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如何觀心用心安心(二零零九年結夏安居佛七開示)

  慈法法師佛七開示 地點:雞足山恒陽庵

  時間:2009.8.31(農歷七月十二)

  今天是佛七的第五天,剛才有人提出來打坐觀心這個問題,實際念佛這個法門,我們說那三種必生,或者說三種安心,或者說三種意念,實際都是一個所謂觀心的方法。觀什么心呢?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觀本凈的心——就是我們這個真如的心無始以來與佛無二無別,周遍廣大,無有名相,無有取舍,自然充盈,具足萬法不被一法所據,無始以來清凈相續(xù),非是增減相,非是善惡相,亦不是凡圣相,一切相不可取而具一切相,如此真如廣大的心,每一個人的心時時刻刻都是這樣安住著的。就是因為我們的妄想執(zhí)著,在妄想執(zhí)著的串習中,把妄想執(zhí)著當作自己所遵循的一個所謂的習慣也好,感知也好,令其相續(xù),那么我們的心就開始取舍、善惡、凡圣、是非,在這里面捕捉就很痛苦。人們想強化自己,想壯大自己,想令自己安樂,結果越來越尋求過多的負擔,過多的尋求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的負重、痛苦,甚至致命的傷害,致命就是傷害我們的法身慧命啊,生邪見——貪嗔癡慢疑都可以很好地調整地,那么生起邪見,認為世上的法是實有的,或者生斷見,那么這樣強制的邪見就會真正地覆蓋自己的法身慧命。

  那我們要以本凈心來念佛呢,就是你心不造作就好。心不造作!就象我們學的《安樂集》講的一樣,無緣觀即是真身觀,無緣觀就會使我們不求解脫而自得解脫,不求三昧而三昧現前。這是一種最簡單的念佛的方式。也就是順法性念佛,不計于得失,不計于對待,不計于自己的感受——感受好壞我也不管它,身體有什么感覺也不管它,只是清凈的相續(xù)就好。這樣的所謂的觀心方法是最直白也是最好操作的,任何一個人都很好操作的,不需要故意地去做什么程序。如是觀心稱為凈觀,本凈心觀,就是不需要任何的造作,不需要任何的用力。古人講就是“此處省力”,省力才是真正用功的地方,也就是我們休息念佛,讓我們那一顆奔波的心、勞累的心、強化自我的心休息下來。哪怕是一剎那,你就會對諸佛如來有一個觸碰,你就能體會到佛的這種慈悲、清凈,體會到佛身上的余溫——就是這種光明柔和的溫度,那這樣我們念佛就比較好用心。

  念佛為什么不準拖音呢,也就是為了這個!澳-無-阿-彌-陀-佛”,不是我念多少,是我要把這個處理得很干凈、很干凈、很干凈、很干凈的。這個念,并不是我要念,是身心世界的一種休息的喜悅帶來的共鳴罷了。就象諸佛在這種休息的智海中發(fā)出的贊嘆“南無阿彌陀佛”一樣,我們也在感受著心靈深處這種休息的震撼——就是南-無-阿-彌-陀-佛,休息的感動、休息的一種喜悅贊美的表達——南-無-阿-彌-陀-佛,實在是沒有什么可得失的,也沒有什么可對待的,也沒有什么可凡圣的,就是一句喜悅的感激,這種喜悅從心中涌出來了,是一種情不自禁的——南-無-阿-彌-陀-佛,不是故意地我要做個什么聲音,沒有這個故意的,就是一種喜悅。

  那你說我們?yōu)槭裁匆穆暷罘?也是迫不得已的。因為人一多,大家南腔北調,東念西念的,很多人就會生煩惱,這聲音就會相互的沖擊。念佛不是為了規(guī)范我們,是為了讓我們真正地休息下來,從休息中感知到佛陀給我們的慈悲、廣大、寬松的這種安慰,真誠的這種利益,讓我們體會到他無所不在的安慰與柔和、親切、真誠、博大的這種氣息,我們在這種氣息中受到了溫養(yǎng),受到了加被,我們會有感動,這個感動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感激就是南-無-阿-彌-陀-佛。不需要我們做什么,也不需要過分地去用什么心,就這樣贊美他就好,就這樣喜悅地、輕松地,用那種情不自禁的南-無-阿-彌-陀-佛,就好了,就很好了,不需要過多的東西。

  那我們能不能做得到呢?就象一個久別的親人,你突然見到了,你能體會到他的氣息、他的感知。那我們念佛,要真在休息的狀態(tài)下,我們就能感覺到佛陀的清凈的法身、圓滿的報身、無礙的化身的這個氣息,給我們帶來休息、溫暖、健康向上的這種心胸,或者說就會給我們帶來如實的一個相應的契機。因為我們從“心作心是”這個角度來看,那我們的感受就是我們的心在作。那我們的修行呢,先要把握這個“心作心是”這樣一個機會,來讓自己的心休息下來。

  我們經常聽見這個彌陀鳥(編注:彌陀鳥,雞足山八吉祥之一,會念阿彌陀佛,有的念四字“阿彌陀佛”,有的念六字“南無阿彌陀佛”)在念,那個小小的一個鳥,很小很小的,它叫的聲音很大很大的,我經?此鼈,我看它們也不費力氣。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也不是要拼什么個力氣的,當然你說我能不能放聲念呢?完全可以。因為這個四聲念法可以很小的聲音念,也可以很放開地念,可以把自己整個生命拿出來念。但要知道有一點,這是我們喜悅的一種表達、感激的一種表達、休息的一種表達,不是為了什么,相互之間都沒有什么的,就是這樣念,那我們就會經常體會到佛陀那種調柔的氣息、無礙的氣息,或者說圓滿清凈的氣息在愛護著我們、在關心、在影響著我們、在滋潤著我們的法身慧命,這個休息特別重要、特別重要!

  所謂的休息就是不要去用力,不要故意用一種莫名的力量去念就行了,就用一種我們在喜悅的情況下要念;在感動的情況下要念;或者在放松的情況下要念;或者是自己真是突然被解放了,心中無事的那樣的情況下在念的一種模式。這個不需要去太多的設置。

  如是用心就是所謂的清凈心念佛,因為我們的心本來是清凈的,一定是這樣子的!那個不清凈的妄想啊、顛倒啊、煩惱啊,它不屬于任何人,它只屬于執(zhí)著它的人,那個妄想執(zhí)著的人。你有妄想,你若不執(zhí)著它,它也不屬于你;你若執(zhí)著它,你認為那個東西屬于你,你就會不斷地培養(yǎng)它,不斷地培養(yǎng)它,強化它,結果那個東西就給你造成了所謂的一種業(yè)力的相續(xù)。所以說我們能不能放放松休息休息地念佛呢?完全可以做得到。

  尤其是很多人都在走般舟,走般舟更應該用休息的心理去走般舟,不要認為自己能走出來個什么,那對自己就太殘酷了,對佛法的距離也就越拉越大。我們跟佛陀的距離很近很近,近到什么程度呢?同呼吸,同命運。那你要是執(zhí)著于我們的業(yè)習、煩惱、對待,那你就跟一切凡夫同呼吸同命運了,你就跟業(yè)習同呼吸同命運了。

  所以問怎么用心?這就是最簡單的用心方法,就是心智本凈,無假用力,感恩念佛,喜悅念佛,隨順念佛,就是越寬松越好,并不是說其他的。所以那個四聲調子也是迫不得已的,為了協(xié)調大眾罷了。我們要是走般舟的時候,平時自己念的時候,怎么喜悅就可以怎么念,絕對不需要我又套一個(模式),但是我們在大眾一起念的時候,有個調子,相互就有個安慰,有個協(xié)調,相互帶一下,推一把一樣的。就是這個調子只能給我們帶來方便,不能給我們帶來纏縛。方便就是為了大眾相互協(xié)調,相互的輔助一樣的,這樣我們念佛就有十分意義。

  七月十五馬上就快來了,人可能很多,但大家念佛就不用管這個,我們只管自己念佛,把自己的本份的事做好,把念佛做好就行了。時間是很快的。

  念佛真是就象念自己的親人一樣地,說的比較俗一些就是念自己最親的親人。我們最親的親人——你父母怎么樣,夫妻怎么樣,母子怎么樣,母女怎么樣,實際這關系都會散壞變異的,你信不信它都會變異的,你信不信,我們無始以來轉身、轉身,誰都不相識地,親人根本都不相認不相知,朋友什么一轉身都不相知了,這都不是你真正的(親人)。那阿彌陀佛呼喚我們十劫了,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十劫了,一直都在呼喚我們:覺悟吧!真正覺悟自己的真如心,回到自己的本家本國來!作一個如實的智者,作一個不在輪回中徘徊的人,作一個不在生死苦海中這樣流浪的人,已經呼喚我們十劫了!我們人和人之間的親情又怎么樣呢?實際不是說人情怎么樣,是人情的變異性啊。

  所以我們來念佛,應該知道是我們自身的一個如實的意樂罷了,而不是一個片面的說法,是你要真正地看到這一點!你要是找到這一點!那我們真正的意樂就是念佛了,這是我們真正一生出苦海的一個最真誠的最負責任的方法。對我們自己要負起責任!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只有自己對自己負責任,他人對我們負不了責任的,他人對我們負責任是起不了作用的,就是父母對你再好,你對其他人再好,它也是一時的一個因緣,它會有舍離的過程的,那么佛陀的這個教法希望我們一生成就是不舍離的教法。所以以無量壽攝化十方眾生,令眾生咸獲大利,這個大利就是讓我們一生真正地出離妄想執(zhí)著相續(xù)的這樣一個生死苦海,所以在念佛的時候一定要知道這樣一個心念,要成熟這個心念。那我們念佛就會感覺到喜悅,就不會感覺到沉重什么的。

  我要是大聲念不來了,我可以小聲念——南-無-阿-彌-陀-佛,聲音大一點可以大聲一點念,這都沒問題,因為四聲調的彈性特別好,南-無-阿-彌-陀-佛(大聲),沒問題;南-無-阿-彌-陀-佛(小聲),也沒問題,就是它彈性大。有些調子你的聲音不到,它的調子就不到,這個調子你大聲音小聲音都可以。聲音大小,不重要,就一定要念。要念,不需要去故意大聲,故意小聲。一故意就又做作了,一做作就開始,哎呀,考慮到自己的色身了,考慮這考慮那,那這樣念佛就離佛又遠了,我們只能是感動啊、感激啊、喜悅啊、放松啊,這樣一個情不自禁的念法就好,大聲也好,小聲也好,就隨它去。

  所以我們關鍵的重點不在音聲,而在自己的喜悅的心情、干凈的心情、無所掛礙的心情、休息的心情、去除對待的心情。這個對待散壞了,這個鼓噪的東西休息了,我們能平和地隨著大家相互鼓勵的這種音聲,這種諸佛都在同念的這個音聲來感激著諸佛的智慧、慈悲、方便,來感觸它,這樣我們就能跟佛相應,有相應的機。大家對這個就有一個概念,一個理念上的概念。

  超時間了。能給大家講一講,很感謝大家!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