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觀世音菩薩簡介 九、菩薩在西方三圣中的地位及凈土三輩九品的分別

  九、菩薩在西方三圣中的地位及凈土三輩九品的分別

  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西方三圣畫像,居中的是阿彌陀佛像,左邊是觀世音菩薩,右邊是大勢至菩薩,他們是三位一體的。眾生勤修凈業(yè)三福及專持 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名號,臨命終時得生西方極樂世界。至于往生的品位高低則要視乎修行人的念佛修持功夫而定。

  《觀無量壽經(jīng)》中佛告阿難及韋提希,往生西方有九品人,即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中品上生、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 品下生等。

  《觀無量壽經(jīng)》是凈土宗的主要經(jīng)典,是佛陀為韋提希夫人介紹西方極樂世界而說的。當(dāng)時印度王舍城的王子阿阇世,受了提婆達多教唆,要殺害父王頻婆 娑羅,并把母親韋提希夫人幽禁,夫人傷心欲絕,淚如雨下向耆阇崛山遙拜佛陀,請求世尊加持拯救,并志決出離閻浮惡世,求愿往生清凈佛國。佛陀示現(xiàn)十方 無量諸佛凈妙國土,令韋提希見,時韋提希選擇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所。世尊含笑開示:「欲生彼國,當(dāng)修凈業(yè)三福。一者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 十善業(yè);二者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fā)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此三種業(yè),乃過去、未來、現(xiàn)在三世諸佛凈業(yè)正因!故雷饛(fù) 告韋提希專心系念一處,想于西方,并說十六種觀照生西方凈土法,其中觀想阿彌陀佛、觀想二大蓮花在佛左右邊、觀想觀世音菩薩坐左華座、觀想大勢至菩薩 坐右華座。以下略說三輩九品往生品位的條件及情形:

  「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愿生彼國,發(fā)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fā)愿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fù)有三種眾生, 當(dāng)?shù)猛,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jīng)典;三者修行六念,回向發(fā)愿,愿生彼佛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 國時,此人精進勇猛故,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無數(shù)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執(zhí)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 ,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shù)菩薩,贊嘆行者勸進其心,行者見已歡喜踴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后,如彈指 頭頃往生彼國,生彼國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已即悟無生法忍,經(jīng)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于諸佛前,次第 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是名上品上生者!

  上品上生的人,深信釋迦佛說此《觀經(jīng)》三福九品、定散二善,贊嘆彼佛依正二報,無疑無慮。命終時得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迎接,景象莊 嚴(yán)、隆重,尚有無數(shù)佛菩薩、無數(shù)化佛、無數(shù)化菩薩、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大眾、七寶宮殿、美妙音樂,自然而至。

  我們讀經(jīng)、聽經(jīng),常聞「無生法忍」,甚么是無生法忍?怎樣才證得無生法忍?《無量壽經(jīng)》里面有一、二、三忍,一是「音響忍」,是由美妙聲音而悟解 真理;二是「柔順忍」,意即慧心柔軟,能隨順真理、語言和順、常作好事。三是「無生法忍」,是證得無生的實性,離所有相。這是悟道的至高境界。至于怎 樣才能證得無生法忍呢?按佛經(jīng)云,必須七地、八地、九地以上的菩薩才能證得。十方世界所有菩薩,一稱彌陀名號,便即上升為七地、八地、九地以上的菩薩 。而七地以上菩薩,如果是自修達到的,便須經(jīng)歷二或三個阿僧祇劫。觀世音菩薩于千光王靜住如來處修學(xué)《大悲咒》的時候,得佛加持從初地菩薩超越到八地 菩薩,具足千手千眼。所以佛的加持是非常重要的。(未完待續(xù))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jīng)典,善解義趣,于第一義,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極樂國。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與觀世 音及大勢至,無量大眾眷屬圍繞,持紫金臺至行者前,贊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義,是故我今來迎接汝!古c千化佛,一時授手,行者自見坐紫金臺,合 掌叉手,贊嘆諸佛,于一念頃,即生彼國七寶池中。此紫金臺,如大寶華,經(jīng)宿則開,行者身作紫磨金色,足下亦有七寶蓮華,佛及菩薩俱時放光明照行者身, 目即開明,因前宿習(xí)普聞眾聲,純說甚深第一義諦,即下金臺禮佛合掌贊嘆世尊,經(jīng)于七日,應(yīng)時即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zhuǎn);應(yīng)時即能至十方諸佛處 ,于諸佛所修諸三昧,經(jīng)一小劫得無生忍,現(xiàn)前授記,是名上品中生者。

  上品中生與上生比較,來迎接的佛菩薩少了,無七寶宮殿,接引蓮臺亦非金剛臺。證悟方面,要經(jīng)七日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小劫才得無生法忍。上 品上生則是聞法即悟無生忍。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謗大乘,但發(fā)無上道心,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極樂國,彼行者命欲終時,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并大勢至與諸眷屬,持金蓮華化作五百 佛來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時授手,贊言:「法子!汝今清凈發(fā)無上道心,我來迎汝!挂姶耸聲r即自見身坐金蓮華,坐已華合。隨世尊后,即得住生七寶池中, 一日一夜蓮華乃開,七日之中,乃得見佛,雖見佛身于眾相好,心不明了,于三七日后,乃了了見,聞眾音聲皆演妙法,游歷十方供養(yǎng)諸佛,于諸佛前聞甚深法 ,經(jīng)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是名上品下生者。

  上品下生與上生比較,顯然遜色得多。西方三圣化作五百化佛來迎接,行者登金蓮華后,蓮華即合,隨世尊后,往七寶池中,經(jīng)一日夜蓮華始開,七日之中 才得見佛。雖得見佛,心不明了,經(jīng)三小劫,得百法明門,住歡喜地。雖然同是上品蓮位,但上生與下生差距很大,除接引情景有分別外,證悟的境界及所需的 時間亦相差很遠。

  中品上生者,若有眾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修行諸戒,不造五逆無眾過惡,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極樂世界。行者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眷屬圍 繞,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贊嘆出家得離眾苦,行者見己心大歡喜,自見己身坐蓮華臺,長跪合掌為佛作禮,未舉頭頃即得往生極樂世 界,蓮華尋開,當(dāng)華敷時聞眾音聲贊嘆四諦,應(yīng)時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是名中品上生者。

  修四圣諦,可得中品上生,但只得阿彌陀佛與諸比丘接引,未見觀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相迎,到極樂世界后,蓮華即開,當(dāng)華敷時,聞眾音聲,即得阿羅漢 道。

  中品中生者,若有眾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齋,若一日一夜持沙彌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儀無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極樂國,戒香熏修。如此行 者命欲終時,見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華,至行者前,行者自聞空中有聲,贊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三世諸佛教故,我來迎汝!剐姓 自見坐蓮華上,蓮華即合,生于西方極樂世界,在寶池中經(jīng)于七日,蓮華乃敷,華既敷已,開目合掌贊嘆世尊,聞法歡喜得須陀洹。經(jīng)半劫已成阿羅漢,是名中 品中生者。

  中品中生,得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金色光,持七寶蓮華,迎接行者。行者坐蓮華生至極樂國后,須經(jīng)七日,蓮華才開,這時行者歡喜聞法,得須陀洹果, 再過半劫,方得阿羅漢。中品中生與上生比較差別很大,上生是行者生極樂國后,蓮華即開,聞法即證得阿羅漢道。

  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養(yǎng)父母行世仁義,此人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其廣說阿彌陀佛國土樂事,亦說法藏比丘四十八愿,聞此事已尋即命終 ,譬如壯士屈伸臂頃,即生西方極樂世界。生經(jīng)七日,遇觀世音及大勢至,聞法歡喜,得須陀洹,過一小劫,成阿羅漢道,是名中品下生者。

  中品下生沒有阿彌陀佛接引,但得佛力加持,屈伸臂頃,生西方極樂世界。經(jīng)七日得遇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為說法,行者聞法得須陀洹。

  下品上生者,或有眾生作眾惡業(yè),雖不誹謗方等經(jīng)典,如此愚人多造惡法,無有慚愧,命欲終時,遇善知識,為說大乘十二部經(jīng)首題名字,以聞如是諸經(jīng)名 故,除卻千劫極重惡業(yè),智者復(fù)教合掌叉手,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除五十億劫生死之罪。爾時彼佛,即遣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至行者前,贊言: 「善哉!善男子!以汝稱佛名故諸罪消滅,我來迎汝!棺魇钦Z已,行者即見化佛光明,遍滿其室,見已歡喜,即便命終,乘寶蓮華隨化佛后生寶池中,經(jīng)七七 日,蓮華乃敷,當(dāng)華敷時,大悲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往其人前為說甚深十二部經(jīng),聞已信解,發(fā)無上道心。經(jīng)十小劫,具百法明門,得入初地,是 名下品上生者。

  下品上生者,只得化佛、化觀世音、化大勢至菩薩接引,行者登坐寶蓮華,往生極樂世界寶池中,經(jīng)四十九日,蓮華才開,見觀音及大勢至菩薩,放大光明 ,為說十二部經(jīng),行者聞即信解,發(fā)無上道心,再經(jīng)十小劫,具百法明門,方得入初地。

  下品中生者,或有眾生,毀犯五戒,八戒及其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只物,盜現(xiàn)前僧物,不凈說法,無有慚愧,以諸惡業(yè)而自莊嚴(yán),如此罪人,以惡業(yè)故 ,應(yīng)墮地獄,命欲終時,地獄眾火,一時俱至。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功,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 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涼風(fēng),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如此一念頃,即得往生七寶池中蓮華之內(nèi)。經(jīng)于六劫,蓮華乃敷 ,觀世音、大勢至以梵音聲,安慰彼人,為說大乘甚深經(jīng)典。聞此法已,應(yīng)時即發(fā)無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下品中生只有天蓮接引,花上有化佛菩薩,一念間即往生七寶池中蓮花內(nèi),要經(jīng)六劫時間,蓮華才開,這時得觀世音及大勢至菩薩以梵音聲為行者說大乘經(jīng) 典,聞即發(fā)無上道心。

  下品下生者,或有眾生,作不善業(yè),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yè)故應(yīng)墮惡道,經(jīng)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種種安慰,為說妙 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yīng)稱皈命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于念念中, 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華,猶如日輪,住其人前,于一念頃即得往生極樂世界,于蓮華中,滿十二大劫,蓮華方開,當(dāng)華敷時觀世音、大勢至以 大悲音聲,即為其人廣說實相,除滅罪法,聞已歡喜,應(yīng)時即發(fā)菩提之心,是名下品下生者。

  下品下生者,無佛菩薩接引,只有大似日輪的金蓮花,至行者前,一念之間,即得往生極樂。住蓮華內(nèi),滿十二大劫,蓮花才開,花開時觀世音菩薩以大悲 音聲,為之廣說諸法實相,教除滅罪業(yè)法,聞之即發(fā)菩提心。[1]

  九品凈土,往生之人,由于機類不同,行業(yè)各殊,而有優(yōu)劣之分,故所生之極樂凈土,亦有九品不同之別。

  《觀無量壽經(jīng)》說的三輩九品中,除上輩三品得西方三圣接引外,其它六品均未見觀世音菩薩出現(xiàn)迎接,惟下品上生者有化西方三圣迎接。中品下生乃至下 品下生者,生到西方極樂之后,都是經(jīng)由觀世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施教化度。換言之,觀世音菩薩除了廣度九法界的眾生外,更是極樂世界的輔導(dǎo)師。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