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jīng)

《無量壽經(jīng)》全稱《佛說無量壽經(jīng)》,亦稱《大阿彌陀經(jīng)》(參閱漢譯版本),是凈土宗的基本經(jīng)典之一,為“凈土五經(jīng)一論”中的一經(jīng),凈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該經(jīng)中找到理論依據(jù)。經(jīng)中介紹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所發(fā)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數(shù)量不一,最多為四十八愿...[詳情]

阿彌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顯正覺功德 第四十愿、見諸佛土愿

  第四十愿、見諸佛土愿

  設(shè)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yán)凈佛土,應(yīng)時如愿,于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頌曰

  肉眼不見晝夜色 雖晝不見一紙外

  彼國人天得天眼 大小巨細(xì)皆得見

  一、列諸愿名

  此愿諸師所立之愿名有七:?隨意得見十方國土愿〔義寂〕?照見十方愿〔法位〕?隨意照見十方佛國愿〔智光、良源〕?見諸佛土愿〔真源、禮阿、慧云、月珠、深厲、觀徹、道隱〕?普見佛土愿〔璟興〕?隨意照見愿〔靜照、性!?普見十方愿〔法然〕。今從禮阿法師,采用「見諸佛土愿」之名。

  二、愿成就文

  闕成就文

  三、同部異譯

  ?《大寶積經(jīng).無量壽如來會》〔唐譯〕:

  若我成佛,國中群生,隨心欲見,諸佛凈國殊勝莊嚴(yán),于寶樹間,悉皆出現(xiàn),猶如明鏡見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菩提。

  ?《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漢譯〕:

  闕此愿文

  ?《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jīng)》〔吳譯〕:

  闕此愿文

  ?《大乘無量壽莊嚴(yán)經(jīng)》〔宋譯〕:

  闕此愿文

  四、同類異經(jīng)

  ?《悲華經(jīng)》第三十二愿:

  所有菩薩,如其所愿,各自莊嚴(yán),修凈妙土,于七寶樹中,悉皆遙見,諸佛世界。

  ?《大悲分陀利經(jīng)》第三十二愿:

  令其菩薩,來生其中,隨其所欲,佛土莊嚴(yán),輒如所念,佛土莊嚴(yán),寶樹中現(xiàn)。

  五、顯明愿意

  法藏菩薩何故立發(fā)此愿?蓋法藏菩薩睹見諸佛剎中,或有佛土,清凈光明,照見十方,無壅無礙,然其土大眾,功少德微,智眼未開,知見未普,猶封疆域,心外求土,不能知見,包萬化于一性,融十方于一土,而不壞彼此凈穢二相。

  是故法藏菩薩,愍諸眾生,不見十方勝妙凈土,乃自修清凈本性,心凈即佛土凈,回與眾生,而發(fā)此愿言:「我國中菩薩,欲見十方佛土,隨意應(yīng)念,悉現(xiàn)寶樹,照見了了,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彼土菩薩,心鏡圓明,镕攝十方,一心無外,如鏡入萬像,包含無余,而不壞彼此凈穢差相,如鏡中像,實無所入,廣狹自在,一多無礙,此是彌陀神力,加被菩薩故,達幻境自性不可思議,而彰如是難思妙用。博地凡夫,乘佛愿力,往生彼土,顯如是德者,乃此愿之益。

  六、釋疑通妨

  問:《觀經(jīng)》寶樹觀文,通現(xiàn)凈穢,今但云凈,相違如何?

  答:若論樹德,遍現(xiàn)凈穢,《觀經(jīng)》約之;若論機欲,只愿見凈,不愿見穢,此愿約之,故不相違。樹德隨菩薩意樂,若凈若穢,遍現(xiàn)無方,今且應(yīng)菩薩欲見凈土心愿,故現(xiàn)嚴(yán)凈,若欲見凈穢者,即凈穢并現(xiàn)。蓋凈土大士,于法不生二解,目不見凈穢,故《華嚴(yán)經(jīng)》曰:「菩薩眼終不見不凈佛剎!构诺铝⑷x:?了穢即空故;?如縲髻等,穢處見凈故;?雖睹凈穢,無見相故,理實廣通凈穢。照見之意,為生悲仰,故下文曰:「佛神力故,欲見則現(xiàn)!挂嗉础队^經(jīng)》寶樹觀云:「映現(xiàn)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事,十方佛國,亦于中現(xiàn)!构识(jīng)不相違背。

  問:上第三十一國土清凈愿與此愿,同異如何?

  答:上攝國土愿,故現(xiàn)十方凈土,包容無余,是報土德;此攝眾生愿,菩薩心融,隨意照見凈穢,有此依正之異。國土是佛心所現(xiàn),宜統(tǒng)攝十方,若往生人,差別情未亡,向鏡閉目,則無所見,故重立斯愿,應(yīng)菩薩欲見之念,如愿照見于寶樹中。

  七、愿文略解

  「隨意欲見」者,此明菩薩意樂。謂雖國土清凈,映現(xiàn)十方,圣眾德微,不能照見,所以愿言隨意欲見。

  「十方無量嚴(yán)凈佛土」者,即所欲所見之土,莊嚴(yán)清凈。今文雖舉嚴(yán)凈,意含穢土,此從勝言,例如世饒王所現(xiàn)之土云諸佛妙土,實通穢土。

  「應(yīng)時如愿」者,不隔時節(jié)速現(xiàn),故云應(yīng)時;若凈若穢、若一若多、若東西若南北,不違志愿,故云如愿。

  「于寶樹中」者,彰能見之處,《悲華經(jīng)》曰:「于七寶樹下,悉皆遙見諸佛世界!骨颐髌兴_所游之處,理實于十方凈土一切處,照見如愿!锻摗吩:「宮殿諸樓閣,觀十方無礙!故瞧渥C也,菩薩心目,除差別情故,能于塵塵法法中,照見十方凈土。

  「皆悉照見」者,此有二義:?極樂寶樹,花果具足,因果同時,今諸菩薩,隨其意樂,見諸佛土,非是修習(xí)見諸土因得如是果,但依彌陀本愿力,故能致此,為表此義,于寶樹中,見諸佛土。?諸菩薩等,見諸佛土,意樂不同,樹下池畔,殿內(nèi)樓上,寶幢幡蓋,珠簾玉欄,寶渠寶蓮,寶網(wǎng)寶珞,種種莊嚴(yán),于中而現(xiàn),今于寶樹現(xiàn),是其隨一。

  八、白話淺釋

  如果我法藏成佛時,我國中的菩薩,隨心欲見諸佛凈土,應(yīng)其所愿,十方諸佛土即映現(xiàn)于寶樹之中,猶如明凈的鏡子,可清楚看見自己面貌,若不如此,我就不取正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