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修證指要 三 如何是修道人
僧問:“如何是修道?”曰:“道不屬修,若言修得,修成還壞,即同聲聞,若言不修,即同凡夫。”
又問:“作何見解,即得達(dá)道?”祖曰:“自性本來具足,但於善惡事中不滯,喚作修道人。取善捨惡,觀空入定,即屬造作。更若向外馳求,轉(zhuǎn)疎轉(zhuǎn)遠(yuǎn)。但盡三界心量。一念妄心,即是三界生死根本。但無一念即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無上珍寶。無量劫本,凡夫妄想,諂曲邪偽,我慢貢高,合為一體。故經(jīng)云:‘但以眾法,合成此身。’”
“起時唯法起,滅時唯法滅。此法起時,不言我起,此法滅時,不言我滅。前念后念中念,念念不相待,念念寂滅,喚作海印三昧,攝一切法。如百千異流,同歸大海,都名海水。住於一味即攝眾味,住於大海即混眾流。如人在大海中浴,即用一切水。”
“所以聲聞悟迷,凡夫迷悟。聲聞不知圣心,本無地位、因果、階級、心量、妄想、修因、證果,住於空定,八萬劫、二萬劫,雖即已悟,悟已劫迷。諸菩薩觀如地獄苦,沈空滯寂,不見佛性。”
“若是上根眾生,忽爾遇善知識指示,言下領(lǐng)會,更不歷於階級地位,頓悟本性。故經(jīng)云:‘凡夫有反覆心而聲聞無’也。對迷說悟,本既無迷,悟亦不立。一切眾生從無量劫來,不出法性三昧,長在法性三昧中著衣、吃飯、言談、只對。六根運用,一切施為,盡是法性。”
“不解返源,隨名逐想,迷情妄起,造種種業(yè)。若能一念返照,全體圣心。汝等諸人,各達(dá)自心,莫記吾語。”(下略)
(錄自《江西馬祖道一禪師語錄》、卍續(xù)藏一一九·八一一)
圣嚴(yán)識馬祖道一(西紀(jì)七O九——七八八)俗姓馬,出生於四川省的成都地方,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知能過其鼻。自幼出家,於開元年間(七一三——七四一)習(xí)定於南岳的傅法院,遇慧能的弟子懷讓禪師,知道一為法器,見他坐禪,便問:“大德坐禪,圖什么?”道一說:“圖作佛。”懷讓便取一塊磚頭在道一的庵前磨。道一問:“磨磚作什么麼?”懷讓說:“磨磚作鏡子。”道一問:“磨磚豈能成鏡?”懷讓反問:“那末大德坐禪豈能成佛?”道一問:“如何即是?”懷讓說:“如牛駕車,車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道一無對。懷讓告訴他:“汝為學(xué)坐禪?為學(xué)坐佛?若學(xué)坐禪,禪非坐臥;若學(xué)坐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yīng)取捨。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zhí)坐相,非達(dá)其理。”道一聽后,如飲醍醐。(《馬祖語錄》、卍續(xù)藏一一九·八一O)
馬祖開悟后,侍奉懷讓十年,而到江西省南康龔公山,盛宏禪法。曾住乾州、洪州、虎州,或山或廓,廣開法筵,接引禪眾,於是,四方學(xué)者云集,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為一方宗主。故有西天的般若多羅,早就對他的師父懷讓預(yù)言:“汝足下出一馬駒,蹋殺天下人。”迄至今日,中國、日本的禪宗,仍多是出於馬祖的系統(tǒng)。
馬祖的“不假修道坐禪”的思想,是從懷讓所示“禪非坐臥”及“坐禪豈能成佛”的觀念而來。再向上推究,其根源則為六祖慧能於《壇經(jīng)》第九章所云:“道由心悟,豈在坐也。金剛經(jīng)云:‘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是如來清凈禪。”也可以說,這是他們祖、父、子三代共通的準(zhǔn)則。
但是,像這樣的不修道、不坐禪,而只須大善知識來給予指示開悟的頓超法門,實如其所言,只有“上根眾生”始得,對於中下根器的學(xué)者,往往會因受到“不修、不坐”的觀念所影響,卻忘記了自己是什么樣的根器,以致將“污染”的生死心,不成了馬祖所說的“平常心”。
- 上一篇:禪門修證指要 心要
- 下一篇:禪門修證指要 二 即心即佛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dá)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