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jīng)開示 放下貪著

  法句經(jīng)開示-放下貪著

  如瑞法師

  法句經(jīng):

  奮勉不放逸,克己自調(diào)御,智者自作洲,不為洪水沒。

  暗鈍愚癡人,耽溺于放逸,智者不放逸,如富人護寶。

  佛在《法句經(jīng)》里這樣教導(dǎo)我們:一個有智慧的人,能每天念于死的人他不會放逸。一個能常念死的人,他的心胸可以變得開朗豁達。就像用動物皮做的皮包,它淋雨以后會變得更加柔軟。我們總是想,在我的生活之外,還有一個我所要修的。實際佛法的覺性,是時時刻刻在我們的生活當(dāng)中,能夠點點滴滴修起來;所以佛法說了那么多,反過頭來都是要解決我們生死的問題,不管長說短說、大說小說都是要讓我們放下對五欲的貪著。

  曾經(jīng)有一個故事,有一個出家人,他希望能得到一頂袈裟,正好有信士供養(yǎng)了他一頂,質(zhì)地比較粗糙,不太好的袈裟。他路過家時,就讓他的姐姐把這頂袈裟又重新?lián)v制,成了一頂比較好的袈裟。他本來是個很用功的人,但是看到姐姐重新改制的這頂袈裟,就生了貪著心了,對這頂袈裟特別的喜歡。在他得到這頂袈裟的當(dāng)天,因為所吃的東西沒有消化就死去了。死了以后,當(dāng)下就轉(zhuǎn)成一個跳蚤,爬在了他的袈裟上。大眾僧要分亡人物的時候,佛就制止大家說你們不要分,你們大家有沒有聽見有人在喊叫說:"不要動我的袈裟!"當(dāng)然大家聽不到了。佛就講某某人因為貪著袈裟的緣故,現(xiàn)在變?yōu)橐粋跳蚤已經(jīng)爬在這個袈裟上了。大家不要動了,各自回去,到七天以后再來分這頂袈裟。我們知道跳蚤的生命也只有七天。本來,按他平常的修行,完全可以走向解脫,但是因為貪著袈裟的緣故,他只獲得了升天的果報。佛就告訴大家,如果那天大家去動了那頂袈裟,修行者去護他的袈裟,一念的嗔心起來,必定要墮落地獄的。由于他平常所積聚的善業(yè),他得以升天。

  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應(yīng)該念無常。一頂非常喜愛的袈裟,上午得到,晚上他就往生了。所以佛才說:"一個有智慧的人,他如果能天天都念著無常,他還能貪著那件東西嗎?一切有形的,我們都帶不去的。

  以前上課時問小朋友們:世間上什么壽命最長?說烏龜?shù)鹊取V灰行蔚?他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只有真正智慧的壽命,他才是無限的。我們在生死里輪回,這一期業(yè)報,是生命體上的一個現(xiàn)象。我們不能對它產(chǎn)生任何的貪著,也不能貪著它身外的一切東西。既然是身外的,那就一定帶不走的。所以能陪伴我們的只有很好地修道,智慧可以陪伴我們、解脫可以陪伴我們。

  我們大家借助現(xiàn)在給老師父助念往生,應(yīng)該生感恩心,去為別人助念,實際正是要提醒自己。面臨著一個將要死亡的人,我們的心情又做如何?“若見他人死,我心急如火。不是急他人,眼看輪到我。”雖然我們常常說這首偈,但是有沒有生起來迫切感?實際誰也沒辦法說,我明天將會怎樣。所以佛就說:一個能每天念于死的人,并不是讓他放棄現(xiàn)前,而是告誡自己———正因為會死,才更應(yīng)該珍惜現(xiàn)前,要盡到現(xiàn)前應(yīng)該盡的責(zé)任。

  念死,是讓我們學(xué)會理智的去面對;念死,是更應(yīng)該知道珍惜自己的當(dāng)下。所以去助念,我們大家的心不要急、不要燥。在臨終的時候,如果對方真的能放下,他的心無牽掛的時候,他會什么都清楚的。我們也會看到,一個生命真正結(jié)束的時候,有的時候它容易,有的時候它也不容易。在這個過程當(dāng)中,我們會看到一個人,他要經(jīng)歷四大分離的痛苦。所以老師父就說:“以前說四大分離只是在書上看到的,現(xiàn)在我體驗到了。”而且,你看老師父的信心,這也是常人難以來做比的。在老法師往生的時候,我們也是助念,也就是人家活著時,念臨終的一會兒了,而往生以后,我們念了前后九天。那時侯,北京黃念祖居士還活著,他說:“給別人助念往生,正是給自己積聚往生的資糧!彼砸彩请y得的機會。

  我們把每件發(fā)生在我們生活當(dāng)中的事都能夠生起覺照,讓我們事事都在修行。所以,通過我們的助念,讓我們更加對生命生起來珍惜心,好好的來利用我們這一生,讓我們解脫就在今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