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基礎 第二章 佛學之史略 第二節(jié) 中國之佛學
第二節(jié) 中國之佛學
一、經(jīng)律論之翻譯
佛教傳入中國時間,有種種異說。為一般所公認有后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和水平七年(公元64年)。但在此之前,即前漢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有博士弟子秦景憲,受大月氏王使伊存口授浮屠經(jīng)的記載(《三國志、魏志·卷三十裴松之注)。最初有迎葉摩騰、竺法蘭二人以白馬載佛像經(jīng)卷來洛陽,后建白馬寺。此為我國有沙門、有寺院之始。此二人并在白馬寺譯出四十二章經(jīng),亦為譯經(jīng)之始。
至漢末西域譯經(jīng)師相續(xù)而來,初有支婁迦讖自月支國來,首譯道行般苦、般舟三昧經(jīng)等。安世高自安息國來華,譯經(jīng)達九十余部。三國至西晉,有康僧會、竺法護等澤師來華。東晉時有佛圖澄、道安等傳譯。姚秦有鳩摩羅什來長安,廣澤大乘經(jīng)論,且宏講之,隨后有佛陀跋多羅,縣無誠、菩提流支,譯有華嚴、涅梁、地持對地經(jīng)論等流行予世。至陳真諦斯?jié)?a href="/remen/weish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唯識請經(jīng)論,至唐代玄奧時澤傳最富。至玄類時譯經(jīng)分新舊之別,玄類之前為舊澤,之后為新澤。還有義凈所澤亦間及唯識。開元時有善無畏,金剛智、不空,傳從事密教傳譯,宋時,施護天息災、法天亦從密部翻譯。
又曹魏時,曇摩跡羅譯有增抵戒心,立揭磨法授戒。至羅什始與弗若多羅共譯薩姿多部之十誦律,事半米就,得曇摩流支及卑摩羅叉續(xù)成,為中國有廣律之始。復由佛陀耶舍譯出曇無德部之四分律。佛陀跋多羅共法顯澤之增抵律。佛陀什譯彌沙皇部之五分律。當時四并傳行,唯后代獨宏曇無德部之四分律。至跡葉遺律,唯傳戒本,其廣律未傳。
二、宗派之成立
宗派之成立,首為姚秦時羅什所譯的中、百、十二門,大智度四論為主而立三論宗。同時以成實論為主,立小乘成實宗。以北涼曇無依所澤大般涅籌經(jīng),而立涅梁宗。以北魏菩提流支所澤的十地經(jīng)論,而立地論宗。除真諦所譯攝大乘論,立攝論宗。梁達磨來華傳佛心印為禪宗之起源。又有依僅舍論而立小乘俱舍宗。陳本隋初智者依法華經(jīng)開天臺宗。至唐時,重四分律的道宣,立南山律宗。玄類西行東歸開法相宗之端緒。杜順、智嚴、賢首依華嚴經(jīng),創(chuàng)華嚴宗。凈土宗則萌芽于廬山慧遠之蓮社。成立于唐之善導。依善無畏等所傳的密教而立密宗。
除俱舍、成實二宗為小乘外,余均為大乘宗派,總稱十三宗。涅效地論、攝論、歸人天臺、華嚴、法相,則為十宗?偨Y(jié)為大乘ju宗,小乘二宗。
三、唐末以來之變遷
唐武宗毀佛教而各宗衰落,禪宗以簡單易行,恢復后遂獨盛弘,人宋之后,影響為宋明理學,與中國之思想界發(fā)生極大關系。如天臺宗、華嚴宗之學說,趙宋以來亦流傳不絕,而亦為能調(diào)和中國思想。至深入通俗之心理者,則為三世因果六道輪回之說。普及民間者,則為密宗之誦詩,與凈土宗之度亡。歷元明而入清,禪宗既衰,求簡易篤切之行,頗有會歸凈土法門。而南山律宗,在宋及明清間亦有繼承者,故至今猶不絕。
早在七世紀頃,西藏國王雙贊思甘普在位,極信奉佛教,遣大臣端美三菩提,往印度求之。留學南天竺七年,帶許多經(jīng)卷回國,根據(jù)梵語造西藏文字,翻譯經(jīng)典,為藏語佛典。元代忽必烈侵入西藏,采用喇嘛教,從西,藏佛典譯成蒙古大藏經(jīng)。自元明時西藏蒙古的刺嘛教人居中國北方各省,但與華主僧俗末發(fā)生大關系。清代佛教衰敗,諸宗不傳,唯有喇嘛教盛行于西藏蒙古,當時清廷亦奉此教。此時居土弘傳很多,如楊仁山,創(chuàng)車金陵刻經(jīng)處,并從日本取回中國失傳的唯識典籍。近幾十年來,以日本及南洋西洋之交通便利,思想輸灌之影響,遍究佛典,非拘泥于宗派傳統(tǒng),可謂佛教之新時代。
- 以戒為師的底線是什么?
- 菩薩所行法門無量以六度為其根本
- 學佛者受三皈依后要從受持五戒開始
- 皈依和受戒是一回事嗎?
- 時刻謹記,修行中最根本的就是這四個字
- 糞掃衣和祖衣是什么?糞掃衣與祖衣的釋義
- 修行學習佛法的次第
- 為何“掃地僧”多為高僧?答案在這里!
- 有信仰,心中便有目標和尺度
- 發(fā)脾氣,對你我都沒有好處!
- 修行務必去除執(zhí)著
- 佛菩薩度眾生不是做交易 不求回報
- 心甘情愿就不會抱怨
- 這些你習以為常的事 都是佛教的悲哀
-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到底指什么?
- 短期出家須慎重,尤其是女性!
- 修行中事事不順 可能是福報不足的表現(xiàn)
- 這就是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的責任
- 看弘一大師做人10原則中的深意
- 為啥期待利益者最后往往一無所有?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佛學基礎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jié) 何謂佛
- 佛學基礎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jié) 釋迎牟尼佛
- 佛學基礎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jié) 何謂法
- 佛學基礎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四節(jié) 何謂僧
- 佛學基礎 第二章 佛學之史略 第一節(jié) 印度佛學略史
- 佛學基礎 第二章 佛學之史略 第二節(jié) 中國之佛學
- 佛學基礎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一節(jié) 人天行果
- 佛學基礎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二節(jié) 聲聞行果
- 佛學基礎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三節(jié) 緣覺行果
- 佛學基礎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四節(jié) 菩薩行果
- 佛學基礎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節(jié) 三乘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