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全稱《佛說無量壽經》,亦稱《大阿彌陀經》(參閱漢譯版本),是凈土宗的基本經典之一,為“凈土五經一論”中的一經,凈土宗的大部分修行方法均可在該經中找到理論依據。經中介紹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所發(fā)諸大愿(依版本不同而數量不一,最多為四十八愿...[詳情]
阿彌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顯正覺功德 第三十九愿、受樂無染愿
第三十九愿、受樂無染愿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頌曰
今言漏盡快樂者 非指三界內漏盡
界外漏盡則正覺 除非正覺無漏人
一、列諸愿名
此愿諸師所立愿名有六:?受樂無染愿〔義寂、禮阿、慧云、性海、月珠、深厲、觀徹、道隱〕?樂如漏盡愿〔靜照〕?常受快樂勝如漏盡愿〔智光、良源〕?常受快樂愿〔真源〕?受樂無失愿〔璟興〕?自然漏盡愿〔法然〕。今從義寂大師,采用「受樂無染愿」之名。
二、愿成就文
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風觸其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
三、同部異譯
?《大寶積經.無量壽如來會》〔唐譯〕:
若我成佛,諸眾生類,纔生我國中,若不皆獲資具,心凈安樂,如得漏盡諸比丘者,不取菩提。
?《無量清凈平等覺經》〔漢譯〕:
闕此愿文
?《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吳譯〕:
闕此愿文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宋譯〕:
世尊,我得菩提成正覺已,我居寶剎所有菩薩,晝夜六時,恒受快樂,過于諸天,入平等總持門,身光普照無邊世界,不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四、同類異經
?《悲華經》第二十九愿:
即于生時,得無漏喜,受于快樂,自然成就一切善根。
?《大悲分陀利經》第二十九愿:
令其中眾生生已,得圣喜樂,過于諸天。
五、顯明愿意
法藏菩薩何故立發(fā)此愿?蓋法藏菩薩睹見諸佛剎中,或有國土人天,雖衣食自然,受樂勝絕,然而生惑著故,還招重苦;蛴蟹鹜寥颂,著剎那樂,忘永劫苦,耽目前利,招后世害;穢界快樂,粗弊而還苦因,亦不如意,得之甚遲,失之至速,歡樂極兮哀情多;而凡夫人,耽著膠固,愛樂黐黏,如洗癰搔疥,暫樂還苦;六欲天樂,五衰忽現;三禪天上,尚有風災;無想非想,耽著定味。此皆樂中有苦,受樂染著。
是故法藏菩薩,愍諸眾生,身心遇樂即著剎那樂,不知永劫苦,乃自修無著正慧,回與眾生,而發(fā)此愿言:「我國中人天,得圣喜樂,過于諸天,若不然者,不取菩提!
六、釋疑通妨
問:何故以漏盡比丘,喻彼國人天所受快樂?
答:三界人天,煩惱重重,六根門頭,漏泄不止,是為有漏。有漏就起染著,染著使人造惡,造惡便受苦報。漏盡比丘,即阿羅漢,阿羅漢果,諸漏已盡,所作已辦,于一切法,無著無執(zhí),故引為譬,《無量壽經》曰:「于其國土,所有萬物,無我所心,無染著心,去來進止,情無所系!褂衷:「風觸其身皆得快樂,譬如比丘得滅盡三昧!狗ú仄兴_假阿羅漢,于一切法無染著心,以喻極樂人天所受快樂,無我所心,無染著心,去來進止,情無所系,心智永滅,形充八極,順機任緣,悲仰無方,故《無量壽如來會》云「心凈安樂」,《往生禮贊》云「樂多無廢道」。無染無著,有其四由:?悟緣起無性故,?內無妄念故,?緣無漏境故,?依佛愿力故。
問:未審彼國人天,所受快樂,其事云何?
答:今依古德,略舉樂相如下:彼國離欲清凈,則無苦苦。依正常然,則無壞苦。超過三界,則無行苦。蓮華化生,則無生苦。寒暑不遷,則無老苦。身離分段,則無病苦。壽命無量,則無死苦。無父母妻子,則無愛別離苦。諸上善人,同會一處,則無冤憎會苦。所欲自至,則無求不得苦。觀照空寂,則無五陰盛苦。正覺華生故離分段,一生不退故絕變易,華開見佛,常得親近故,無不常值佛苦。水鳥樹林,皆演妙法故,無不聞說法苦。上善同會故,絕惡友牽纏,正覺住持故,離魔怨惱亂,橫截生死故,無輪回不息苦;惡趣名亡,則脫難免三涂苦。受用自至,則忘塵緣障道勞,壽命延長,即無壽命短促悲,無修行退失苦。而有入正定聚,永無退轉之樂,無塵劫難成苦;而有一生行滿,所作得辦之樂。華林寶剎,隨意遨游;實相圓音,任情聽受。蓮華堂內,耀紫金身;金剛座上,敞大人相。七寶階前,長跪問不二之旨;八德池中,洗浴蕩無明之垢。衣則應法稱體,食則百味盈缽,行則金蓮捧足,坐則寶座承軀,出則帝釋在前,入則梵王從后。樹動琉璃之葉,林發(fā)瑪瑙之華,萼熏郁氣之香,實散輕覆之彩。欄楯雕四寶,地體瑩七珍。八風吹兮,樂器自發(fā)千聲;眾寶合兮,樓觀廣包十方。化鳥宣道品,池波揚妙法。妙色為悅目之翫,而非惑蕩之色,能達唯心無境矣;微音有入耳之娛,而非沾滯之聲,能念三寶有歸矣。珠網麗空,瓊林矗地。土無日月光常輝,永絕女人道恒進。唯顯一乘,決定無三。歸依一體三寶,奉事十方如來。學則眾門并進,止則二諦虛融。晏安三空門,逍遙八正道。佛光照體,萬惑潛消,法味資神,六通具足。百法明門,應念圓成,三十二應,任意普赴。不動一心,遍行三昧,便登正覺之位,頓生如來之家,永處跋致之門,盡受菩提之記。獻供十方,寧神三昧,念念虛玄,心心靜慮。煩惱焰滅,愛欲泉枯,入真解脫,至大寂滅。然后興無緣慈,運同體悲,同轡于塵勞,和光于五濁,灑定水于沙界,引眾生于火宅,自利利他,皆悉圓滿。
如是等事,不可思議,孰聞此說,不生欣樂?此皆法藏菩薩,欲令娑婆苦惱群生,獲致安穩(wěn)大樂,拔苦與樂之心,寓于漏盡比丘之喻。吾人思此,應念德號,報謝洪恩。
七、愿文略解
「所受快樂」者,《阿彌陀經》曰:「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埂稛o量壽經》曰:「無有三涂苦難之名,但有自然快樂之音,是故其國,名曰安樂。」《往生論》曰:「永離身心惱,受樂常無間!股辖詫Ψx土苦患而得樂名,使人欣慕,理實彼土無苦無樂,名為涅槃大樂。寂滅真常,是樂之極,受極樂稱,是以能受人天,無著無耽,如羅漢入滅盡定。
「不如漏盡比丘」者,如者,彼土人天證大乘妙果,不盡有為,不住無為,不全同漏盡比丘,今但假而喻無著無為,故云「如」。漏者,泄漏,即煩惱之異名。煩惱現行,使心連注,流散不絕,故名為漏。以圣智斷盡此煩惱,稱為漏盡。六神通中前五通為有漏通,唯漏盡通為無漏通。煩惱斷盡之比丘,稱為漏盡比丘,即阿羅漢。
八、白話淺釋
如果我法藏成佛時,我國中的人天,若不皆得無窮的快樂,而且若不如漏盡之比丘,心無所著者,我就不取正覺。
- 若為生前是眼瞎耳聾的亡者助念開示,能見聞覺知嗎?
- 助念超度亡靈,世人每以誦經為勝念佛為劣是否正確?
- 耶律楚材佐政止殺感召子孫做大官
- 齋戒念佛預知時至坐化往生的明朝孫母善女人
- 助念開示的殊勝利益,第五章助念的因果
- 信心堅固乘佛本愿決定往生
- 念佛之人如何臨終不顛倒
- 念佛往生之要件為何
- 每天念佛一萬聲預知時至自在往生的清朝張氏善女人
- 助念的殊勝利益
- 彌陀本愿,誓度娑婆,上盡一形,下至十念,皆得往生
- 為亡者助念與自己平時念佛,功德是否一樣?
- 念佛行者放下自力虛假心,以六字名號作真實因
- 長跪念佛安然往生的周婆善女人
- 彌陀愿力不思議,廣度眾生大無邊
- 臨終見佛含笑往生的清朝朱氏善女人
- 預知時至端坐往生的清朝許氏善女人
- 大聲唱念佛名自在往生的清朝費氏善女人
- 臨終持咒安然往生的清朝宋氏善女人
- 何顧十方諸佛同贊同勸眾生念佛往生西方?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阿彌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顯正覺功德 第三十四愿、聞名得忍愿
- 阿彌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顯正覺功德 第三十五愿、女人往生愿
- 阿彌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顯正覺功德 第三十六愿、常修梵行愿
- 阿彌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顯正覺功德 第三十七愿、人天致敬愿
- 阿彌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顯正覺功德 第三十八愿、衣服隨念愿
- 阿彌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顯正覺功德 第三十九愿、受樂無染愿
- 阿彌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顯正覺功德 第四十愿、見諸佛土愿
- 阿彌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顯正覺功德 第四十一愿、諸根具足愿
- 阿彌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顯正覺功德 第四十二愿、住定供佛愿
- 阿彌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顯正覺功德 第四十三愿、生尊貴家愿
- 阿彌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顯正覺功德 第四十四愿、具足德本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