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誕日的憶念

  佛誕日的憶念

  今天是佛誕日,世界各地的佛子都在以各種法會和香花供養(yǎng)佛陀!爸T供養(yǎng)中,法供養(yǎng)最”,最好的供養(yǎng),莫過于憶念佛陀的品質(zhì),成就佛陀的品質(zhì)。——佛陀所以成為佛陀的品質(zhì)

  佛陀,意為覺者,乃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悟道者,故覺性為佛陀核心品質(zhì),即《壇經(jīng)》所說的菩提自性。《壇經(jīng)》開篇,六祖告眾曰:“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開宗明義,直暢本懷。這是因為,佛陀的各種功德皆建立于覺性基礎上。正是覺的力量,使佛陀成就斷德、智德和悲德。

  斷德,亦名解脫。謂如來斷除一切煩惱惑業(yè),凈除無余。在無盡生命延續(xù)中,我們因無明造作種種業(yè)力,不斷流轉(zhuǎn)生死,輪回受報;還因無明產(chǎn)生種種煩惱,時時顛倒妄想,沉淪苦海。人們不斷追逐外在享樂,試圖減少煩惱。但在這無常危脆的世間,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無論財富還是地位,無論家庭還是親友,其作用皆是有漏而有限的,至多使煩惱得到暫時緩解,卻無法從源頭解決。怎樣根除煩惱?佛法告訴我們,生命內(nèi)在本具化解煩惱的能力,即覺性。當它作用后,煩惱將自動化解。佛陀便因圓滿覺性而成就斷德,超越二執(zhí)束縛。所以,覺性和解脫是一體的。

  智德,即般若智慧。謂如來以平等智慧,照了一切諸法,圓融無礙。諸佛成就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正是至高無上的覺悟,故名一切智者。所謂一切智,包含如所有智和盡所有智兩方面。如所有智,即了知事物本質(zhì)的智慧。盡所有智,即了知世間一切緣起現(xiàn)象差別的智慧。由成就差別智,而有度化眾生的無量方便。

  悲德,即圓滿大悲。謂如來乘大愿力,救護眾生,有緣莫不蒙度。佛陀的慈悲是平等無別、無量無邊的,與凡夫的小慈小悲有著天壤之別。孟子云,“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但凡夫的悲憫之心極為有限,因為它是以狹隘的自我為基礎,只是關心我,我的家人,至多擴展至民族和國家。即使能夠心懷全人類,也很難將這份關愛遍及所有眾生。而佛菩薩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將眾生和自己視為一體,沒有任何條件和親疏之別。所以能達致這一境界,也是覺性使然。佛陀已超越我法二執(zhí),證得一切有情的平等性,故能本著清凈無染的悲愿利益眾生,盡未來際,永不間斷。

  覺與不覺,是佛與眾生的根本差別所在。正如《壇經(jīng)》所說:“前念迷即眾生,后念悟即佛”,迷為眾生(不覺),悟即是佛(覺)。迷與悟,并非截然對立的兩種生命形態(tài),二者皆存在于我們現(xiàn)前一念中。而煩惱與菩提的區(qū)別,也僅在于著境和離境之間,所謂“前念著境即煩惱,后念離境即菩提”。之所以會著境,還是因為不覺。當心沾于境界并產(chǎn)生我、法二執(zhí),煩惱就隨之生起。一旦覺悟現(xiàn)起,離開對境界的執(zhí)著,當下就是菩提。佛陀,正是因為開啟生命內(nèi)在的覺性,而能圓滿大慈悲、大智慧,證得大解脫、大自在。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