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婚嫁當(dāng)在人品上計不當(dāng)在家財上計(文白對照)

  兒女婚嫁當(dāng)在人品上計不當(dāng)在家財上計

  譯文

  你女兒的婚事,家人不同意,應(yīng)當(dāng)再反復(fù)考慮以后做決定。并且要問你女兒是不是一定同意。如果你女兒同意,就沒有關(guān)系。如果你女兒還沒拿定主意,婚后或者嫌夫家窮,嫌規(guī)矩多,再被一班嫌貧愛富的人抱怨挑拔,這樣就不好了,這又是不能不預(yù)先考慮啊。應(yīng)該先問你女兒,然后再求問佛可否,再作決定。世間人為兒女婚嫁所考慮的,往往都在夫家貧富與否,而不在人品上考慮。富家子弟,不數(shù)年就饑寒而死的也不在少數(shù)。一貧如洗,白手起家成就事業(yè)的有為青年,舉國推崇的也不在少數(shù)。(這是限于商界來說的,軍閥不在其中。)因為你說到這件事,因此不得不為你指出慎重的辦法啊。你女兒能說到這樣好的婆家,實在是大幸。至于八字不怎么合,這是定數(shù)的。然而修持在于自身,命運靠我自己改變。果然能常常以敬畏之心,來一心念佛,以及念觀音,便沒有業(yè)障不能消除的,沒有福報不能獲得的,這就是人定勝天的道理。倘若她心里只是把八字不合放在心上,而懶惰懈怠,不肯修持,便就成了天定勝人了。請把這個立命修身的道理,和你女兒說,就必定能徹底改變過去不好的思想和念頭 。小心謹慎修持,超凡入圣尚且寬綽有馀,何況八字這種小小的瑕疵呢?

  二女兒如果未許配人家,應(yīng)當(dāng)給她選一個信佛的人家,讓她早些出閣,以卸負擔(dān),免除心里的憂慮。應(yīng)當(dāng)和她說,現(xiàn)在世道人心不古,越是有錢人家,越危險。切不可不懂事,想要挑選婆家,以使得能夠永遠享受富貴啊。窮人家只要安守本份就行了,縱然時局變動,也不至于有過于凄慘的事發(fā)生。如果是富貴人家,或者被綁票被搶劫,而導(dǎo)致身命不保。世間人各有所好,而好空名的人,必定不注意于實際的利益,這樣的人叫做癡人。

  你寫給德森師的信,說一年半后,就把家里的事情推給你妻子,來蘇州專心修持凈業(yè),印光絕對不同意你這樣做。如果你的妻子是明理之人,善于持家教子,當(dāng)然可以。但是她不過是個不明事理的人,你把未成年的二個兒子交給她教育,這就是等于你把兩個孩子置于下流一類中于不顧,大失做父親的天職。對于兩個兒子,就是不慈;對于祖先父母,就是不孝;對于佛法就是違背教誨和戒律。佛法中的六度萬行,一并世間的倫常道德,是也包括其中的。你在家,可以引導(dǎo)他們歸于正道,而一鄉(xiāng)的人,尚且大多把你看作善知識。你雖然沒有大的建樹,也是一方表率和榜樣。你如果這樣做,若是在其他的法師,或者可能會對你的行為大加贊許。然而印光不是這樣的人,你不要看錯了。你如果一定不依照我說的做,我沒有辦法讓你聽話。一定不允許你住在報國寺,這個我或者還能做到。再不然,我也不妨回陜西,并非一定要在報國寺了此余生啊。人都有各自的天職,印光不去其他的地方,而安然住在報國寺,也是天職啊。在此戰(zhàn)火紛飛之時,我如果輕易出走,無知的人,必定大生驚恐畏怖,更加難以安住了。明白道理的人,必定藐視印光,而且輕慢佛法。我雖然無力勸化惡人,我尚且有能力安撫善人。我的去留,對于蘇州人大有關(guān)系,你的去留,對于二個兒子大有關(guān)系。這個話本來不愿說,因為你所考慮的,非常有失做父親的天職,所以用我絕沒有關(guān)系的責(zé)任,批評你大有失職的天職。

  念佛求生西方,不拜佛而拜玉帝,實在是顛倒迷惑。佛比玉帝高超何止天淵的懸殊。見解淺薄的人,每每覺得玉帝尊貴無比,這是愚昧的男女,不知道佛法的通病。人如果能夠覺得自己困窘,而常存有畏懼和比不上別人的心,就不會起和人斗爭的念頭了。所以陸游把困窘、畏懼、比不上別人,作為為人處事的哲學(xué)。

  原文

  汝女之婚事,家人不愿意,當(dāng)再斟酌,并問汝女有決定意見否。若汝女有決定意見,則無礙。汝女無決定意見,后來或嫌窮,嫌約束緊,再被一班嫌窮者喧怨之,則或致不吉,此又不可不預(yù)計也。宜先問汝女,再問佛,以作定章。世間人為兒女計,多多皆在家財上計,不在人品上計。富家子弟,不數(shù)年即饑寒而死者何限。一貧如洗,成家立業(yè),舉國推崇者又何限。(此約商界說,軍閥不在其內(nèi)。)以汝說及,因不得不為汝說其慎重辦法也。汝女得此好人家,實為大幸。其不滿意之年月,乃天也。然而修持在我,命自我立。果能常存敬畏,一心念佛,及念觀音,則無業(yè)不消,無福不臻,此人定勝天之大義也。倘彼懶惰懈怠,心中不以不滿意之年月為事,則成天定勝人矣。祈將此立命修身之大義,與彼說之,則必能洗心滌慮,戰(zhàn)兢修持。超凡入圣,尚有余裕,況年月之小疵乎。二女若未許人,當(dāng)為擇一信佛人家,令其早些出閣,以卸擔(dān)負,而免憂慮。宜與彼說,今時人心不古,人家越富貴,越危險。切不可不洞事,尚欲揀人家,以期其久享富貴也。貧家只要人守本分即好,縱時局變動,亦不至過于慘凄。若富貴家,或至身命莫保耳。人各有所好,好空名者,必不注重實益。

  汝與德森師書,說一年半后,當(dāng)以家事推于汝妻,來蘇專心修持凈業(yè),光絕不以為然。若汝妻是明理之人,善能持家教子,則固無不可。彼乃無知無識之人,汝將未能成立之二子交彼管,是汝置二子于下流類中,大失為父之天職。于二子,則為不慈,于祖先父母,則為不孝,于佛法,則為違背歸戒。佛法中之六度萬行,并倫常應(yīng)世,亦在其中。汝在家,可以引彼歸正道,一鄉(xiāng)之人,尚多以汝為標(biāo)準。汝雖無大作為,亦為一鄉(xiāng)儀范。汝若如此辦法,若在別位法師,或可大加贊許。光非此類人物,汝莫認錯了。汝若決定不依我說,我也無法令汝定依。決不許汝住報國寺,此則我或可做到。再不然,我亦不妨回陜,非定要在報國了此余生也。人各有天職,光之不住別處,安住報國,亦天職也。光若妄動,無知之人,必大生驚怖,更難安住。明理之人,必藐視于光,且輕慢佛法。我雖無力止惡人,我尚有力安善人。我之去住,于蘇人大有關(guān)系。汝之去住,于二子大有關(guān)系。此語本不愿說,以汝所慮,殊失父職,故以我之絕無關(guān)系之職說之。

  念佛求生西方,不拜佛而拜玉帝,實為顛倒。佛比玉帝高超,何止天淵相懸。小知見人,每覺玉帝尊極無上,此愚夫愚婦,不知佛法之通病也。人能自以為困,常存畏懼,與不若人之心,則便不起與人相訟之念矣。故放翁以困,畏,不若人為哲也!段拟n》之《復(fù)念佛居士書》印光大師 著述 佛弟子 敬譯

精彩推薦