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出家前給妻子的信:放下你 非我薄情
很多年前,我讀到李叔同在杭州出家的一段——
西湖邊楊柳依依、水波滟滟,沒有比西湖更合適送別的場景了。1918年的春天,一個日本女人和她的朋友,尋遍了杭州的廟宇,最終在一座叫“虎跑”的寺廟里找到了自己出家的丈夫。
38歲的他原來是西湖對岸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xué)校的教員,不久前辭去教職離開學(xué)校,在這里落發(fā)為僧。十年前他在日本留學(xué)時與妻子結(jié)識,此后經(jīng)歷了多次的聚散離合,但這一次已經(jīng)是最后的送別,丈夫決定離開這繁華世界,皈依佛門。
幾個人一同在岳廟前臨湖素食店,吃了一頓相對無言的素飯。丈夫把手表交給妻子作為離別紀(jì)念,安慰她說,“你有技術(shù),回日本去不會失業(yè)”。岸邊的人望著漸漸遠(yuǎn)去的小船失聲痛哭,船上的人連頭也沒有再回過一次。(看雪客注:此段原始出處為黃炎培文章《我也來談?wù)劺钍逋壬?
這個可憐的日本女人,可能至死也不會明白她的丈夫緣何薄情寡義至此……是啊,世間還有什么比此情此景更殘忍,更讓人心碎的呢?我讀到此放聲大哭,淚如雨下。
那時候我還很年輕,我對絕世才子李叔同恨得咬牙切齒,視他為世間最薄情寡義、最自私自利的男人。他的萬般才情,在我的心目中傾刻間化為云煙。從此,世間再無那個會作詩、會填詞、會書法、會作畫、會篆刻、又會音樂、會演戲……的李叔同,只有一代名僧弘一法師!
若干年后,我讀到了李叔同在出家前寫給日本妻子的一封信:
誠子:
關(guān)于我決定出家之事,在身邊一切事務(wù)上我已向相關(guān)之人交代清楚。上回與你談過,想必你已了解我出家一事,是早晚的問題罷了。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思索,你是否能理解我的決定了呢?若你已同意我這么做,請來信告訴我,你的決定于我十分重要。
對你來講硬是要接受失去一個與你關(guān)系至深之人的痛苦與絕望,這樣的心情我了解。但你是不平凡的,請吞下這苦酒,然后撐著去過日子吧,我想你的體內(nèi)住著的不是一個庸俗、怯懦的靈魂。愿佛力加被,能助你度過這段難挨的日子。
做這樣的決定,非我寡情薄義,為了那更永遠(yuǎn)、更艱難的佛道歷程,我必須放下一切。我放下了你,也放下了在世間累積的聲名與財富。這些都是過眼云煙,不值得留戀的。
我們要建立的是未來光華的佛國,在西天無極樂土,我們再相逢吧。
為了不增加你的痛苦,我將不再回上海去了。我們那個家里的一切,全數(shù)由你支配,并作為紀(jì)念。人生短暫數(shù)十載,大限總是要來,如今不過是將它提前罷了,我們是早晚要分別的,愿你能看破。
叔同戊午七月一日
(1918年,農(nóng)歷的正月十五,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門。剃度幾個星期后,他的日本妻子,與他有過刻骨愛戀的日籍夫人傷心欲絕地攜了幼子千里迢迢從上海趕到杭州靈隱寺,抱著最后的一線希望,勸說丈夫切莫棄她出家。這一年,是兩人相識后的第11年。然而叔同決心已定,連寺門都沒有讓妻子和孩子進,妻子無奈離去,只是對著關(guān)閉的大門悲傷地責(zé)問道:“慈悲對世人,為何獨獨傷我?”他的妻子知道已挽不回丈夫的心,便要與他見最后一面。清晨,薄霧西湖,兩舟相向。李叔同的日本妻子:“叔同——”李叔同:“請叫我弘一”。妻子:“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么是愛?”李叔同:“愛,就是慈悲。”)
我很慶幸我是在信佛學(xué)佛以后讀到這封信的。換作以前,我是斷斷不能理解,也不能寬恕的。而今讀來,雖然有淚盈眶,但心里是溫暖的。時隔多年,我才終于了悟弘一法師的“有情”。他哪里是“無情”,分明是“道是無情卻有情”。
很多年來,在我的心目中,李叔同就是杭州那個決絕、冷酷、看破紅塵、心如死灰的僧人形象。很多年里,我也一直視皈依佛門為一種不負(fù)責(zé)任的自我逃避。
然而,事實卻并非如此。他在出家前曾預(yù)留了三個月的薪水,將其分為三份,其中一份連同自剪下的一綹胡須托老朋友楊白民先生,轉(zhuǎn)交給自己的日籍妻子,并拜托朋友將妻子送回日本。從這一細(xì)節(jié)可以看出弘一大師內(nèi)心的柔情和歉疚以及處事的細(xì)心和周到。
據(jù)說,李叔同出家的消息在當(dāng)時引起了轟動和諸般猜測。世人大多無法理解,最不能理解的是那些被他的詩文打動的讀者,尤其是那些多愁善感的女讀者,一時間失去寄托,可謂痛不欲生。有一位女讀者,死心塌地愛上了李叔同,在他剃度之后,天天來寺里找他,求他還俗。弘一法師怎么處理此事?他派人送給那女子一首詩,其中有這么兩句:“還君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多么地溫柔慈悲。∷坏回(zé)備那女子擾人清修,反而用一種很遺憾的語氣對那女子說:不是我不肯接受你,怪只怪我們相遇太晚了,今生沒緣分吶,只有對你無情了。我們可以肯定那女子讀了詩之后一定若有所悟,百感交集,即便不甘心,也只有認(rèn)命了。事實上她也就哭著走了,不再打擾弘一法師了。
(看雪客注:此或為張冠李戴之誤傳,因為此句詩實為另外一位詩僧蘇曼殊所寫,全詩為“烏舍凌波肌似雪,親持紅葉索題詩。還君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至于李叔同為什么要出家,年輕的時候,我會百思不得其解,且一直追問下去。而今,我已經(jīng)連問都覺得是多余了。讀讀他寫給妻子的那封信,就再明白不過了。
他的學(xué)生豐子愷曾經(jīng)這樣解釋:他怎么由藝術(shù)升華到宗教呢?當(dāng)時人都詫異,以為李先生受了什么刺激,忽然“遁入空門”了。我卻能理解他的心,我認(rèn)為他的出家是當(dāng)然的。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zhì)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zhì)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xué)術(shù)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三層樓。懶得(或無力)走樓梯的,就住在第一層,即把物質(zhì)生活弄得很好,錦衣玉食,尊榮富貴,孝子慈孫,這樣就滿足了。這也是一種人生觀。抱這樣的人生觀的人,在世間占大多數(shù)。其次,高興(或有力)走樓梯的,就爬上二層樓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頭。這就是專心學(xué)術(shù)文藝的人。他們把全力貢獻于學(xué)問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藝的創(chuàng)作和欣賞。這樣的人,在世間也很多,即所謂“知識分子”,“學(xué)者”,“藝術(shù)家,”。還有一種人,“人生欲”很強,腳力很大,對二層樓還不滿足,就再走樓梯,爬上三層樓去。這就是宗教徒了。他們做人很認(rèn)真,滿足了“物質(zhì)欲”還不夠,滿足了“精神欲”還不夠,必須探求人生的究竟。他們以為財產(chǎn)子孫都是身外之物,學(xué)術(shù)文藝都是暫時的美景,連自己的身體都是虛幻的存在。他們不肯做本能的奴隸,必須追究靈魂的來源,宇宙的根本,這才能滿足他們的“人生欲”。這就是宗教徒。世間就不過這三種人。
我雖用三層樓為比喻,但并非必須從第一層到第二層,然后得到第三層。有很多人,從第一層直上第三層,并不需要在第二層勾留。還有許多人連第一層也不住,一口氣跑上三層樓。不過我們的弘一法師,是一層一層的走上去的。弘一法師的“人生欲”非常之強!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得徹底。他早年對母盡孝,對妻子盡愛,安住在第一層樓中。中年專心研究藝術(shù),發(fā)揮多方面的天才,便是遷居在二層樓了。強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滿足于二層樓,于是爬上三層樓去,做和尚,修凈土,研戒律,這是當(dāng)然的事,毫不足怪的。做人好比喝酒;酒量小的,喝一杯花雕酒已經(jīng)醉了,酒量大的,喝花雕嫌淡,必須喝高粱酒才能過癮。文藝好比是花雕,宗教好比是高梁。弘一法師酒量很大,喝花雕不能過癮,必須喝高粱。我酒量很小,只能喝花雕,難得喝一口高梁而已。但喝花雕的人,頗能理解喝高梁者的心。故我對于弘一法師的由藝術(shù)升華到宗教,一向認(rèn)為當(dāng)然,毫不足怪的。藝術(shù)的最高點與宗教相接近。二層樓的扶梯的最后頂點就是三層樓,所以弘一法師由藝術(shù)升華到宗教,是必然的事。
豐子愷的“人生三層樓”說,一掃世俗們對李叔同出家因由所推測的破產(chǎn)說、遁世說、幻滅說、失戀說、政界失意說等等他心測度,切合實際,振聾發(fā)聵。我想,豐子愷應(yīng)該是最了解他的老師的吧。
以我凡夫之眼,我終其一生都無法體悟弘一法師的道心和境界。
林語堂說:“他曾經(jīng)屬于我們的時代,卻終于拋棄了這個時代,跳到紅塵之外去了。”張愛玲說:“不要認(rèn)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圍墻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趙樸初評他是“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其實他才不要當(dāng)什么奇珍和明月,他不過是為了自己的心罷了。他出家既不是為了當(dāng)律宗第十一世祖,更不是為了能和虛云、太虛、印光并稱“民國四大高僧”。棄家毀業(yè)不為此,大徹大悟不消說。那些虛名,他是不要的。真實的他,63個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傳經(jīng)授禪,普度眾生,卻自號“二一老人”:一事無成人漸老,一錢不值何消說。
弘一法師圓寂時有兩件小事令人深思。一是他圓寂前夕寫下的“悲欣交集”的帖子,無論是這句話本身,還是他所寫的墨寶,都使人看到一位高僧在生死玄關(guān)面前的不俗心境,既悲且欣,耐人尋味。二是他囑咐弟子在火化遺體之后,記得在骨灰壇的架子下面放一缽清水,以免將路過的蟲蟻燙死;钪臅r候憐惜螻蟻命并不奇怪,這是對修道之人的一般要求,但是快死了還惦記勿傷世上的生靈,這份心思的細(xì)膩非真正的大慈大悲者不能有,真真令世人聞之生敬!
電影《一輪明月》中有這么一個場景:清晨,薄霧西湖,兩舟相向。雪子:“叔同——”李叔同:“請叫我弘一。”雪子:“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么是愛?”李叔同:“愛,就是慈悲。”
以前,我只知道那一句唐詩“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豈知這句“還君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比起那一句的無奈,又多了幾分慈悲呢!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愛,就是慈悲!
- 弘一法師/慶裕:佛心就是開悟心
- 弘一法師/慶裕:從容面對生活的磨礪
- 弘一法師/慶裕:修養(yǎng)美德是智慧
- 弘一法師/慶裕:堅持自己的路
- 弘一法師/慶裕:智慧由心生
- 弘一法師/慶裕:思考才能得智慧
- 弘一法師/慶裕:沒有恐懼更淡定
- 弘一法師/慶裕:舍棄繁雜見真諦
- 弘一法師/慶裕:璞玉無暇靠打磨
- 弘一法師/慶裕:天然無飾,便是本性
- 弘一法師/慶裕:菩提之心是一種靈悟
- 弘一法師/慶裕:舍一份虛榮,得一份真相
- 弘一法師/慶裕:從容面對生死
- 弘一法師/慶裕:自省讓人更淡定
- 弘一法師/慶裕:勞筋骨銘心志
- 弘一法師/慶裕:放低身價聲譽長存
- 弘一法師/慶裕:簡樸滋養(yǎng)智慧
- 弘一法師/慶裕:讓心與事業(yè)融合
- 弘一法師/慶裕:內(nèi)心寧靜才能致遠(yuǎn)
- 弘一法師/慶裕:給內(nèi)心一片自由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yán)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yán)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弘一法師/慶裕:心地坦然才能恰到好處
- 如瑞法師:發(fā)愿后要做到不忘初心,不偏離目標(biāo)
- 虛云老和尚:虛云老和尚:見佛、聞法、遇善知識之難
- 濟群法師:世上沒有壞人壞事會怎樣?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靜波法師: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xué)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zé)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lán)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安法師文章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妙境法師講解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弘一法師]佛心就是開悟心
- [綠茶]什么是太平猴魁茶?太平猴魁的產(chǎn)地與特點介紹
- [禪宗文化]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的禪意
- [佛經(jīng)故事]故屋有鬼
- [哲理故事]看透世俗,便可以解脫
- [佛與人生]頂點是走下坡的開始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如何形成的?
- [弘一法師]從容面對生活的磨礪
- [紅茶]什么是小種紅茶?小種紅茶的特征與種類
- [禪宗文化]寒山《吾心似秋月》的禪意
- [哲理故事]不以物喜
- [佛經(jīng)故事]婢女取水
- [佛與人生]不必看前世因果
- [佛學(xué)常識]什么是袈裟,袈裟的形狀是什么樣子的?
- [弘一法師]修養(yǎng)美德是智慧
- [綠茶]安徽猴坑什么茶最有名?尖形烘青綠茶太平猴魁介紹
- [禪宗文化]叢林之中“天下為公”體現(xiàn)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