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三【五】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三【五】

  阿難。汝更聽此只陀園中。食辦擊鼓。眾集撞鐘。鐘鼓音聲。前后相續(xù)。于意云何。此等為是聲來耳邊。耳往聲處。阿難。若復(fù)此聲。來于耳邊。如我乞食室羅筏城。在只陀林。則無有我。此聲必來阿難耳處。目連迦葉。應(yīng)不俱聞。何況其中一千二百五十沙門。一聞鐘聲。同來食處。若復(fù)汝耳。往彼聲邊。如我歸住只陀林中。在室羅城。則無有我。汝聞鼓聲。其耳已往擊鼓之處。鐘聲齊出。應(yīng)不俱聞。何況其中象馬牛羊。種種音響。若無來往。亦復(fù)無聞。是故當知聽與音聲。俱無處所。即聽與聲。二處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你聽到這只陀園里,擊鼓吃飯,敲鐘集合,鐘鼓的聲音前后相續(xù)綿延不絕,這是什么意思?這個情形,是聲音向耳朵這里傳來,還是耳朵向聲音靠去?阿難,如果這聲音是傳到耳朵這邊,而這就像我正在城里化緣乞食,這只陀林里就沒有我,那么,這個聲音一定只會傳到阿難的耳朵這里,目腱連、迦葉不會同時聽到這個聲音,但是為什么這里的一千二百五十個沙門一聽到鐘聲都來吃飯呢?如果你的耳朵是向聲音那聽過去,這就像我已經(jīng)返回了只陀林,城里并沒有我。你聽到鼓聲,你的耳朵已經(jīng)往擊鼓的地方去了,那么,當鐘聲和鼓聲一齊響起時,你就不能同時聽到它們,更不用說能夠同時聽到象、馬、牛、羊等的聲音。如果沒有聲音和聽聞的一來一往,也就沒有了聽聞。所以應(yīng)當知道,聽聞和聲音都沒有安住的處所,這就是說,聽和聲這兩處只是虛妄,既不是因緣和合而生,也不俱備自在自為的本性。

  阿難。汝又嗅此爐中栴檀。此香若復(fù)然于一銖。室羅筏城四十里內(nèi)。同時聞氣。于意云何。此香為復(fù)生栴檀木。生于汝鼻。為生于空。阿難。若復(fù)此香。生于汝鼻。稱鼻所生。當從鼻出。鼻非栴檀。云何鼻中有栴檀氣。稱汝聞香。當于鼻入。鼻中出香。說聞非義。若生于空?招猿:恪O銘(yīng)常在。何藉爐中。爇此枯木。若生于木。則此香質(zhì)。因爇成煙。若鼻得聞。合蒙煙氣。其煙騰空。未及遙遠。四十里內(nèi)。云何已聞。是故當知。香鼻與聞。俱無處所。即嗅與香。二處虛妄。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阿難,你嗅聞到這個爐中燒的檀香,如果再燒上一爐,它的香味就會彌漫在室羅筏城方圓四十里內(nèi),人們都能夠同時聞到香味,這是什么意思?香味是從檀木里生出來的,還是從你的鼻子里生出來的,或者是從空無里生出來的?阿難,如果香味從你鼻子里生出來,那么依鼻而出,香味就應(yīng)當在鼻子里,然而鼻子不是檀木,它怎么會有檀香味呢?如果說是你聞到了香味,香味就應(yīng)當從外面進入鼻子,然而是你的鼻子里有香味,說你是聞到香味就不對了。如果說香味從空無里生出,那么,空無是恒常不變的,香味也應(yīng)當是常在的,為什么又要用鼎爐來燃燒檀木以使它產(chǎn)生香味呢?如果香味從檀木里生出,那么,香味是因為燃木成煙,鼻子才聞到的,而那朦朧的煙氣在空中繚繞但并沒有多遠,這室羅筏城方圓四十里內(nèi)怎么都能聞到呢?所以,應(yīng)當知道,香味、鼻子、嗅聞,它們都沒有安住的處所。這就是說,嗅聞和香味這兩處只是虛妄,既不是因緣和合而生,也不俱備自在自為的本性。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