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的主要途徑 九 心的層次

  (九)心的層次

  現(xiàn)在來分析一下心的層次。

  我們經(jīng)常把心比作蛋糕,分成三層。比如這個桌子上放了蛋糕,蛋糕里面有兩層。第一層是粗亂的,比較強的能所。第二層是細心行,比較弱的能所。第三層是桌子,本覺大海。

  粗重的叫我相、人相。我相和人相就是強能所,是可以表達的,是意識心?梢杂眠壿嬛v,能講清楚的。第二層弱能所,比較不容易講清楚,屬于不具體的模糊狀態(tài)。

  壽者相仍然是我,細微的我,弱能。這個要能表達的話,必須要上升到我相。壽者相粗了、強了,就轉(zhuǎn)成了我相。壽者相是仍然還覺得有一種細微的存在感,像命根一樣難斷。粗我是沒有了,但仍然有一種隱隱約約“我”的存在感,這實際上就是壽者相,很難破。

  眾生相就是弱的所,眾生相怎么講呢?眾生相是覺得什么都沒有了,所有的相好像都不存在了,認為就是空了。實際上,這仍然還是眾生相。說到這,順提一下,有的人在座上的時候,好像身體沒了,感覺不存在了,就認為這是空性了。其實這只是身執(zhí)松了,更細微的感覺不到,更不是什么空性,空性不是感覺出來的。

  所以對《金剛經(jīng)》所講的四相,我們花了很長時間,一直疑惑四相是怎么分出來的?最后才明白,原來我們的心可以分成強弱兩對能所。弱的能所是有點模糊不具體,要表達就要上升到粗強的我能人相上來,才可以表達清楚。在下面那層是表達不清楚。

  比如劃三條線,最上面一層是強的能所,第二層就是弱能所,最底下就是本覺大海了。第二層間于強能所和本覺大海間,這一層也可以稱為無明,很難完全表述清楚。

  你感覺什么都不存在了,事實上就是眾生相。如果仍然有一點隱隱約約的存在感,就是壽者相,這是最難破的。到了這個地方,很多人認為悟道了,實際上還不是,下面才是本覺大海。所以這個蛋糕,撕掉一層,進入第二層,第二層再撕掉,最后就回歸到本覺大海。

  我們的一切活動,不管心里的還是外在的,事實上是離不開空性本覺大海。只不過被你扭曲了。就像是海中的波浪,浪打得高一點或者低一點,終究是離不開大海的。實際上,浪的下面,還有一層弱的在那里動,你看不到而已。據(jù)說大海深處,在40米以下是不動。這種明晰、本覺智,是在底下的,支撐著上面的。但上面的是離不開下面的,中間并沒有什么界線,可以割裂開來。

  我們的表達有兩種:一種是明行系統(tǒng),一種是無明系統(tǒng)。明行系統(tǒng)是已經(jīng)契入空性,不再為其能所假相所迷惑了。已經(jīng)有了智慧,能夠歸于本覺大海。這時候,已經(jīng)入于圓教,隨拈一法都離不開整個法界。但是我們凡夫沒辦法,執(zhí)少部分因緣法為我,執(zhí)局部為我。這就局限了自己,因此需要覺破,回歸到大海里去。

  所以佛法里面真的不太講潛意識,只不過心有粗細之分而已。有些人能觀察得到,有的人觀察不到。

  心的層次,從結(jié)構(gòu)來講的話,我們再把它分成四層。

  第一層是我們能意識到的。有邏輯,有思想,用語言表達的清清楚楚,這是第一層。如果有人第一層都講不清楚,那么是他表達有問題,或者他的思維邏輯有問題。

  第二層是我想要做某件事,已經(jīng)有了想法,但我還沒組織成語言。比如我明天想要到云門禪寺去禮拜云門禪師,我要去我是明白了,但如何去?乘什么車去,什么時候去,跟什么人去,走哪條路比較近等等。這些我都還沒想好,沒有組成有邏輯來的語言來表達清楚。所以很多人說“我已經(jīng)有想法了,但具體如何,我還要再想想!比缓竽懵M織成語言,把它變成有邏輯,這已經(jīng)上升到第一層了。所以在這一層,我明確知道要做什么事情,但還不知道具體該如何進行去做。

  第三層又分兩個小層。我想去做的想法、行為或者沖動,有部分是可以觀察得到的,有一部分是觀察不到的。能觀察到的,有時候是一種直覺。就是知道我想去做什么,但是模模糊糊的樣子,說不清楚為什么這樣做的原因。這就是一般人習慣所稱的直覺。第二部分是連觀察也觀察不到,但你總有一種本能的沖動。你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去做,但總傾向于這么樣去做。有一種傾向,一種勢能!鞍パ,這么討厭?我為什么要這么去做呢?”我也不知道,無意識的。這是你觀察不到的。你們觀察一下自己有沒有這種情形?我自己覺得我就有這種體會。

  再往下一層,是什么樣呢?輕微的將要動的那種傾向。那個動,是將動還沒有動起來,這種動輕微的,快速的。一般沒有深厚的禪定到達不了第四層,更談不到觀察了。

  這第四層講的就是行。就是將要作業(yè),還沒有作業(yè),沒有具體動起來的時候。沖動有了,方向有了,但到底要做什么呢?不明確。比如你挨了一腳,要還手,將要打還未打出去的時候,這就是行。你挨完后,想動,還沒有動,起碼有種聚起來的傾向,那就是行的部分。

  行有內(nèi)在的行為和外在的行為。內(nèi)在是指細心行。行,也是一切業(yè)力的基礎(chǔ)。行就是意志決定。在五蘊里——色、受、想、行、識,行是決定、抉擇。我下定決心,做什么事情。行的過程,就構(gòu)成了造業(yè)。

  上面簡單的分析了心的層次。有助于我們對心的了解與修定的逐漸深入。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