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典藏 >

古尊宿語錄 第十六卷

  古尊宿語錄 第十六卷

  ○云門(文偃)匡真禪師廣錄中 (門人明識大師賜紫守堅集)

  △室中語要

  師示眾云:“盡十方世界乾坤大地。以拄杖一畫百雜碎。三乘十二分教達磨西來。放過即不可。若不放過。不消一喝。”

  師示眾云:“西天二十八祖唐土六祖天下老和尚?傇谥粽阮^上。直饒會得。倜儻分明。敗在半途。若不放過。盡是野狐精。”

  師一日云:“古來老宿。皆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談。隨語識人。若是出草之談。即不與么?若與么便有重話會語。不見仰山和尚問僧:‘近離甚處。’僧云:‘廬山。’仰山云:‘曾游五老峰么?’僧云:‘不曾游。’仰山云:‘庠梨不曾游山。’”師云:“此語皆為慈悲之故,有落草之談。”

  師有時云:“若言即心即佛。權(quán)且認(rèn)奴作郎。生死涅槃。恰似斬頭覓活。若說佛說祖。佛意祖意大似將木槵子換卻你眼睛相似。”

  舉古云:“聞聲悟道見色明心。”師云:“作么生是聞聲悟道見色明心?”乃云:“觀世音菩薩將錢來買胡餅。”放下手云:“元來敗是饅頭。”

  師有時云:“燈籠是你自已。把缽盂鼻飯。飯不是你自已。”有僧便問:“飯是自已時如何?”師云:“者野狐精三家村里漢。”復(fù)云:“來來不是你道飯是自己?”僧云:“是。”師云:“驢年夢見三家村里漢。”

  師有時云:“真空不壞有。真空不異色。”僧便問:“作么生是真空?”師云:“還聞鐘聲么?”僧云:“此是鐘聲。”師云:“驢年夢見么?”

  舉疏山和尚問僧:“什么處來?”僧云:“嶺中來。”山云:“曾到雪峰么?”僧云:“曾到。”山云:“我已前到時是事不足。如今作么生?”僧云:“如今足也。”山云:“粥足飯足?”僧無語。師云:“粥足飯足。”

  舉孚上座參雪峰。峰聞乃集眾。孚到法堂上顧視。雪峰便下看。知事明日卻上禮拜云:“某甲昨日觸忤和尚。”峰云:“知是般事便休。”時有僧問師:“作么生是觸忤和尚處。”師便打。

  舉僧問資福:“古人拈槌豎拂意旨如何?”福云:“古人與么那。”僧云:“拈槌豎拂又作么生?”福便喝出。師云:“古人是什么眼目。”僧云:“和尚作么生?”師云:“驢年會么?”僧無對。師復(fù)召僧:“來來。”僧近前。師以拂子驀口打。

  舉三平頌云:“即此見聞非見聞。”師云:“喚什么作見聞。無余聲色可呈君。”師云:“有什么口頭聲色。個中若了全無事。”師云:“有什么事。體用無妨分不分。”師云:“語是體,體是語。”復(fù)拈起拄杖云:“拄杖是體。燈籠是用。是分不分?不見道。一切智智清凈。”

  舉一宿覺云:“幻化空身即法身。”師拈起拄杖云:“盡大地不是法身。”

  舉僧問趙州:“某甲乍入叢林。乞師指示。”州云:“吃粥了也未?”僧云:“吃粥了也。”州云:“洗缽孟去。”師云:“且道有指示無指示。若道有指示。向他道什么?若道無指示。者僧何得悟去?”

  舉僧問雪峰:“乞師指示。”峰云:“是什么?”其僧于言下大悟。師云:“雪峰向伊道什么?”

  師有時云:“平地上死人無數(shù)。過得荊棘林是好手。”僧云:“與么則堂中第一座有長處也?”師云:“蘇嚕蘇嚕。”

  舉無情說法,忽聞鐘聲云:“釋迦老子說法也。”驀拈起拄杖問僧:“者個是什么?”僧云:“拄杖子。”師云:“驢年夢見。”

  師一日云:“三家村里賣卜。東卜西卜忽然卜著也不定。”僧便問:“忽然卜著時如何?”師云:“伏惟。”

  師有時云:“大用現(xiàn)前不存軌則。”僧便問:“如何是大用現(xiàn)前。”師乃拈拄杖高聲唱云:“釋迦老子來也。”

  師有時以拄杖打火綢一下。大眾眼目定動。師乃云:“火綢勃跳上三十三天。見么見么?”眾無語。師云:“無智人前莫說。打你頭破百裂。”

  師有時云:“看看法身變作燈籠。超佛越祖之談従你腳跟下過也。”僧云:“腳跟下認(rèn)得時如何?”師云:“鈍置殺我。”僧云:“與么則迥然不在者里也?”師云:“十萬八千。”

  舉脖山語云:“光境俱忘復(fù)是何物?”師云:“直饒與么道。猶在半途。未是透脫一路。”僧便問:“如何是透脫一路?”師云:“天臺華頂趙州石橋。”

  舉仰山云:“如來禪即許師兄會。”僧便問:“如何是如來禪?”師云:“上大人。”又拈起扇子云:“我喚作扇子。你喚作什么?”僧無語。師云:“扇于上說法。燈籠里藏身。作么生?”僧卻問:“如何是和尚禪?”師叱云:“元來敗在者里。”

  舉雪峰喚僧近前來。僧近前。峰云:“去。”師舉了問僧:“你作么生道得叉手句。你若道得叉手句。即見雪峰。”

  舉三祖云:“一心不生萬法無咎。”師云:“敗者里悟了。”乃拈起拄杖云:“乾坤大地有什么過?”舉一宿覺云:“一切數(shù)句非數(shù)句。與吾靈覺何交涉。”師云:“行住座臥不是靈覺。喚什么作數(shù)句?”

  舉脖山云:“光境俱忘復(fù)是何物?”師云:“東海里藏身。須彌山上走馬。”復(fù)以拄杖打床一下。大眾眼目定動。乃拈拄杖趁散云:“將謂靈利者漆桶。”

  舉僧問乾峰:“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未審路頭在什么處?”峰以拄杖劃云:“在者里。”師拈起扇子云:“扇子勃跳上三十三天。筑著帝釋鼻孔。東海鯉魚打一棒。雨似盆傾相似。會么?”

  師有時云:“諸方拈槌豎拂云會么?”但云:“莫壓良為賤。”卻云:“是是。”待伊擬議便打。

  舉教云:“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乃拈起拄杖云:“重多少?”僧云:“半斤。”師云:“驢年夢見。”

  舉夾山語云:“百草頭上薦取老僧。”師合掌云:“不審不審。”又以拄杖指露柱云:“夾山變作露柱也。看看。”

  舉仰山問僧:“近離甚處?”僧云:“向南。”山拈起拄杖云:“彼中還說者個么?”僧云:“不說。”山云:“不說者個。還說那個么?”僧云:“不說。”山召大德參堂去。其僧便去。山復(fù)召其僧。僧應(yīng)諾。山云:“近前來。”僧近前。山便打。師云:“仰山若無后語。爭識得人。”

  舉雪峰喚僧近前來。僧近前。峰云:“甚處去?”僧云:“普請去。峰云:“去。”師云:“此是隨語識人。”

  舉參同契云:“回互不回互。”師云:“作么生是不回互。”乃以手指板頭云:“者個是板頭。作么生是回互?”師云:“喚什么作板頭。”

  舉:“見聞覺知無障礙。聲香味觸常三昧。”師云:“一切處不是三昧。行時不是三昧。有處云聲香味觸體在一邊。聲香味觸在一邊。見解偏枯。”

  舉夾山坐次。洞山到來。云:“作么生?”夾山云:“敗與么。”師代洞山云:“不放過又作么生?”代夾山便喝。師又拈夾山云:“敗與么,元來敗在蝦蟆窟里。”又云:“敗與么也難得。”

  舉祖師偈云:“法法本來法。”師云:“行住坐臥不是本來法。一切處不是本來法。敗如山河大地。與你日夕著衣吃飯。有什么過。”又云:“法本法無法。”師拈起拄杖云:“不是本無法。”

  舉傅大士頌云:“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師云:“是你従向北騎一頭水牯牛到這里。”乃拈起拄杖云:“不見道。千頭萬頭到這里但識取一頭。”

  舉寶公云:“如我身空諸法空。千品萬類悉皆同。”師云:“你立不見立行不見行。四大五蘊不可得。何處見有山河大地來。是你每日把缽孟鼻飯。喚什么作飯。何處更有一粒米來。”

  舉:“一切聲是佛聲。一切色是佛色。”師拈起拂子云:“是什么?若道是拂子。三家村里老婆禪也不會。”

  舉南方禪客問國師:“此間佛法如何?”國師云:“身心一如,身外無余。”師云:“山河大地何處有也。”

  師有時云:“要識祖師么?”以拄杖指云:“祖師在你頭上勃跳。要識祖師眼睛么?在你腳跟下。”又云:“這個是祭鬼神茶飯。然雖如此。鬼神也無厭足。”

  師有時云:“若說菩提涅槃?wù)嫒?a href="/remen/jietuo.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解脫。是燒楓香供養(yǎng)你。若說佛說祖。是燒黃熟香供養(yǎng)你。若說超佛越祖之談。是燒碎香供養(yǎng)你。歸依佛法僧下去。”

  師一日拈起拄杖舉教云:“凡夫?qū)嵵^之有。二乘析謂之無。緣覺謂之幻有。菩薩當(dāng)體即空。”乃云:“衲僧見拄杖但喚作拄杖。行但行坐但坐。總不得動著。”

  舉夾山語云:“百草頭上薦取老僧。鬧市里識取天子。”又云:“一塵才起大地全收。”

  舉雪峰云:“三世諸佛向火焰上轉(zhuǎn)大法輪。”師云:“火焰為三世諸佛說法。三世諸佛立地聽。”

  師因吃茶了。拈起盞子云:“三世諸佛聽法了。盡鉆従盞子底下去也。見么見么?若不會。且向多年歷日里會取。”

  舉脖山語云:“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復(fù)是何物?”師云:“盡大地是光。喚什么作自已。你若識得光去。境亦不可得。有什么屎光境。光境既不可得。復(fù)是何物。”又云:“此是古人慈悲之故重話會語。者里倜儻分明去。放過即不可。若不放過。”復(fù)舉手云:“蘇盧蘇盧。”

  舉傅大士云:“禪河隨浪靜。定水逐波清。”師拈拄杖指燈籠云:“還見么?若言見。是破凡夫。若言不見。有一雙眼在。你作么生會?”良久復(fù)拈拄杖云:“盡大地不是浪。”

  師有時拈拄杖打床一下云:“一切聲是佛聲。一切色是佛色。你把缽盂鼻飯時有個缽孟見。行時有個行見。坐時有個坐見。者般底作與么去就。”把棒一時趁散。

  師有時拈起拂子云:“者里得個入處去捏怪也。日本國里說禪。三十三天有個人出來喚云底底。特厙兒。擔(dān)枷過狀。”

  舉古人道:“一處不通兩處失功。兩處不通觸途成滯。”師拈起拄杖云:“山河大地三世諸佛。盡在拄杖頭上。有甚滯礙。如今明也。暗向什么處去。敗者明便是暗。一切眾生敗被色空明暗隔礙。便見有生滅之法。”

  舉一宿覺云:“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師拈起拂子云:“者個是圓光。是色非色。喚什么作色。與我拈將來看。”

  舉夾山云:“百草頭上薦取老僧,鬧市里識取天子。”師云:“蝦蟆入你耳朵里,毒蛇穿你眼睛中。且向葛藤處會取。”

  舉:“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師云:“你若不識。大食國里人。在你眼睫里賣香藥。”

  舉《般若經(jīng)》云:“無二無二分。無別無斷故。”師乃指露柱云:“與般若經(jīng)相去多少?”

  舉經(jīng)云:“經(jīng)書咒術(shù)一切文字語言。皆與實相不相違背。”師拈拄杖云:“者個是什么?若道是拄杖。入地獄。不是拄杖。是什么?”

  師一日拈拂子棗一下云:“日月星辰撲落地上。見么?”良久起身云:“近后突著你眼睛。”

  舉:“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師云:“者個是屋。上頭是天。手里是拄杖。作么生是涅槃門?”

  師有時云:“彈指瘰口揚眉瞬目拈槌豎拂;蚣磮A相。盡是撩鉤搭索。佛法兩字未曾道著。道著即撒屎撒尿。”

  舉瓦官參德山瓦官為侍者。同入山斫木。德山將一碗水與瓦官。官接得便吃卻。山云:“會么?”官云:“不會。”山又將一碗水與瓦官。官接得又吃卻。山云:“會么?”官云:“不會。”山云:“何不成褫取那不會底。”官云:“不會。又成褫個什么?”山云:“子大似個鐵橛。”瓦官住院后。雪峰去訪茶話次。峰云:“當(dāng)時在德山會里。斫木因緣作么生?”官云:“先師當(dāng)時肯我。”峰云:“和尚離先師太早。”其時面前有一碗水。峰云:“將水來。”官便過與雪峰。峰接得便潑卻。師代云:“莫壓良為賤。”

  因齋次。將胡餅一咬云:“咬著帝釋鼻孔。帝釋害痛。”復(fù)以拄杖指云:“在你諸人腳跟下。變作釋迦老子。見么見么?閻羅王聞?wù)f呵呵大笑云:者個師僧相當(dāng)去。不柰你何。若不相當(dāng)?傇谖沂掷。”

  師有時以拄杖打床一下云:“你若是個漢。忽然者里聞聲悟了。一切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有什么過。”

  舉洛浦云:“一塵才起大地全收。”師云:“鳥窠拈布毛。便有人悟去。”

  因吃茶次。舉一宿覺云:“三身四智體中圓。八解六通心地印。師云:“吃茶時不是心地印。”乃拈拄杖云:“且向者里會取。”

  舉僧問雪峰:“如何是觸目菩提。”峰云:“好個露柱。”有處云:“還見露柱么?”師拈起拄杖云:“有底體上會事。見露柱洽喚作露柱。有處道。不見有露柱。見解偏枯。見露柱但喚作露柱。見拄杖但喚作拄杖。有什么過。”

  舉僧問靈云:“佛未出世時如何?”靈云豎起拂子。”僧云:“出世后如何?”云亦豎拂子。師云:“前頭卻實。后底打不著。”又云:“不說出不出。何處有一問時節(jié)。敗如雪峰。夏末于僧堂前坐。眾才集。峰拈起拄杖云:者個為中下根人。便有僧問:‘忽遇上上人來時如何?’峰拈起拄杖。”師云:“我不似雪峰打破狼籍。”僧便問:“未審和尚如何?”師便打。

  舉僧問玄沙:“如何是學(xué)人自已?”沙云:“是你自已。”師云:“沒量大人。被語脈里轉(zhuǎn)卻。”有僧問:“如何是學(xué)人自已?”師云:“忽然路上有人喚衲僧齋。你也隨例得飯吃。”

  師因齋次。拈起胡餅云:“我敗供養(yǎng)江西兩浙人。不供養(yǎng)向北人。”僧云:“為什么敗供養(yǎng)江西兩浙人。不供養(yǎng)向北人?”師云:“天寒日短。兩人共一碗。”

  舉國師云:“南方佛法半生半滅。此間身心一如身外無余?”師云:“喚什么作身心一如。”又云:“汝等要識國師底么?”自代云:“不可辜負(fù)國師去也。”

  舉肅宗帝請國師看戲。國師云:“有什么身心看戲。”帝再請國師云:“幸自好戲。”師云:“龍頭蛇尾。”

  舉國師三喚侍者。侍者三應(yīng)。國師云:“將謂吾辜負(fù)你。誰知你辜負(fù)吾。”師云:“作么生是吾辜負(fù)你處。你若會得。也是無端。”又云:“作么生是侍者辜負(fù)國師處?”師云:“粉骨碎身未報得。”

  舉藥山問僧:“什么處來?”僧云:“湖南來。山云:“洞庭湖水滿也未。”僧云:“未滿。”山云:“許多時雨水。為什么未滿?”云巖代云:“湛湛地。”洞山代云:“什么劫中曾欠少?”師云:“敗在這里。”

  舉雪峰云:“飯籮邊坐餓死人。臨河渴死漢。”玄沙云:“飯籮里坐餓死漢。水里沒頭浸渴死漢。”師云:“通身是飯通身是水。”

  舉僧問資福:“古人拈槌豎拂意旨如何?”福云:“嗄。”師云:“雪上加霜。”

  舉僧問資福云:“如何是一塵入正受?”福作入定勢。僧云:“如何是諸塵三昧起?”福云:“你問阿誰?”師云:“這阿師話墮也不知。”又云:“前頭早是葛藤。”又道:“你問阿誰?”

  舉茱萸上堂云:“你諸人。莫向虛空里釘橛。”時有靈虛上座出眾云:“虛空是橛。”茱萸便打。虛云:“和尚莫錯打某甲。”萸便歸方丈。師云:“矢上加尖。”僧云:“和尚適來與么道那?”師云:“槌鐘謝響。得個蝦蟆出來。”

  舉僧問投子:“密巖意旨如何?”子云:“須是與么人始得。”趙州云:“何不與他本分草料。”師問僧:“作么生是本分草料?”僧?dāng)M議。師便打。

  舉古云:“寂寂空形影。”師展兩手云:“山河大地何處得也。”又云:“一切智通無障礙。”師云:“拄杖走到西天。卻歸新羅國里。”乃敲床云:“這個是你鼻孔。”

  舉僧問夾山:“如何是道?”山云:“太陽溢目。萬里不掛片云。”師云:“不喚作一句。不喚作法身。是什么?”僧問:“如何是學(xué)人自已?”師云:“老僧入泥入水。”僧云:“某甲粉骨碎身去也。”師喝云:“大海水在你頭上。速道速道。”僧無語。師代云:“也知和尚恐某甲不實。”

  師有時云:“直得乾坤大地?zé)o纖毫過患。猶是轉(zhuǎn)句。不見一色始是半提。直得如此。更須知有全提時節(jié)。”

  師有時云:“泡幻同無礙。一切處不是幻。一切處不是無礙。”

  師有時云:“橫說豎說菩提涅槃?wù)嫒?a href="/remen/foxi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佛性?偸窍蛳律塘。直得拈槌豎拂時節(jié)。亦是橫說豎說。對前頭猶較些子。”僧問:“請師向上道。”師云:“大眾久立。速禮三拜。”

  舉崇壽問僧:“還見燈籠么?”僧無語。師代云:“推倒燈籠。”

  舉趙州問僧:“什么處去?”僧云:“摘茶去。”師云:“閉口。”

  舉:“法身說法。青青翠竹盡是法身。未是提綱拈掇時節(jié)。”

  舉:“有為無三世。無為有三世。有為是斷滅法。何處得三世。無為有三世。不是守寂處法。”

  舉:“實學(xué)是葛藤言句。拈槌豎拂時節(jié)。于實學(xué)猶在半途。”

  舉:“三種人。一人因說得悟。一人因喚得悟。第三人見舉便回去。你道。便回去意作么生?”復(fù)云:“也好與三十棒。”

  舉:“法身吃飯。早是剜肉作瘡。將謂合有與么說話。”

  舉僧問云居:“湛然時如何?”居云:“不流。”師云:“不流說什么湛然。”又云:“此是截鐵之言。”

  舉:“藥病相治。盡大地是藥。那個是你自已?”師云:“遇賤即貴。”僧云:“乞師指示。”師拍手一下。拈起拄杖云:“接取拄杖子。”僧接得拗作兩截。師云:“直饒與么,也好與三十棒。”

  舉翠巖夏末上堂云:“我一夏已來與師僧說話?创鋷r眉毛在么?”保福云:“作賤人心虛。”長慶云:“生也。”師云:“關(guān)。”

  師有時云:“不敢望你有逆水之波。且不順?biāo)庖搽y得。”乃舉良遂初參麻谷。谷見來便去鋤草。良遂到鋤草處。谷都不顧。便歸方丈閉卻門。良遂連三日去敲門。至第三日才敲門。麻谷問阿誰。良遂云:“和尚莫瞞良遂。若不來禮拜和尚。洎被經(jīng)論賺過一生。”師云:“便有逆水之波。如今得入是順?biāo)。亦喚作雙放時節(jié)。又云:“麻谷問阿誰。良遂道莫瞞。良遂不是識破麻谷相見時節(jié)。若不來禮拜和尚洎被經(jīng)論賺過一生。亦知有賺人處。自后良遂歸京。辭皇帝及左右街。大師大德再三相留。茶次。良遂云:諸人知處良遂總知。良遂知處諸人不知。”師云:“作么生是良遂知處。”

  舉《心經(jīng)》云:“無眼耳鼻舌身意。”師云:“為你有個眼見。所以言無。不可如今見時不可說無也。然雖如此。見一切有什么過。一切不可得。有什么聲香味觸法?”

  舉“光明寂照遍河沙”問僧:“豈不是張拙秀才語?”僧云:“是。”師云:“話墮也。”

  舉僧辭石霜。霜問:“船去陸去?”僧云:“遇船即船遇陸即陸。”霜云:“我道半途稍難。”僧無語。師代云:“三十年后此話大行。”又云:“臨行一句永劫不忘。”

  舉生法師云:“敲空作響擊木無聲。”師以拄杖空中敲云:“阿耶耶。”又敲板頭云:“作聲么?”僧云:“作聲。”師云:“這俗漢。”又敲板頭云:“喚什么作聲?”

  舉僧問石霜:“教中還有祖師意么?”霜云:“有。”僧云:“如何是教中祖師意?”霜云:“莫向卷中求。”師代云:“不得辜負(fù)老僧。卻向屎坑里坐地作什么?”

  舉石霜云:“須知有教外別傳一句。”僧問:“如何是教外別傳一句?”霜云非句。師云:“非句始是句。”

  舉洞山云:“須知有佛向上事。”僧問:“如何是佛向上事?”山云非佛。師云:“名不得狀不得。所以言非。”

  舉洞山云:“塵中不染丈夫兒。”師云:“拄杖但喚作拄杖。一切但喚作一切。”

  舉:“法身清凈一切聲色盡是廉纖語話。不涉廉纖作么生是清凈?”又云:“作么生是法身?”師云:“六不收。”又云:“三十三天二十八宿。”

  舉古云:“如我身空諸法空。千品萬類悉皆同。”師云:“身不可得一。切諸法豈是有也。所以古人道。無情有佛性。”又云:“無情不喚作法身說法。”

  師有時云:“光不透脫有兩般病。一切處不明。面前有物是一。又透得一切法空。隱隱地似有個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脫。又法身亦有兩般病。得到法身。為法執(zhí)不忘已見猶存。坐在法身邊是一。直饒透得法身去。放過即不可。子細(xì)點檢來。有什么氣息。亦是病。”

  舉僧問國師:“如何是本身盧舍那?”國師云:“與老僧過凈瓶來。”僧取凈瓶至。國師云:“卻安舊處著。”僧送安舊處。又來問:“如何是本身盧舍那?”國師云:“古佛過去久矣。”師云:“無耪跡。”

  舉僧問灌溪:“久向灌溪。到來敗見個漚麻池。”溪云:“你敗見漚麻池。且不識灌溪。”僧云:“如何是灌溪?”溪云:“劈箭急。”師云:“何不與第一機只對。”

  舉韋監(jiān)軍見帳子畫牛抵樹。問僧:“牛抵樹樹抵牛?”無對。師代云:“歸依佛法僧。”

  舉老宿問僧:“聞?wù)f雪峰有球子話是不。”僧云:“不見說著。”宿云:“聞?wù)f有。”僧云:“敗是師僧亂舉。”宿云:“不亂舉底事作么生?”無對。師代云:“某甲新到未曾參堂。”

  舉佛問外道:“汝義以何為宗。”師代外道云:“者老和尚我識得你也。”外道云:“以一切不受為宗。”代佛云:“放過一著。”佛云:“汝以一切不受為宗耶?”代外道云:“者瞿曇莫教失卻問。”

  舉雪峰云:“盡大地是你。將謂別更有?”師云:“不見《楞嚴(yán)經(jīng)》云:‘眾生顛倒迷已逐物。若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

  舉教云:“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師云:“見定如今說話。何處有說不說。不見道。去不到去來不到來。舉一切真如含一切?”師云:“喚什么作山河大地。”又云:“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

  師或拈拄杖示眾云:“拄杖子化為龍。吞卻乾坤了也。山河大地甚處得來。”

  師或畫圓相云:“還有人出得么?”

  舉教云:“是法住法位。世間常住。”師云:“釋迦老子甚處去也。”

  舉僧問投子:“如何是此經(jīng)?”子云:“《維摩》,《法華》。”又問:“塵中不染丈夫兒時如何?”子云:“不著。”師云:“不喚作法身。不喚作第一義。亦為說法亦為說真空。”

  師因齋次。拈起匙箸云:“我不供養(yǎng)南僧。敗供養(yǎng)北僧。”時有僧問:“為什么不供養(yǎng)南僧?”師云:“我要鈍置伊。”僧云:“為什么敗供養(yǎng)北僧?”師云:“一箭兩垛。”有僧拈問:“敗如前意作么生?”師云:“好即同榮。”

  師或時以拄杖打露柱一下云:“三乘十二分教。說得著么?”自云:“說不著。復(fù)云:“咄者野狐精。”僧問:“敗如師意作么生?”師云:“張公吃酒李公醉。”

  舉古云:“有驚人之句。”僧問:“如何是驚人之句?”師云:“響。”

  舉國師云:“語漸也返常合道。論頓也不留耪跡。”師云:“拈槌豎拂彈指時節(jié)。若檢點來。也未是無耪跡。”

  師有時拈拄杖云:“乾坤大地。殺活總在這里。”僧便問:“如何是殺?”師云:“七顛八倒。”僧云:“如何是活?”師云:“要作飯頭。”僧云:“不殺不活時如何?”師便起云:“摩訶般若波羅蜜。”

  師有時云:“遇人即途中受用。”乃拈起拄杖云:“拄杖不是途。說話不是途。”

  舉:法身吃飯,幻化空身即法身。”師云:“乾坤大地何處有也。物物不可得。以空鼻空。若約點檢來。將謂合有與么說話。”

  舉:“應(yīng)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師曰:“應(yīng)化之身說。即是法身說。亦喚作覿體全真。以法身吃法身。”又云:“飯不是法身。拄杖不是法身。”

  師有時云:“宗門七縱八橫。殺活臨時。”僧便問:“如何是殺?”師云:“冬去春來。”僧云:“冬去春來時如何?”師云:“橫擔(dān)拄杖東西南北一任打野榸。”

  示眾云:“任你橫說豎說。未是宗門苗裔。若據(jù)宗門苗裔。是甚熱碗鳴。三乘十二分教說夢。達磨西來說夢。若有老宿開堂為人說法。將利刀殺卻百千萬個。有什么過。”又云:“將謂合有與么說話底道理。”

  師一日云:“拈槌豎拂彈指揚眉一問一答。并不當(dāng)向上宗乘。”僧便問:“如何是向上宗乘?”師云:“地下閻浮。大家總道得。敗如鬧市里坐朝時。豬肉案頭茅坑里蟲子。還有超佛越祖之談么?”僧云:“有底不肯。”師云:“有底不肯。不可商量時便有。不商量時便無也。若約那個語話。體上會事。直言未到。見解偏枯。”

  師有時云:“我尋常道。一切聲是佛聲。一切色是佛色。盡大地是法身。枉作個佛法中見。如今見拄杖但喚作拄杖。見屋但喚作屋。”

  師有時云:“作而無作用而無用。”乃拈起拄杖云:“不是用而無用。喚什么作拄杖?”

  舉丹霞云:“百骸俱潰散。一物鎮(zhèn)長靈。”師云:“拄杖不可不靈也。喚什么作百骸。甚處得來。”

  舉:“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師云:“拄杖不是無為法。一切不是無為法。”

  舉志公云:“雞鳴丑。一顆圓光明已久。”師云:“腦后即不問你。三千里外道將一句來。”

  舉睦州喚僧:“趙州吃茶入水之義。雪峰輥球。歸宗拽石。經(jīng)頭以字。國師水碗。羅漢書字。諸佛出身處。東山水上行?偸窍蛏蠒r節(jié)。”

  示眾云:“直得觸目無滯。達得名身句身一切法空。山河大地是名。名亦不可得。喚作三昧性海俱備。猶是無風(fēng)匝匝之波。直得忘知于覺。覺即佛性矣。喚作無事人。更須知有向上一竅在。”

  師有時云:“一切處無不是說法。打鐘打鼓時不可不是。若與么一切處亦不是有。一切處亦不是無。”又云:“不可說時即有。不說時便無也。若約提唱即未在。為人門中即得。”

  舉:“生死涅槃合成一塊。”乃拈起扇子云:“是什么?不是合成一塊。得與么不靈利。直饒與么,也是鬼窟里作活計。”

  舉:“僧問南泉。牛頭未見四祖時。為什么百鳥銜花獻。泉云:步步蹋佛階梯。僧云:見后為什么不銜花獻?泉云:‘直饒不來。猶較王老師一線道。’”師云:“南泉敗解步步登高。不解従空放下。”僧云:“如何是步步登高?”師云:“香積世界。”僧云:“如何是従空放下?”師云:“填溝塞壑。”

  師有時云:“若問佛法兩字。東西南北七縱八橫。朝到西天暮歸唐土。雖然如此。向后不得錯舉。”

  舉祖師偈云:“心隨萬境轉(zhuǎn)。轉(zhuǎn)處實能幽。”僧問:“如何是轉(zhuǎn)處實能幽?”師云:“吃嘹舌頭。老僧倒走三千里。”又問:“如何是隨流認(rèn)得性?”師云:“饅頭ボ子。摩訶般若波羅蜜。”

  舉玄沙與韋監(jiān)軍茶話次。軍云:“占波國人語話稍難辨。何況五天梵語。還有人辨得么?”玄沙提起代子云:“識得這個即辨得?”師云:“玄沙何用繁辭。”又云:“適來道什么?”又云:“有什么難辨。”

  舉古人云:“以空名召空色。”師云:“拄杖不是空名。召得不是空色。喚什么作拄杖。不是空名。”

  因南泉示眾云:“自小養(yǎng)一頭水牯牛。擬向溪東放。不免食他國王水草。擬向溪西放。不免食他國王水草。不如隨處納些些他總不見。”復(fù)有僧舉似師。師云:“南泉水牯牛。隨處納些些。你道在牛內(nèi)納牛外納。直饒你向這里說得納處分明。我更問你。索牛在后。長慶云:你道古人前頭為人后頭為人。”

  舉王大王向雪峰道:“擬葢一所佛殿去如何?”峰云:“大王何不葢取一所空王殿。”大王云:“請師樣子。”峰展兩手。師云:“一舉四十九。”

  舉報慈贊龍牙偈云:“日出連山月圓當(dāng)戶。不是無身不欲全露。”有僧問:“請師全露。”龍牙撥開帳子云:“還見么?”僧云:“不見。”牙云:“將眼來。”后報慈聞舉云:“龍牙敗道得一半。”師令僧舉:“我與你道。”其僧便舉。師云:“我不妨與你道。”

  師有時云:“諸方盡向繩墨里脫出。我者里即不然。”僧問:“未審和尚如何?”師云:“草鞋三十文買。”

  舉:“攬真成立色相宛然。一切法不遷。”僧便問:“作么生是不遷?”師云:“還見燈籠么?”僧云:“見。”師云:“靜處薩婆訶。”

  示眾云:“你等諸人。每日上來下去。問訊即不無。若過水時將什么過?”有久住僧對云:“步。”師深喜之。

  舉僧辭大隨。隨問:“什么處去?”僧云:“峨嵋禮拜普賢去。”隨拈起拂子云:“文殊普賢總在者里。”其僧畫一圓相。拋向背后。卻展兩手。隨云:“侍者將一貼茶來與者僧。”師舉了云:“我即不與么。”有僧云:“和尚又如何?”師云:“西天斬頭截臂。者里自領(lǐng)出去。”

  舉黃檗一日舉手作捏勢云:“天下老和尚總在者里。我若放一線道。従汝七縱八橫。若不放過,不消一捏。”僧問:“放一線道時如何?”檗云:“七縱八橫。”又問:“不放過不消一捏時如何?”檗云:“普。”復(fù)有僧問師:“如何是七縱八橫?”師云:“念老僧年老。”僧云:“如何是普?”師云:“天光回照。”僧云:“如何是天光回照?”師云:“骼縮少人知。”

  師有時云:“一顆圓光明已久。還有人問么?”僧便問:“如何是一顆圓光明已久?”師云:“西天斬頭截臂。”又云:“除卻須彌山。拈卻佛殿脊。”

  師一日披袈娑云:“我抖擻法身也。總無對。”師云:“汝問我。”僧便問:“和尚抖擻法身意旨如何?”師云:“我也知你親。”

  舉玄沙示眾云:“諸方老宿盡道接物利生。忽遇三種病人來。作么生接;济ふ吣殚池Q拂他又不見;济@者語言三昧他又不聞;紗≌呓桃琳f又說不得。且作么生接。若接此人不得。佛法無靈驗。”有僧請益師。師云:“你禮拜著。”僧禮拜起。師以拄杖便惶。僧退后。師云:“你不是患盲。”復(fù)喚近前。僧近前。師云:“你不是患聾。”乃豎起拄杖云:“還會么?”僧云:“不會。”師云:“你不是患啞。”其僧于此有省。

  舉古云:“一言才舉。大地全收。”師云:“且道是什么言?”自云:“春鳥啼時西嶺上。”遂令僧:“你問我。”僧便問:“是什么言?”師云:“噫。”

  舉馬大師云:“一切語言是提婆宗。以此個為主。”師云:“好語。敗是無人問。”僧便問:“如何是提婆宗?”師云:“西天九十六種。你是最下種。”

  舉肇法師云:“諸法不異者。不可續(xù)鳧截鶴。夷岳盈壑。然后為無異者哉?”師云:“長者天然長。短者天然短。”又云:“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乃拈起拄杖云:“拄杖不是常住法。”

  舉古云:“一念劫收一切智。”師拈起拄杖云:“乾坤大地總在上頭。若透得去。拄杖也不見有。直饒與么。也是不著便。”

  舉須菩提說法。帝釋雨華。尊者問曰:“此華従天得耶。”帝曰:“弗也。”“従地得耶?”帝曰:“弗也。”“従人得耶?”帝曰:“弗也。”“従何得耶?”帝釋舉手。尊者云:“如是如是?”師云:“帝釋舉手處作么生?與你四大五蘊釋迦老子同別。”

  舉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云:“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師云:“我當(dāng)時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吃卻。貴圖天下太平。”

  舉禾山示眾云:“有作家戰(zhàn)將么出來。”時有僧出云:“未審彼中還有也無?”師云:“格。”

  舉僧問雪峰:“佛未出世時如何?”峰橫按拄杖而坐。師云:“常。”

  舉德山問維那:“有幾人新到。”那云:“八人。”山云:“喚典座來。一時生按過。”師拈云:“更說什么生按過。”

  舉雪峰勘僧:“什么處去。”僧云:“識得即知去處。”峰云:“你是了事人。亂走作什么?”僧云:“莫涂皚人好。”峰云:“我即涂皚你。古人吹布毛作么生?與我說來看。”僧云:“殘羹餿飯已有人吃了也。”師別前語云:“筑著便作屎臭氣。”代后語云:“將謂是鉆天鷂子。元來是死水里蝦蟆。”

  舉韶山勘僧云:“莫便是多口白頭因么?”因云:“不敢。”山云:“有多少口。”因云:“遍身是。”山云:“大小二事向甚處屙?”因云:“向韶山口里屙。”山云:“有韶山口。即向韶山口里屙。無韶山口。向甚處屙?”因無語。山便打。師代云:“這話墮阿師。放你三十棒。”又代云:“將謂是師子兒。”又云:“韶山今日瓦解冰消。”

  舉僧到曹溪。有守衣缽上座。提起衣云:“此是大庾嶺頭提不起底。”僧云:“為什么在上座手里?”座無語。師云:“彼彼不了。”師代云:“遠(yuǎn)向不如親到。”又云:“將謂是師子兒。”

  舉睦州問僧:“莫便是清華嚴(yán)么?”僧云:“不敢。”州云:“夢見華嚴(yán)么?”僧無語。”師云:“門前大狼籍生。”

  舉湖南報慈垂語云:“我有一句子。遍大地。”僧便問:“如何是遍大地底句?”慈云:“無空缺。”師云:“不合與么道。”別云:“何不庵外問。”

  舉南泉示眾云:“昨夜三更。文殊普賢相打。各與二十棒。貶向二鐵圍山。”趙州出眾云:“和尚棒教誰吃?”泉云:“王老師有什么過?”州便禮拜。師代云:“深領(lǐng)和尚慈悲。某甲歸衣缽下。得個安樂。”

  舉崇壽見僧做胡餅次。隔窗問云:“你還見我么?”僧云:“不見。”壽云:“還我胡餅錢來。”僧無語。師代云:“和尚禮拜餅綢好。”

  舉僧問趙州:“如何是妙峰頂。”州云:“不答你者話。”僧云:“為什么不答。”州云:“我若答落在平地。”師代云:“俱胝和尚。”

  舉長慶見僧來云:“何得無禮?”師代云:“某甲罪過。”又云:“甲辰乙已。”

  舉長慶問秀才云:“佛教云:眾生日用而不知。儒書亦云:‘日用而不知。’不知個什么?”秀才云:“不知大道。”師云:“灼然不知。”

  舉僧問睦州:“靈山還有蛇不?”州云:“者蚯蚓。”師代云:“白骨連山。”

  舉長慶拈拄杖云:“識得這個。一生參學(xué)事畢。”師云:“識得這個。為什么不住。”

  舉云巖掃地次。道吾云:“何得太區(qū)區(qū)生?”巖云:“須知有不區(qū)區(qū)者。”吾云:“與么則第二月也。”巖豎起掃帚云:“這個是第幾月?”吾拂袖出去。師云:“奴見婢殷勤。”

  舉仰山問俗官云:“官居何位?”官云:“推官。”山乃豎起拂子云:“還推得這個么?”官無語。師代云:“久向和尚。”

  舉僧到翠巖。值巖不在。乃下看主事。主事云:“參見和尚也未。”僧云:“未。”主事卻指狗子云:“要見和尚。但禮拜者狗子。”僧無語。后翠巖歸聞此語云:“作么生道免得與么無語?”師代云:“欲觀其師先觀弟子。”

  舉座主就華嚴(yán)講。請翠巖齋。巖云:“山僧有個問。座主若道得即齋。”巖便拈起胡餅云:“還具法身么?”主云:“具法身。”巖云:“與么則吃法身也。”主無語。本講座主代云:“有什么過?”巖不肯。東使云:“諾諾。”師代云:“特謝和尚降重空筵。”

  舉雪峰示眾云:“世界闊一丈。古鏡闊一丈。世界闊一尺。古鏡闊一尺。”玄沙指面前火綢云:“火綢闊多少。”峰云:“似古鏡闊。”沙云:“這老漢腳跟未點地在。”后東使拈問僧:“為復(fù)古鏡致火綢與么大;鹁I致古鏡與么大?”西院云:“與么問人也未可在。”師云:“餿飯泥茶綢。”

  舉僧問云居:“山河大地従何而有?”居云:“従妄想有。”僧云:“與某甲想出一遭金得么?”居便休去。僧不肯。師聞得云:“已是葛藤不能折合。得待伊道想出一遭金得么?”拈拄杖便打。

  舉閩中韋監(jiān)軍。尋常見僧云:“某甲待官滿。出江西湖南置一問。問殺江西湖南老宿。”僧云:“監(jiān)軍作么生問?”軍云:“不勞手腳。”僧無語。師代云:“話墮也。”又云:“伏惟尚饗。”

  舉王太傅問北院云:“古人道。普現(xiàn)色身遍行三昧。佛法為什么不到北俱盧洲?”院云:“敗為遍行。所以不到。”師云:“如法置一問來。”

  舉王太尉入佛殿指缽盂問僧:“這個是什么缽?”僧云:“藥師缽。”尉云:“敗聞有降龍缽。”僧云:“待有龍即降。”尉云:“忽遇蝗云獲浪來又作么生?”僧云:“他亦不顧。”尉云:“話墮也。”玄沙云:“盡你神力走向什么處去。”保福云:“歸依佛法僧。”百丈作覆缽勢。師云:“他日生天莫辜負(fù)老僧。”

  舉地藏問崇壽:“你久后將什么利濟于人?”壽云:“無不利濟。”藏云:“無一法得利濟。師云:“直饒與么也好吃棒。”又云:“當(dāng)時但喚近前來。已后教伊無鹐啄處。”

  舉泉州王太傅問僧:“上座住甚處?”僧云:“半月山。”傅云:“忽遇月頭月尾又作么生?”僧無語。師代云:“將謂與么。更有與么。”

  舉龍牙尋常道:“云居師兄得第二句。我得第一句。”西院云:“敗如龍牙與么道。還扶得也無?”師云:“須禮拜云居始得。”西院云:“傍觀者哂。”

  舉崇壽問僧:“還見燈籠么?”僧云:“見。”壽云:“兩個。”師代云:“三頭兩面。”又云:“七個八個。”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