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觀世音菩薩簡介 十一、浙江普陀山的不肯去觀音院

  十一、浙江普陀山的不肯去觀音院

  說觀世音菩薩住在普陀山,當(dāng)然少不了要談?wù)勂胀由搅恕?/p>

  我國佛教四大名山,相傳四位大菩薩都應(yīng)跡住在那里。文殊菩薩在山西五臺山;普賢菩薩在四川峨嵋山;地藏菩薩在安徽九華山;觀世音菩薩則住在浙江省 的普陀山。

  中國普陀山原名小白華,又稱梅岑山,位于浙江省定?h東海中之舟山群島,山上大小佛寺約三百余所,其中最大的三大寺是:普濟(jì)寺、法雨寺及慧濟(jì)寺。 每年由各地來進(jìn)香朝圣者絡(luò)繹不絕,香火之鼎盛,堪稱各大名山之冠。既為名山勝地,又是菩薩應(yīng)化高僧輩出的古道場。按《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記載:在 普陀山閉關(guān)及閱藏而得大智慧的有印光、太虛、諦閑、印順等大師。至今禪那禪院門外石上還有太虛大師親筆書寫的四個大字「太虛蘭若」刻在石上。除了高僧 大德參訪外,歷代帝王、近代總統(tǒng)及國家領(lǐng)袖等御駕親臨,欣賞山光水色,朝山禮佛者大不乏人。相傳清代的乾隆,微服私訪普陀山達(dá)三次之多,其他達(dá)官貴人 慕名游幸普陀山者更是多不勝數(shù)。

  普陀山法雨寺藏有歷代帝王御筆親題字句,一對乾隆御賜的龍燭,放在后寺供游客們參觀欣賞,蠟燭曝曬太陽下也不溶化,的確是無價寶物。寺內(nèi)更有一萬 斤重大鍋,能煮一千人飯,可見當(dāng)年普陀住眾之多,香火之盛。

  --------------------------------------------------------------------------------

  [1] 《華嚴(yán)經(jīng)?入法界品》大正藏第十冊第七三二頁下

  普陀山不肯去觀音院

  根據(jù)《普陀山志》有兩則觀世音菩薩顯靈「不肯去」的公案。

  唐朝時代,公元九一六年,有日本法師慧鍔和尚到中國尋師訪道參學(xué)。一天來到山西五臺山朝拜文殊菩薩,看見一尊觀世音菩薩圣像,很是莊嚴(yán),心生歡喜 。很想向住持商請運回日本供養(yǎng),但又怕被拒絕,后來就不問自取,偷偷盜走圣像。

  得了這寶物,慧鍔法師急不及待買棹回歸。但當(dāng)船行駛到浙江定?h舟山群島時,海上突然生出無數(shù)「鐵蓮華」攔著去路,重重圍困,不能前進(jìn)。經(jīng)過三日 三夜,船始終無法擺脫攔路的鐵蓮華,沖不出重圍,只能在普陀山周圍打轉(zhuǎn)。慧鍔法師這時也著慌起來了,悄自思量,自問并無作不可告人的大壞事,為何會遭 逢此風(fēng)險呢?于是就跪在菩薩像前,求菩薩哀佑。當(dāng)他跪下來的時候,猛然想起這尊菩薩像是不予自取的,雖然盜取菩薩像的出發(fā)點是基于在日本流通的菩薩圣 像很少,法師悲憫國人,希望國人能觀像生信,恭敬禮拜,滅罪獲福,但終究盜取是非法行為,犯了偷盜戒及起了不平等心。當(dāng)下,他就向菩薩虔誠懺悔,更愿 意隨順船只停頓處,留下來安住并建立精舍供奉圣像。

  禱告完畢,船即能行,至潮音洞邊,才停下來,亦是這方眾生因緣成熟,獲菩薩允肯在此地建立道場供奉圣像,令眾生禮拜獲福。那時普陀山是個荒島,人 煙稀渺。慧鍔法師得島上居民張氏相助,在山上筑庵安住,取名「不肯去觀音院」。就此因緣慧鍔法師便成了普陀山第一代開山祖師,而這攔路鐵蓮華的海面亦 被稱為蓮華洋了。

  蓮華洋之得名,除上述之說外,尚有多種傳說,每遇輕法慢教者,船到蓮華洋必有所感。

  有說宋朝太祖皇帝派王貴到普陀山禮佛,王貴只管奉命行事,對菩薩不生信仰。朝拜過后,懷著傲慢驕心離去,怎料船到蓮華洋時,突然有鐵蓮華阻擋去路 ,致令船不能行。

  另有一說,元朝有大將哈喇歹,對觀世音菩薩半信半疑。聞?wù)f菩薩常顯靈于潮音洞,于是懷著好奇心,親到普陀潮音洞看過究竟。但因心不誠,所以不能睹 得菩薩尊容。哈喇歹就惡作劇地拿起手上弓箭,朝洞射去。在回歸途中,經(jīng)過蓮華洋時,忽遇鐵蓮華長滿洋中,令船只寸步難移。

  更有傳說明太祖不信佛法,聽說普陀山菩薩很靈驗,深得民心,擁有無量信徒,于是就派湯和到普陀山毀寺,沒料到船到招寶山時,海面忽然滿布鐵蓮華, 華葉上有金光繚繞,光明遍布四周,蔚為奇觀。船被鐵蓮華所阻,不能過去,湯和無奈,惟有無功而回。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