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僧師徒說起

  從唐僧師徒說起

  文/釋本性

  早年,喜讀《西游》《三國》《水滸》《紅樓》。從《西游》中,感誠;從《三國》中,感義;從《水滸》中,感忠;從《紅樓》中,感情。

  出家后,保留了對《西游》的閱讀,有時,還將之對照《大唐西域記》閱看,從中看到的,不再僅僅有誠,還有義、忠、情。比如,唐僧對釋迦牟尼的誠,悟空等師兄弟對唐僧的忠,悟空沙僧八戒間的義,唐僧師徒對佛教四眾及其他人員的情。

  唐僧師徒,各有性格,留心分析,感覺特有意思。他們師徒,從其身上,各體現(xiàn)了一種思想、一種人生哲學(xué)。

  唐僧,是完完全全的佛教主義者.他講慈悲,講虔誠,循規(guī)蹈矩,以普度眾生為己任,有很強的使命感。

  悟空,似個墨家主義者,有俠士風(fēng)范.他書雖讀不多,學(xué)問雖不大,但惟唐僧之命是從,可以為師尊赴湯蹈火,甚至殺身成仁,他不計較粗茶淡飯,不畏路遠(yuǎn)坑深,不懼妖生魔出,他要的就是一個理字,一個義字,為這理這義,不惜千山萬水,上上下下,左沖右突,而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甚至,隱忍著巨大的被誤解被誤會的委屈。這種若為理義,寧可粉身碎骨的豪俠之氣,令我感嘆、崇敬。司馬遷曾這樣描述俠士風(fēng)范: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只是,今天,這風(fēng)范者,已是鱗毛鳳角了。關(guān)于俠士,有非常感人的故事:俠士孟勝率眾弟子幫助陽城君守衛(wèi)城池,兵敗。為此,孟勝決定自殺,以向陽城君有個交待。弟子徐弱知這事后,急勸孟勝,說,老師您若自殺,于兵敗無補,還使墨家思想斷絕于世。聽這勸,孟勝很嚴(yán)肅地回應(yīng)道:我與陽城君,如不算其師,也算其友,如不算其友,也算其臣,這次,我承諾要幫助他守住城池,卻兵敗了。這樣,我如果還茍且活著,那么,墨家就會斷送在我手上,將來想請嚴(yán)師的,不會找墨家,想求賢友的,不會找墨家,想擇良臣的,也不會找墨家。徐弱聽后,很感動,豪氣頓生,說要為老師開辟死途,說完便自殺而死,隨著,孟勝也自殺了。不想,聽到孟勝自殺的消息后,孟勝的弟子也紛紛自殺,隨師而去,達(dá)83人之眾,豪氣干云,驚天動地,至今,還震我胸襟。

  沙僧,像個儒士,做什么都中庸。他既講忠孝仁義,也講仁、義、禮、智、信。做事誠懇,以德服人,君是君,臣是臣,師傅就是師傅,徒弟就是徒弟,定位清楚。他認(rèn)真地履行著義務(wù),卻很少要權(quán)利,他雖本事不大,卻很努力。

  而八戒,如道家的老莊弟子。老莊講求自然,認(rèn)為,生于自然,死于自然,當(dāng)然也活于自然,天真自然,講求清靜無為,無為而治。老莊中的部份人也因此認(rèn)為,既然講求自然,就應(yīng)隨順自然,想行樂時就及時行樂,為此,便鄙棄道德,只想作性情中人。像阮籍,有位美女夭亡,并不相識的他,卻跑去大哭一場。有家酒樓老板娘是美人,阮籍知后,便天天到那喝酒,醉了,就借醉隨意在老板娘身邊躺下。像陶淵明,天天是:悠悠迷所留,酒中有真味。那八戒,雖本心良善,但是,他能不為的就不去為。最好,走的慢點,或不要走;想睡時,就睡睡;擔(dān)子能輕點的,最好輕點;能不去取經(jīng),最好別去;免得那么辛苦。他愛吃,愛看美女,想喝酒。他隨興、隨意,歸于天真,順乎自然。從世俗角度看,很是可愛,卻又令人可氣。

  佛教有種根機說,不同根機,各不相同,無論其在思想上、性格上、需求上、品質(zhì)上。

  唐僧、沙僧、悟空、八戒,他們的根機各不同。比如,他們的過去、出生就不同,成長的環(huán)境也不同。但是,這并不妨礙他們信仰同一宗教,為了同一目標(biāo),走著同一條路。

  這讓我想到,現(xiàn)實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人以性格不同,興趣不同,教育不同,沒有共同語言,或地位不同,階級不同,門不當(dāng)戶不對作為理由,導(dǎo)致友不友,親不親的,這真令人感到有點遺憾與痛心。

  我想,差異,才好互補,才會有新鮮與活力產(chǎn)生。再說,人是可以被熏陶與被培養(yǎng)的,差異本身也是可以被縮小的。因此,差異,不是問題;根機不同,不是問題。問題與否,只在乎一心。一心佛,即佛;一心儒,便儒;一心道,便道。一心包容有佛儒道,便有了佛儒道。一心真理,便是真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