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山大師開示凈土法門
示容玉居士
古德有言: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梵語阿彌陀,此云無量壽,佛者覺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覺性,尤見性之第一妙門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為老,后天地而不為終,生死之所不變,代謝之所不遷,直超萬物,無所終窮,故稱無量壽。此壽非屬于形骸修短,歲月延促也,吾人能見此性,即名為佛。吾人茍知自心是佛,當審因何而作眾生?蓋眾生與佛,如水與冰,心迷則佛作眾生,心悟則眾生是佛,如水成冰,冰融成水,換名不換體也。迷則不覺,不覺即眾生,不迷則覺,覺則眾生是佛。子欲求佛,但求自心,心若有迷,但須念佛,佛即起覺,覺自性光明,挺然獨露。從前妄想,貪嗔癡業(yè),當下冰銷,業(yè)垢既銷,則自心清凈,脫然無累。此所謂心凈則佛土凈,事心之功,無外乎此;凈土之資,亦不外于是。
示劉存赤
經(jīng)云:凡夫賢圣人,平等無高下,唯在心垢滅,取證如反掌。由是觀之,眾生與佛,本來無二,所謂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但心凈是佛,心垢即眾生,生佛之辨不遠,只在心垢滅與不滅耳。以此心本來清凈,但以貪嗔癡慢,五欲煩惱,種種業(yè)幻,垢濁障蔽,故名眾生;此垢若凈,即名為佛,豈假他力哉。無奈一切眾生,無始業(yè)障深厚,煩惱堅固,難得清凈,必假磨煉之功,故參禪念佛,種種方便,皆治心之藥耳。眾生心垢難離,必須工夫精勤調(diào)治,垢去心明,故說眾生本來是佛;非一向左煩惱垢濁之中,妄自稱為佛也。參禪看話一路。最為明心切要,但近世下手者稀,一以根鈍,又無古人死心;一以無真善知識決擇,多落邪見。是故獨于念佛參禪,兼修之行,極為穩(wěn)當法門。若以念佛話頭,蘊在胸中,念念追求,審實起處落處,定要見個的當下落,久久忽然垢盡明現(xiàn),心地開通,此與看公案話頭無異,是須著力挨排。若以妄想浮沉,悠悠度日,把作不吃緊勾當,此到窮年,亦不得受用。此則自誤,不但一生,即從今已去,乃至窮劫,無有不誤之時也。子試著實審究,果在煩惱垢濁之中,如水清珠,以此受用,但非徹底窮源耳。子只默默自驗,萬無一失,若到真離垢處,如經(jīng)云:明相精純,不為客塵煩惱留礙,如此不唯彌陀接引,即十方諸佛,亦皆同聲稱贊矣。
示念佛切要--在云棲為聞子將子與母氏說
念佛求生凈土一門,元是要了生死大事,故云念佛了生死。今人發(fā)心,因要了生死,方才肯念佛,只說佛可以了生死,若不知生死根株,畢竟向何處了?若念佛的心,斷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如何是生死根株?古人云:業(yè)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凈土,是知愛根乃生死之根株,以一切眾生,受生死之苦,皆愛欲之過也。推此愛根,不是今生有的,也不是一二三四生有的,乃自從無始最初有生死以來,生生世世,舍身受身,皆是愛欲流轉(zhuǎn)。直至今日,翻思從前,何曾有一念暫離此愛根耶!如此愛根種子,積劫深厚,故生死無窮。今日方才發(fā)心念佛,只望空求生西方,連愛是生死之根的名字也不知,何曾有一念斷著!既不知生死之根,則念佛一邊念,生死根只聽長,如此念佛,與生死兩不相關(guān)。這等任你如何念,念到臨命終時,只見生死愛根現(xiàn)前,那時方知念佛不得力,卻怨念佛無靈驗,悔之遲矣!故勸今念佛的人,先要知愛是生死根本,而今念佛,念念要斷這愛根。即日用現(xiàn)前在家念佛,眼中見的兒女子孫,家緣財產(chǎn),無一件不是愛的,則無一事,無一時,不是生死活計,如全身在火炕中一般。不知正念佛時,心中愛根未曾一念放得,不直如正念佛時,只說念不切,不知愛是主宰,念佛是皮面,如此佛只聽念,愛只聽長。且如兒女之情現(xiàn)前時,回光看看這一聲佛,果然敵得這愛么?果然斷得這愛么?若斷不得這愛,如何了得生死?以愛緣多生習熟,念佛才發(fā)心甚生疏,又不切實,因此不得力。若目前愛境主張不得,則臨命終時,畢竟主張不得。故勸念佛人,第一要知為生死心切,要斷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斬斷,則念念是了生死之時也。何必待到臘月三十日,方才了得,晚之晚矣!所謂目前都是生死事,目前了得生死空,如此念念真切,刀刀見血,這般用心,若不出生死,則諸佛墮妄語矣。故在家出家,但知生死心,便是出生死的時節(jié)也,豈更別有妙法哉!
示西印凈公專修凈土
世人但知祖師門下以悟為上,悟心本意,要出生死耳。念佛豈不是出生死法耶?參禪者多未必出,而念佛者出生死無疑。所以然者,參禪要離想,念佛專在想,以眾生久沉妄想,離之實難,若即染想而變凈想,是以毒攻毒,博換之法耳,故參究難悟,念佛易成。若果為生死心切,以參究心念佛,又何患一生不了生死乎?惟此凈土法門,世人以權(quán)目之,殊不知最是真實法門,但在人之念佛心切不切,志決不決耳。若為生死心,如救頭燃,志要一生取辦,譬若人患必死之癥,有人覓還丹,喻參禪可救,一人授以海上單方,喻念佛足以起死回生。只在病者有決定心,信此可服,更不必待覓還丹,只服此單方,頓令通身汗出,絕后方蘇,是時始知其妙耳。勉矣!行之!決不相賺。
示修凈土法門
佛說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門,唯有念佛,求生凈土,最為切要。經(jīng)云:心凈則佛土自凈,故娑婆穢土,乃惡業(yè)所感,眾苦充滿;西方極樂,乃凈業(yè)所感,故但受諸樂。惟今修行凈業(yè),必以凈心為本,要凈自心,第一先要戒根清凈,以身三口四意三,此十惡業(yè),乃三途苦因,今持戒之要,先須三業(yè)清凈,則心自凈。若身不殺,不盜不淫,則身業(yè)清凈;口不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則口業(yè)清凈;意不貪不嗔不癡,則意業(yè)清凈。如此十惡永斷,三業(yè)冰清,是為凈心之要。于此清凈心中,厭娑婆苦,發(fā)愿往生,立念佛正行。然念佛必要為生死心切,先斷外緣,單提一念,以一句阿彌陀佛為命根,念念不忘,心心不斷,二六時中,行住坐臥,拈匙舉箸,折旋俯仰,動靜閑忙,于一切時,不愚不昧,并無異緣。如此用心,久久純熟,乃至夢中亦不忘失,寤寐一如,則工夫綿密,打成一片,是為得力時也。若念至一心不亂,則臨命終時,凈土境界現(xiàn)前,自然不被生死拘留,感阿彌陀佛放光接引,必定往生之驗也。然一心專念,固是正行,資以觀想,更見穩(wěn)密,佛為韋提希,說十六妙觀,故得一生取辦。今觀經(jīng)現(xiàn)在,任自志愿,于十六觀中,隨取一觀,或單觀佛,及菩薩妙相,或觀凈土境界,如彌陀經(jīng)說,蓮花寶地等,隨意觀想。若觀想分明,則二六時中,現(xiàn)前如在凈土,坐臥經(jīng)行,開眼閉眼,如在目前。若此觀想成就,則臨命終時,一念頓生,所謂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此唯心凈土之妙指也。若行人如此用心,精持戒行,則六根清凈;永斷惡業(yè)煩惱,則心地清凈;觀念相繼,則妙行成就。凈土真因,無外此者。若但口說,念佛求生凈土,若凈戒不持,煩惱不斷,心地污穢,佛說是人,永不成就。是故行人,第一要持戒為基本,發(fā)愿為助行,念佛觀想為正行。如是修行,若不往生,則佛墮妄語矣。
示凈心居士
修行第一要為生死心切,生死心不切,如何敢云念佛成片?且眾生無量劫來,念念妄想情根固蔽,日用未嘗返省,今欲以虛浮信心,斷多劫生死,所謂滴水焉能救積薪之火?豈有是理哉!若當人果為生死心切,念念如救頭然,只恐一失人身,百劫難復(fù),要將此一聲佛咬定,定要敵過妄想,一切處念念現(xiàn)前,不被妄想牽纏遮障,如此下苦功夫,久久純熟,自然相應(yīng),如此不求成片,而自成一片矣。此事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告訴不得他人,全在自己著力,若但將念佛做皮面,驢年無受用時。
示無知鑒禪人
世間一切諸法,皆是苦本,身是苦聚,愚癡之人,但知為一身貪求,種種口體受用,將以為樂,不知樂是苦因。既知是苦,必要發(fā)心修行,求出苦之道。修行之要,先須看破現(xiàn)在身心境界,當觀此身,乃四大假合成形,則不為此身,謀求種種受用之樂。次要了知現(xiàn)前日用,見聞覺知,全是妄想用事,總非真心,以此妄心,造種種業(yè),起心動念,無非是業(yè),無非是罪,即此一念,便是生死苦本。如今發(fā)心修行,第一要看破此心是妄想,凡起心動念處,便是業(yè)根,切不可隨他妄想流轉(zhuǎn)。日用密密觀察,妄想起處,就要看破,看破則當下消滅,切不可隨他相續(xù)攀援,往而不返。若觀察不定,無巴鼻時,但將一聲阿彌陀佛作話頭,緊緊抱定,念念不忘,有此話頭作主,但見妄想起處,即提起一聲佛來,是謂正念,正念現(xiàn)前,則妄念不待遣而自消矣。如此二六時中密密用心,唯此一念為主,其余一切妄想皆為客,主客若分,久久純熟,則妄想自消、真心自顯矣。
示大凡禪人聽演楞嚴宗旨
已矣哉!一切眾生,流轉(zhuǎn)苦道者,良因一念妄想之過咎也。原因最初一念無明,遂生妄想,妄想積迷,起貪嗔癡,造殺盜淫妄,種種諸業(yè);以妄想不斷,故生死苦果無窮,流轉(zhuǎn)不已。今佛明言,因一念妄想,薰變十二類生;況眾生日用,念念妄想,念念受薰,則一日一夜,生死無窮;況有識以來,乃至盡命,念念妄想,所作惡業(yè)安可籌算!且佛又云:此十二類,亦各各具十二類生,如此則交相薰發(fā),業(yè)因苦果,又豈得而思議耶!禪人既秉佛教,當遵佛語,大生慚愧恐懼,發(fā)無上心。從今將一往生平,馳逐攀緣妄想之心,一齊放下。折合向一句阿彌陀佛上,消歸自己本命元辰,念念不移,心心不斷。以前妄想,乃造生死之染因也,念佛一念,乃出生死之凈因也。果能將此凈念,薰前染污苦因,變而為凈土真因,則頓令無量劫來生死苦因苦果,變而為凈土樂因樂果矣。總之,圣凡本無二路,皆因染凈薰變之力耳。出苦之要,舍此向外,別求元妙知見,總為自欺也。
示凝畜通禪人
念佛雖易,世人不知,都輕視為尋常,殊不知為真實出生死之要路,但不知念佛之妙,故多錯誤耳?且念佛即是參禪,更無二致,凡念佛時,須先將自己胸中,一切煩惱妄想,貪嗔癡愛,種種雜亂念頭,一齊放下,放到無可放處,單單提起一聲阿彌陀佛,歷歷分明,心心不斷,如線貫珠;又如箭筈相拄中間,無一毫空隙處,如此著力靠定,于一切處,不被境緣牽引打失。如此日用動靜中,不雜不亂,久之夢寐一如。若是如此用心,念到臨命終時,一心不亂,便是超生死,生凈土之時節(jié)也。若但口說念佛,心地不凈,妄想不除,只道念佛不靈驗,縱到三生六十劫,亦無出頭分,爾其勉之!
示慧鏡心禪人
吾佛說法,以一心為宗,無論百千法門,無非了悟一心之行,其最要者,為參禪念佛而已。參禪乃此方諸祖,創(chuàng)立悟心之法;其念佛一門,乃吾佛開示三賢十地菩薩,總以念佛為成佛之要。而末法妄人,乃敢謗念佛為劣行,是缺多聞,不知佛意,妄生分別耳。若約唯心凈土,則心凈土凈,故參禪未悟之時也,非念佛無以凈自心,然心凈即悟心也。菩薩既悟,而不舍念佛,是則非念佛無以成正覺。安知諸祖,不以念佛而悟心耶?若念佛念到一心不亂,煩惱消除,了明自心,即名為悟。如此則念佛即是參禪,參禪乃生凈土,此是古今未決之疑,此說破盡,而禪凈分別之見,以此全消。若舍此別生妄議。皆是魔說,非佛法也。
- 星云大師: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的解釋
- 星云大師:無念法門,十種分別,何以無別?
- 星云大師:為什么說人有二種,法無二法?
- 星云大師:什么是曹溪大師的修行法門?
- 星云大師:何謂頓漸利鈍?
- :修橋鋪路又齋僧,戒殺放生第一因的解釋
- :滾滾紅塵古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xiāng)的解釋
- 星云大師: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的解釋
- :人從巧計夸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的解釋
- :閉關(guān)容易守關(guān)難,不肯修行總是閑的解釋
- :悲歡離合朝朝鬧,富貴窮通日日忙的意思
- 星云大師: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的意思
- 星云大師:不爭人我
- 星云大師:醫(yī)病良方
- 星云大師:識得面目
- 仁德上人:專門修定修慧的偏執(zhí)法門皆不圓滿
- 印光大師: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宏海法師:凈土弘法應(yīng)該怎么做?
- 宏海法師:怎么才能把現(xiàn)前之事入到唯心之理
- 印光大師: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慈莊法師:人有三事勝過諸天
- 慈莊法師:為什么要把功德回向給別人?回向的意義
- 慈莊法師:阿難問佛陀的四個問題
- 白云禪師:無明的突破是否牽涉所知障?
- 白云禪師:福德與功德有何差別?
- 白云禪師:“法相假立”的法義是什么?
- 證嚴法師:善是什么?
- 一誠法師:為什么嗔心“第一難治”,如何治嗔恨心?
- 本源法師:善的標準是什么?
- 弘一法師/慶裕: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處
- 如瑞法師: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
- 虛云老和尚:虛云老和尚:見佛、聞法、遇善知識之難
- 濟群法師:世上沒有壞人壞事會怎樣?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靜波法師: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安法師文章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妙境法師講解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星云大師]休將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過失揚的解釋
- [紅茶]紅茶和綠茶的功效一樣嗎?
- [禪宗文化]石頭希遷的禪風對后世有何影響?
- [哲理故事]與其埋怨,不如踏實做好每件事
- [人物故事]佛陀十大弟子之解空第一的須菩提
- [佛與人生]快樂就是好運
- [佛學常識]水陸法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法會?水陸法會的由來與介紹
- [星云大師]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的意思
- [紅茶]紅茶的英文名稱是什么?
- [禪宗文化]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的禪意
- [哲理故事]學會放下,才能得到更多
- [佛經(jīng)故事]清明的智慧,是煩惱暗宅中的明燈
- [佛與人生]幸運不一定就幸福
- [生活故事]被嫉妒打斷的雙腿
- [慈莊法師]人有三事勝過諸天
- [綠茶]文君嫩綠屬于什么茶?四川邛崍綠茶文君嫩綠
- [禪宗文化]懷海《溈山水牯!返亩U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