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達多太子與頻婆娑羅王(六)
悉達多太子與頻婆娑羅王(六)
因果報應(yīng).如影隨形(中)
──寬運法師佛七開示
于是便去到阿阇世王子前面,故作很憔悴的樣子,不斷的唉聲嘆氣;于是王子便問尊者:「你為什么這樣憔悴、這樣嘆息呢?」提婆達多回答說:「我今天的憔悴是因為一直擔心佛教的發(fā)展,另外是為太子你不值!雇踝颖銌査:「你為什么要說這樣的話呢?」提婆達多回答說:「太子知不知道呢?佛陀現(xiàn)在己經(jīng)年老了,很多事情都不能處理,佛教教主的地位,應(yīng)該由我來繼承。你父王年紀亦很大了,不如由太子自坐正位。新王新佛治化,豈不是樂事嗎?」以此來挑撥。王子聞言,極為瞋怒,回答道:「不能這樣說!你不應(yīng)該有這樣大逆不道的想法!固崞胚_多回答說:「太子不要生氣,請聽我說,因為你的父王對你全無恩德,你知道嗎?當初你母后韋提希夫人欲生王子的時候,父王即命夫人在百尺高樓上的天井中生產(chǎn),等你出生以后,把你從天井上拋下去,想令你墮地而死。幸好太子福大命大沒有死,只折斷了小指頭。如果你不信的話,你看看被折斷的手指便足以證明了。此時王子半信半疑,重復地問:「此話當真?」他說:「我何必欺騙太子呢?你可以問一問其他的大臣,很多人都知道這件事情!雇踝诱娴恼賳栆粋密臣,他所說的跟提婆達多所說的相差不遠。從此以后,阿阇世王子便非常討厭自己的父母,并生起置父王于死地之心。
其實這些都是因果報應(yīng),在北本《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三十一中有這樣的記載:在過去世的時候,頻婆娑羅王為國王,在毗富羅山游行打獵,空無所獲,正想找一個地方休息靜坐,正好看見一個仙人在那里打坐,他也想在附近打坐,因為自己是國王,于是便想把仙人趕走,但是仙人卻不肯離開,頻婆娑羅王便將他殺死了。仙人臨終之時發(fā)愿:「愿我來世,就像今天一樣,以心口加害于國王!」當時的國王就是今天的頻婆娑羅王,仙人即是阿阇世王子。這個咒愿,生生世世都要以心口來殺害頻婆娑羅王。這即是因果循環(huán)、報應(yīng)如影隨形的道理。
我們把話說回來,當時阿阇世王子沒有親手弒父,只是把父王頻婆娑羅幽禁在城外的七重密室,并派四種兵守護,嚴禁任何人探望及送食,企圖將頻婆娑羅王餓死。韋提希夫人知道了,由于愛夫情切,于是以香湯沐浴,洗凈自己的身體,然后將面粉與酥蜜攪和起來,涂在自身上,再用衣服遮蓋;又將葡萄汁灌進瓔珞的孔中,秘密地帶入囚室給頻婆娑羅王食用。由于頻婆娑羅王每天吃了面、喝了果汁,生命得以存活,于是恭敬合掌,遙拜耆阇崛山的釋迦世尊,并請求說:「世尊啊!你的弟子大目犍連是我們的好朋友,愿世尊慈悲,派目連到這里來,給我授八齋戒!股缴系氖雷鹬懒,就如愿派遣了目連尊者到來王宮,每天替王親授八關(guān)齋。世尊同時又派遣了富樓那尊者,特別為王說法。
所謂「八關(guān)齋戒」即八種齋戒法,即:(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以華鬘裝飾自身、不歌舞觀聽;(七)不坐臥高廣華麗床座;(八)不非時食。什么是「高廣大床」呢?所謂高廣大床,在《阿含經(jīng)》說:「足長尺六非高,闊四尺非廣,長八尺非大,越此量者,方名高廣大床!惯^了這個尺寸的床,比丘及受八關(guān)齋戒的人都不應(yīng)該睡。另外,蕅益智旭大師重輯的《十戒威儀錄要》說:「床足但高一尺六寸,坐時腳不掛空,過此量者,即名為高;但可容身轉(zhuǎn)側(cè),過此即名為廣。既高且廣,即名為大!
因為八關(guān)齋戒的前七項是戒,后一項才是齋,所以「齋」、「戒」合成,便成「八戒齋」,也稱為「八關(guān)齋戒」;「八關(guān)齋」是在家人所持的出家法,如果能精進受持,天天守護身、口、意三業(yè)不犯,便得稱為凈行優(yōu)婆塞或凈行優(yōu)婆夷。但是為什么要每天受持呢?我們經(jīng)常說: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刀不厭利,木不厭靈,人不厭善,罪不厭除,賢不厭德,佛不厭圣。我們修行是沒有厭倦的道理;我們受持八戒,其功德也是不可思議的。(未完待續(xù))
- 上一篇:悉達多太子與頻婆娑羅王(七)
- 下一篇:悉達多太子與頻婆娑羅王(五)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