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參禪警語》錄要 一 初心參禪者須知
《博山參禪警語》錄要
一 初心參禪者須知
(1)做工夫最初要發(fā)個破生死心,堅硬看破世界身心,悉是假緣,無實(shí)主宰。若不發(fā)明本具底大理,則生死心不破。生死心既不破,無常殺鬼,念念不停,卻如何排遣?將此一念作個敲門瓦子,如坐在烈火焰中求出相似。亂行一步不得,停止一步不得,別生一念不得,望別人救不得。當(dāng)恁麼時,只須顧猛火,不顧身命,不望人救,不生別念,不肯暫止,往前直奔。奔得出,是好手。
(2)做工夫貴在起疑情。何謂疑情,如生不知何來,不得不疑來處。死不知何去,不得不疑去處。生死關(guān)竅不破,則疑情頓發(fā),結(jié)在眉睫上,放亦放不下,趕亦趕不去。忽朝撲破疑團(tuán),生死二字是甚麼閑家具惡!古德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
(3)做工夫最怕耽著靜境,使人困於枯寂,不覺不知。動境人厭,靜境多不生厭。良以行人一向處乎喧鬧之場,一與靜境相應(yīng),如食飴食蜜,如人倦久喜睡,安得自知耶?(中略)吾人或處於靜境,只要發(fā)明衣線下一段大事,不知在靜境始得,於大事求其靜相了不可得,斯為得也。
(4)做工夫人抬頭不見天,低頭不見地?瓷讲皇巧,見水不是水。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千人萬人之中不見有一人。通身內(nèi)外,只是一個疑團(tuán)?芍^攪渾世界,疑團(tuán)不破誓不休心。此為工夫要緊。
(5)做工夫不怕死不得活,只怕活不得死。果與疑情廝結(jié)在一處,動境不待遣而自遣,妄心不待凈而逢凈。六根門頭,自然虛豁地,點(diǎn)著即到,呼著即應(yīng),何愁不活耶?
(6)工夫做得上,如挑千斤擔(dān)子。如覓要緊的失物相似,若覓不著誓不休心。其中但不可生執(zhí)、生著、生計。執(zhí)成病、著成魔、計成外,果得一心一意,如覓答物相似,則三種泮然沒交涉,所謂生心動念,即乖法體矣。
(7)做工夫舉起話頭時,要?dú)v歷明明,如貓捕鼠相似。古所謂不斬黎奴誓不休。不然則坐在鬼窟里,昏昏沈沈過了一生,有何所益。
貓捕鼠,睜開兩眼,四腳撐撐,只要拿鼠到口始得?v有雞犬在傍,亦不暇顧。參禪者亦復(fù)如是,只是憤然要明此理,縱八境交錯於前,亦不暇顧。纔有別念,非但鼠、兼走卻貓兒。
(8)做工夫不可在古人以案上卜度,妄加解釋?v一一頌略得過,與自己沒交涉。殊不知古人一語一言,如大火聚,近之不得,觸之不得,何況坐臥其耶,更於其間分大分小,論上論下,不喪身失命者幾希!
(9)信者器,不信者非器。諸行人欲入斯宗乘者,悉從信而入。信之一字,有淺有深,有邪有正,不可不辨。淺者,凡入法門,誰云不信,但信法門,非信自心。深者,諸大乘菩薩,尚不具信,……如云即心即佛,誰云不信,及乎問汝是佛耶?則支吾排遣,承當(dāng)不下。
自心即佛名正信。心外取法名邪信。即佛要究明自心,親履實(shí)踐,到不疑之地,始名正信。如顢頇儱侗,猜三枚相似,但云心即佛,實(shí)不識自心,名邪信。
(10)做工夫不得沾著世法。佛法中尚沾著一點(diǎn)也不得,何況世法耶?若真正話頭現(xiàn)前,履冰不見寒,蹈火不見熱,荊棘林中橫身直過不見有掛礙。始可在世法中橫行直撞。不然,盡被境緣轉(zhuǎn)將去,欲得工夫成一片,驢年也未夢見在。
(11)黃檗禪師云:“塵勞回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是一翻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贝苏Z最親切,若將此偈時時警策,工夫自然做得上。
(12)做工夫最要緊是個“切”字,“切”字最有力。不切則懈怠,為懈怠生則放逸縱意,靡所不至。若用心真切,放逸懈怠何由得生?(中略)切之一字,豈但離過,當(dāng)下超善、惡、無記三性。
(13)做工夫最怕思惟做偈、做詩、做文賦等。
(14)做工夫不是將心待悟,(中略)只須逼拶令悟。(中略)因緣會合時,貴在話頭真切,逼拶令悟,非待悟耶。又悟時如披云見天,而廓落無依,天旋地轉(zhuǎn),又是一翻境界。
(15)做工夫要緊、要綿密、要融豁
何謂緊?人命在呼吸,大事未明,一口氣不來,前路茫茫,未知何往,不得不緊。
何謂綿密?眉毛與虛空廝結(jié),針箚不入,水灑不濕,不容有毫厘間隙,若有毫厘間隙,則魔境乘隙而入。
何謂融豁?世界闊一丈,則古鏡闊一丈,古鏡闊一丈,則火爐闊一丈,決不拘執(zhí)住在一處,捉定死蛇頭,亦不系墜在兩頭。漭漭蕩蕩。古德云:“圓同太虛,無欠無馀!闭娴饺诨硖,則內(nèi)不見有身心,外不見有世界,始得個入頭。
(16)做工夫著不得一絲毫別念,行住坐臥,單單只提起本參話頭,發(fā)起疑情,憤然要討個下落。若有絲毫別念,古所謂雜毒入心,豈但傷身命,此傷乎慧命,學(xué)者不可不慎。
余云別念,非但世間法,除究心之外,佛法中一切好事,悉名別念。又豈但佛法中事,於心體上取之捨之,執(zhí)之化之,悉別念矣。
(17)做工夫,人多云做不上,即此“做不上”便做去。如人不識路便好尋路,不可云尋不著路便休耶(中略)。古德云:“無門解脫之門,無意道入之意!辟F在體悉個人入處。
(18)做工夫最怕的一個伶俐心,伶俐心為之藥忌,犯著些毫,雖真藥現(xiàn)前,不能救耳。若真是個參禪漢,眼如盲、耳如聾、心念纔起時,如撞著銀山鐵壁相似。如此則工夫始得相應(yīng)耳。
(19)做工夫不怕錯,只怕不知非。縱在行在錯處,若肯一念知非,便是成佛作祖底基本、出生死底要路、破魔綱底利器也。釋迦大師於外道法,一一證過,只是不坐在窠臼里,將“知非便捨”四個字,從凡夫直到大圣地位。
(20)做工夫不可避喧向寂,瞑目合眼,坐在鬼窟里作活計。古所謂黑山下坐、死水浸濟(jì),得甚麼邊事?只須在境緣上做得去,始是得力處。一句話頭頓在眉睫上,行里、坐里、著衣吃飯里、迎賓待客里,只要明這一句話頭落處,一朝洗面時摸著鼻孔,原來太近,便得個省力。
(21)做工夫最怕認(rèn)識神為佛事;驌P(yáng)眉瞬目,搖頭轉(zhuǎn)腦,將謂有多少奇特。若把誤用神當(dāng)事,做外道奴也不得。做工夫正要心行處滅,切不可將心湊泊,思惟問答機(jī)緣等。(中略)若大理徹時,一一三昧,從自心中流出,思惟造作何啻霄壤也。
(22)做工夫只在一則公案上用心,不可一切公案上作解會,縱能解得,終是解非悟耶!法華經(jīng)》云:“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到!薄圓覺經(jīng)》云:“勸惟心,測度如來圓覺境界,如將螢火熱須彌山,終不能得!倍瓷皆:“擬將心意學(xué)玄宗,大似西行卻向東!贝蠓泊╄徆刚,須皮下有血,識慚愧始得。
(23)做工夫提起話頭,只是知疑情打不破,畢竟無第二念。(中略)道不可須臾離,可離非道也。工夫不可須臾間斷,可間斷非工夫也。真正參究人,如火燒眉毛上,又如救頭然,何暇為他事動念耶?古德云:“如一人與萬人敵,覿面那容眨眼!笨创苏Z做工夫最要,不可不知。
(24)做工夫自己打未徹,只可辦自己事,不可教人。如人未到京城,便為他人說京城中事,非但瞞人,亦自瞞耳。
(25)工夫或得輕安,或有省發(fā),不可便為悟也。
博山當(dāng)時看船子和尚“沒蹤跡”句,一日因閱《傅閱》,見趙州囑僧云:“三千里外逢人始得”,不覺打失布袋,如放下千斤擔(dān)子,自謂大悟。逮見賓方,如方木逗圓孔,始具慚愧。若悟后不見大善知識,縱得安逸,終是未了。
賓方勉余偈云:“空拶空兮功莫大,有追有也德猶微。謗他迦葉安生理,得便宜!贝耸前俪吒皖^進(jìn)步句,衲僧輩不可不審。余嘗謂學(xué)者云:“我得寶方不肯兩個字,受肜不盡!
(26)做工夫不得作道理會,但硬硬參去,始發(fā)得起疑情。若作道理會,只是乾爆爆底,豈但打不徹自己事,連疑情亦發(fā)不起。
(27)做工夫不可作無事會,但憤然要明此理。若作無事會,一生只是個無事人,衣線下一件大事,終是不了。如人覓失物相似,若覓者始了,若覓不著,便置在無事甲里。無有覓意,縱然失物現(xiàn)前亦當(dāng)面錯過,蓋無覓物意耳。
(28)做工夫不可作擊石火電光會。若光影門頭,瞥有瞥無,濟(jì)得甚事?要得親履實(shí)踐,親見一回始得。若真真得意,如青天白日之下,見親生父母相似。世間之事,更無過者。
(29)做工夫不和求人說破,若說破,終是別人底,與自己沒相干。如人間路到長安,但可指路,不可更問長安事。彼一一說明長安事,終是彼見底,非問路者親見。若不力行,便求人說破,亦復(fù)如是。
(30)做工夫不只是念公案,念來念去,有甚麼交涉?(略)
不但教不必念,不妨一一舉起話頭,如看“無”字,便就“無”字上起疑情。如看“佰樹子”起疑情。如看“一歸何處”,便就“一歸何處”起疑情。疑情發(fā)得起,盡十方世界,是一個疑團(tuán)。不知是父母底身心,通身是個疑團(tuán)。不知有十方世界,非內(nèi)非外,滾成一團(tuán)。只待彼如桶箍自爆。
(31)做工夫不可須臾失正念,若失了參究一念,必流入異端,忘忘不返。
如人靜坐,只喜澄澄湛湛,純清絕點(diǎn),為佛事。此喚作失正念,墮在澄湛中。
或認(rèn)定一個能講能譚能動能靜為佛事,此喚作失正念認(rèn)識神。
或?qū)⑼亩艮?令妄心不起為佛事,此喚作失正念。將妄心捺妄心,如石壓草。(略)
或觀想身心如虛空,不起念,如墻壁,此喚作失正念。玄沙云:“便擬凝心斂念,攝事歸空,即是落空亡外道魂不散底死人!笨偠灾,皆失正念故。
- 禪定是達(dá)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
- 生兒不為防老,積榖不為防饑
- 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zhí)著心達(dá)到無分別的解脫心
- 因?yàn)椴缓椭C,所以需要彼此關(guān)懷
- 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jié)合為一的
- 不論是否已經(jīng)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yàn)下這四句話
- 佛經(jīng)難懂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jīng)?
- 何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凈?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盡全力完成
- 對于家庭暴力需謹(jǐn)慎處理
- 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佛教有世界末日嗎?
- 積極而不緊張,工作要趕不要急
- 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該怎么醒悟呢?
-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應(yīng)以怎樣的態(tài)度與人相處?
- 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
- 如何離苦?遠(yuǎn)離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會”與“愛別離”?人際關(guān)系的痛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xué)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yán)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fēng),幻出無根無實(shí)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shí)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shí)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dú)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