念。己心融成佛心·佛心合成己心也。得見如來真實果覺·即見自己清凈本覺。是故經云·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在其前。所言現(xiàn)在其前者·即現(xiàn)在行人清凈本覺心中也。是以傍人不見·唯有行人獨自得見。如果行人凈業(yè)早已成就·則凈土勝境·或在定中·或在夢中·而現(xiàn)生亦可得見【古時甚眾】·非定須臨命終時方能得見也。譬如清水池塘·滿月當空·自然而現(xiàn)·毋用疑矣。又大勢至菩薩云·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所言不假方便·自得心開者·即不假別種方便·只須憶佛念佛·專仗如來福德智慧香光·含養(yǎng)攝持·通身熏照·得佛氣分·能使煩惱業(yè)識漸漸銷融·實相心地自然開通。既得心地開通·當處深入實相·空色圓融·如如不動。是故經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所言入無生忍者·即入實相忍也。親證實相·名得無生。既得無生·具足忍力。良以如來實相果覺·原來廣大無邊·量同法界·名為法界藏身·十方虛空·悉皆包容·攝盡九界眾生·無一不在其中。是以我等無量劫來·常在阿彌陀佛圓滿果覺真實心中·直至于今·本未出離。所謂昔本不出·今亦不入。茍能深信自己現(xiàn)前一念五陰身心·常在阿彌陀佛圓滿果覺真實心中·本來不出不入。而行人念佛之時·念念如是觀照·而念念入佛果覺·住佛正定。既能念念入佛果覺·住佛正定·不求一心而自然一心。何以故。如來圓滿果覺·原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與眾生·同一真實妙心·無二無別。我等欲求一心不亂·當以佛果而為歸宿宗旨。除卻如來圓滿果覺之外·何處更有一心不亂哉。今見許多行人·欲求一心不亂·不識心性路頭·不明歸宿宗旨。只知努力性急·專用自力伏住妄念·希望速得一心。因與佛力不能互相融合·往往急出毛病。甚至無法可想·反謂嘗聞念佛穩(wěn)當·云何佛不護持。正眼觀之·不禁嘆息。不知生佛因心果覺·本來不隔纖毫。行人念佛之時·但能通身放下·念念存誠·執(zhí)持佛名。如水歸水·似水合水。久久純熟·不覺真妄相契·自然心佛一如。當彼之時·唯覺身心安樂·復何毛病之有乎。因是不揣庸愚·只顧利人心切·專按小本《阿彌陀經》及《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兩種意義·于最要緊處·用普通文字·分明解釋·略概披陳·疏通義理·引入佛果·住佛正定。因此二經·專屬定善。對于生佛因心果覺·關系極大·至親至切。然凈土五經·雖則各有闡發(fā)凈業(yè)資糧·補助行人修持之不及。求其機理相契·省力易修·惟此二經·對于末代行人·最合機宜。專仗如來圓滿果覺含養(yǎng)攝持之力·及自己至誠正念安住佛果之力·互相融合。融合至極·凈業(yè)成片。譬如乘輪渡海·既上普度輪船·只須行人自己安心穩(wěn)坐·自然得到彼岸。念佛行人·亦復如是。既入如來圓滿果覺·只須自己定心念佛·自然得到樂邦彼岸。非敢執(zhí)一廢余·取其機理相契·省力易修。其余一切凈土經論·而非不讀。一切散善功德·亦非不修。但隨力隨分·若有能力為之·愈為美上加美·善上加善。若貧乏之士·無力能為·有此定善功德·亦可往生。若定散二善皆無·往生西方便難。所以今人往生·十有七難者·皆由缺乏定善之力·專靠散善功德·信愿回向故也。縱得往生·多屬勉強。古時行人·根機深厚。除散善外·無論修觀·持名·皆能得定。是以千即千生·百即百生。不生則已·生則瑞相昭著·去時自由。今時行人·根機淺薄·定心修觀·十有九難。唯此二種行法·及凈土懺法·智愚皆能。由淺入深·漸獲勝益。但須通身放下·念念存誠·念佛拜佛·久久熏修·頓覺自身如在空中·了無障礙。當彼之時·即已契入如來圓滿果覺·住在如來圓滿果覺真實心中。復如果核·住在果中·自力他力·頓覺親切·內外一如·不出不入。茍能如是熏修至極·更覺內外透徹·全體圓融。此正所謂一心萬法·萬法一心。凡圣共源·生佛同體。一朝娑婆印壞·凈土文成·西方勝境·宛在目前·仗佛神力·彈指即到。方知極樂雖遙·原在阿彌陀佛圓滿果覺大香光室中·不越絲毫。倘讀是書者·常作如是領會·如是熏修·可謂善入如來香光室也。非但慧覺居士刊行是書·歡喜遂愿。則然之愚忱·區(qū)區(qū)所望·而亦且足焉。
時維
民國三十五年三月朔日寄食靈巖粥飯僧了然跋于佛海泉珍桃園之不退關房
附憨山大師念佛三昧銘○念佛念心·念心念佛。佛不外心·心不是物。自性光明·心心照燭。妄想潛蹤·形骸空谷。凈土不離目前·蓮華常襯兩足。何必待死后方生·即現(xiàn)前不出不入。此正普光三昧·只在當人一嗾!疳屧·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同一真如實相·正好其中安心念佛?芍^句句佛號·皆從自性光明流出·照了諸法本來空寂。妄想自然潛蹤·形骸亦如空谷。唯有一句佛號·歷歷分明·如滴水流泉·相續(xù)不斷。雖然身居娑婆·如在凈土。念念安住彌陀圓滿果覺真實心中·不出不入。此正普光三昧·攝盡彌陀三身四土·統(tǒng)在其中。一朝娑婆緣盡·凈土緣熟·極樂勝境·現(xiàn)在目前。此正所謂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也。
附袁母姜太夫人往生記
靈巖山,遇一位陳太太者,湖北人也。近年皈依本寺妙公和尚,現(xiàn)住上海,因厭家居繁雜,有礙修行,常來山上靜居念佛。一日聽然所說念佛功德不可思議,許多愚夫愚婦,一字不識者,平常看他只會念佛,別無所能,到了臨終,他之所能,都現(xiàn)出來。平常許多能文能說者,到了臨終,皆不及他所能也。按此理由,豈是阿彌陀佛愛有偏乎。但不過愚夫愚婦,能念念死心,步步蹋實,專歸一門。如龍入海,漸入漸深,得佛氣分自然無能而能。識得此理,正好念佛也。彼聽此說已,翌日持四照片,對然說云,此我義母袁老太太之玉照也。第一張,我母康健念佛時所攝也。第二張,我母示疾于床時所攝也。第三張,我母將欲西歸,預知時至,沐浴更衣,落發(fā)受戒之后,右脅而臥時所攝也。第四張,我母臨命終時,巍然端坐,口稱佛號,見佛來迎,奄然示寂時所攝也。弟子昨日聞師所說念佛功德不可思議等語者,正與我母種種事實相合也。故今持此照片,特來奉告,請師證明。茲將我母生沒各種事實,恭對師前,略陳如下。我義母袁門姜氏,法名常靜,家住湖北漢口。求皈依于清德法師座下,受五戒于漢口圓照寺中。長齋念佛三十三年,至六十九歲生西。平常修行精進,任其寒暑無間。每早刻定四點鐘起床念佛,日間專常拜佛?v遇三伏汗?jié)?即以海青數(shù)件易之。此乃我母平常修行精進如是也。若見苦人身無衣服,登門乞化者,寧將自身所著而脫與之;蛴鲐毴藷o法度歲,故來母家盜物者,母一面令盜取物,一面向廚盛飯,與盜食飽而去。此乃我母平常給施饑貧如是也。有次在歸元寺,設千僧齋供眾時,應供者,約千余人。聞鍋內所辦,不足贍食,市上小菜,早已收完,無法再辦。母曰,請向鍋內再添三擔水,后眾食之,美味透鮮。此乃我母平常供養(yǎng)僧寶如是也。至民國三十三年正月,母略示微恙。偶然哭曰,漢口有大災難。家人詢之,我們怕不怕乎。母曰,我們不甚要緊,人民痛苦難堪。至四月初十后,將欲西歸,親見西方三圣來迎,母知西歸時至。囑曰,汝等速去佛堂燒香,佛來迎我,我要去了。家人云,老太太,既歸西方去,須請阿彌陀佛,擇一好日期。今天日子平常,不必去也。母曰,我知道。越數(shù)日,母曰,汝等害了我,這幾天,阿彌陀佛不來也。家人云,老太太,心莫急,到了西歸時至,佛必再來迎接也。至次日,母曰,我愿要坐缸,缸內要放燈草松香,趕快與我一一辦好。彼時恰被日兵擾亂,百行罷工,市上獨有一口劣貨缸,雖已買好,抬未至家,母曰,汝等快接缸。家人云,缸未至。母曰,云何與我買此劣貨缸。少頃,數(shù)物皆至,家人視之,果然劣貨。母又曰,云何與我買此碎燈草。家人云,是整一捆。母曰,汝不信,拆開看。家人拆開,果是碎者。此乃我母將終心靈格物如是也。至十七早,母曰,我愿要落發(fā),汝等速去歸元寺,請首座和尚來,與我說戒。又曰,汝等速燒檀香水來,為我沐浴。至沐浴更衣畢,首座和尚至,為母落發(fā),授沙彌戒。母受戒已,即右脅而臥。此乃我母將終身奉戒律如是也。至二十早,母曰,我今日要歸西方去了,汝等速去歸元寺,請首座和尚領諸師來,助我歸西。至八點鐘,首座和尚領諸師至,母命扶端坐椅上,雙足跏趺,胸佩戒牒,手持數(shù)珠。母曰,將布枕來,墊在背面。復因眾人遮路,母面帶憂容。眾云,我等中間讓開。母喜曰,阿彌陀佛,與諸圣眾,早已來了,汝等勿哭,與我念佛。說畢,自稱佛號數(shù)聲,眾同稱佛號。至十點鐘,母奄然示寂,如入禪定。此乃我母末后安然歸西如是也。至翌日,十點鐘,裝缸時,端然如故;鸹,送葬念佛者,約千余人,莫不嘆為希有也。收靈骨時,骨帶金黃色,得淡白色舍利,大小共七粒。最希有者,母裝缸時,身穿海青灰色。至化身后,拾出海青角四條,變成青色,邊上線珠累累,雪白分明,人人兩手對拉,則不斷也。至三十三年冬,國軍將復,果然漢口遍地皆炸,人民房屋將盡,獨我母家,安然無殃。回思我母預言,纖毫無差。正炸之時,有人看見三彈,落我母房。其人撫掌嘆曰,可惜陳太太一個好人,這也完了。后探詢之,始知分落傍屋焉。識者莫不嘆云,皆由袁老太太昔日道行所感,佛力所加,此乃我母身后靈感護持如是也。然欣聞之下,不勝欽佩。敬按袁太夫人,身后得白色舍利七粒者,即表生平戒行清潔,道心堅固也;鸹,得海青角四條不壞者,即表生平道行精進,勤苦修持也。病中瓦缸燈草,自未親見,尚能分明了了者,足證心如清水,有物皆現(xiàn)也。昔日添水代齋,美味透鮮者,此乃誠心所感,愿力所成也。將終落發(fā),虔受沙彌戒法者,正合《十六觀經》,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也。按此各種表現(xiàn)之瑞相,末法時代,堪稱希有。況值時局,正當紊亂,人心惶惶,驚恐不安。臨命終時,尚能端坐念佛,見佛來迎,安詳西歸者,愈為難得之難得也。彼以智人自命,譏誚愚人念佛者,觀此而寧不愧死耶。然本非讀書文人,從不與人錄傳記,此亦非陳太太有意請然所錄也。因觀彼照片,現(xiàn)出實憑確據(jù),恰與陳太太所述各種事實相符,毋容纖毫擬議。令人不覺自然感動,羨慕不已。較之許多虛言裝飾者,彼此天淵相隔也。況陳太太,常來山上念佛,一住數(shù)月,人人知其道心真切,語無虛妄。即此種種實事,亦從未對人說過。因日前聽然所說,恰與彼母種種事實相合,心即感動,故特來相告。然思此來因,希奇罕有。想必由袁老太太冥中所加,道力所使,假借因緣湊合,成斯往生傳記。故此援筆敬錄陳太太所述各種事實,與袁太夫人臨終念佛坐脫攝影,一并登于弘化月刊,以公同志。俾見聞者,作增上緣。愿諸同倫,讀是錄者,留神觀察,深注意焉。
民國三十六年臘月釋迦世尊成道日寄食靈巖粥飯僧了然敬錄于佛海泉珍桃園之不退關房
附瞻拜舍利功德偈
諸同倫 瞻舍利 百千劫 難遭遇 佛菩薩 大慈悲 降五色
真舍利 令瞻拜 開心地 遠塵勞 入佛智 若恭敬 身頂禮
口贊嘆 心歡喜 消業(yè)障 增福慧 此果報 唯佛知 若念佛
心常憶 轉業(yè)識 成佛智 感佛迎 到蓮池 蓮華開 上品位
純妙樂 難思議 隨佛學 永不離 得忍后 運悲智 度眾生
同歸西 ;蹐A 證菩提 瞻舍利 益如是 愿同倫 深注意
附西方安樂歌十首
勸同倫,悉念佛,出聲默念皆可得。
念時專用至誠心,漸能背塵而合覺。
放四大,莫把捉,真實心中好安著。
淵深似海妙難酬,即是彌陀大圓覺。
教正念,須惺覺,切莫昏沉亂走作。
念念安住真實心,決定命終生極樂。
感佛迎,離五濁,七寶池中蓮華托。
蓮華開后入圣流,常隨海眾親佛學。
黃金地,七寶閣,迦陵頻伽并孔雀。
諸寶行樹悉莊嚴,華果鮮明焰灼灼。
聞異香,聽天樂,空中寶網(wǎng)多鈐鐸。
微風吹動悉鏗鏘,頓忘身心真安樂。
飲醍醐,啜酥酪,食時自然七寶缽。
珍饈百味隨意嘗,不須便利無穢濁。
七珍池,甚寬廓,諸天人民共澡浴。
溫冷淺深隨所需,金沙布底絕塵腳。
欲遠行,用神足,任意供養(yǎng)十方佛。
縱橫飛行無障礙,須臾遍歷萬億國。
證法身,真廣博,十方剎土盡包卻。
分身無數(shù)坐道場,普度眾生成正覺。
附唐有綱居士來書
了然老師慈鑒。拜肅者,每讀大著《入香光室》一書,未嘗不撫卷而長嘆也。蓋世之學者,以其卷云掃霧之力,戴晦追曦之勤,日進月貯之功,竭見窮聞之智。終留滯乎玄異,或止跡乎化城者,恨不能接其端霓,破其狹見也。
老師婆心弘切,廣濟有情。震希世之奇音,成出格之杰作。洋洋巨述,如奇華異草,滿目光輝。因是文彩乍吐,恍若佛地先成。復如寶華初開,異香普聞十方。故舉世爭觀,天神側聽,大圣降瑞,舍利繽紛。其方出也,如上弦之新月,足破幽昏于長夕。既行世也,似中晝之朗日,更放光耀于大千。疑古宿之再來,續(xù)慧燈于今日。行使南浮提上,梵聲遍聞。想見西土池中,蓮華競出。喜智愚之共持,嘆明暗之等受。圓光遍照,身同皓月之瑩。性香普熏,心逾太虛之量。綱初居學地,幸未退席,今讀鴻文,暢開下懷。智如火發(fā),擬燒煩惱之林;廴袅窃,頓醒當頭之喝。來日有緣,則金剛座下,定當趣拜 尊前。神若可教,則白雪地中,敬乞安予心源。專此肅呈,恭候 玉音,健樂綏祥,至敬 無上。
民國三十六年、寒露。弟子唐有綱、投地拜下述。
- 佛說無量壽經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一)
- 華嚴經要解(1)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
- 大般涅槃經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大師全集-觀經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白話文(三)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卷上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 第一講
- 心經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是指哪三經?主要內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阿彌陀經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 大般涅槃經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表解
- 《悲華經》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導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的理論和實踐
- 當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