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四度以上的事

  說四度以上的事

  向來度量一物事,只一、度量其若干長,二、度量其若干廣──廣長僅分位假,非具體物──,三、度量其若干厚,便以謂盡了。新近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為一物事,必要加入什么時,以為第四重的度量,乃能盡致。故不管說什么物事,都要將時加入為度量;就是要說這一物事是若干長廣厚,更要加入說在什么時是若干長廣厚了。因為這一物事,在換一時候,便不是此所說的長廣厚故。這便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四度說,影響于今日算學等各種科學思想,起了一個大變化。

  但細為考究起來,四度說亦祗可度量僅一剎那存在的物事而巳。若空中一現即滅的電光,僅一現的若干廣長厚故,以不相續(xù),自無過未,故但以某一剎那之長廣厚度而止也。若言此時的長城或此時的地球,在此時的即具有昔時的,故除此時之外必更度以此時以前之時代經過。若地質學上之某紀某紀,以及長城之何時建筑何時改修等,則不惟以此時的現在度之可了,必更加以前的過去以度之,則須五度矣。夫長廣厚為空間三度,非長廣不易顯空間;非現過──今古──不易顯時間。故稍占空間之事物必有長廣,稍占時間之事物亦必有今古。宇宙世界,宇界即廣長厚,宙世亦即今古。故除僅現一剎那以外之物體,必應皆須五度度之。然細言之,所知事物,實無僅現一剎那者,故無不皆須為五度。

  然猶未也,此五度祗可度諸死物耳。以諸死物死定如此,在過去時雖曾以他事物相加而經轉變;然今祗論此物,不涉及其他之事物,則此死物必永死定,無有未來之變,故無復未來之時代。然諸生物則便不然,今度一夏草,則前有春青后有秋黃同時可度;度一壯年人,則前有孩童后有老耄同時可度;故度諸生物,必于長廣厚現過之上,更加未來而為六度。然細按之,一一事物,既實無僅一剎那而以有現過相續(xù),且相續(xù)中必緣他物交涉而有轉變,然則亦必實無獨不轉變之死物者。既無死物而莫非轉變之活物,則皆可有未來之度,故又靡不須有六度(至此有相續(xù)假)

  然猶未也,使此一六度物──譬長城──,與其他六度物──譬炮彈或人身──,若一若二若多交加相涉──自他和合──,轉變起一事物。譬長城炮彈合為毀,氫氧合為水,五人合為團體──社會屬此──,此則必更加一群義度之──中文若仁、若偶、若眾、若群,皆是六度;佛書若蘊、若聚、若集、若和合等,亦皆如此──而乃能充足。故二事──或二緣、或二法、或二事素、或二論理的元子──以上相加而起之事變,必須有長、廣、厚、現、過、未、群之七度。然深究之,一一事物,莫非二事素以上之一聚──莫非眾緣生法──,則靡物不須有七度──三個人立足點不同,則所見物方、位、時代亦異,亦屬于此──(至此有和合假)。

  然猶未也,七度蓋才可以度生物聚耳,度有情聚,則尚未足。何者?前生物變,亦定律變,但為被變,非自能變。而有情心識聚,雖亦同被所變,而有一分即為主動之能變力;缺此能變則不能充足以測度有情心聚。故必于長、廣、厚、現、過、未、群之上,更加第八度之能變。然精究之,一一事物,既靡不續(xù)轉而合變,應無有離能變之所變物──唯識義──,變不離能,則事物無不須有“能”加入為八度矣。

  然猶未也,此八度才可度粗淺識中──前六識或前七識──之情非情界耳。若深細識中之心境,則猶有待──深細識指阿陀那識──。夫粗淺識上之情非情等,皆相續(xù)而恒轉,亦相攝而和合。以何而得續(xù)而不斷?以何而得攝而不散?不斷不散,則由有大潛勢──異熟一切種命根阿賴耶──以為統(tǒng)持;持續(xù)不斷故恒轉,持攝不散故和合。粗顯的恒轉和合之鉅變相,則有情有生長老死,而器界有成住壞空。然“能持”之潛勢力深細的恒轉攝藏,則永均衡;故能持續(xù)持攝,令粗淺的情非情界之生長老死、成住壞空,永遠循環(huán)而不息。彼前八度皆為所持,而此則為能持。故此必于長、廣、厚、現、過、未、群、能之上,更加一持為第九度。然窮究之,粗淺識情非情界,完全即是阿陀那識,以粗淺識了粗淺相,則為情非情界;以深細識之深細相,即為阿陀那識心境。粗細識相有殊,實事不二,故依勝義,一一事物莫非阿陀那識,亦復靡不須有九度。

  然猶未也,前之九度,僅能度量事之幻相,猶未能度量事之真相。事之真相,超一切度量而不可度量,謂之事事無礙一真法界。然以此不可度量而超一切度量以度之,則此超量,即為十度。在第十度,一一事物,皆小大無礙故──長、廣、厚──,小大重重無盡;皆久暫無礙故,久暫重重無盡──現、過、未──;皆一多無礙故,一多重重無盡──兩六度以上之合群──;皆主伴無礙故──亦曰能所無礙──,主伴重重無盡──兩七度以上之不離──;皆隱顯無礙故,隱顯重重無盡──兩八度以上之不二──;皆真幻無礙故,真幻重重無盡──即九度之量事,是十度之超量法界,即十度之超量法界,亦即是一一度量事──。一一事物皆為無礙一真無盡法界,平等平等,圓滿圓滿。此為事事真相,唯是如來正遍知量之所知量。此度量即超度量故,一切度量至此皆息,更無有上。

  故依無上勝義勝義,如來正遍知量,隨拈一物皆為法界:亦長、亦廣、亦厚、亦現在、亦過去、亦未來、亦自亦他、亦知所知、亦持所持、亦幻非幻,而亦非長、非廣、非厚、非現在、非過去、非未來、非自他、非知所知、非持所持、非幻非幻,以超量為量量即超量故;隨度一事,皆須十度。若依世間勝義,度一一事皆須七度;若依道理勝義,度一一事皆須八度;若依證得勝義,度一一事皆須九度。唯依世間世俗而談,區(qū)別如下:
\

  夫愛因斯坦僅發(fā)表相對的四度論,已能使科學界的思想起大變化,若能將此相對而絕對又絕對而相對之十度論,影響入科學界,其思想之變化又將何如歟!然數千年前佛家早已發(fā)明而發(fā)表之矣。今以一世人皆以愛因斯坦四度的相對論為新異,故特將此佛家的陳舊古說比較而言之。(見?诎司淼谑欢诤峡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