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能以安身,寂寥以行道
修行人需要有才能,否則無法自在安身;安身之后,不可癡迷于才能,更不可炫技以博取名利,否則,大道遠矣。
才能從何而來?一者善于學(xué)習(xí);二者精益求精;三者注重細節(jié)與創(chuàng)新;四者不求名利,則器量自然寬廣,堪成大才。
所謂“善于學(xué)習(xí)”,首先要虛心向高手請教,知曉其大致要點;其次必須落實基礎(chǔ),無論是基礎(chǔ)知識還是基本技能,都要過關(guān);第三則勇于實踐,不怕獻丑,有機會就上;第四肯于付出辛勤勞動,不計報酬,白干也心甘。
我從未讀過佛學(xué)院,受戒后竟然就開始應(yīng)邀做“法師”,在佛學(xué)院講課。敢于發(fā)出邀請的那兩位法師固然氣度不凡,敢于接受的本人那也是相當大膽。不過,咱心里有數(shù):首先,自己的發(fā)心確實與道相應(yīng);其次,咱向來“善于學(xué)習(xí)”,不愁;再者,咱有讀經(jīng)的基礎(chǔ),文字和講說都可以勝任。
經(jīng)過二十天的靜心學(xué)習(xí),把《童蒙止觀》學(xué)完,并列出了提綱,教學(xué)思路已然清晰。為了講學(xué)生動起見,特意為每節(jié)課配了一則典故,與法義密切相關(guān)。試講相當成功,整個學(xué)期的教學(xué)也一直頗受大家歡迎。
就這樣,咱勇敢地混跡到了法師的隊伍當中。
此后,佛學(xué)院凡有講學(xué)交流之類,別的法師大多推辭,沒人去了我就去,何以故?多鍛煉,多提高;多勞動,多收獲。懶人是沒前景的。
去的地方多了,慢慢發(fā)現(xiàn),自己通常屬于最受歡迎的那類講學(xué)者,無論出家人還是在家居士,大都聽得興高采烈,一片歡喜贊嘆,竟然還有人吶喊叫好。像這樣忽悠了幾年以后,我決定命令自己剎車,盡量推辭,盡量不去講課了。
為啥呢?對我來說,出家以后做法師純屬偶然,學(xué)修儲備明顯不足,不能光靠才能去忽悠,那會荒廢了自己的真實修行。
在修行上,在才能上,咱都需要“精益求精”。
如何是“精益求精”?就修行來說,首先需要見道,見道之后隨分消融種種分別習(xí)氣,隨力潛修密證,隨緣宣揚正法。期間,不要說什么“難”與“不難”,只看自己“肯”與“不肯”。
就才能來說,總需要一個不斷累積的過程,方才可以逐步提高,最終抵達爐火純青之造詣。期間,不可輕易止步,也不可轉(zhuǎn)向交際應(yīng)酬之類,那就把自己荒廢了。
任何才能,要想到達爐火純青之造詣,都必須“注重細節(jié)與創(chuàng)新”。才能之卓越,技藝之精湛,藝術(shù)之絕美,都在于其細節(jié)。每一個細節(jié)的完美,方能造就整體的超凡脫俗之呈現(xiàn)。
至于“創(chuàng)新”,那需要不凡的眼光,究其根本則來自于內(nèi)心的敏銳觀察,而敏銳觀察,恰恰離不開寧靜其心。諸葛先生所謂“寧靜以致遠”,無論才能、技藝,還是修行,都是這樣。因此,時常“寧靜其心”的人,不需要別人教,自然具有非凡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由定發(fā)慧,真實不虛。所謂的“定”,不見得非要進入某某禪定,時常寧靜其心,便會發(fā)覺心地本來常定不亂,乃至于非定非亂。如此覺悟,則天然妙智慧,盡在其中矣。
為何大家都覺得國人缺少創(chuàng)造力?只因內(nèi)耗內(nèi)斗成風(fēng),再加上物欲泛濫,大家普遍心思極其混亂,人人自危。心亂了,哪里還會有什么創(chuàng)造力呢?于是,只剩下了抄襲、模仿和造假。
才能是用來謀生的,但不應(yīng)當僅僅用來謀生。在謀生之余,如能“不求名利,則器量自然寬廣,堪成大才”。原因何在?求名求利,都屬于狹隘的妄想執(zhí)著,整天想那些東西,心量便會狹小,才能也就被局限了,難免會江郎才盡,以至于鼠目寸光。
曾有法師善于寫作,偶然遇到,卻總是嘆苦,說是“爬格子”太累,身體都不行了。其實,我明白,不是“爬格子”太累,是追求名利太“心苦”。因為不是至交,不好說破,只得好言勸慰幾句了事。
就我本人來說,從未覺得寫作辛苦,即便是寫大部頭的佛經(jīng)注解也是如此。因為,我是徹底輕裝上陣的,別無所圖。無論住在哪個寺院,基本生活都已經(jīng)有了,這要感恩十方三寶,感恩住持的慈悲和一切護法信眾的慷慨。
基本生活有了,寫作宣揚佛法就是自己份內(nèi)的自然之事,所謂“弘法為家務(wù),利生為事業(yè)”。此乃家務(wù),又沒人逼你,理應(yīng)高興而為,輕松而為,自利利他而為,何累之有?
但你想出名,想因此而發(fā)財,左想右想偏偏得不到,那就把自己累死了。怪不得別人,且須自省。
先有基本生存,后有學(xué)習(xí)和修行,乃至于宣揚佛法,等等。因此啊,先安身,后安道。即便是出家的修行人,也是如此。至于如何“安身”,苦行僧們山野當中就能夠瀟灑度日;咱不行,打小兒沒生就那般大自然筋骨,不可盲目效仿,以免不堪其苦而退失道心。
那咋辦?咱靠才能安身,不靠人情安身。不僅要安身,還要安得輕松自如,理直氣壯。這是需要相當積累的,每到一個新地方,肯定需要先做幾年貢獻,而且必須學(xué)會只是踏實做貢獻,風(fēng)頭統(tǒng)統(tǒng)留給領(lǐng)導(dǎo)們。
但有一條必須堅持,那就是,自己的修行時間絕不允許被侵占。事情盡可能少做,只把自己“絕對分內(nèi)”的那部分做好,其它,要么堅定拒絕;要么,就和他們耍太極。
等到有了一定資格和資歷之后,哼哼,必須學(xué)會擺譜。咋擺譜呢?以出家人為例,千方百計要給自己謀個閑職,待遇越低越好,待遇越低越?jīng)]事兒,而且不容易發(fā)生是非。最好是啥都不干,專門學(xué)習(xí)與修行。
其實,僧人本來就應(yīng)當“啥都不干,專門學(xué)習(xí)與修行”。寺院的作用,其根本在于“安僧”。啥叫“安僧”?那就是,作為一個寺院住持,十方供養(yǎng)基本都會沖著你來,那你就應(yīng)當盡量為大眾僧創(chuàng)造一個安心居住的地方,讓大家安住修行,這才叫道場。像這樣的住持,真可謂是遵佛遺囑的菩薩應(yīng)世,功德無量也。
如今,這樣的寺院越來越稀有。這樣的閑住專修之角色,也不可能靠別人恩賜,而只有靠自己爭取。
才能以安身,寂寥以行道。大體安身之后,更需要安于寂寞,人際交往越少越好。閑談終究不離是非,何如靜心獨處,常隨佛學(xué)呢。
也不必在乎以后如何,出家人只怕心不在道,不怕沒法養(yǎng)老。若識得心性不滅,生死早已置之度外。真要是臨終惡業(yè)現(xiàn)前的話,不要緊,常住自性如如,凍死餓死也幸福。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九)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八)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十)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六)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五)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四)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三)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二)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一)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十二)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十一)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七)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九)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八)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十)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六)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五)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四)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三)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七)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超然法師: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超然法師: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超然法師: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性。
- 超然法師: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超然法師:七佛傳法偈(四)見身無實是佛見,了心如幻是佛了;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與佛何殊別。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一(之一)
- 超然法師: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 之一
- 超然法師:七佛傳法偈(五)佛不見身知是佛,若實有知別無佛;智者能知罪性空,坦然不懼于生死。
- 超然法師:七佛傳法偈(六)一切眾生性清凈,從本無生無可滅;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無罪福。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一(之三)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十)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九)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八)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七)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六)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五)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四)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三)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二)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十(之一)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十二)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十一)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十)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九)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八)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七)
- [超然法師]《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卷九(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